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任:5000元借款起家到“行业巨头”
2017-05-31严碧华李祥涛
严碧华?李祥涛
三月的新川村,春意盎然。别墅和洋楼鳞次栉比,无不彰显着这个村庄的富足。
新川村是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煤山镇的一个村庄,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就出生于此,而且现在还兼任着新川村的党总支书记。记者到访时,张天任正带着上市公司天能动力高管在香港发布2016年全年业绩。2016年,天能动力营业收入超过200亿元。
或许张天任本人都没有想到,从26岁5000元起步创业,通过30年的努力,公司成为行业龙头企业,他本人也成为“风云浙商”及“全球新能源商业领袖”。
几年前,在浙江余姚一次近千人的大型企业家论坛上,经济学家林毅夫遇到了张天任,他们俩越聊越投机,颇有相见恨晚之意。但即便如此,在生活中,张天任却极为低调简朴,唯独对中国未来绿色新能源事业格外重视,倾尽全力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
“从生产制造,到回收处理,再生冶炼,最后回到生产,我们尝试打造一个闭环式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改变铅蓄电池产业的发展之路。”张天任曾如此概括公司的业务。
据介绍,2017年,天能集团将牢牢抓住红利迭加的战略机遇,未来跨越发展的基础将越来越扎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措施将陆续出台,创新创业的内生动力将进一步增强,转型升级的红利将持续释放。
命运多舛的求职之路
与今天富足不同的是,三十年前的新川村,用穷苦不堪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村民主要靠卖山上的毛竹谋生,只有在逢年过节时才吃得上一顿肉。
时间冲不走那些记忆。如今拥有数亿身价的张天任从不避讳刚踏上社会时到村办企业当挑水工的那段经历,虽然张天任不止一次地对他人说,当挑水工并非他的追求,而是为了生活不得不做的无奈选择。然而当挑水工时悟得的“一桶水不能挑,如何能挑大业”的生活箴言,使他在今后的创业中受益匪浅。
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段话正是青少年时代张天任的真实写照。
张天任出生于浙江长興县煤山镇东部山区的楼下村(2008年和另外三个村合并为新川村)。楼下村人多地少,全村220余户农户,仅拥有耕地3亩,但有林地2650亩、毛竹3150亩,传统农业便以卖毛竹为主要收入,在改革开放以前,村民的生活水平连吃上一个肉圆都是一种奢侈的向往。张天任家自然也不例外,他的童年是在一间泥巴垒墙、竹帘当门的破屋中度过的。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除种地卖毛竹外,没有别的挣钱门路,家中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当张天任到了该读书的年龄时,自己没有文化但期盼儿子有出息的父母勒紧裤带将张天任送进了学校。
张天任喜欢读书,然而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他也懂得:家庭困难,自己必须帮助父亲多赚点钱,贴补家庭生活开销。因此,刚上初中时,他就和父亲一道,时常挑上上百斤的毛竹,起早贪黑,翻山越岭,到数十里外的邻县去卖。有一次晚上,他挑着沉重的毛竹走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崎岖山路上时,不幸双脚踏空,掉进一米多深的山沟中,上下牙受到猛烈的叩击,两颗大牙当场被咬碎,但是,他在揩干了满嘴鲜血后,又挑起毛竹,流着眼泪继续前进。
当回忆起那段艰苦的日子时,张天任这样说道:“其实我在二十几岁的时候,曾经偷偷在心里埋怨我的父亲。原因很简单:村子里其他同龄人的父亲,都在帮儿子们造房子,娶老婆,但是我的父亲却什么都没有给我。后来我才知道,父亲留给我最大的财富,是一份独立的打拼精神。现在,我的每一分财富,都是用自己的双手赚来的,这让我感到骄傲。”
半饥半饱的日子,遭人歧视的感受刻骨铭心。然而,艰辛和苦难并没有把张天任压垮,反而塑造了他坚强不屈的性格,培养了他吃苦耐劳、自强自立、百折不挠的打拼精神,更坚定了他的生活信心。高中毕业后,张天任参加高考,相差几分未能考中,当时的高考相当严格,录取率极低。落榜后的张天任没有怨天尤人,他选择了当兵,那是当时农村人想走出大山除了上学之外的唯一途径。体检一切安好,正当张天任满怀信心时,却来了个晴天霹雳,在最后一道程序时检查出了鼻窦炎,他找到医生好话说尽,也没能踏上军旅。
当时的张天任没有多少宏伟目标,只是希望自己不要再重复父辈那样成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闲在家里的张天任偶然间听到村小学缺名代课教师,于是他喜出望外,决定先去做名代课教师再说。为了更好地配合代课教师的行头,他从朋友那里借来了皮鞋、衬衫,正当一切准备妥当要去学校报到时,却被告之已经被人顶替了。
