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弹琵琶

2017-06-01姜秀琴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6年19期
关键词:琵琶规矩观点

姜秀琴

【写作指导】

写作中,“反弹琵琶”即突破思维定势、常规思路或常规方法,从侧面或反面入手去思索、去分析,以发现或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与方法。

有意识地逆向思维,可以培养考生“反弹琵琶”的思维品质,使作文创出新境界,达到新品位。这一手法使用得巧,能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那么,如何在作文中运用“反弹琵琶”这种技法呢?

一、敢于提出新见解

要把“琵琶”反过来弹,关键在摆脱习惯性思维,跳出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老框框,敢于从传统观念、习惯做法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大胆设想,发前人之未发,提出新见解、想出新做法。生活中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长期从事某一职业,受到过很多专业培训,总是按照传统的一套做法去解决问题,形成了习惯性思维的固定模式,有时会因此看不清事物的本质,或解决不了眼前的问题。但是,因为大家都这样想这样做,也就盲目跟从,不思改变了。然而,此时如果逆向思维,“反弹琵琶”,就会从长期形成的思维模式中跳出,产生醍醐灌顶的感觉,达到豁然开朗、化腐朽为神奇的境界。

二、反复“敲打”新观点

“反弹琵琶”,提出新见解、新观点后,还得仔细斟酌,反复“敲打”,看观点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合乎逻辑事理。

“反弹琵琶”时要有理性,要使自己的观点经得起推敲。比如新学期由于区域整合,学校合并,我们搬进了一所新学校。为了便于管理,学校立下了很多规矩,个别学生不胜其烦,在作文中提出要将所有的规矩彻底推翻,还学生绝对自由等观点。这样的观点就太过偏激,不合实际,也不合事理。试想,如果真将规矩全盘推翻,还学生以绝对自由,将会出现怎样的场景?整所学校将会陷入怎样一片乱象之中?我们都知道中国自古就有熟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强调规矩的重要性。另一位学生则立足本校实际,突破习惯思维,运用“反弹琵琶”的方法提出如下观点:“学校发展需要规矩,但规矩太多,限制过死,会束缚学生的手脚,禁锢学生的心灵,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利于学生个体和学校整体的长远发展。”这样的反弹,切合实际,合情合理,值得肯定和嘉许。

所以,“反弹琵琶”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或特定的社会背景中进行,要严格遵循客观规律,准确把握事物本质,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只有冷静地、理性地“反弹琵琶”,才有可能提出经得起“敲打”的、与时俱进的新观点。

三、科学、审慎来“反弹”

许多观点可以正话反说,也可以反话正说。如“班门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领,讽刺意味十足,明显是反话;而数学家华罗庚却将其正说,他主张“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其意义就更深刻了。因为不怕出丑,有勇气向行家学习,让名师指点迷津,所以会进步很快,正所谓“名师出高徒”。而无师自通注定要走很多弯路。如此反弹,十分高明。

但是,世界是纷繁复杂的,不是任何事物或观点都能反弹,那些违反科学道理,有悖于人们共识,伤害民族感情的“反弹”,都是不可取的。如在作文中讥笑智障者、嘲讽残疾人,定会遭到读者的否定与反感,因为中华民族向来具有同情弱小的民族心理和传统观念,这些心理与观念是不容背离的。所以,“反弹”不是“乱弹”,只有科学、审慎地反弹琵琶,方能写出新颖独到、立意深刻、富有个性的作文来。

【例文展示】

怎么会恨?

□汤锦秀

“铛——”,钟声唤醒了沉睡的村子,唤醒了七十多岁的李爷爷。李爷爷立马起床,忙活在田间的晨曦中。李爷爷是村里唯一的鳏夫,住的是如今不多见的老式平房,但他家里里外外都很干净,门前摆放着各种花草,屋后栽种着多种果树。他家有一站式大钟,就像《红楼梦》里刘姥姥在王熙凤房里看到的一样,只是又老又旧,声音倒很洪亮,像李爷爷一样,一点也不含糊。

记得小时候,每到秋收时节,我们几个野孩子常常做恶作剧,不是拔了他家的蔬菜,就是偷摘他家的橘子。

他叮嘱我们:“树太高,不能爬,危险!想吃橘子,爷爷给你们摘。”

后来他想为我们摘橘子,却从树上摔了下来,腰疼了好几个月。那段时间,妈妈经常买营养品送给他,我很不解。妈妈却不耐烦地说:“你这小屁孩,懂什么?吃你的番薯去。”

为了表示我的怨愤,我依旧与小伙伴心安理得地偷摘李爷爷家的果子,李爷爷也一如既往送来自己栽种的水果,顺便将邻居送他的好吃的带给我们。

这样的故事,一直重复着。随着我逐渐长大,从大人那里,我知道了李爷爷的过去。

原来,李爷爷是地主家的孩子,小时候家里很富有,我曾祖父和村里已过世的多位老人都曾是他们家的短工。全国解放后,他家的几十间房屋被分给了我家及其他农民家,上百亩土地收归国家所有,就剩那口钟陪着李爷爷长到十多岁。“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一夜之间,李爷爷的祖父、父亲被挂牌、批斗,李爷爷也被我爷爷一辈欺负,再也没能念书。后来,李爷爷娶了一个哑巴媳妇,生了个儿子,但母子俩同患疟疾,因没钱医治,先后离世。此后,李爷爷孑然一身,独活于世。

一次,李爷爷在侍弄花草,我走过去观赏,无意间聊起了过去,问他恨不恨国家,恨不恨我们家。李爷爷笑了:“怎么会恨呢?没有国家哪有我?”他看了我一眼,又说,“丫头,我告诉你,要不是生活的变故和磨砺,我会跟我的祖辈父辈一样活得像寄生虫,不会知道生活的艰难、粮食的来之不易。你看,我能用双手养活自己,你们家和周围邻居又对我那么好,我感谢国家、感谢你们家都来不及呢,怎么会恨呢?”

他依旧侍弄着花草。屋里的老钟又敲响了,铛铛声一如过去几年乃至几十年那般清脆,似在为他的辛勤劳作伴奏。

文章的生命在于创新,这篇习作因“反弹琵琶”给人以“新”的感觉。文中李爷爷是地主家的子弟,解放后,房屋、田地被分走或收归国家所有;“文革”期间,祖父、父亲被挂牌、批斗,他自己没能念书;妻子、儿子患疟疾也因没钱医治先后身亡。李爷爷一家由丰衣足食变成缩衣节食,尝尽物质上的艰难,更饱受了心灵上的屈辱。按照惯常思维,他应该充满仇恨,痛恨分了他家房屋、欺负过他的“我们”家及邻居们。可是,本文却反过来构思,通过语言描写表现李爷爷非但没有仇恨,还感恩国家、感恩邻居们的心理,展现出温暖的邻里情,传达出祖国大家庭的人情美、人性美,读来暖人心怀,感人肺腑。

猜你喜欢

琵琶规矩观点
El instrumento predilecto de la música folclórica china La pipa es una combinación perfecta entre herencia e innovación
“按规矩办”
观点
新来的主任“立规矩”
循乎规矩 本乎天然
窈窕淑女琵琶妹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
我的“反弹琵琶”
琵琶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