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锥造林抚育及施工管理技术探讨

2017-05-31曾超汉

中国绿色画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抚育造林施工管理

曾超汉

【摘要】:红锥是华南地区珍贵的优良阔叶乡土树种,具有生长快、材质好、适生性强等特点。文章在笔者在红锥造林实践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红锥造林技术、幼林抚育技术,并对造林施工中各工序的管理技术也做出了分析,供林业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红锥;造林;抚育;施工管理;技术

【引言】:红锥作为华南地区地带性植被顶极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旺盛的生长期和良好的生长速度,枝叶浓密,混生性能好,其树高可达30米,胸径可达1米以上,木材坚硬、心材比例大、呈红色,具有不开裂、不变形、易加工、耐腐蚀性强等特点。因此,该树种已成为华南地区十分重要的乡土阔叶树种,每年用红锥营建的水源涵养林、低效生态公益林改造以及纯林面积超过4000公顷,目前仅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区营建的红锥人工林已超过5万多公顷。

1、造林技术

1.1 科学选地

选山地中下部,土层深厚、疏松、较肥沃的酸性土壤,立地条件要示Ⅰ、Ⅱ类。

1.2细致整地

1.2.1免耕法清理林地

红锥是中性偏阴树种,要求有较湿润的林地环境,炼山清理烧毁植被和腐殖质,不利于幼苗的生长。方法是:造林地杂灌、杂草、萌条、藤本在秋冬劈落,保留阔叶树,然后按行距要求沿等高线设环山带,带宽1.0-1.5m,带内杂物清理到带与带之间的空地。

1.2.2高规格通带垦穴

在环山带上垦深30cm、宽70cm,要求带唇有明显的“鸦鹊口”,以利于蓄水保土。按株距要求在环山带上垦穴,长宽深为50×50×40cm,把穴内土挖起堆放在穴两边,经风化一段时间后再回土。回土前施基肥,每穴完全复合肥0.2千克;回土时,先填腐殖质和肥沃表土,再填心土,回土高出穴面10cm,要求穴内土块打碎,石块、树根、草根等杂物捡净,备耕在春节前完成。

1.2.3打大穴

在造林前一年的秋末冬初进行,为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土壤的养分,采用穴状整地,整地时穴土要全部清出穴坑,表土和心土分开堆放,经风化一段时间铲肥沃表土(将树根、草头和石头拣净)与基肥搅伴均匀后回填半穴,再将心土覆满全穴,并高出穴面15cm,为方便蓄水,穴面用锄头开小明穴。植穴规格要求长宽深为穴长宽深为50cm×50cm×40cm,公顷株数1100—2500株。造林基肥选用复合肥和磷肥,基肥每穴复合肥250g,磷肥500g;

1.3 良种壮苗

选用省种子库经检疫的良种育苗,调入的种子立即沙床,不可干贮,待种子发芽有真叶2-3片时移植。由于红锥种子个粒大,主根明显、发达、萌生力极强,营养袋应选中大号,袋宽高在10×16cm以上为好,同时应注意每隔一段时间移床,即在主根穿袋时就要移床,以方便起苗造林。造林苗木选择顶芽饱满,根系发达,充分木质化,无病虫害和无机械损伤一年生良种茁壮的红锥营养袋苗。营养袋苗要求高30cm以上,高径比100:1.5以上,苗木在运输过程中应防止失水、损伤,以确保造林成活率。

1.4 精心栽植

造林季节选择在春节前后待下雨穴土湿透时进行,最好选择阴雨天进行栽植。如遇干旱天气,栽植后需浇灌,提高成活率。种植时要种正、压实,比原苗蔸深栽2cm以上,种植时必须除袋后带土球栽植,保持营养土完整。栽植后一至二个月左右,全面检查苗木的成活情况,发现死株及时进行补植,补植用营养袋苗。

1.5 合理密植

纯林一般株行距2.5×2.5m或2×2.5m,初始密度1600--2000株/公顷左右为宜。混交林根据树种比例情况合理调整,杉树迹地适当保留杉萌条,每公顷1000株左右,既可适应红锥幼林蔽荫要求,又可中间利用,即杉萌芽林在10年左右间伐,为培育大径材红锥林创造条件。

2 、幼林抚育技术

2.1化学除草技术

视幼林生长情况抚育3-4年,植后第一年人工抚育1次,第2、3、4年人工抚育、除草剂抚育、追肥各1次。除草剂每公顷喷施草甘膦3000ml +2,4D750ml兑水480L(工农16型喷雾器30桶)。追肥每穴施尿素0.1千克,或磷肥、碳铵各0.1千克混合,交替使用。除草剂抚育不仅抑制杂草生长时间长,且可加速地面剩余物的腐烂,有利于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抚育季节春季4-6月,秋季8-9月。

