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孤独中的『街头摄影女王』薇薇安·迈尔

2017-05-31

宁夏画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薇薇安迈尔芝加哥

薇薇安·迈尔是史上最具神秘色彩的摄影师。她终生以保姆为业,直至逝世后,作品才因偶然的机遇而被发现,由此她从美国传遍世界各地。这可能是摄影史上最特别的个案。她之所以广为人知,源于其双重身份之间的巨大反差:身世成谜的保姆与隐士般的艺术家。她拍摄的影像,在她生前大多是未经显影的,就如她的心路历程一样,被隐匿于暗盒之中。

摄影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传播,而薇薇安·迈尔却将其毕生拍摄的影像隐匿于皮箱之中秘而不宣,这在很多方面都颠覆了人们对于摄影的传统认知。或许薇薇安·迈尔的人生才是她最高层面的作品。如果我们把她看作一位空前绝后的艺术家,把她毕生致力于装扮另一特定社会角色的行为,看作是对权力化及体制化了的社会价值的一种反讽,那么她的这些遗世而独立的照片,也只是她整个人生大作品的一个楔子而已。

寻找薇薇安

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r)(1926年2月1日~2009年4月21日),美国业余街头摄影师, 生前她的作品并不为人所知,直到她被一个当地的历史学家,约翰·马鲁夫在2007年发现。此后她的摄影作品被广泛引用和研究,并获得一致首肯。她的故事被刊登在世界各地的各大报纸上。2010年,她的摄影作品在芝加哥现代艺术中心MOMA展出。

薇薇安是个谜,就像她拍攝的对象也是谜那样。借助互联网和明察暗访,从讣告中收集线索,与民政事务总署和她服务过的家庭接触,约翰·马鲁夫顺藤摸瓜,成功地将薇薇安的零散事迹拼凑成了她传奇般的人生并公开发表。有些表述看起来互相矛盾,有些却又铿锵有力。即使还有许多待解谜团,但并不妨碍我们在时光长廊中探寻薇薇安留下的人生轨迹,也并不妨碍让我们通过她的眼睛,一窥美国大都会在20世纪中叶的风貌。

薇薇安祖籍法国,1926年生于纽约,年少跟随母亲居住在法国,1951年返回纽约。5年后,她搬到了芝加哥,是这个城市众多保姆中的平凡一员,并且当了近40年的保姆。1959~1960年,薇薇安去了洛杉矶、美国西南部、菲律宾马尼拉、泰国曼谷、埃及、意大利和中国北京。

带着法国口音的她在芝加哥既没有亲人,也没有朋友。她开始拍摄城市的街头。约翰·马鲁夫猜测,薇薇安在平时的休息日里,常会带着她的禄来双反相机在大小街道上漫游,随时拍摄那些环绕在她身边的生活瞬间。她所服务过的家庭说她“很隐秘地”去拍,并没有与他人分享过她的照片,也一直没有将自己的照片冲印出来,如果她冲印了一些,那么马鲁夫也不会买到这么多完整的底片。

2009年4月21日,薇薇安在一家疗养院去世,去世前身边并没有亲人。帮她在报上刊登讣文的应该是3个她当保姆时照顾过的小孩。可以说,她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一个个陌生的家庭和街头。

根据一家她常去买胶卷的相机店主的说法,虽然她说话坦率,却让人有距离感,她非常喜爱欧洲电影,却对美国片不屑一顾。从薇薇安的自拍像中,可以看出她的自傲与自信,她从未对着镜头做忸怩或亲昵之态,总像一个旁观者那样拍摄自己。大部分时间她穿一件男士夹克、男式皮鞋,戴一顶大帽子,不停地拍照。人们推测她是一个社会主义者、女权主义者、电影评论家。电影是她的最爱。

“她是一个孤独的人,死时没有孩子或家庭或爱情”“她用她的相机,让穷人发声。为此,她研究许多生活在社会边缘的人,她的影像显示出她看到真理在她身边。”约翰·马鲁夫这样分析。

她的出现,改写了摄影史

不管怀着何种感情认识薇薇安、认识她作品的人,都没有吝啬他们的溢美之词,有人更是称:她的出现,改写了摄影史。

薇薇安生而逢时。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物质追求空前繁盛,经济繁华背后的社会氛围却令人窒息,温情与自由情怀是其中隐蔽的伏线。薇薇安的影像成为一面千棱镜,让人重新审视半个世纪前的美国,因了她的影像无所不包。

薇薇安巧妙地从街头构架着整个城市,无论是我们看到的芝加哥还是纽约;拥挤的街道小巷,夫妇怀抱着的沉睡的儿童,沉寂的夜色中身着白色礼服裙的一个年轻的背影,在城市街头中骑马信步的男人,在电车上睡着的一对相互依靠相濡以沫的夫妻,手持雨伞叼着烟斗走过的行人,街头艺人,甚至橱窗里透出的一双男人的脚……薇薇安一生的黑白和彩色照片成千上万,被锁在一个废弃的存储间,只透露她去世前的时代风云、城市表情和众生百态。

马鲁夫感叹:一个多年的保姆,自己没有孩子,却发现了不一样的美景和家庭生活的复杂性。她的作品表现出对家庭生活以及“家”的概念的探索。有时她的照片会营造田园诗般的美好,有时又会生出困扰——如龙卷风过境后的凌乱街头或被催毁的房屋。

薇薇安的作品受到各界好评,诸如英国广播公司的网站、《纽约时报》、《芝加哥》杂志、“芝加哥今晚”节目(Chicago Tonight)等。《纽约时报》在一篇报道里说:很明显地,一位更加杰出的美国街头摄影师被发掘出来了;并赞美她的影像“抓住了城市的芬芳,以及让这座城市拥有其爵士风味的矛盾瞬间”,认为薇薇安是与“哈里·卡拉汉(Harry Callahan)比肩的摄影大师”。《独立报》则认为,薇薇安作品中最具吸引力的,是那些“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成功富裕的美国人边上的人:孩子、黑人女仆、商店门廊上卑躬屈膝的乞丐”。为薇薇安举办摄影展的芝加哥文化中心馆长赞誉她的作品“犹如一部摄影史书”。

也有人在为薇薇安感叹:看着这些被埋没半个世纪的精彩照片,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几近一流的构图,不得不为其在生前从未发表而感到遗憾。难以想象,薇薇安在坚持拍摄的同时,享受或是忍受着多深的孤独。

有人这样说:近来摄影界最大的发现,应该是马鲁夫替薇薇安架设的博客。网上越来越多的追捧,大多归于马鲁夫不遗余力地推广,“即使在艺术的世界里,有时需要两个巴掌来拍响”。芝加哥艺术学院前院长、街头摄影的专家科林·维斯特贝克不否认薇薇安是一个有趣的案例,“但是当你考虑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摄影水平,她并不突出。薇薇安的照片缺乏尖锐的讽刺和机智。”然而,持相反观点的人还是多数:她拍得真的不像是业余的,严谨的一流构图加上有趣的画面铺排;照片的珍贵性让人们能够重温几十年前的街景和人物,还有他们的生活。

因为更多的底片还没有被冲洗出来,所以薇薇安的博客仍有源源不绝的照片可以持续更新,很多人都在表示还要再回头看看这些被时光淹没的街头百态。罗伯特·弗兰克说过:“希望人们看我照片的时候,感觉就像读了一行诗,想读第二遍。”

猜你喜欢

薇薇安迈尔芝加哥
薇薇安·迈尔:隐藏在保姆身份下的摄影师
5月历史大事记
你只是没有赢
你只是没有赢
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