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探究新闻

2017-06-01巨东涛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6年15期
关键词:股市机制文本

巨东涛

【解题钥匙】

一、考点梳理

高考大纲要求考生对新闻类文本进行探究阅读,能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新闻的深层意蕴,探讨新闻反映的时代精神等。

二、答题方法

探究评价类题型,要求考生针对文本阅读里的某一个疑点或难点,通过自己阅读后对文本的认识与体会,再结合自身的社会阅历、认知与判断能力,对其发表自己的看法。

解题时,一定要回归文本,立足主题,多层面挖掘,深入探讨价值精神。可运用“观点+文本分析”的方法,即一方面摘录或者化用文本的相关字词句,整合成话语,扣紧观点;另一方面列举文本中的事例进行分析,要注意叙述简洁,材料与观点相互融合。

一般步骤是先明确观点,再引论据,充分利用原文信息,概述相关事实,然后进行分析,即回扣观点,简要作结。探究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阐发所受启示(正向或反向)。

1.看标题,从标题入手,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新闻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形式有单行标题和多行标题。多行标题一般包括以下三项或其中任两项:引题,交代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正题,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副题,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所以,看清标题信息,有助于在第一时间把握住新闻的主要内容和文章的主旨,从而为后面的探究评价作好铺垫。

2.理清脉络,把握文章结构。看清文章前后的联系,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从而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式,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通讯就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或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阅读时要特别注意。

3.把握中心,把握主旨。抓住关键句去把握文本的中心内容,研究文本的主旨,揣摩作者的写作动机和感情态度。新闻中关键句一般有起始句、过渡句、照应句和收束句等;关键词语主要是表语意转折的“相反”“不同的是”,表总结的“因此”“总之”“由此看来”,表递进的“而且”“更”,表强调的“尤其”等。找准并把握好关键词句,能帮助把握结构思路,也就有助于把握文章的深层意蕴。

总的来说,要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新闻的深层意蕴,主要体现在从文體、题材、标题、关键词句等角度入手,梳理文章的脉络,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从正面、反面的角度,当事人的角度、旁观者的角度等对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进行多角度解读。从浅层、深层、哲学层面等方面进行发掘,探究新闻价值和新闻人物内在的精神面貌。

【针对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郝 帅 曾晨雨

没人预料到,“中国版”熔断机制,这么快就启动了。

2016年第一个工作日是熔断机制正式生效的第一天,但就在这一天,沪深股市先后触发熔断阈值。

1月4日13点13分,沪深300指数下跌超过5%,引发熔断,两市暂停交易15分钟。恢复交易之后,沪深300指数继续下跌,13点34分下跌幅度触及7%,沪深股市触发熔断机制停止交易,两市提前收市。

当天,沪深两市仅交易两个多小时。从盘面上看,两市1278股跌停。

股市突如其来的变化让人惊讶:是什么导致了千股跌停?

有分析指出,此次千股跌停的局面与股东减持有关。去年股市震荡期间,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大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减持本公司股票相关事项公告》,规定自7月8日起6个月内,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持股5%以上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也就是说,2016年1月8日,上述减持禁令即将到期,有不少受限股东出现减持冲动,受此情绪影响,股市中的散户容易追涨杀跌,股票出现下跌。

在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看来,人民币汇率的浮动也会对股市产生影响。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天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5032元,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自2011年5月24日以来第一次跌破6.50关口。

此次股市震荡,还被认为与第一次熔断发生后,造成市场恐慌抛售有关,导致了第二次熔断。

从熔断机制的设置来看,有5%和7%两档指数熔断阈值,涨跌都熔断,一天内各档熔断最多仅触发1次。而在今天,股市触发了两次熔断。

“熔断机制是保护投资者的一种临时措施,可以减少投资者的重大损失,给投资者时间进行理性思考。”曹凤岐告诉记者,沪深300指数选择A股市场中规模大、流动性好、最具代表性的300只股票构成指数样本,是被用于观察市场走势的重要指标,有利于投资者全面把握市场运行状况。

触发熔断可以为控制交易风险赢得时间,但也有市场机构认为,当市场处于下跌时,熔断并不能改变股市下跌的趋势,反而会拉长市场的调整时间。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熔断机制会加剧市场的波动和恐慌,增大市场的下跌动能。

“沪深300指数首次触发熔断用时两小时左右,而触发第二档阈值仅仅用了5分钟。”林采宜说,大家看到5%熔断后,对市场的预期就更加悲观。

林采宜认为,在国外,熔断机制的设立是针对T+0(即当天买入的股票可以当天卖出),并且没有涨停板的前提下,给予投资者一定的缓和时间,让投资者更全面地搜集信息,以便作出更为客观理性的投资决策。但是在国内,有T+1(即当天买进的股票要到下一个交易日才能卖出)和涨跌停板的交易限制,实际上已经有了熔断机制的作用,在这个基础上再增加一个熔断机制,有过多的干预市场交易之嫌,对市场长远发展不利。

在曹凤岐看来,中国股市的投资者结构不合理,投资理性程度低,配套制度不完善是股市大起大落的根本原因。熔断机制解决的是股市应急问题,但解决不了中国股市的根本问题。当股民的预期不好,信心下降的时候,即使采取熔断机制也阻止不了股市下跌的趋势。

(选自《中国青年报》2016年1月5日)

1.请结合文章内容在横线处给文章加标题。

答: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沪深300指数是中国股市中300只业绩最好的股票的指数样本。

B.熔断机制防止股市无限制跌停,以免给投资者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C.预期在2016年1月8日,减持禁令即将到期,受限股东可能减持,散户因此容易追涨杀跌,股票就会出现下跌趋势。

D.国外的熔断机制的设立是针对T+0等措施的前提下,给予投资者一定的缓和时间,较“中国版”熔断机制更容易使投资者客观理性地投资。

E.“中国版”熔断机制不合理,应果断停止。

3.结合文本看,出现千股跌停的原因有哪些?

答:

4.熔断机制给当前中国股市带来哪些意义或者影响?如何更加合理地看待熔断机制?

答:

猜你喜欢

股市机制文本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