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2017-05-31郝俊霞
郝俊霞
摘 要:语文教学是小学各学科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做好语文教学工作,才能使其他学科教学正常开展。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就要巧妙地设置课堂提问,从学生实际出发,并且对学生的提问要具体、科学、准确,有趣味性更有启发性,提问不能太过随意,更不能过多或过少,过难或过简,要适时,适度,对问题的回答教师要做到专心倾听,并做出及时有效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教学策略;有效提问;适时适度;准确及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1-070-01
提問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农村中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却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一问到底或胡乱提问题等,那么究竟该如何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呢?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特点,认为要使课堂提问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巧妙设置问题
《新课标》明确指出:“有效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通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提问,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教学手段。”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问题的设置一定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及不同学生各自不同的起点等实际情况而定,如果不从实际出发,那么教师设置的问题往往就会出现学生不愿意“听”或“听”不懂的现象。我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学生的主观意愿是错误的,那么整节课的教学无论有多好,课堂提问有多巧妙,学生最后得到的都将是错误的知识理论。所以,课堂提问的设置只有从学生实际出发,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精心设置问题
大多语文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因为问题涉及面过宽或过窄,导致学生无法作出相应回答。为此,教师应在吃透教材,钻研教法的基础上,围绕一个主题,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具体问题,科学,有效地诱导学生步步深入。如笔者在教学《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这一课时,巧妙地设置了这样一些问题:(1)文中的小作者做了一件什么事?(2)谁对“我”说“精彩极了”?她为什么要这样说?(3)谁对“我”说“糟糕”透了?他为什么要这样说?(4)主人公之所以最终成为一名作家,其成功的秘诀是什么?(5)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6)说说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两类人?他们是谁?对你有何帮助?这一连串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问题由浅入深,通过整理问题最终轻松容易地总结全文,在此基础上,进行思维拓展,把学生引到现实生活中,说说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说话、写话及构思能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为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提问的趣味性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欲望。如笔者在教学《中彩那天》一课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父亲可以不告诉他的朋友中奖了这件事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这一提问班上的学生瞬间活跃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甚至有的学生还争得面红耳赤,这样既增强了课堂气氛的活跃性,又加强了学生的道德意识。除此而外,启发性提问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课堂教学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尽管它是一种古老且又传统的教学方法,但它却是最有效的提问方法。教师精心设计的有目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
三、问题的设置要适时适度
如果教师的提问一切只围绕自己预先设定的教学内容,提问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提问太过盲目或太过于简单,不留给学生任何的思维空间,不敢让学生大胆地去拓展,甚至不敢让学生去深入理解,总害怕学生回答少了或回答多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学生草草回答,教师匆匆点评;如果教师的教学急着想让学生知道答案,提问往往直接指向问题的结果,提问变得过于直白,不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学生只能跟着老师走,整个课堂变成了教师的“天下”,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不能主动参与,主动探索。这样一系列的提问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引发学生实质性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也就提及不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了。这样一节课下来,既便是再多的提问也对课堂教学无济于事。所以,课堂提问不能仅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只注重形式。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选取最佳提问时机,既要会捕捉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善于把握适当的提问时机,也要巧于引发问题、善于创设情景,而不能只注重形式。
四、问题的评价要准确及时
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看似对学生的回答都能很认真地对待,但事实上,教师并没有真正“懂”学生,没有懂的最根本因为就是没有认真去倾听学生对所提问题作出的回答。笔者曾经在观摩一堂语文课时就遇到过这样一种现象,在当学生对教师所提问题作出回答后,主讲教师不知什么原因,一时之间走了神,幸好这位同学聪明,怕自己的老师出丑,又大声地将自己的答案重复了一篇后,主讲教师这才回过神来,并及时作了简单评价。日常教学中,还有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做任反应,回答正确老师“嗯”一声,回答错误老师依旧“嗯”一声,这让学生们都很无耐,究竟自己的答案怎么样,得不到老师的任何点评,久而久之,全班能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少。笔者始终认为,就小学语文课堂而言,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提问,还在于教师对问题的回答是否用心倾听,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是否进行了及时有效准确性的评价。其实,在每次老师提问完后,学生最想知道的就是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确,而这需要教师及时的评价。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无动于衷”,那么不但没有体现出提问的有效性,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问需要启发和追问,在有效倾听的环境中,学生的回答应该成为教师进一步追问、引导的起点和阶梯。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既要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及时的准确的点评,还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从而让学生正确理解问题,做到问中有导。笔者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总是在学生作出正确回答后,及时引出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这样做不但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还将学生的答案转化为教学资源。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面对个个求知欲极强的学生们,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对待学生的回答时绝不能用对或不对,是或不是,甚至是用具有挖苦性的语言来进行简单评价或对学生的评价置之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