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文化的建设与思考

2017-05-31郑克成

企业文明 2017年5期
关键词:精神建设文化

郑克成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顺应历史发展,适应企业生产需求的企业文化,如同一张帆,带领着企业这只船乘风破浪,遨游于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如鱼得水;同样,陈旧落后的企业文化,像一只无法铰起的锚,拖曳着企业这只船,使它永远无法赶上远航的船队。

企业文化的内涵

文化,从广义上讲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企业文化属狭义的文化范畴,它是以企业活动这个社会存在为基础,反映的是一个企业团队在科研、生产、经营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在价值观、理念和行为准则方面的观点和认识;一个企业中共有的、得到大多数员工普遍赞同的一套观念、信念、价值和行为准则,以及由此导致的行为模式就形成了一个企业文化体系的主流。

1982年,美国的阿伦·肯尼迪和特伦斯·迪尔出版了第一次系统探讨企業文化的权威之作——《企业文化及企业生存的习俗与礼仪》,该书立即被传播到世界各地,影响深广,一时间,“企业文化热”在各国企业纷纷兴起。

虽然企业文化概念提出较晚,但是企业文化作为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归根结底是伴随着企业的产生而产生的,存在于企业的一切劳动活动之中,这是由企业文化的社会意识属性决定的;我们看电影《大宅门》会对白记老号及后来的同仁堂文化传承留有深刻的印象,从一个传统的中药铺发展到今天上市的同仁堂公司,历代同仁堂人始终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造就了精益求精的严细精神,有着很深刻的文化底蕴。与共和国一同诞生的国有企业,也在其投身新中国建设的实践中萌生了富有社会主义特色的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的举措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相关的理念形成、塑造、传播等过程,是一种理念的策划和传播,更是现代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竞争法宝。一个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企业,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文化建设既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又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为此,应从建立现代企业发展的实际出发,培养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优化企业内外环境,全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质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动力和保证。

中国中铁一局作为铁路建设的领头军,在解放初期就投身国家基础建设,企业诞生之初,新中国正处于百废待兴之时,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更是成为新中国建设的“先行官”,干部职工怀着饱满的主人翁精神投身新中国建设,响应国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号召,奋勇争先,形成了“开路先锋”“吃苦奉献”“火车头精神”等,成为鼓舞广大职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忘我牺牲建设新中国的强大精神动力。由于解放初期,政企不分,企业本身肩负着双重职能,因此,反映在这一时期的企业文化上,保留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不能完全等同于现代意义上的企业文化范畴。诚然如此,这一时期有一些企业文化的萌芽也确已形成。比如:“路徽”的应用,便是一种创意极佳的铁路企业识别标志,只不过没有形成完整的识别体系,应用也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共性;“火车头精神”作为企业精神尚未得到科学的阐述和提炼,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泛。

20世纪末,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竞争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出了必然要求,中铁一局经过深层次的体制改革,成立了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了以“董事会、监事会、持股会”为主的全新管理架构,全面建立了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各项制度。与此同时,新的企业文化建设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首先,对80年代确立的企业精神进行了创新。把适应社会变革、进步、创新的“开拓”精神纳入了企业精神的内涵之中,而把政治色彩较浓的“吃苦”精神,不再作为企业精神的主要内容来提倡,形成了“诚信创新,勇争一流”的新的企业精神内涵,体现了企业营造与员工共同进步发展、不断改进员工工作、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新价值观。

其次,推行项目法施工,贯彻标准化管理,实施了与国际接轨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不断拓展为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三位一体的标准认证。引进了先进的管理文化,确立以人为本、质量第一、科技领先、注重环保等一系列新的经营理念,极大地丰富了企业文化的内容。

再次,导入CI理念,实行企业形象战略,全面推行企业识别系统,广泛树立企业形象。中铁一局集团公司组织设计、开发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在集团公司全面导入实施,使企业文化建设第一次有了明确、稳定的外壳。

最后,成立专门组织机构。集团公司及其分公司、子公司均设立了企业文化部,与党委宣传部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作为企业文化体系管理的职能部门。这不仅使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能,而且使企业文化建设得以借助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思想政治大格局,充分发挥党政工团等组织的文化功能,全方位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的体会

从以上作法可以看出,在一定意义上讲,“有企业,就有企业文化”。一个企业,将一定数量的劳动者聚集在一定的工作场所中,为企业的经营发展目标而工作;同时为了使企业保持正常的工作秩序,企业内部必然会产生一系列整合员工行为、观念的规范和判断这些行为和观念的标准,由此形成在企业内部由员工共享的符合企业经营和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但从体系上来看,初期的企业文化往往缺乏应有的自觉性和目的性,处于自发状态,松散地体现在企业的日常生活中,没有经过提炼与概括,并不被各级经营管理者普遍重视,难以形成科学体系,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在企业文化建设上,首先要澄清两种观点:一种是关于企业文化的“神秘主义”观念,认为企业文化是阳春白雪,是现代高级企业管理的神秘法门,高不可攀;另一种是关于企业文化的“庸俗主义”观念,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本身存在着的,是自然而然的东西,没必要去做太多的关注。这两种观点都会将“企业文化建设”引入歧途。现代意义上的文化建设,从根本上讲就是要介入企业文化的管理。在企业文化的管理和创新上,西方现代企业有着许多成功的经验和范例,已被普遍认同。但是,企业文化源自企业的社会存在这个基本规律决定着企业文化不可能简单地移植,就像人体某个损坏的器官,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选择移植的,因为文化排异相比生理排异的激烈程度一点也不会逊色。

因而,要搞好企业文化建设,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态度,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适应新时代的客观要求,建立在对一个企业文化表象作全面客观分析的认识基础上。既要准确总结提炼出企业文化中的精华,形成统一的企业文化体系,也要甄别出企业文化中的消极方面,以便在文化建设中进行改造和提升。同时,要严防“伪文化”的陷阱。伪文化往往表现为对企业文化认知和管理的不真实。比如对企业文化中的消极文化现象视而不见,不积极应对,讳疾忌医;另一种表现是夸大企业文化中的文化内涵,什么词好用什么,优秀企业用什么也生搬硬套过来,脱离实际;比如:嘴里喊着“以人为本”,实际作为上却十分缺乏人文关怀的理念和行动,结果必然造成两张皮,表里不一,言行不一。不真实还有其另一方面的表现:换一届领导,换一套文化,这里面诚然有企业领导者对企业文化的巨大引领作用,但也不可否认在企业文化本体的认知上与社会存在有着巨大差异。

总之,企业的所有活动无不在一定企业文化的约束和导引下进行,也同时诠释着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把企业确定的价值理念、行为规范贯彻到职工的言行中,让广大员工认同、信奉和实践。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不是企业的“装饰品”,要重建设、重行动,决不能说一套做一套,进而演绎成消极的文化。否则,不仅起不到促进企业进步发展的应有作用,只会成为束缚企业进步发展的桎梏。

(作者系中铁一局二公司党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江 山)

猜你喜欢

精神建设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虎虎生威见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拿出精神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