为什么要让孩子爱上运动?
2017-06-01陈赛
陈赛
运动与学习之间并不矛盾,不仅不矛盾,而且运动是学习最佳的准备。就像哈佛医学院教授约翰·瑞迪所说:“运动能激活孩子用来学习的所有大脑细胞,它唤醒整个大脑。”
艰难的转型
去年9月,我刚搬到海淀的一个小区,突然发现小区里所有的小孩都在跳绳。尤其到了放学时间,几乎每一个空地上都站着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手中挥舞着一根跳绳,“嗖嗖嗖”的跳,大人在一旁数着数,不时苦口婆心的劝上一句:“来,再多跳几个。”
关于运动的价值,大部分的中国父母并非不知道。仅仅从本能而言,我们也知道,运动可以强身健体,锻炼品性,还有助于提高社交技巧。一个孩子会打球,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交到朋友。只不过,一直以来,它没有学习成绩重要而已。所以,为了学习,运动是可以被牺牲的。
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型艰难而漫长。但从两三年前开始,至少北京的父母们多少开始感到一种微妙而正式的变化:比起学习成绩,体能似乎变成了一件更重要的事情。
教委取消了小学文化课的测试,数学、语文都不许考试了,唯有体育是有学校排名、甚至全区排名的。每个班增加了一个副班主任,由体育课老师担任。
我家附近的这所学校每年加开一次关于体育的家长会(这所规模庞大的小学每次开家长会,都会导致附近交通瘫痪),专门教家长怎么带孩子训练,怎么练习他们的肺活量、柔韧性、速度等等。
在学校之外,海淀一带中产家庭的孩子,周末时间一般分割成四个时间段,周六上/下午,周日上/下午,分别被音乐、画画、英语等课外班分割。现在,体育也在其中占到了1/4,甚至更多。
孩子的时间被切割得如此精确,以至于他们每周的运动时间可以精确计算出来。每周4个小时以下都属于玩票性质,6个小时属于中等投入,如果想参加比赛,则至少每周要有10个小时的投入。相应的,投入的金钱也可以计算出来:足球、篮球属于大众项目,每年投入大概1~2万元;如果是网球、冰球、击剑、马术,费用就要成倍增加,从5万到20万元不等。
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代父母的焦虑、虚荣、希望、愧疚…….随便还原一个出来,都是笑中带泪的故事。
“上了小学以后,我发现一切都变得复杂了。”一位父亲沮丧的向我抱怨。他的儿子在上了小学之后,对班主任老师的青睐有着异乎寻常的渴求。这让他意识到,这世上根本没有自尊这回事,一切都是他尊。孩子越长大,越会意识到,他们对自我的认知,取决于别人,而不是自己。学校之内的事情他鞭长莫及,于是对足球寄予厚望。他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带着儿子一起练球,希望借足球让儿子感受到自我的某种特殊性。
对“特殊性”的追求恒无止境,就会带来许多痛苦和失望。一位母亲告诉我,她的孩子从5岁开始学跆拳道,本来以为算早了,上了学才发现班里大部分的男孩都比他高出两三个段位。“现在想想,还是庆幸学了,至少他能跟别的孩子玩到一块儿去。”
学必有所成,是中国父母的一个魔咒,以至于我们常常在过分的期待里磨损了孩子对运动的天然爱好。这就是为什么当我看到《运动改变大脑》这本书时,突然感到一阵如释重负。原来,运动与学习之间并不矛盾,不仅不矛盾,而且运动是学习最佳的准备。就像这本书的作者、哈佛医学院教授约翰·瑞迪所说:“运动能激活孩子用来学习的所有大脑细胞,它唤醒整个大脑。”
既然如此,让孩子真正的爱上运动,让运动的习惯伴随他/她一生,是否就是父母可以为孩子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运动唤醒整个大脑?
