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商务背景下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探讨

2017-05-31胡瑜杰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10期
关键词:普及率流通农户

胡瑜杰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电子商务背景下农产品流通的效率分析

(一)电子商务对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影响

1.丰富农产品流通模式。电子商务在农产品流通中的运用,丰富了农产品流通的模式,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主导下,大力建设农业信息类的网站,供求双方可以通过此类网站获取农产品生产交易的信息,实现线下交易。截止2015年,涉农类信息网站突破3万家,为农产品交易信息的互通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企业为农产品流通搭建交易平台,除了政府主导的涉农信息网站外,第三方平台的搭建也为农产品流通提供了新的交易领域,2014年涉农电子商务平台数量超过3000家,实现农产品交易模式的多样化发展,包括C2C、B2C、C2B、B2B以及O2O等方式,加快农产品流通的速度,扩大农产品交易的规模。

2.节约农产品流通成本。电子商务是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商品交易和服务提供为核心的一种新型业态,极大减少从生产到消费的中间环节,实现了“小农户”对“大市场”的流通模式,缩小了农产品产销的空间限制和时间约束,农户可以通过信息平台掌握农产品市场的供求信息,及时调整生产;城市居民能够了解所需农产品的基本信息,买卖双方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对接,有效降低供需双方获取交易信息的成本,从而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

3.扩大农产品交易规模。2014年中国农产品网络交易额超过1000亿元,占到全国农产品交易总额的3%,未来5年这一比例将提高到5%;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数据显示,农产品网络零售交易额2015年超过1500亿元,比2014年增长50%,是2013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的2倍。来自阿里巴巴的数据显示,2015年阿里巴巴所有平台上经营农产品的卖家数量约为90万家,完成农产品销售额695.5亿元,仅阿里电商的农产品网络交易额达到全国46.4%。电子商务在农产品流通中的份额逐年增加,进一步说明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

4.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效率就是在给定的技术条件下,以最少的投入得到最大的产出,即有限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据农业部调查,中国蔬菜流通成本约占最终菜价的2/3或1/2,蔬菜种植产地农民的利润仅有1/3,不利于农产品市场价值的实现,缺乏效率。随着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流通链,弱化产销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有效降低流通成本,增加农产品的市场价值,提高农户的生产利润。

(二)电子商务背景下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存在的问题

1.乡村互联网普及率偏低。农产品电子商务依托于互联网的建设与发展,由于中国农村分布较为分散,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化显著,互联网在农村的普及率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6年8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6月,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其中城镇互联网普及率为67.3%,而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为31.7%,城乡差距35.6%。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不及城市,主要原因是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存在不足,电脑在农村的普及率低于城市,2014年底,每百户农村居民电脑数量仅为23.5台。乡村互联网普及率偏低不利于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制约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升。

2.农村居民互联网知识缺乏。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主体除了政府、企业之外,还有广大的农户,“小农户”对“大市场”的农产品流通模式,迫切需要农户掌握互联网的应用技术,但是中国广大农村分布偏远,受教育程度有限,约束了农户对互联网相关知识的了解和认知。据统计,截止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城镇网民占比73.1%,规模为5.19亿,农村网民占比26.9%,规模仅为1.91亿,相比于2015年占比28.4%,1.95亿网民的规模,农村网民数量出现了下降的趋势。通过对上述数据的分析,农村居民普遍缺乏对互联网相关知识的学习和了解,致使农户无法通过互联网获取产品市场的供求信息,降低了农产品流通的效率。

3.现代物流体系尚未建成。由于农业生产具有地域广、种植分散、销售市场集中等特点,传统物流配送服务无法满足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需要,农产品在物流配送的过程中出现腐败、霉变,导致农产品市场价值缩水严重,降低农户及中间商的收益;而中间商为减少农产品运输中的损失,对农产品添加化学试剂,以此达到保鲜增值的目的,成为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根源之一。中国农产品在物流運输环节的损失率相对较高,果蔬等农产品在运输、仓储等物流环节的损失率在25%-30%,是欧美发达国家的5-6倍。因此,农产品物流技术发展的滞后性,制约了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降低了农产品流通的效率。

电子商务背景下农产品流通效率制约因素分析

(一)层次模型构建

电子商务背景下,农产品流通效率可以反映在生产方面、消费方面、物流运输方面等,本文主要是从农产品生产者的视角出发,农户最关心的就是农产品生产的投入与产出的比例,以实现农业收入的增加。本文在剖析农户对农产品在流通体系各环节效率的基础上,指出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主要依靠县域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建设、农户电子商务知识与技术的掌握和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与建设(见图1)。

(二)构造判断矩阵

1.农产品流通效率。反映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指标为成本效率、时间效率和产出效率,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判断矩阵,进行两两比较,以此判断三个指标中最能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指标,判断矩阵如下:

经过比较,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判断矩阵λmax=3.0385,对应于λmax的正规化的特征向量为:

通过矩阵向量的权重比较,可以看出成本效率是体现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核心指标。在传统农产品流通体系中,由于流通环节较多,增加了农产品流通的成本,使得农产品流通体系的两端农户和消费者的利益折损,不利于农产品的生产。

2.决策层判断矩阵。成本效率判断矩阵。成本效率是农产品流通效率中关键一层,控制流通中的交易成本,是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的重要体现。县域电子商务普及以及农户电子商务知识与技术的掌握,为农户增加获取市场信息的渠道,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衔接创造了有利條件。

时间效率。农产品由于其特殊的属性,保存期限短,特别是鲜活农产品对仓储和运输条件的要求高于其他农产品,增加了农产品流通的成本。电子商务在农产品流通中的运用,通过大数据平台,汇集各类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提高市场信息的时效性,为农户的生产提供可行参考,缩短农产品产销的时间、空间距离,切实提高农户的生产收入。

产出效率。本文所述产出效率是指农产品的成交规模。电子商务在农产品流通体系中的运用,有效扩大农产品交易的空间,从单个农产品批发市场放大到互联网大市场,为农产品交易创造更多的市场空间,提高农产品成交量。

通过对成本效率、时间效率和产出效率判断矩阵的比较分析,归纳其最大特征值如表1所示。

经过判断矩阵两两比较,对应于各自λmax的正规化的特征向量为:

3.一致性检验。通过矩阵计算的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最大特征值λmax=3.0385,

查表可知,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从而可检验矩阵一致性:

当CR<0.1时,说明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

4.层次排序。经过对判断矩阵的比较,扩大县域互联网建设的权重是6项中最高的,农户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规范农产品生产技术要求是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的主要路径。排列前三的因素中,有两个因素都是与互联网建设有关的,该实证结果进一步表明,电子商务对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存在极为重要的作用,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见表2)。

结论

提升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流通效率,首先要加大乡村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建成以县域为单元的互联网平台,加大农产品信息的发布与更新,有效传播农产品的生产销售信息,提高农产品的流通速度。其次增强农户应用互联网的意识,通过互联网知识培训课程的开设,特别针对农村青壮年、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农户进行互联网培训,提高农户电子商务的运用能力。再次建立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工艺,规范农产品在仓储、包装、运输等环节的各项要求,提升农产品的安全性。最后,加大对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资金及技术投入,加强对物流各环节的监管,缩短农产品流通长度,有效降低各环节的交易成本,增加农户收益。

猜你喜欢

普及率流通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安徽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9%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商贸流通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