屡遭挫折的张天任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深信天生我材必有用。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了整个中华大地,全国各地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张天任没有闲在家里种地,而是到一家乡办小企业打工,成为中国最早的一批“打工仔”。他的第一份工作是挑水工。张天任是一个办事认真、作风扎实的人。他挑水时总是把水缸挑得满满的,挑完水,又把地扫得干干净净,什么杂活都抢着干。
当有人问及此事时,张天任这样说:“当时我挑水的时候,就这么想,只要每一件事情都认真去做,不管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克服,只要每一件事情认真去做,人家能做好的,我一定也会做好。我就这样鼓励自己,所以不管是挑水的时候还是后来办厂的时候,我总想将来一定会做很大的事情。”
由于张天任工作态度好,责任心强,他很快就从最底层的挑水工变成了供销员,在当时也算是“白领”了,家里日子也越来越好。
5000元借款开启创业之路
那时,为搞活集体经济,楼下村兴办了长兴县蓄电池厂,但效益一直不好,还出现了严重亏损,成了烫手山芋。见过世面的张天任作出了一个让全村人都震惊不已的举动:借来5000元,承包下了当时年产值不到8万元,负债却高达10多万的蓄电池厂。
现任新川村委会主任的杨汉芳告诉记者,当时他曾劝张天任慎重考虑,毕竟“承包那个厂子,不单要向村里交钱,而且风险还要自己承担,资金、原料、销售都得自己想办法,风险很大。”
但当时,浙江南部的温州各类民营企业风起云涌。经常往返于此的张天任曾从一个一个温州商人的嘴里得知:在他们那里,只要拿着工厂的介绍信,在外面接到订单后,一个电报就可让工厂发货。“像这样的市场经济,当时在相对保守的浙北还是很超前的,一般人接受不了。”多年后在谈起往事时,张天任如是说。
市场经济给了张天任机遇,但真正一脚踏入之后,困难之大还是出乎他的想象。
杨汉芳清楚地记得,有一次为了5000元贷款,有位信用社主任指着张天任说:“把这杯酒喝了,这笔钱就贷给你。”平时滴酒不沾的张天任,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为了找市场,张天任跑遍了当时上海浦东几乎所有做应急灯的工坊,寻求合作。“那时我身兼数职:老板、搬运工、业务员、技术员、会计,每天早上天不亮赶头班车,扛着一包电池进城去推销,遇到厂家要当场测试电池质量及容量时,我们一等就是8小时。最终浦东7家应急灯制造厂都与我们建立了合作关系。”
就这样,在张天任的带领下,这家半死不活的蓄电池厂,从原来每年不足20万元年销售额第一年就攀升到80多万元,第二年更是超過了200万元。
打造行业巨头
突飞猛进的销售业绩让张天任摆脱了创业初期的困境,但并没有让他懈怠。他深知,靠一些科技含量很低的“老三样”,迟早免不了倒闭的命运。上世纪90年代末,电动自行车作为新型交通工具出现在中国大地上。张天任敏锐地意识到,动力电池将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商机。
说干就干。1998年,张天任不惜重金聘请复旦大学教授驻厂研发攻关,他和专家、技术人员一起埋头实验室,对电池极板的厚度、硬度、间距等每一项数据进行组合分析,最终成功研发出“阀控式密封铅蓄电池”。同时,为进一步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提高电池一次续航里程,天能集团又研发出“电动助力车专用蓄电池”。
1999年,在广西桂林举行的第二届全国电动自行车里程大赛上,设了一个质量底线——达标奖(40公里),一等奖要求跑60公里,而一旦跑到70公里以上,即可获得特等奖。而装载“天能”电池的电动车跑了100公里以上,让其他的选手望尘莫及。赢得了比赛的天能电池,同样也赢得了市场,2001年天能电池销售收入首破亿元大关。
此后,天能集团迈入了发展的快连道——2005年,天能集团产值突破10亿元大关;2007年,天能集团旗下公司天能动力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成为中国动力电池第一股;2015年,天能集团销售收入突破700亿元;2016年销售更是超过860亿元,利润增加44%,稳居中国新能源动力电池领域的第一方阵。
历经30年发展,如今的天能集团已是中国新能源电池行业的龙头企业,是一家以电动车环保动力电池为主,集锂离子电池、风能太阳能储能电池以及再生铅资源回收、循环利用等新能源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实业集团,旗下拥有30家国内全资子公司、3家境外公司,员工2万余名,建有跨浙、苏、皖、豫四省八大生产基地,总资产近100亿元。
重视科研,着力于可持续发展
