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队化释放的无限可能

2017-06-01张琳

中国广播 2017年5期
关键词:广播节目

张琳

【摘要】从2014年7月开始,节目团队作为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实施产业改革、推进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环节”,从改革方案设计、节目团队报名、答辩评审与签约、管理监督与协调等各个环节,汇集了全台多个部门及上百名员工的智慧和努力,成功开启了广播节目新的营运模式,圆满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如今节目团队化运营已满两年,节目团队取得了哪些突破和创新?团队的管理机制经过了怎样的改善和迭代?团队化运营究竟能为广播的未来发展提供何种经验?以上种种,值得总结和探讨。

【关键词】内部创业 广播节目 团队化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大约从三年前起,多家传统媒体为应对缩版、停刊、离职潮等一系列危机推出了内部创业的机制,例如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的传媒梦工场、南都报系的ND蜂巢等,而为业内熟知的“澎湃”“界面”其实正是上海报业集团内部创业的新媒体项目。

传播格局迅速演变,2014年全国广播出现近10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广告经营额下降6%;2015年再次出现6.29%的下滑。为应对这一局面,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从2014年7月起开始酝酿节目团队化运作模式的改革设计,将电台相关资源与市场创新环境进行对接,大力扶持各频率的节目制作人员进行内部创业,将举办活动、新媒体拓展、增加营收等目标进行有机结合,探索广播节目全新的运营模式和广播电台的转型发展之路。

从2015年2月签约第一批节目团队至今,北京电台的团队化运营模式已走过了两年时光,在品牌塑造、商业模式、新媒体发展、产业链延伸等方面收获了前所未有的经验,不仅提升了電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在盘活存量资源、激发员工活力、重塑生产流程等多方面产生了积极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媒体机制体制的变革与创新。

一、团队化运营机制的建立与迭代

1.初创期:契约与激励并重

北京电台于2014年7月4日启动了节目团队的建设工作。成立团队的初衷,是在依托线上广播节目的资源和影响力的基础上,发展线下的多元化产业,力争通过市场化运作,使每一档节目背后都能衍生出一批成熟的产业项目。全台近30名员工报名参加了节目团队建设改革方案设计小组,积极为这项工作出谋划策。四个月后,《北京电台节目团队建设方案(试行)》向全台公布,同时启动了节目团队的报名工作。短短两周时间内,全台员工积极响应,共有21个小组报名申请成立节目团队。经过两轮评审和多轮商议、谈判后,第一批5个创收型节目团队在2015年2月签约,同年5月第一个品牌型团队签约(2016年转为创收型),2016年4月新签约两个创收型团队,同年朱红工作室获得北京合音投资中心的投资,转为公司化运作。

在第一批节目团队签约之初,北京电台即成立“节目团队协调办公室”,负责团队的管理、服务和监督等具体工作。两年来,节目团队协调办公室召集电台人事部、银龙公司计财部、广播公司、广告经营中心等多部门定期召开沟通会,在维护广告行业代理制、电台人事财务审批制度的前提下,积极寻找团队与各运营机构、职能部门之间的利益平衡点,充分协商、合力破解节目团队在运营发展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在创新团队管理模式、人员聘任机制、人才培养模式、考核评价机制、广告经营机制等方面实现有效突破,给予团队负责人更多的人权与财权,极大地给予团队政策支持,允许团队与社会上的新媒体公司、品牌宣传公司、营销推广公司进行广泛合作,大大拓展节目在新媒体平台的影响力,推动节目与经营的深度融合。

