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生态文明?守望绿色家园

2017-06-01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自治区内蒙古文明

春来内蒙古,蓝天碧透,苍山滴翠,绿草如茵。

对于内蒙古生态环境的变化,人们最直观的感觉是:天空蓝了,树木多了,草场绿了,风沙小了。

这一切,都得益于我区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之以恒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努力为各族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李纪恒书记在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上强调:“我们一定要走好绿色发展之路,使内蒙古的草原林海、沙漠雪原、湖泊湿地成为聚宝盆,让内蒙古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人民更开心。”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

内蒙古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党中央对我区生态文明建设寄予厚望。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区时强调,“内蒙古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内蒙古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要大胆先行先试,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改革。”这既为我区走绿色富区、绿色惠民的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也对我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明确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认识。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阶段的伟大胜利,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区重要讲话精神和新的发展战略、发展理念,把守住生态底线作为建设现代化内蒙古的基本要求,指出守住生态底线,就是要坚持美丽与发展双赢,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决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同时提出,要促进“五化”协同,充分发挥工业化的主导作用、信息化的支撑作用、城镇化的带动作用、农牧业现代化的基础作用和绿色化的引领作用。

坚持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重中之重,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之路,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坚定正确选择,内蒙古在建设生态文明的道路上进行了成功探索和实践。

——加强顶层设计,强化责任落实追究。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改革的意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确保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区时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到实处。

完成了《内蒙古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总体方案》和核算试点方案,出台了《自治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实施方案》和《自治区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按照摸清家底、划定红线、离任审计、责任追究的总体思路,推动领导干部切实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实施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发挥不同区域主体功能,提高资源空间配置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引导人口分布、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合理布局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推行红线管理制度,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禁止开发区、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等重要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全面推进生态红线划定工作,耕地、水资源、林业红线划定工作全面启动,基本草原的划定基本完成。

我区通过制定完善一系列生态领域的制度和措施,持续深入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使全区的生态保护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轨道。

——加强治理保护,狠抓生态重点工程。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2009年-2020年),建立水源涵养型、防风固沙型、水土保持型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型等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重点,强化环保监督管理手段,促进自然保护区发展重点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全面实施草原生态建设与保护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深入推进草原补奖机制和重点区域绿化工程实施。全区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量实现“双增长”,荒漠化、沙化面积实现“双减少”。

据资料显示,占全国总人口不足1.8%的内蒙古,完成人工造林面积超过全国人工造林总面积的10%,治理风沙危害土地面积超过全国风沙危害土地总面积的10%。我区生态建设以每年超过1000万亩的速度向前推进,绿色家底越来越厚实。

——转变利用方式,有效节约资源能源。我区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持续推动资源利用方式转变。注重加强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切实促进生产、流通、消费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全面开展电石、铁合金企业能耗限额标准对标达标专项行动和“九大重点节能工程”,全区单位GDP能耗下降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

大力推进资源高效综合利用,資源高效综合利用水平处于全国前列。实施重点工业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计划,对640余户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在全区实施了汞、铅削减和高毒农药替代清洁生产重点工程。全面推进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

认真落实自治区《产业结构调整规划(2013-2020年)》和《重点产业结构布局调整和承接产业实施意见》,推进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绿色产业,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技术创新体系,在转型发展、创新发展中保护资源环境。

——转变消费观念,倡导绿色生活方式。自治区宣传部、文明办、环保厅等单位联合下发了《贯彻落实<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进一步加强全民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构建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社会行动体系,倡导低碳节约、环保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引导人们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积极、理性、深入地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倡导环境友好型消费,倡导居民使用绿色产品,倡导公众参与绿色志愿服务,引导民众树立绿色增长、共建共享的理念。在全区开展“创建低碳家庭共享时尚生活”主题活动,选树一批节能减排示范社区和低碳生活家庭典型,并注重发挥其引领和带动作用。

利用“6·5”世界环境日等时间节点,开展环保科普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乡镇、进牧区“六进”活动。在区内各地举办“青年暨巾帼环境友好使者共建生态文明内蒙古行动”“环保生态体验活动”“环保主题演讲”等活动,让绿色、环保、低碳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深入人心并转化成人们的自觉行动。

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生态文明建设从理念变成现实

过去几十年,内蒙古和全国一样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人民群众普遍富裕起来。但是粗放的发展方式也使我们在资源环境方面付出了沉重代价:马路宽了,高楼多了,钱包鼓了,洁净的水源、清新的空气却成了“奢侈品”。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深刻认识到:只有像保护眼睛一样去保护生态,像珍爱生命一样去珍爱身边这片绿色,才能让我们的天更蓝、草更绿、水更清、空气更干净。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战略高度,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维度,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绿色是内蒙古的底色和价值,生态是内蒙古的責任和潜力。要全面推进绿色发展,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进一步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的话语掷地有声,郑重表明了内蒙古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坚强决心。

保护与发展并不矛盾,青山和金山可以“双赢”。从顶层设计到全面部署,从狠抓生态重点工程到守住生态环保红线,从最严格的制度到更严厉的法治,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有序推进、脚步铿锵,绿色发展根基越筑越牢、越植越厚。

——加强林业建设和保护,让山更绿。内蒙古林业用地面积6.59亿亩,森林面积3.73亿亩,均居全国第一位。近年来,内蒙古森林面积、蓄积持续双增长,森林覆盖率达21.03% 。