1990年,菲尔·劳勒,美国伊利诺伊州一位初中体育老师,偶然从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谈到美国孩子体质正在下降,儿童肥胖症激增,决定要做点什么。
劳勒曾经是大学棒球队的投手,由于没能进入美国职业棒球联赛,才当了一名学区的体育教师,他不仅是内珀维尔高中棒球队的教练,同时还担任203學区的体育教学协调员。
他发现多数学生不爱运动。这在团队运动中是很自然的:打棒球时,等待轮流击球;打橄榄球时,等待中锋的快速传球;踢足球时,等待球传到脚下。绝大部分球员在大多数时候只是站在场内。因此他决定把体育课的重点转移到强健心血管功能上,并且改变了体育课评分的标准:给学生打分的依据是其努力的程度,而不是技能。也就是说,重要的不是跑的快,而是你是否尽力跑了,而你的尽力程度可以从心率中测量出来。
这种教学方式被称为“新体育教育”(New PE),它的主旨不在追求更高更快更强,而是传授学生关于运动的理念、经验以及健身的重要性。当学生进入中学后,不但会得到一份选择范围很广的清单——从皮划艇到跳舞、攀岩,以及排球和篮球等具有代表性的团队体育项目,而且还将学习如何拟定个人健身计划,这些都是以三项体能评估为核心展开的。
这种新的体育教育不但让内珀维尔203学区的1.9万名学生成了全美国最健康的学生,而且还让他们成了最聪明的学生——在TIMSS的科学测试中,内珀维尔的学生科学成绩排名世界第一,而数学成绩排名第六。
与众不同的体育课与考试成绩之间这种令人不可思议的相关性,被哈佛医学院教授约翰·瑞迪浓墨重彩的写入了他后来畅销全球的一本书——《运动改变大脑:关于运动与大脑的科学》中。
“这本书之所以这么火,都是因为第一章(关于内珀维尔的新体育教育)。”在电话采访中,约翰·瑞迪教授这样告诉我。
在《运动改变大脑》中,约翰·瑞迪教授提出了一个非常惊人的论断:运动是优化大脑功能最强大的工具。
从事运动与心理健康研究20余年,约翰·瑞迪称这个结论“已经是全球公认的常识”,但它仍然与我们普通人长久以来的一种刻板印象背道而驰,即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你听说过爱因斯坦会拉小提琴,但你没听说过他爱运动吧?
“事实上,爱因斯坦骑自行车,还玩帆船。至于《生活大爆炸》里那些宅在家里的科学家,如果他们愿意动一动,会更聪明。”瑞迪教授告诉我,“在美国,绝大部分的创业者、创意从业人员,都会锻炼,很多公司都会投入很多力气在员工的身体锻炼上,比如谷歌。”
约翰·瑞迪是一位神经科学家,他对于运动最初的兴趣来自30多年前,当时他还在波士顿的一家医院当神经科住院医生,那时候整个波士顿都热衷于跑步,但在一次马拉松爆炸事件之后,很多人因为受伤无法跑步,精神科突然多出了很多病人,他们开始抱怨各种心理问题,先是抑郁症,然后是注意力无法集中……
其实,科学家早就知道,经常锻炼的人/动物与不经常锻炼的人/动物在大脑构造上是不一样的。
动物实验显示,运动会诱发大脑海马体(与记忆、学习相关的关键区域)生成新的神经细胞,并改善这些脆弱的新生细胞的生存。研究者还相信,运动会增加一种叫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蛋白质的含量,负责建立和保养神经细胞回路,是“大脑的优质营养肥料”。低水平的B.D.N.F.被证明与人/动物的认知衰退有关。
通过对这些研究的梳理,瑞迪的书第一次如此明确地将运动与学习连接起来,按照他的说法:“运动能激活孩子用来学习的所有大脑细胞,它唤醒整个大脑。”
这本书的出版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全球医学界和神经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比如,2013年,美国国家医学院的一项调查显示,身体上更活跃的孩子,展现出更高的注意力、更快的认知处理速度,在标准化的学术考试中成绩也更好。
同一年,瑞典展开了一项将持续23年的大型研究,他们追踪调查120万个15岁男孩的体能数据(包括有氧体能、力量等)、IQ与考试成绩之间的关联。3年后,研究者继续测试這些已经年满18岁的男孩,发现这3年里,如果他们的有氧体能提高了,则他们的IQ也相应提高。这一发现不仅适用于兄弟、非同卵双胞胎,而且适用于650对同卵双胞胎。这意味着,即使你们的基因相同,如果你的有氧体能提高了,则你的IQ也更高。