除设立新的管理机构,北京电台还在制度上进行了创新设计,主要体现在契约关系和奖金激励两方面。每年年初,节目团队需制订年度预算,与台内签约并交纳预算的10%作为抵押金,其余项目资金由电台提供,节目团队可将资金用于人力劳务、活动营销、新媒体运营等方面的支出,同时接受电台的监督和考核。考核以年度为单位进行,考核指标包含收听率、存量创收(线上广告)、营业总收入、利润率(2016年新增)等,只有在完成收听率指标、创收实现增量的情况下,电台退还抵押金并发放增量创收的一定比例作为奖金,奖金的分配由各团队自行决定。这一机制的建立,是按照“分增量不分存量”的原则,鼓励节目团队在传统广播广告的大盘之外,开拓新的盈利点和增长点。契约关系的建立和奖金激励的实现,极大地激发了团队全体成员的热情和活力,在理顺生产流程、开拓新型业务、大力发展新媒体等多方面积攒了大量经验,团队化运作的潜能开始全面释放。

2.迭代期:看重可持续发展

如果将北京电台的节目团队模式比作创业,那么在以下两个层面都不断进行着优化和迭代,一是团队内部的运作模式,二是电台对团队的考核机制。2016年,针对上一年团队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电台在收听率和增量创收两个指标上进行了改革,一是将收听率不达标的一票否决制(扣除抵押金、取消奖金激励),改设为达标线和及格线两道关卡,不及达标线奖金“打折”发放,不满及格线才被一票否决,收听率的指标也从绝对值改为了频率排名,从而排除数据的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二是将奖金激励的考察指标从增量绝对值改为了纯利润,无论增量创收多少,奖金都不能超过纯利润的40%,这意味着考察创收的同时也考察成本,避免了高投入低产出的“增量假象”,从而真正实现广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团队化运营的创新与成绩

节目是团队化运作的依托,这些节目大多在某一垂直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社会资源,自带品牌和流量效应。成立团队后,从线上节目、线下活动、新媒体推广、整合营销等方面全方位强化媒体品牌,线上节目创新创优,线下活动顺势而为,经济效益大幅提升,社会影响力显著提高。2015年,北京电台首批6个节目团队共实现创收3257.77万元,线上增量收入超额完成,线下增量从无到有实现百万元收入,5个创收型团队共实现利润683.13万元,4个团队达到奖励标准;2016上半年,7个节目团队已完成线上存量考核指标的93%,4个团队已超额完成存量考核指标。

1.新媒体延伸传播平台

新媒体拓宽了广播媒介的属性,让广播不仅能听还能看、能读、能互动。7个节目团队的新媒体尝试早已不局限于“两微一端”的基本运营,而是延伸至更多更广的平台,变听众为用户。

多平台多媒介分发。“问医生”团队依托北京市医院管理局的政府资源和800多名北京三甲医院名医资源,不断扩大节目的影响力已实现跨媒介、跨平台的多层次分发。其中,在微信公众号、搜狐健康、网易新闻、今日头条、企鹅自媒体、一点资讯、健康界等平台分发图文内容,在蜻蜓.fm、听听FM、阿基米德FM等平台分发节目音频,在腾讯视频、网易视频、北京时间、新浪一直播、凤凰新闻等平台分发节目视频,并经常“生产”点击量上百万的“爆款”产品。例如:在搜狐健康发布的《当心,耳后胀痛可能是面瘫来了!》单篇点击量180万,在今日头条发布的《六爷,您的“不行”不是“分神”这么简单》推荐量170万,在腾讯视频的《“多囊”女性如何孕育新生命》直播观看量30多万人次,目前作为内容提供方已在腾讯和今日头条等平台实现了“创收”。“问医生”团队还发现,当内容足够优质时,媒体将拥有跨平台的议价权,可帮助广告客户打破平台之间的互斥竞争,实现多平台的大众化传播,是一条“名利”双收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建立消费生态闭环。吃喝团队的新媒体拓展则深深植根于微信。在微信公众号上,不仅通过“摇一摇”“砸金蛋”“抢红包”等方式完成了节目互动,还通过图文提供了从信息内容到“解决方案”的媒体服务(如“吃货雷达”系列),创立了符合互联网文化的独立IP(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吃喝实验室》,还建立“微服务平台”打通了“OTOTO”(广播-线上-线下)的消费闭环,在微信后台收集听众数据、组织落地活动、开设微店,让线上的消费信息真正转化成线下的实体消费行为,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嵌入用户的生活中,重构商业广告的投放模式。吃喝团队深入挖掘美食行业的“黄金”资源,与老字号餐饮品牌定制有文化、有故事、有温度的商品,如大董“五人”月饼、烹饪大师牛金生独家酱料等,在微店售卖多次出现“秒空”的盛况。截至目前,“吃喝玩乐大搜索”微信粉丝达已逾10万人,用户的忠诚度和转化率极高,具有较大的商业价值。

