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爱抵得过岁月漫长 以音乐之名相伴成长《小小音乐家》音乐主题亲子阅读美绘本编辑心得

2017-06-01高丹李丹

全国新书目 2017年4期
关键词:琴童学琴弹琴

文/高丹 李丹

热爱抵得过岁月漫长 以音乐之名相伴成长《小小音乐家》音乐主题亲子阅读美绘本编辑心得

文/高丹 李丹

《小小音乐家》

作者:井源

书号:9787205-08865-1

出版时间:2017年1月

定价:168.00元

中国有三千万琴童,每年有成千上万3~6岁的孩子陆陆续续步入琴童大军!但细想一下,这其中有多少孩子,在还没有搞清楚“弹琴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要学琴”这些问题的时候,就被父母硬拉进琴童的行列?!

父母的决定也许是为了圆一个自己当年未竟的梦,也许是想让孩子知道这个世界上除了好吃的好玩的,还有音乐可以提升幸福感!这些动机或许毋庸置疑,但不管因为什么,在孩子成为琴童之初,父母应该告诉他们关于“学琴”的真相。而不是在孩子因为练琴产生挫败感而萌生抵触情绪的时候,家长就靠一句“我也是为了你好”来敷衍了事!

3~6岁是孩子接受艺术启蒙教育的起步阶段,可“学琴”的决定都是由父母包办代替的,孩子们根本不清楚“学琴”究竟意味着什么。于是,每天面临“练还是不练”,就成为孩子和家长之间无休止的拉锯战!很多家长便苦苦追问,究竟如何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播种一颗音乐的种子呢?

其实,家长首先要了解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特点,需要知道关于孩子的真相:

3~6岁的孩子还没有很强的自我管理能力。梦想让这个年龄段的宝贝为了自己所喜欢的音乐,能自觉自愿地坐在钢琴前,每天坚持练习一两个小时,这只是家长的一厢情愿!

3~6岁的孩子对家长依然有极大的依赖性。所以陪孩子练琴也是理所当然的事。可很多家长觉得自己不会弹琴,自认为无法胜任陪练的任务。其实不然!陪练不只是对弹琴技术的监督,更多的是对琴童情绪和心灵上的陪伴。

3~6岁是学龄前阶段,感受和理解能力有限。很多琴童在弹奏时根本不知道作者是谁,对作品的理解更是无从谈起。因此,练琴变成一种机械性劳动也并不意外!

所以,虽然小朋友们在此时晋升为一名光荣的小琴童,可他们仍需要我们的理解和宽容,需要我们的陪伴和帮助,需要我们尊重他们还没长大的事实。

很多孩子磨磨蹭蹭,练琴不走心,可是作业摆在那儿,每周一次的钢琴课又必须要上,时间紧任务重,究竟该怎么办?于是,家长开始焦虑,开始大呼小叫;孩子也变得恐惧,不敢弹琴。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教授说过一句话,一直警示着我们,“不能让孩子因为学了一项技术,而恨了一门艺术!”这里强调的就是,艺术启蒙究竟应该怎么做。

所谓“启蒙”,就像人和人刚刚见面一样,个头高矮、身材胖瘦、男人女人、是否带眼镜,这些在初次见面时一看便知。至于性格如何、擅长什么、优点和缺点,则需要长期交往、深入了解后才会慢慢知道。音乐启蒙也是如此,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就像初生的婴儿,需要从熟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开始,再到幼儿园老师、小朋友等等,从熟悉人开始,慢慢熟悉这个世界。所以,既然决定让孩子学音乐,我们就需要把孩子带入音乐的世界中来。需要让孩子们熟悉音乐世界里的人、事、物,这样,他们才不会觉得陌生,消除因陌生而产生的惧怕,自然有种亲近感和归属感。当孩子们真正走进了音乐的世界,体会到音乐的快乐和美,才会唤起他们对音乐真正的热爱!

音乐启蒙教育,还应该更多强调品质的培养。任何知识和技术的学习都需要勤学苦练,音乐更是如此。谁不闻楼上楼下琴声日日悠扬,谁不见风里雨里琴童和家长寒来暑往。莫扎特就曾经说过:“我每天花8小时练琴,人们却用‘天才’两字埋没我的努力。”俗话也说“学音乐的孩子不会变坏”,就是因为学音乐的孩子有高度的自觉性和自我约束力。在长期的学琴过程中,逐渐把放任、懒散、娇惯、贪玩约束起来,学会坚持和吃苦耐劳。无论有无天赋、未来是否走专业路线、最终坚持下来的孩子,都会感谢当时当日的那些约束和管教。正是这些优秀品质才会伴随一生,让他们成为生活的强者。

另外,音乐启蒙教育中,应该把兴趣养成和音乐想象力的培养作为核心内容。就像《小小音乐家》的阅读推广人之一、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崔岚在推荐语中说:“学琴的孩子,真应该多看看这样的书!音乐这条路走了这么久,也教过很多学生,说实话,直到自己有了孩子,才真正设身处地地想,作为家长究竟应该如何引导孩子?要知道,培养兴趣是家长的职责,不是孩子的天性,更不能仅仅依赖一周只见一次面的钢琴老师。”上海爱乐乐团的副团长、青年才俊张亮在读完故事之后也非常动情地写道:“七零后、八零后这代父母,都受过完整的系统教育,有比较扎实的知识储备,和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的良好认知。所以,现在的琴童比从前的我们幸福多了。不仅有多种多样的乐器选择、这么多优秀的老师教学,还有如此可爱、有趣的绘本相伴!和宝贝相偎在一起,读一读、画一画,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这样不知不觉地展开了。”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多听多看多体验,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而对于音乐想象力,国外的音乐启蒙教育早已列为重要素质之一,国内随着音乐教学理论越来越丰富多样,也越来越得到重视。《莫扎特:魔法钻戒》中就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述:“莫扎特喜欢长时间按着琴键,用心倾听钢琴发出的声音。他顺着键盘从低音域弹到高音域,琴音一个跟一个,像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一个个地飞出来。有着不同音色的琴音在空中震响、颤动,像是百鸟在鸣叫,万马在奔腾,河水在流淌……”音乐就是声音的艺术,大自然里的鸟叫声、泉水叮咚声、树林的沙沙声,这些都是产生音乐的源泉。除此之外,人的苦乐悲欢,这些情绪也是音乐创作的重要催化剂。所以,要学会如何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身边的细节,提升孩子的敏锐度,这就是对音乐想象力的培养。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没有早期的音乐教育,干什么我都会一无所成。”“热爱抵得过岁月漫长 以音乐之名相伴成长”正是当初策划《小小音乐家》的初衷,这套书就像一架时空穿梭机,带宝贝们与音乐大师相遇,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来感受音乐家的勤奋和坚韧、正义和勇气、责任和爱。

猜你喜欢

琴童学琴弹琴
孔子学琴
弹琴换牛
弹琴蛙
小蟋蟀
小水滴
琴童风采
琴童风采
炀炀的“三心二意”学琴路
琴童风采
琴童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