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书经典中的养生之道

2017-05-31傅景华李建国

旅游 2017年4期
关键词:神气原理生命

傅景华 李建国

一、养生之基本原理

(一)天地人中和通

生命与自然是统一的时空动变过程。《素问-宝命全形论》中载:“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与天地不仅发生于共同的自然本原,而且遵循着共同的空时法则。“天人和通”之道贯穿了中华文化达数千年之久,因而也成为养生之道的自然原理与生命原理。“天人和通”就是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与和谐交通。人与自然之所以和谐交通、动静相随,其根本原因就在人与自然共处于相同的空时动变之中。自然的变化必然伴随人的变化,自然变化的空时节律必然也是生命变化的空时节律。

人与自然的中和通是自然之道,也是生命之道。顺应这一原理是养生的基本原则,违背这一原理是患病的根本原因。《素问一生气通天论》所述“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等,就是顺应自然、生气通天的过程。虚无清静,志意内守,专一精神,和调内外,合开天气,通达神明等,已全面揭示了调摄生命活动,实现天地人与神气形中和通的养生之道。

(二)中和通与清静

生命动变在于通,顺宇宙大化流行之性而通,应阴阳四时五行之序而通。由于生气通天,所以专一精神、合开天气而通达于神明。由于内外相通,所以运身开窍、往来出入而调理神机。

生命动变在于中。相传当年广成子对黄帝讲了摄生之道后,又特别强调说:“多知为败,贵在守一。”而老子对道的理解却更加精辟,他说:“多闻数穷,不若守中。”中即是空,守中就是守空。神气形和通守于一,清静虚空则守于中。中一之道,通天彻地。极左而右,极右而左;极上而下,极下而上;极阴必阳,极阳必阴。离一失中,则不和不通;天地不通,则遗害无穷。

生命动变在于和。自然与生命共处于反正、虚实、合开、圆方的和谐有序之中。得其和乃正,失其和为邪。失和则有病,得和则无病。“养生莫若知本”“治病必求于本”其本即在于生命过程之中和通。

实现生命动变的中和通在于静。道动而体健,德藏而用静。天行健,自强而不息。天用静,藏德而不止。道乃本,德为用。本不能弱,用不可过。用静则无穷,太过则难久。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本用,有无相生,清静中和为利,太过不及为害。

(三)神气形中和通

应用生命动变中和通的原理,就会在人与自然中和通的同时,实现人自己神气形的中和通。经络脏腑、营卫气血则随之和谐交通。养形当须益气,益气必先保精,保精贵在凝神。老子主张守中实内,意在虚静中空,藏而不泄,守而勿耗。也就是通过上述原理和方法,达到凝神、保精、益气、养形的目的。养生以神调为上,气调为中,兼以形调。神气是生命过程的生化之本,而形是生命过程的生化之宇。

中国人从来就非常重视“和神导气之道”,始终不渝地追求那神气形的中通与和谐。中和谐调不二,才能相反相生。和能生神,和能生气,和能生形。生命运动的和谐就是健康,生命运动的失和就是疾病。阴阳和调是摄生的重要原则,调和阴阳是祛邪的根本大法。中和通是自然及生命过程的最佳态势,也是中国乃至东方文化的传统精神。

二、养生之自我修炼

(一)清静调神

《神仙传》记载彭祖“延年益寿之道”中即有:“爱养精神,服气炼形。”《老子》之“至虚极,守静笃”;《庄子》之“忘我之境,是谓天成”;《黄帝内经》之“恬淡虚无,真气存之”…道家之修命养性,佛家之止观定慧,皆在于清静调神。调神之法在于松静虚空,其中景况,非身临其境绝难领悟一二。调神的最高境域在于以精化气,以气化神,以神归虚,以虚归空。

(二)吐纳调气

《庄子》之“吹啕呼吸,吐故纳新”;《黄帝内经》之“呼吸精气,独立守神”,皆吐纳调息之法。吐纳有自然呼吸法、自然腹式呼吸法、深呼吸法、反自然呼吸法、顿挫呼吸法、分次呼吸法、意达式呼吸法,以及六字诀、四字诀呼吸法和胎息法等。历代有《千金方》调气法,《诸病源候论》引气法,《养生肤语》祛病四法,《医方集解》调息法,《养生颂》数息法,《修龄要旨》十六字诀法等。

清代汪昂《勿药元诠》调息法:

“调息之法,不拘时候,随便而坐,平直其身,纵任其体,不倚不曲,解衣缓带,务令周适;口中舌搅数遍,微微呵出浊气,鼻中微微纳之,或三五遍,或二三遍,有津咽下,口口齿数通,舌舐上腭,唇齿相着,两目垂帘,令胧胧然;渐次调息,不喘不粗,或数吸出,或数息入,以一至十,以十至百,摄心在数,勿令散乱;如心息相依,杂念不生,则止勿数,任其自然,坐久愈妙。若欲起身,须徐徐手足,勿得遽起。能勤行之,静中光景,种种奇特,直可明心悟道,不但养身全生而已也。”

簡易入静调息法:坐卧站皆可。全身自然放松,双手重叠置脐下小腹处,侧卧时一手置枕上,一手置胯上;头平正,侧卧时微前倾;双目轻合、闭口,舌舐上腭,有唾咽下。排除杂念,意守丹田。自然腹式呼吸,均匀细长,似入小腹,纯乎自然,勿助勿忘。早晚各一次,每次15~30分钟。或随时静坐、静卧、静立皆宜。

(三)导引调形

导引者,“导气令和,引体令柔”。调形以调气,调气以调神。调息引气,以意引气。如宋代意气导引,沿任督二脉行小周天。其法:端坐凳上,两腿自然分开,与肩等宽,脚尖微向里对,手指交叉,掌心向上,置脐下丹田处,二目平视,眼睑下垂,留一线之光,闭口,舌舐上腭,全身放松,精神集中。调整呼吸,匀细深长,意会腹中,聚气成球,默运气球,沿任督脉行。每晨一次,每次十几分钟。静意轻守,会意气聚,任其缓行,不可强求。

运形导引如“老子导引四十二势”“赤松子导引十八势”“婆罗门导引法十二势”“天竺导引法十八势”。华佗曾论“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而创“五禽戏”。梁代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有“导引经七势”,明代李中梓《寿世青编》有“导引十六势”,近代有“十二段锦”“八段锦”“易筋经”。

《外台秘要》中有治病的导引法。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倡宣导法治病。如治老年白发:“坐地直两脚,以两手指脚胫,以头顶至地十二通,调身脊无患害,致精气润泽,发根长美者,令青黑柔濡滑泽,发粗不白。”又如治齿病:“琢齿三十六下”“朝朝琢齿,齿不龋”“鸡鸣时常叩齿三十六下,长行之,齿不蠹虫,令人齿牢。”

猜你喜欢

神气原理生命
浅析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及其原理
浅析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及其原理
过两年我就比你大了
神气小老虎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神气小羊
两个原理的区别及其应用
祖暅原理的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