2.新活动拓宽盈利空间

节目团队在保证不影响其广播节目质量的大前提下,开展主题鲜明的特色活动,积极拓展线下渠道,探索行业发展方向,提升品牌影响力。

以《教育面对面》为例,节目从开办之初就确立了举办线下公益活动服务受众的理念,成立团队后更是将开展不同主题、不同规模的公益活动和商业项目作为延续节目品牌的有效手段。其中包括,每年10余场千人参与的中高招讲座、留学咨询会等大型公益活动,解答家长为孩子进行教育选择的基本困惑。每年10余场“名嘴带你探名校”活动,解决个性化咨询高校的需求;“全程高考一路有你”爱心送考的特别活动,解决上百个特殊家庭的送考难题;每年出版15万字的招生公益手册,依托物流营销模式送货到家,将节目的权威信息和深入解读转换为衍生品盈利。此外,《教育面对面》为满足中高端用户的需求,陆续推出了境外游学、小主持人培训等商业项目,引导用户进行线下场景消费,从此实现线上宣传推广、线下报名运营的“O2O闭环”,不断强化自身品牌的行业地位。以上每年近30场的地面活动,其创收在团队总收入的占比高达73.12%,“创”出了一条活动创收的发展新路。

和具有10年品牌积累的《教育面对面》不同,运动体验团队几乎是从零开始,逐步打造了“超级体验训练营”“超体真人秀”“带着跑鞋去旅行”“马拉松年鉴”等地面活动,扎根体育市场,探索品牌营销新方式。这其中,大型赛事媒体服务、企业小型赛事定制等产品颇受欢迎,例如:为壹基金策划了《为爱同行》公益徒步活动,独立完成活动执行和现场直播;为北京燃气集团策划执行了半程马拉松;为2016北京马拉松提供了从抽签直播、现场转播、视频制作等一系列媒體服务,其中为出发点天安门广场和终点鸟巢制作的VR(虚拟现实)视频反响巨大,实现发枪视频共播放339,314人次,回顾视频共播放442,090人次。作为地面活动,运动体育团队以内容服务方、活动执行方的身份顺利切入了体育市场这块大蛋糕,同时以“运动体验+”创新了节目播出形式,实现了一石二鸟的双重效益。

爱车团队的地面互动,则是打造了“你好”系列露营大会品牌,在国内开创了大规模汽车露营大会的先河,以“露营”为主题,附加自驾、烧烤、烟火、夜拍星空、帐篷露营、房车露营等多种休闲体验,每场活动的参与人数上万。露营大会的高人气也吸引到了奥迪、中国人保、因特尔、360、农夫山泉等20多家优质品牌积极洽谈合作,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日报网等多家权威媒体主动宣传,“你好”系列“露营大会”作为爱车团队重磅打造的全新概念,商业潜力与市场价值已逐渐显现。

3.新项目挖掘媒体潜力

“问医生”团队的《健康加油站》是北京媒体中唯一一档与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合作的全年直播类健康科普节目,被纳入医院宣传工作考核体系,22家市属医院(三甲医院19家)院长常年做客,并与中华医学会、中国营养学会等多家协会合作。2016年,一方面“问医生”团队将宣传工作纳入各市属医院的考核指标,由团队对各院院长、专家名医来节目访谈的次数和质量进行打分,作为政府裁核各医院年终奖金的指标之一;另一方面各医院的宣传稿件还成为“我爱问医生”微信公众号的主打内容。这一合作的达成,大大提升了专家名医参与节目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各家医院的公益宣传开拓了新的渠道,实现了双赢的目的。2016年是“问医生”团队成立的第一年,年终共完成总体创收的113%,其中政府相关部门的直投项目就高达80多万,其余如收听率、利润率等指标均如期完成,可谓“叫好又叫座”。

