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粘性弹力绷带在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骨折中的应用
2017-05-31陈凤珍
陈凤珍
[摘要]目的 探讨自粘性弹力绷带在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门诊采用手法复位位置良好后用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的骨折患者20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联合应用手法复位小夹板绷带包扎固定外加用自粘性弹力绷带包扎,对照组仅行手法复位小夹板绷带包扎固定。观察两患者治疗1d的舒适感及治疗3d皮肤瘀斑、皮下积液、张力性水泡等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恢复时间及治疗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1d的舒适感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治疗3d皮肤瘀斑、皮下积液、张力性水泡等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恢复时间(6.2±1.1)周,对照组患者恢复时间(8.7±0.4)周,观察组患者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9,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7.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粘性弹力绷带在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骨折临床对位良好,临床症状恢复迅速,并能明显提高患者满意率,减少临床并发症。
[关键词]自粘性弹力绷带;中医手法复42;小夹板;外固定;前臂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17)04-102-04
肱骨干骨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损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创伤不断增加,骨折类型更加复杂Ⅲ。目前保守治疗在临床上广为应用,然而由于其具有固定不牢的缺点,早期常常需要反复调整,会引起患者各种不适感,并且会牺牲患者一部分肩肘的功能,因此对医师的相关治疗要求较高。单纯手术治疗,虽然优点显而易见,但是创伤大,需要二次手术,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往往会破坏髓内以及骨膜周围血供来源,从而引起骨不连的发生。目前采用保守治疗骨不连发生率为2%~5%,手术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初次手术的骨不连发生率则高达25%。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是桡神经损伤,在肱骨干闭合骨折中可能有18%的患者发生桡神经神经麻痹,但这些麻痹的患者绝大部分是神经性肌肉运动不良,90%的患者通过保守治疗会在伤后的4个月内恢复。然而由于手术暴露以及固定骨折时对桡神经的损伤,发生率也占很大部分。我院近年来联合应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和自粘性弹力绷带轻加压包扎的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骨折2周内骨折移位率明显下降,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200例,所有患者均为新鲜闭合骨折,且均经X线片或(和)CT检查明确诊断,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男61例,女39例;年龄3~80岁,平均(373±46)岁;病程05~8h,平均(435±1.68)h。左侧骨折46例,右侧54例;对照组男60例,女40例,年龄1~88岁,平均(38.8±5.3)岁;病程0.8~10h,平均(4.63±1.88)h。左侧骨折45例,右侧5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以及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患者取仰卧位,以桡骨远端骨折为例:医生与另一位助手通过手法复位后先外敷院内自制药后用6cm×8cm的绷带先螺旋包扎好,然后以先掌侧后背侧最后放两侧的顺序依次放置小夹板固定骨折端后绷带先作两圈环形固定,然后作螺旋形缠绕,到渐粗处,左手拇指按住绷带上面,右手将绷带自此点反折向下拉紧缠绕夹板,并盖住前一圈的1/3或1/2。一般是以放好四块夹板后再依上述方法适当加压包扎两圈,松紧适宜,最后用三条边带依次在夹板前后各2~3cm及中间扎束打结,结打在背侧夹板的中线上,方向统一,结头留1.5~2cm,结头结实,松紧以能前后移动1cm为宜。最后用吊带将前臂呈90°悬吊于胸前。
观察组手法复位方法及绷带包扎方法均与对照组相同,但在用绷带包扎好小夹板后加用自粘弹性绷带轻加压螺旋形包扎一圈,松紧度以术后20~30min内末梢血运良好为宜。要求患者术后第3天来院复查调整夹板的松紧度,之后7天來院复查调整一次,疗程为4~6周。
1.3术后血运观察
两组均术后密切观察伤肢血液循环的情况,特别在受伤后的1~5d内,注意伤肢的肿胀程度有无加剧,皮肤的温度、颜色、感觉变化和肢体活动功能等。如伤肢的肿胀加剧、疼痛加重、患肢肤温变冷、甲床或肢端颜色变紫,感觉麻木或消失、动脉搏动减弱甚至触摸不到,肢体活动功能障碍等症状,提示有血液循环障碍,必须立即解开小夹板,及时来院对症处理。
1.4功能锻炼
术后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并向患者说明功能锻炼的目的、重要性。功能锻炼的原则是以主动运动为主,被动运动为副,坚持锻炼,由轻到重,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并交代术后防止断端移位的注意事项。
1.5观察指标
观察两患者治疗1d的舒适感及治疗3d皮肤瘀斑、皮下积液、张力性水泡等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1.6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恢复正常,骨愈合良好,功能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骨组织较大程度愈合,功能有所提高;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加重,则相关治疗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7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结果数据均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1d的舒适感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治疗3d皮肤瘀斑、皮下积液、张力性水泡等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说明自粘性弹力绷带能够明显改善前臂骨折患者的临床症状。见表1。
2.2两组患者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恢复时间(6.2±1.1)周,对照组患者恢复时间(8.7±0.4)周,观察组患者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9,P<0.05)。提示粘性弹力绷带能够明显减少前臂骨折患者的恢复时间。
2.3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7.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是上肢骨折中最常见最易发的骨折之一,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而中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更易发生。因此特别提醒中老年人,平常生活起居不要急躁,尽量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避免跌倒导致骨折。另外一旦跌倒导致上臂损伤疼痛,要及时就医,特别是出现前臂及虎口处麻木,此即是桡神经损伤的表现,更要及时就医,不要自己或家人擅自处理,如果路途较远,可使用薄的书本或木板临时包扎固定,不要擅自复位,避免造成桡神经进一步的损伤。手法复位外固定是临床中治疗稳定性骨折患者的常用治疗方法,但是术后肿胀减轻易致包扎松弛导致骨折端移位。为了得到更好的治疗,我院近年来联合应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和自粘性弹力绷带轻加压包扎的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能有效的保持夹板固定的松紧度,维持有效包扎,骨折2周内骨折移位率明显下降,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加自粘性弹力绷带轻加压包扎的方法和仅行手法复位小夹板绷带外固定包扎的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疗1d的舒适感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治疗3d皮肤瘀斑、皮下积液、张力性水泡等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為77.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自粘性弹力绷带在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骨折临床对位良好,临床症状恢复迅速,并能明显提高患者满意率,减少临床并发症。另外,由于手术暴露以及固定骨折时对桡神经的损伤,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也较高。我院在继承传统手法复位的基础上,采用小夹板外固定,同时对患者进行自粘性弹力绷带手法复位,结合骨折三期用药原则,采用内服外用及功能锻炼等多种治疗法进行治疗,降低了骨不连及桡神经损伤的发生率,确保了治疗效果。综上所述,联合应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和自粘性弹力绷带轻加压包扎的方法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能有效维持骨折端的有效包扎从而降低前两周因肿胀消退引起的骨折端移位,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