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核心素养中的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
2017-06-01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
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 张 敏
小议核心素养中的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
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 张 敏
数学建模是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最直接的体现,如何提高学生使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是课程改革注重之处。
核心素养;数学建模;实际问题;建模;课程;改革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制定,提出了高中数学教学需要在以往注重四基和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教学和教育的融合,提出了六大数学核心素养。课程制定组组长,原东北师大校长史宁中教授认为:以往的数学教育讲求的是解决数学问题、侧重知识的运用和技能发展,这跟当下世界发展的趋势是相悖的。当下的数学教学需要向生活实际靠拢,讲求数学的应用价值,更要从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对生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数学运用的素养。
一、注重知识的生活价值
以往的数学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内涵、知识的运用,并不太强调知识在生活中有哪些体现。从教学现状来看,学生往往对于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体现缺乏认同,遇到具体情境问题往往无从入手,这与我们以往的教学不注重建模思想的渗透有着重大关系。在新知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渗透建模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案例1:(如图)要测量校园旗杆的高度,在只有测角仪的前提下,能否得到测量结果?
分析:对于这样的开放性问题,笔者认为让学生思考实际问题背后的数学本质才是关键。
师:同学们,旗杆前有个水塘,在只有测角仪的前提下,怎么样才能测量旗杆的高度呢?
生:我可以通过步伐测量需要的距离,然后利用测角仪测量角度,通过三角形中的相关知识应该可以求解。
师:请具体说说。
生:首先在早上 9 点,在旗杆的影子 B 处仰角为 45 度,在 10点时再一次测得旗杆的影子 A 处仰角为 60 度,我的每一步步伐约 0.5米,从 B 到 A 处我走了 10 步,因此 AB=5 米,这样我可以通过正弦定理求得AC的长度,从而利用直角三角形解决旗杆的高度。
师:分析的非常到位!可见大家能在具体情境中使用正、余弦定理解决问题。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这一问题的背后没有提供任何条件,完全是同学们自己创造了可以使用的条件,说明在看不到数学的地方建立了数学模型,才是体现我们学习数学知识的作用所在。
说明:正、余弦定理是解三角形中的重要知识,运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是学生必备的数学知识。可以这么说,大部分学生对于如何求解三角形边、角元素了解得比较透彻,但是学习知识真正的目的是能作用于生活,能在看不到数学的地方发现数学应用的价值(张奠宙先生语),才是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真正形成,教学要不断引入开放性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获得素养的提升。
二、数学问题中尝试建模
很多数学问题是以生活背景设计的,这样的问题也较多出现在应试中,甚至是高考真题中。愈来愈多的问题注重了从实际问题抽离背景,建立数学模型从而求解。跟以往不同的是,在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同时,要渗透学生自我建模能力的建立,逐步提高其建模的素养,从而形成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案例 2:如图,某人在垂直水平地面 ABC 的墙面前的点 A 处进行射击训练,已知点 A 到墙面的距离为 AB,某目标点 P 沿墙面的射击线CM移动,此人为了准确瞄准目标点P,需计算由点A观察点P的仰角θ的大小,若AB=15m,AC=25m,∠ BCM=30°,则仰角正切值最大为
分析:本题是实际设计问题,要计算仰角θ的正切值最大值,首先得弄清仰角概念。从图中不难发现,尽管是实际问题,但是抽离情境后是动态几何问题。在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问题中的模型建立,抽离情境本质后的图形思考。
简解:
说明:本题来源于浙江高考压轴填空题,是近年来较少地体现数学建模思想的高考真题。从实际阅卷调查来看,不少学生根本无从入手。平时数学教学中较少研究实际情境问题,造成了学生对于真实情境问题有种恐惧感,正是因为平时对于实际问题研究的不多,造成了其无法从问题中提取有效信息,建立空间几何图的模型。另一方面,本题的运算也是难点,是核心素养数据分析的一个方面,其实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角度的大小与边的长度无关,因此本题将“若AB=15m,AC=25m”成倍缩小成“若 AB=3m,AC=5m”,可以大大降低数据分析运算的量。
总之,建模的素养愈来愈成为数学学习的一种能力,这与新课程标准对于人才培养的指导方向不可分割。当下教育愈来愈注重培养的是具备综合能力的学生,因此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成为教学的新方向,紧紧围绕新制定的核心素养这一培养要求,教师更多的思考是如何让这份素养在教学中生根开花,成为指导学生能力的诉求和让数学知识整合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成为一种能力、素养,这才是新课程核心素养的最终目标。教师教学还需要更多地研究教材、研究课标,让数学教学始终围绕学生能力发展为目的进行设计,才是有价值的教学。
[1]宋卫东 .从生“动”到生动,诠释思维品质的提升 [J].中学数学月考,2013(5).
[2]方石 .数学教学诠释思维品质 [J].数学通讯,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