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里的摄影师张林拍尽繁花不遗珠
2017-06-01冰野
新北京人
故宫里的摄影师张林拍尽繁花不遗珠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清明,故宫博物院官方微博又发照片了。近几年,春林初盛、夏虫呢喃、冬庭飞雪,故宫总会在微博里发自家美景。今年,与这首诗句一起发送的九幅梨花宫苑图,其摄影师是来自故宫新媒体团队的—张林。
2014年,张林从北京大学考古研究生毕业,来到故宫。如今他在新媒体团队负责微博、微信等的运营,摄影也由一项爱好变成了他工作的主要内容。从当年一万多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干的却不是专业所学,屈才了?张林坦言,“我觉得,现在的工作内容和我学的东西有很紧密的关系。在故宫这个背景下,无论是做新媒体也好、网站也罢,所有的内容都是与文博相关的。”
早春杏花、玉兰和榆叶梅;仲春梨花、海棠和丁香;暮春芍药、凌霄和牡丹。六月,萱草、蜀葵和睡莲。落英散尽,秋天的美图变成了丰硕的果实与金黄的树叶。冬日里,大雪覆盖宫殿,片片飞舞的雪花更显古都的美、故宫的美。那些触动了国人心弦的唯美照片,都是张林与另一个摄影师数年如一日坚持找寻的结果。
问及这么多照片里张林最满意哪张,他回忆道:“2015年冬天有场大雪下了一夜,第二天天气放晴又赶巧周一闭馆,我们申请拿钥匙开门,去拍三大殿。只有我们两个摄影师站在太和门下面,看见银装素裹的太和殿广场,到处是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在阳光的照耀下非常美,简直动人心魄。”“那两条(微博)总共转发有20万多。其实很想安静地看一会雪,但是几乎做不到,我必须努力赶在保洁人员清扫宫里各处的积雪前去拍照。”
故宫最早发布的美景照片是另一位摄影师的“二十四节气”系列,第二年,两人合作推出了“紫禁城的物候”系列,堪称是节气升级版。现在,张林更得心应手地根据时令捕捉不同的故宫美景。偌大的故宫,他兜兜转转。“像梨花、杏花、海棠和玉兰这些常见的,我都拍过了,但也许会有遗漏。我也会向其他一线部门询问,看看哪些院子里还有‘遗珠’。”
近期在他镜头里盛放的杏花、梨花与海棠,大都属于开放区内游客都可见的春景。对于如何拍出令人赞叹的好照片,张林认为:“有人会说你们拍的照片那么好,为什么我拍不出来?主要是因为游客来故宫参观,一天要看这么大的地方,来去匆匆,没什么时间仔细观察体味。但我们在这里工作,同一个地点可能会来很多次,就有机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找到更多有趣的视角。”
“这么多花,其实我原来也分不清,都是后来恶补的花卉知识。”现在,张林对于故宫里的花卉已经如数家珍,脑子里仿佛有一张地图。“我们办公室墙后有一株杏树,花已经谢了。那个是海棠,御花园里有,潜龙花园里也有,文华门前有一大片,暂时还没开。寿康宫和承乾宫的梨花刚开,慈宁花园、宁寿宫、康寿宫里还有丁香……”
故宫里花和美景甚多,但并非都易于拍摄。“比如海棠树那么高,我正常的镜头一举,背景是蓝天白云,衬着红花很好看。但是看不出来这是在哪儿拍的,衬不到屋檐或是宫墙,没有故宫元素就体现不出这里是故宫。”类似还有,“乾隆花园里有一株楸树,也开花,这株楸树在乾隆建花园和亭子的时候就已经是古树了。为了给它让出空间,乾隆还让人把要修建的亭子往后挪了一下。楸树开的花也特别高,我拍的时候连亭子的顶都衬不到,很难拍,所以到现在还没有成功地拍到过楸花和亭子互相结合的好照片。”
面对着已经伫立了近600年的故宫,寻求并拍摄美景的过程不免遇到瓶颈。“再美的东西,拍了两年也很难找到新的角度了,所以拍照最大的难度就是如何推陈出新。”长期的观察使张林对故宫的一草一木都带有欣赏的眼光。他看得见牡丹的雍容、芍药的妖娆、海棠的婉约、睡莲的沉静。甚至连零落的残红在他眼中,亦是风景。“花各有各的味道……”
故宫借助新媒体的营销宣传吸引了大批粉丝,而张林对自身价值的看法非常客观。“其实就是拍了一些照片,我们显然不能包揽全部的功劳,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吧。如今‘故宫’这个IP确实为更多人所知,但仍然任重道远。事实上,故宫是一座博物馆,景点并不是它最主要的属性。我们希望能用‘风花雪月’的美图在第一时间吸引住大家,让大家慢慢开始关注故宫的其他信息,最终爱上的是‘故宫博物院’。”
冰野据《大学生》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