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劳模重温火红的岁月
2017-06-01耿秀刚
北广人物 2017年20期
姻图片故事
老劳模重温火红的岁月
日前,我与两个同事去了一趟通州区漕运码头,安排我们的“五月的鲜花”歌咏活动。我们仨人一路沿着京杭大运河河堤朝东漫步,在距来路不太远处看到了一座用大红字镌刻的“劳模名录”石碑,石碑上用红色字体镌刻着历年北市劳动模范获得者的名字。伫立石碑前,我产生一个念头:会不会有我爸爸耿德宽的名字呢?很快我将这个想法告诉了身边的两位同事,也就是我话音刚落地的工夫,九支部书记于蕴芬用略带惊喜的口吻,脱口而出:“耿德宽!你看,有你爸爸的名字。”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榜上有名,一九五六年劳模的第一个名字就是我爸爸。
当晚,我就把这个意外的发现电话报告了,住在通州区潞城敬老院里的老爸,别提他有多高兴了。一周后,我们兄弟妯娌几个就陪他亲自来漕运码头观光,看一看“劳模名录”。于是,就拍下了这张老爸胸前佩戴着奖章的照片!
早些年听父亲不止一次讲述过他的人生经历:1928年出生的他12岁就独自走出乡村谋生,亲身经历了旧中国的苦难。解放后,他全身心投入到社会主义热火朝天的建设中,以百倍的工作热情投身在那个火红的年代。那时他几乎成为了先进工作者专业户,年年被评为厂级、局级、县级先进工作者,最大的殊荣是1956年获得了北京市劳动模范。我父亲那一年当选北京市劳动模范的贡献,就是发明灌溉农田的双人踩水车,进而双倍提高灌溉农田面积。每当忆起这些,父亲的表情依然表露出当年精神抖擞、意气风发、勃勃英姿的样子,特别的开心。当年,我父亲是原北京水泵厂仅有的几名七级工匠之一,后来,在1969年盛夏时节,我父亲被上级领导指定,以中国专家的身份赴遥远的非洲坦桑尼亚援外,在那里工作了两年多。
耿秀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