我区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和理解维护森林生态安全的重大意义,切实担负起维护森林生态安全的历史责任,深入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以维护森林生态安全为主攻方向,以增绿增质增效为基本要求,大力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等一批生态建设重点工程,筑起了体系完备、防护有效的绿色长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森林是我们从祖宗继承来的,要留传给子孙后代;必须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为子孙后代留下美丽家园。同时,还明确要求“争取把所有天然林都保护起来”。

自治区认真贯彻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2015年,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努力实现林业发展模式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修复和建设为主转变、由利用森林资源获取经济利益为主向以保护森林提供生态服务为主转变。

如今,我区的大兴安岭等重点国有林区已经从“开发利用”转入“全面保护”,多年不绝的伐木声已悄无声息。数以万计的林业工人放下斧锯,从“砍木头”转为“种树看林子”。守护好每一寸绿色,正在成为广大务林人新的使命和职责。

——加强草原建设和保护,让草更青。我区是全国土地沙化最严重的省区之一。自治区成立70年来,向沙漠挑战、与沙漠抗争一直是内蒙古生态建设不变的主题。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强领导和全民尽责、全社会共同参与下,我区的防沙治沙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草原荒漠化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全区草原植被盖度达到44%,绿色生态屏障功能日益显现。

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草原防灾减灾、牧草良种补贴等工程项目进展顺利,重点地区防沙治沙专项治理行动取得实效。持续加大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力度,提高防沙治沙水平,草原防灾减灾防治效果均达到了90%以上。

全面推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对沙化退化草原实行了大范围的围封、休牧、轮牧和禁牧,合理调整生产布局,走生态畜牧业之路,实施“生态移民”政策,加强对天然草场的保护,让草原休养生息、恢复生态。

进一步落实完善草原所有权、经营权和承包责任制,推进草原合理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全区10.1亿亩草场纳入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范围,146万户、534万农牧民受益。

按照保护与建设并举、治理与利用结合的原则,全区各地充分利用沙区独特的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沙草产业,大力推广“企业+基地+合作社+农牧户”的经营模式,打造出了蒙草、亿利等一批沙草产业龙头企业,有力带动了沙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农牧民增收致富。

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考察我区时做出的要“着力抓好农牧业和牧区工作”的指示精神,加快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生态农牧业,提倡走“以草定畜、以草养畜、舍饲养殖”的畜牧业发展之路,最大限度地降低对草原的破坏。构建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加强农牧业科技创新,让农牧业现代化在“五化协同”发展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让水洁净。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在我区1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黄河、辽河、嫩江、松花江等水系蜿蜒流过,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等湖泊如明珠般镶嵌在草原上。这些江河湖泊在滋养着内蒙古大地的同时,人类的活动也深深影响甚至威胁着它们的安全。据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显示,我区部分河流存在轻度污染的状况。

为改善地表水环境,内蒙古加大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已将涉及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中上游等流域的183个水污染防治项目列入自治区发展规划,河流治理行动正在各地有效开展。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和旅游业的兴起,“以河兴业”“因河宜居”正在由规划变为现实。

为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的防治,自治区政府与各盟市政府签订了“十二五”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明确要求各盟市政府对所辖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和水环境质量负总责,确保按期完成规划目标任务。自治区和流域内各盟市采取日常监管、专项检查等多种方式,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

为确保群众的饮用水安全,加强了水源地环境保护。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工作,组织开展饮用水水源和地下水环境状况评估,对全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进行全面排查。按照国家“水十条”要求,划定8处地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率达到了100%。

目前,我区已实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制度,将水功能区监测和达标建设纳入各级政府考核指标体系,对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区限排总量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排污口,对违规排污入河的单位或个人依法惩处。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让空气更清新。近年来,全社会对空气环境质量日益关注,要求标準越来越高,空气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人体健康以及整个生态系统。

由于我区产业结构以资源、能源转化为主,重化工业比重较大,多数盟市还保有较多能耗高、污染重的行业和企业,一些城市和工业园区功能定位与产业布局不够合理,给污染防治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全区大气污染防治任务十分艰巨,形势不容乐观。

为此,自治区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贯彻〈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意见》,提出要采取产能化解、企业兼并重组等措施,合理规范城市、各类园区产业的空间布局,有序推进主城区重污染企业梯度转移、环保搬迁。对城市建成区的燃煤小锅炉全部进行淘汰和清洁能源替代,优化能源结构,根治燃煤污染。明确要求实施公共交通优先战略,减少因交通拥堵造成的污染。

坚持铁腕治污,持续开展环保专项行动,重点对燃煤锅炉、重点工业行业、扬尘污染、餐饮油烟等进行专项检查。严格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对偷排偷放、屡查屡犯的违法企业依法予以关停,对涉嫌环境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进行曝光。

据环保部门通报,2016年,全区12个盟市PM2.5、PM10和二氧化硫年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14.6%、12.5%和17.9%,二氧化氮年均浓度与上年持平;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同比提高5.1个百分点;全面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6%,提高5.1个百分点。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只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就一定能够赢得永续发展的光明未来。

责任编辑:刘 佳

猜你喜欢

自治区内蒙古文明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走进神奇的汉特-曼西自治区
An Analysis of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in Middle School
对不文明说“不”
闫锡聪
内蒙古大草原
文明歌
数据库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