张天任特别重视科研。为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天能集团每年的研发投入不低于销售收入的3%,历年来累计投入研发费用达10亿元以上。这些措施,有力地保障了天能集团在新能源产业上不断持续稳步快速发展。相应的,也带动了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甚至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这是龙头企业的责任所在。
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面对铅蓄电池行业的产能过剩,如何提供有效供给?张天任提出了企业版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那就是调结构,补短板。
2013年起,天能集团开始了新的产业战略布局,提出了“一稳三快”的企业发展战略,即稳步发展铅蓄电池产业,加快发展锂离子电池、微型电动汽车电池、电池回收业务,完成新旧动能转换,培育企业发展的“双引擎”。在张天任看来,铅蓄电池属于旧引擎,必须通过科技创新、技术改造提升产品性能,驱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同时根据行业市场和绿色发展的时代需求,加速发展新型产业,使之尽快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引擎。
在这一颇具前瞻视野的战略思维引导下,天能集团将科技资源、财务资源向新兴产业倾斜性投入。以锂离子电池为例,2015年,天能集团的新能源锂电池产能已达到1.25GWh,锂电池电芯产能达每日50万只,均为国内领先水平。凭此,天能集团跻身国内新能源汽车电池供应商前三强,受到国内外市场普遍看好。
重视人才,倡导“铁军精神”
天能集团能快速做大做强,跟战略、企业家魄力和重视科研等息息相关。此外,张天任特别重视人才培养。
在一次集团内部讲话上,张天任对天能集团后备队伍建设提出了几点看法。比如换位思考,加强协同……他要求员工要站在老板的角度考虑问题,老板要站在同事的角度考虑问题,所有行为都要围绕公司利益最大化这个中心开展,不能以自我为中心,或者以部门为中心,搞部门墙,拒绝部门之间的协同。
同时,张天任要求天能人做人要诚,做事要实。他说:“天能人做的事情一定要干净,自觉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要胸怀坦荡,简单透明,只要从公司的利益出发,就要大胆去干,畏首畏尾成就不了大事业。”他反对“绵羊性格”,倡导“铁军精神”。“大家要有目标,有企图心。企图心就是一个人做成某件事情或达成既定目标的意愿。企图心的强烈程度,取决于意愿的大小,意愿越强烈,成功的可能就越高。大家要有激情,有目标,勇于担当,成就自我,成就天能。”他表示,在天能,追求安逸的人不会得到提拔,更不会受到重用。
张天任强调,天能要做变革转型的急先锋。“未来的天能要像大飞机一样有冲劲,在座的大家就是飞机的发动机。远航班的学员状态要不一样,要有团队战斗力。别人干不好的事情,我们就能干好。根据天能的愿景和宏伟战略,大家目前的能力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要勤于思考,加强学习,提高能力,特别要运用创新思维,推动天能的发展,成为集团变革转型的急先锋。”张天任说。
转型升级,五年再造一个新天能
天能集团成立至今已有30多年,以电动车动力电池制造为主,不仅是目前国内领先的绿色动力能源制造商,更通过加强传统产业的工艺革新和设备改造提升,大幅提升了生产自动化水平,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稳。
从国内外形势来看,中国电动车电池蓄电池企业经过几十年的探索进入到新的阶段,也面临诸多挑战与机遇。为未来发展培育新的动能创造了条件,拓展了新的空间。
“在经济增速放缓,民间投资疲软的大背景下,天能瞄准锂离子电池、循环经济和储能电池三大项目投入巨资,不仅是对绿色能源未来前景充满信心,也为企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集聚了新动能。在看到严峻形势的同时,我们也看到行业发展的战略机遇。”对天能集团的未来,张天任信心百倍。
目前,天能集团正通过实施传统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双引擎驱动”的发展战略,促进新旧动能融合发展;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趋势,力争用5年时间努力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协同发展与深度融合,带动价值链整体提升。
2017年,张天任携天能集团2万多名员工撸起袖子加油干,不断努力向着“再造一个新天能”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