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访人物链接

2017-06-01常江

北广人物 2017年20期
关键词:磁州窑评剧天明

□本刊记者 常江

采访人物链接

□本刊记者 常江

盐水注射器改变牛肉工艺

平遥牛肉技艺国家级传承人王天明接受采访时说:“三十三年前,初中毕业懵懂的我就跟着叔父(第五代传人王永智)学习平遥牛肉传统加工技艺,凭借自己的韧劲一干就是三十多年。”王天明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幸运的人,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能带好自己的徒弟,将自己的技艺传承下去。王天明一门心思钻研平遥牛肉的制作技艺,他说:“我自己改进了盐水配置机和盐水注射器,因为手工配置的不均匀,一块肉淡了,一块肉咸了,所以就用了盐水配比值,盐水注射器以前咱们腌制一般是两星期、半个月,用上咱们的盐水注射器渗透能力强了,就缩短了腌制时间,也更加卫生了。”对于自己改良的这些行之有效的工具,王天明觉得:“技艺的传承不单单是按部就班的工序,更应该在重复传承工艺的同时加深理解其中的作用,既要感悟先辈的智慧,也要与时俱进,才能合理改良。”

生活中的民俗活化石

京西太平鼓技艺国家级传承人吕翠琴说:“回想六十年前的孩提时代,脑子里有的画面就是太平鼓,那时和妈妈还有七大姑八大姨一有空就想来上一段儿。”凭着慢慢培养起来的兴趣爱好,吕翠琴一玩就是六十多年。除了玩,更是喜欢钻研其中的门道。太平鼓还要追溯到200多年前,源自一种祭祀仪式,祈求风调雨顺,歌颂太平盛世。她说:“以前鼓面是纸糊的,为了结实,还在背面用麻绳作衬,再涂上一层层的鳔胶,老鼓圈大多数是请村里铁匠拿铁条打的。现在的鼓是从乐器店定做的,鼓面是羊皮的,可是羊皮鼓没有纸皮鼓好听,早前只要一敲鼓点,就能响透半条街。我们这一辈人喜欢打太平鼓,而且都打得很好,主要是休息的时候能自娱自乐,还能和小伙伴一起跳上一段。但是小孩是不是喜欢就很难说了。一种艺术要老少咸宜才有生命力,才能将称为‘民俗活化石’的京西太平鼓技艺传续下去。”

将家改成窑厂的大师

磁州窑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是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磁州窑技艺国家级传承人刘立忠说:“四十年能干什么?可以功成名就,可以飞黄腾达。对于我来说四十年只是我在磁州窑学习中的一个历程。传承磁州窑技艺的过程中,对我支持最大的就是家人。我甚至把自己的家改成了窑厂,以解决短缺资金的制作问题。”

刘立忠三十多年间,通过师傅的言传身教及自己不断努力地研究探索,学习掌握了磁州窑陶瓷传统制作的“七十二道工序”,尤以画功见长,他研究恢复改进了失传技艺、技术二十几种。他说:“行行出状元。状元也只是在自己喜欢的行当里做的最好,既然是最好那就没有止境。”为此刘立忠推陈出新,创作大量符合现代理念的磁州窑风格新作,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其作品自1977年赴苏联、日本、丹麦、美国等地展出。

戏比天大

滦南评剧国家级传承人孙秀艳因为师傅的一句“戏比天大”,就让她认真演戏三十年。她说:“我学习评剧三十年了。虽然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是我心中一直愧疚。”孙秀艳提及自己的家人还是不禁流露出了伤感。因为她在外演出时她的母亲突然去世了,孙秀艳没能送母亲最后一程,是一种埋在内心的伤痛。她说:“有时候都觉得自己特别的残忍,特别的不孝……”说到这里,孙秀艳泣不成声。

孙秀艳一直注重评剧的传播、传承以及发展的规划。她认为传承需要从娃娃抓起,她说:“评剧对于中年前的我来说是生命,现在却像是朋友一样。生活中随时能够来上几段,街里街坊也在闲暇时组织起来唱一出,感觉非常好。除了剧团的培养,但凡想要学的我都会教,只要是我会的、我懂的都要做好传帮带将其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磁州窑评剧天明
绵师学人
——张天明
小山羊掉进坑里了
春雨
评剧《女儿》
磁州窑文物精品选(5)
评剧《花为媒》
磁州窑文物精品选(4)
磁州窑文物精品选(2)
磁州窑文物精品选(1)
评剧《新亭泪》重编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