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人物

2017-05-31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功名利禄晏殊天分

晏殊换题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14岁时,晏殊随大人进京赶考,考试的题目是诗词歌赋,各以为官之道来写。晏殊看了题目后,知道这是自己平时练习过的题目。心想:如果这样做了,自己一定能考得非常好,但不能显示出自己的真才实学。所以他对考官说:“考官大人,这是我平时练习过的题目,我已经写得非常好了,当地的县官也说他写不了那么好。要是写这题目,就不能把我的知识和本领显示出来,所以我要求换题目。”

考官听了,非常吃惊地说:“既然这是你练习过的题目,你应该好好珍惜才对。现在我只好启奏皇上,再行定夺。”皇上知道了,也很吃惊,就对晏殊说:“你如果另外考试,要是写不好,那你不伤心吗?”晏殊说:“假如我考不好,那只能怪我知识太浅薄,本领太低了,我无话可说,不会伤心的。”皇上听了晏殊的一番话,被他所感动,于是另外出了考题给晏殊做。

多维解读

1.坚守诚信。诚信,是中国古代社会人际关系的精神纽带,也是人际关系的最高原则。国无诚信不兴,家无诚信不荣,人无诚信不立。

2.灵活运用规则。制度、规则等都是死的,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法外亦可容情。

3.真才实学比功名利禄更重要。唯有在真才实学和美好良知基础上得到的功名利禄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只有脚踏实地,凭真才实学获得成就,才真正实现了人生价值。

坚持一生的习惯

曾国藩在少年时喜欢夜读,常常读至深夜。一个冬天的夜晚,他挑灯背诵一篇经典古文,当时有一个贼伏在他家的屋顶上,想等他睡熟后行窃。可是等啊等,曾国藩却一直在翻来覆去地背诵那篇文章。贼人冻得浑身打战,实在忍不住了,气呼呼地跳了下去说:“你这种水平还读什么书!”然后流利地将那篇文章背了一遍,扬长而去。可曾国藩没有气馁,仍旧坚持背下来才睡。

也许就是从小养成的这种诵读习惯,让曾国藩的记忆力不断增强,以至于不少名篇名句終老不忘。据史载,曾国藩5岁即“受学于庭,诵读颖悟”,15岁能成篇背诵《周礼》《史记》《昭明文选》等名著篇章。即使到了花甲之年,仍能成篇背诵《离骚》。这位戎马一生的儒将重臣尽管军务政事缠身,但每个时期都必制订不同的读书计划。他读书严谨深入,“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通,明年再读”,锲而不舍,直到读懂方休。

多维解读

1.勤能补拙。从天分来讲,人们的资质明显有高低之分。但天分只是其中一方面,如果缺少努力,天分再高也会沦为庸者;相反,如果像曾国藩一样勤奋,或许资质欠佳者也能获得成功。

2.爱好读书。在历史的长河里,曾国藩之所以能够获得后人长期的敬重,正是因为他虚心好学,爱好读书。

3.习惯的力量。良好的习惯会让人终生受益。曾国藩从小就养成的诵读习惯,练就了他超强的记忆力。

猜你喜欢

功名利禄晏殊天分
晏殊换题
对世俗文化中功名利禄认识的独创性
诚意
晏殊的忘年知音
天分很重要,没有也别害怕
阿来认为写作不能太相信天分
冬·发心
晏殊换题
天分和勤奋孰轻孰重
人生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