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设计策略
2017-05-31黄均朋
黄均朋
摘 要:精心的教学设计能将小学语文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效结合,从根本上解决教什么,怎样教,以及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发展,折射在学生层面上,要解决的是学什么,怎样学,以及如何实现自身发展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策略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1-095-02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是对整个教与学过程的一种规划或实施步骤的一种预设,是展示教师个性化创造过程的真实记录,是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精心安排。好的教学设计是一幅蕴涵师生人文素养、观念想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立体风景图。那么,怎样才能使教学设计具有上述特征和功能呢?
一、了解学生的语文经历、语文现状
1、了解学生的语文经历
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不是在零起点上接触母语的。因此,教师在预设教学目标前需要了解学生目前已经具备了哪些相关语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比如,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大致阅读过什么样的书籍,参加过什么样的语文活动,获得过什么样的奖励,他们大致有着怎样的语文经历,都需要教师具体把握。
2、了解学生的语文现状
教师给一个班级的学生上课,要知道学生们当前感兴趣的阅读、写作范围是什么。正在进行的有关语文的学习活动有哪些,一个班级中的学生之间语文学习程度的差异怎么样。什么样的问题适合哪种层次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及实际状况来确定教学目标。这可以通过课下与学生的交流来完成,同时也要注意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反应。
比如,在阅读《背影》的过程中,学生对父亲爬月台的背影哄堂大笑。那么,教师就应该依据学生现有的情感体验层次,将消除这种消极体验,唤醒他们对亲情的感恩作为必须预设或达成的目标。
二、把握三维目标,进行教学目标有效设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精美的教学预设必须首先“定标”。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目标设计呢?经实践,我们认为:第一,要认真研究所定目标与上位目标的关系,把握教学目标的科学性、操作性;第二,要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确定目标的重点;第三,要深入研究学生,研究教学内容,分析可获得的教学资源,以便挖掘教学潜在的教育意义;第四,要清楚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的关系,把握教学效益的底线。在具体的操作中应特别做好以下两点。
1、在目标中体现方法论知识和价值性知识
作为素质教育的“学校知识”,大体应包括三个侧面:知识技能、方法论(即学习方法)、价值性知识。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一个标尺就是关注“方法论知识”和“价值性知识”。如何在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中体现方法论和价值性知识是进行有效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三个侧面的知识要明确,并体现出语文个性和课时特点。
例如,《桂林山水》的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学会“抓重点词句列提纲”的方法,当堂背诵课文;
(2)学会9个生字,运用联系上下文、查资料等方法理解 10个词语的意思;
(3)学习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按“总—分—总”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4)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为祖国而自豪,产生去桂林山水一游的美好愿望。
如果我们把目标(1)表述成“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就缺少了“方法与过程”的体现。如果把目标(3)表述成“了解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就缺失了语文的学科个性。
因此,诸如“增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感情” “积累课文中优美词句、精彩句段”等表述,其实都是某一个学段的目标,不是课时目标。
2、重视教学设计三个领域目标的整合
在教学目标设计的上述三个领域中,前者重视的是脱离现实生活实践、抽象性的学习,实现的是基础性目标,极少兼顾个体差异;而后两者重视的是真实情境的学习,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实现发展性目标。因此,通过目标的整合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三、教学流程是教学设计的关键
1、教学流程要从传统的程序化的线性设计,向新课改理念设计转变。
以《田忌赛马》为例(这是一篇传统课文,是一个有关人生智慧的故事。文章以田忌赛马转败 为胜的历史故事,揭示了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
下面是传统的程序化的线性设计:
A、导入课文,介绍文中人物和历史背景;
B、教师范读课文,指导学习生字新词;
C、学生自读课文,给文章分段; 解讀教材,学生跟着教案走
D、逐段讲解课文,弄清两次赛马过程;
E、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
简析:从上述教学流程看,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其量是对教材的解读;学生是被动听会的,被教师讲会的,而不是自己学会的。
下面是新课改理念下设计板块设计:
A、 导读板块:纸牌游戏,初涉文本。
B、 初读板块:动画配音,进入文本。
C、 精读板块:辩论比赛,深入文本。 活用教材,教案跟着学生走。
D、 拓展板块:给齐王写信,超越文本。
简析:从以上设计的教学步骤可以看出,按这样的设计实施的教学进行过程是充满智慧、连接学生生活的 生态课堂。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不再是教材的解读者、教案的执行者,而是一个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富有教学机智、充满教育智慧的人;在这样的生态课堂里,教师不再是单单给予学生以知识和技能,更多的 是学习动机的唤醒、学习习惯的养成、思维品质的提升、综合素养的增强。
四、教学反思是教学设计的延伸
一个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因为,通过反思,教师会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通过反思,教师能在学生的“错误”中寻求发展,在自身的“失败”中找到出路,在教材的“局限”中谋求进步;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从冲动的、例性的行为中解放出来,以审慎的、意志的方式实施教学行为;通过反思,还可以使教师从教学主体、目的和工具等方面,从教学前、中、后等环节获得体验,变得更加成熟。所以,反思是教师取得特定实践成就、走向解放和专业自主的工具。因此,我们每位教师都应当强化反思意识、知晓反思内容、掌握反思策略、形成反思习惯。
教学活动与目标的一致性、可操作性以及生长性,是活动设计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教学活动设计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活,而是折射出对语文教学的理解,对学生学习语文过程的把握,需要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功力,更需要语文教师提高的专业设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