2016年,《教育面对面》在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精神指引下,在北京市青少年足球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支持下,联合北京校园足球运动协会共同承办“‘梦想杯北京校园足球公开赛”,并通过政府招标的方式确定了协办方——星体文化发展(北京)有限公司。比赛采用“零门槛”模式,全体中小学生可自由组队并通过网络报名参赛。目前已有1200余名中小学生自愿组成236支球队参赛,在全市三个赛区先行试点,举办了275场次比赛。为探索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模式,该赛事将通过政府支持、社会参与、企业赞助的“合力”方式展开,《教育面对面》凭借在教育行业根植多年的资源积累,成为该活动的独家战略合作媒体,独家负责赛事活动的传播推广和赛事运作的赞助招商等工作,希望通过这一活动,整合原有的校园渠道资源、媒体宣传资源、教育客户资源等,开辟新的市场,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团队化运营的未来和启示

北京电台进行节目团队化运营的尝试,是为了在全新的媒体竞争中,探索一条符合媒介发展规律、适应社会经济变化、坚守时代领航责任的求新求变之路。在这一过程中,受众和市场的积极反馈促使团队和政策制定者不断思考媒体价值,调整发展方向,在成功与挫败中迂回前行。团队化运营的经验能在多大程度上反哺电台整体,取决于在何种层面上理解这些经验。短暂的两年时间中,7个节目团队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和突围,所释放出的潜能早已超越传统的媒体内容制作,而广播媒体能否打破思维惯性,不仅从机制体制的构建,更从媒体发展方向、媒介社会价值的角度看待这些可能性,进而实践这些可能性,才是此番以团队化推动改革的意义所在。

1.从“内容为王”到产品思维

目前的团队化运营以节目为依托,以频率为平台,面对特定市场,发挥内容制作优势,打造优质品牌,以此辐射新媒体、衍生品、地面活动等其他产业。但对于一家地方性广播媒体来说,难免存在“内容优势、平台弱势”的问题,而其他产业链条往往处于跨地域、跨媒介、跨人群的竞争环境中,拼的是产能、效率和投入产出比,媒体变得更像企业,节目变得更像产品,单纯的指望“内容为王”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对目前的节目团队来说,也应尽快脱离原有平台的影响,既不以平台的资源优势沾沾自喜,也不因平台的局限性怨天尤人,毕竟竞争大环境都已发生改变,各个媒体的产品终将来到同一跑道赛跑,谁能在当下壮士断腕,就能在未来的比拼中拔得头筹。

2.从信息传递到综合服务

广播媒体的能量不只存在于信息服务中,作为扎根于生活的大众媒体,其累积多年的政府资源、专家资源和客户资源等应当在未来重新组合,以此爆发核聚变般的能量。例如:通过整合营销为垂直行业提供广告服务,运用解读和分析为高端受众提供咨询服务,发挥专业传播能力为媒介平台提供内容服务,盘活大众经验为细分人群提供培训服务,等等。广播的未来一定是多种业务相互支撑、“多位一体”的综合性媒介平台,只有充分发挥规模效应,才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同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发展研究中心)

(本文编辑:张涛)

猜你喜欢

广播节目
谈新媒体时代下农村广播节目的创新之路
论微博、微信在广播节目中的作用
广播节目创优策划探析
古典音乐广播节目的通俗化表达探析
探究老年广播节目的创新趋势
试析戏剧广播节目的创新之路
融媒体形势下如何提高广播节目与听众的粘合度
浅议广播节目中背景音乐的使用
对少儿广播节目的研究:以《阳光伙伴》节目为例
广播节目主持人的品牌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