2.2人工除草技术

幼林抚育包括全面劈草和对幼树穴1米范围内的全铲和松土培土。先对示范林幼林进行全面的劈草,要求将杂草、灌木及萌条全部劈除,草头离地面应控制在5cm以内,劈草过程中注意保护幼树,并将所劈下的草灌全部归成水平带,不伤苗,不压苗。然后对幼树周边1米范围内全面进行全铲松土,将幼树周围1米范围内的草全部铲除干净,再利用幼树所松土对幼树根茎部实施培土,保证幼树良好的生长环境和蓄水保水能力。

2.3施肥技术

在植株树冠垂直投影地面对边开修长1.0 m、宽0.20 m、深0.20 m的施肥沟, 2次的施肥量分别为150 g、150 g,达到示范区所要求的各项生长指标;造林第三年抚育2次(5月、10月),在植株树冠垂直投影地面对边开修长1.0 m、宽0.20 m、深0.20 m的施肥沟, 2次的施肥量分别为200 g、250 g。。

2.4抚育间伐技术

在抚育间伐上,當林分郁闭度达0.7以上,下部枝条明显衰弱时对下部枝条进行修枝,修枝高度在树高的1/3~1/2以下。当林分郁闭度达0.8以上,被压木占20%以上时可以进行第一次间伐。林分生长较均匀的采用下层抚育间伐法,林分分化特别大的采用综合抚育间伐法,林木遭病虫害或其它特殊损害时应及时进行卫生伐。

2.5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科学进行病虫害防治,合理设立病虫害监测点,做好预测预报,做到防早、防小、防了。对竹节虫危害幼林、成林,可用白僵菌防治。切实做好护林防火工作,科学设置生物防火林带,防火林带宽宽15 m~30 m,种植荷木等防火树种构成防火林带。

3 、施工管理技术

3.1造林管理技术

一是实行工程承包责任制和工程质量监理制,在具体实际操作中除常规工序造林承包外,还试验实行 “三包”的绩效管理,即包造林、包抚育、包质量指标。

二是实行按工序验收制度。分清山、挖穴、施基肥、回土、栽植、补植等工序验收,每一工序合格后方可转入下一工序。

三是做好验收与结算。严格履行报帐手续。实行资金按工序结算制度。为了避免出现拖欠工程款的现象,而导致资金不到位,造成后期工作难于进行,资金按工序投入,做到工序合格验收后,承包经费立即兑现,以保证经费的专款专用和工程的有序进行。

3.2 幼林抚育管理

造林工作成败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后期的抚育管理的好坏,所以必须按照抚育质量要求,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确保成活率:结合当年抚育进行全面的成活率检查,发现死株及时补植,保证造林成活率达到90%以上。

二是做好抚育管理工作。认真执行抚育计划,按时按质按量进行抚育,确保种植的苗木早日郁闭成林,特别是加强追肥工作管理。

三是加强幼林管护工作:对营造地段计划设一名兼职护林员,增加日常巡护,主要牛口设置围栏,严防人畜破坏,造林后三年内禁止无关人员、牲畜进入林内,对林区入口处挂牌提示。

四是做好检查反馈工作。护林人员在巡山时发现生长不良或发生病虫害的幼树应进行登记,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便于进行核查和研究防治对策,以确保病虫危害控制在最小的范围。

五是做好调查及相关科研试验工作,定期进行生长情况调查,在造林地开展栽培相关的技术试验工作。

结语

红锥造林可以在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中与其他阔叶树种混交,混交效果好。红锥与针叶树种杉进行混交形成针阔人工商品林,然后在第10年后逐步開始间伐杉,比红锥纯林效果更好,可以培养大径材人工用材红锥林。红锥林材质可与柚木相媲美,价值很高。但是由于天然红锥林生长慢,成材需40年。因此,营造以用材林为目的的红锥林,必须重视选用良种壮苗。红锥由于侧根不发达,可以采取移苗剪根、菌根伴种、种子横摆、嫩枝扦插等手段,解决红锥造林后头3年“蹭苗”生长慢、成活率不高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林下经济产业日益受重视,通过营造人工红锥林,在红锥林下种植红锥菌效益显著。

【参考文献】:

[1], 蔡道雄,贾宏炎,卢立华等. 我国南亚热带珍优乡土阔叶树种大径材人工林的培育[J].林业科学研究. 2007,20(02):165—169.

猜你喜欢

抚育造林施工管理
数字
湖南省今冬明春计划人工造林150万亩
浅析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技术
试析深基坑支护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施工管理
220kV架空线路建设管理
浅谈公路养护工程的施工管理
高速公路路面施工管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