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的教学设计
2017-05-31黄艳艳
黄艳艳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1-135-02
一、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节是必修模块2《遗传与进化》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前三章是以遗传学发展史为线索逐步阐明了基因的本质。在前面的章节,学习了基因能控制性状、基因在哪、基因是什么等问题。那么基因是如何在生物体里起作用的呢?在《分子与细胞》中认识到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执行者,但是基因——蛋白质——性状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未能认识,通过本章学习,可以让学生对此问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在对基因本质的认识的基础之上,进一步阐明基因在生物体内是如何起作用的,是对前三章进一步深入学习。同时也为后面章节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重、难点分析
重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难点: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密码子、遗传信息、反密码子概念的区分。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RNA的种类,RNA与DNA的比较;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遗传信息的翻译的过程;密码子、遗传信息、反密码子概念的区分;转录和翻译过程的比较;用数学方法找出基因、mRNA、氨基酸的数量对应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本插图的观察培養学生识图能力;通过转录翻译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思维以及归纳能力;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体验基因表达过程所表现的和谐;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协作及团队精神。
4、教学方法
设置问题为主线贯穿于转录和翻译的整个过程,针对本节概念,物质种类多易混淆的特点,采取比较教学,如,RNA的种类,RNA与DNA的比较;密码子、遗传信息、反密码子概念的区分;转录和翻译过程的比较。 转录和翻译过程的教学,充分利用课本的插图,采用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不仅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课本中的插图,教师还要结合插图对相关过程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同时利用多媒体播放转录和翻译的动态过程,化抽象为形象直观,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5、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6、课时安排:2课时
二、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导课
通过让学生阅读问题探讨的资料,让学生尝试思考并尝试分析,有DNA真的就能复制出恐龙吗?借此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顺利引入本节核心问题:基因是怎样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1、遗传信息的媒介
课件展示细胞亚显微结构图让学生结合图片思考回答课件展示的几个问题:
(1)什么是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DNA主要分布在哪?(细胞核)
(3)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在哪?(细胞质的核糖体)
(4)DNA能进入细胞质吗?(不能)
说明:扣号内的内容为学生回答后教师逐步通过多媒体播放的。
(5)细胞核中DNA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怎样传递到细胞质中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呢?
通过前面五个问题层层深入逐步引出本节的所要学习的内容后,教师讲述,在DNA和蛋白质之间必然有一种充当信使的物质,后来科学家研究后发现细胞中确实有这种物质,它就是RNA。
为什么RNA适于做DNA的信使呢?
引导学生回顾必修一有关RNA的知识,分析它适合充当遗传信息的媒介的原因,它也是核酸也能储存遗传信息,基本单位也是适合从细胞核携带遗传信息。教师结合课本63页三种RNA的示意图介绍RNA的种类知识,最后比较RNA和DNA的区别(多媒体展示):
随着学生的回答逐步展示括号里的内容。
2、基因的表达
(1)遗传信息的转录
教师提问:DNA的遗传信息是怎样传递给mRNA的?请学生阅读课本63页有关部分并认真观察图4—4以DNA为模板转录RNA的过程图。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转录的概念,教师结合图示着重教授转录过程,最后再用多媒体播放转录的动态过程动画,让学生对转录过程有个直观的认识。多媒体课件展示以下问题和学生一起归纳:
A转录的概念:(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B场所及产物:(场所:主要在细胞核,此外,线粒和叶绿体也能发生转绿过程,总之转录场所与DNA分布场所相同。产物:RNA)
C条件:(模板:DNA的一条链;原料:四种核糖核苷酸;酶:RNA聚合酶;能量:ATP
学生回答的基础之上多媒体逐步播放括号内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