但这本书更重要的影响在教育界。一所普通的学校,如果想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水平,最好的办法是增加而不是减少体育锻炼时间。这一变革性的观念不仅引发了美国教育系统内部许多积极的变化,以他的理论为基础,由锐步公司资助的“活力儿童计划”(让4~10岁的在校儿童参与每周两到三次、每次40分钟的晨间体育活动)已经推广到美国3000多学校,而他本人也被邀请在世界各地演讲,推广这种新的运动理念。
资讯1:关于运动对于认知功能的影响,最初关键性的研究来自加州大学欧文分校一位叫卡尔·科特曼的神经学家。他刚完成一个关于老化的长期研究,想要弄清那些保持头脑最佳状态的人是否有什么相似之处。4年时间里,通过对认知功能衰退极少的人进行研究,发现三个元素:教育、自我效能感和运动。前两者并不怎么让人惊讶,他好奇的是最后一个因素,运动对大脑的影响。他的后续研究证明了运动确实能激活学习过程的主控分子,并由此确定了运动和认知功能之间存在一个直接的生物学联系。
资讯2: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您觉得哪种运动对于孩子的身体和心智发育最有好处?
约翰·瑞迪:这要看一项运动对孩子的身体和大脑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和挑战。比如武术,包括跆拳道、柔道、中国功夫,你总是在移动、思考,每个动作都要做到完美,对大脑的要求非常高。还有你们中国人喜欢玩的乒乓球,在打球的时候,大脑的活跃程度非常高,球时刻在动,大脑也时刻在思考,心率很高。
每一种运动都有它的特殊之处,但从对大脑的需求而言,最好的几种运动包括武术、复杂的舞蹈、集体球类运动,比如足球、篮球、冰球,因为它们不仅要求对身体的控制,还涉及对各种复杂情境的判断,近乎即时的本能反应,以及团队的协作。
资讯3:美国孩子当下的“不活跃”状态:
只有3.8%的小学生提供日常锻炼课程;
8%的12~15岁少年符合美国疾控中心的身体活动标准;
11%的州要求小学为学生提供常规的课间休息时间;
3个州要求小学提供推荐的150分钟/周的新体育课程;
到2030年,美国人的身体活跃度只有1965年的一半。
大风已起,飓风尚远
2014年8月,瑞迪教授曾经来到中国,与著名的国产运动品牌安踏有过一次颇为高调的合作。根据当时的媒体报道,瑞迪教授将担任安踏“乐动儿童计划”的首席顾问,这个计划声称要“吸引社会对儿童运动的关注,改变中国父母的儿童运动观,通过运动提升儿童体、智发展”。但是,当这本书中文版终于出版时,因为领导高层变动,安踏的“乐动儿童计划”却无疾而终。
“对中国人而言,这本书还是太超前了。”张涛,当时安踏公司的副总裁这样告诉我,“这本书谈的是如何科学地锻炼,而中国的孩子首先要解决的是从无到有的问题。”
北京奥体中心万国击剑馆内,孩子们在做课前准备
张涛现在的身份是万国体育的CEO。这位大学老师出身的商人在中国的体育产业已经工作了16年,曾经组建过国内最早的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在去年的一次内部演讲中,他判断当前体育产业的形势“大风已起,但飓风尚远”。
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务院46号文),文件指出,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审批;通过市场机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承办赛事;鼓励发展职业联盟;加快推进体育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将适合由体育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体育社会组织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