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供给侧改革下福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2017-05-30郑少红石羡何祥铮
郑少红 石羡 何祥铮
摘要:福建省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重点,就是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战略任务,提高农业竞争力与农产品有效供给,构建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在认识与把握福建现代农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优势与劣势基础上,应着力从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优化农产品布局与结构、创新现代农业经营机制、深化农村改革等方面,有效推动福建特色现代农业持续与创新发展。
关键词:农业供给侧改革;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37-5617(2017)01-0011-08
Strategic Think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Fujians Characteristic Modern Agriculture Under the Agricultural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ZHENG Shaohong, SHI Xian, HE Xiangzheng
(School of Economics,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002, China)
Abstract: The key objectiv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modern agriculture in Fujian was closely focused on the strategic task of agricultural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to improve the agricultural competitiveness and the effective suppl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s well as to build the industrial system, production system and management system which would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On the basis of understanding and grasping the opportunities, challenge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brought by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Fujian, it was suggested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optimize the layout and structur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novat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modern agriculture and deepen the rural reform, thus to promote effectively the sustainable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the characteristic modern agriculture in Fujian
Key words: agricultural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characteristic modern agriculture; industrial system
“十二五”期間,福建省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特色优势更加突显,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然而,福建现代农业发展,尤其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方面,存在农产品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农业效益提升不快、农业功能拓展不足、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因此,农业供给侧改革下福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战略任务,是在把握现代农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优势与劣势基础上,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与现代农业发展目标,着力构建新型现代农业发展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与经营体系,并有效推进农业农村体制与机制的改革创新。
1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
11优势分析
111经济实力增强,农业发展态势稳中向好福建省地处中国东部沿海,良好的地理气候条件,加上福建丰富独特的生态资源,有效推动了福建省经济的稳定与快速发展。2013年、2014年、2015年,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排名都是第11。2015年福建省GDP总量达2597982亿元,较2010年增长763%,“十二五”GDP年均增长率高达12%(表1);2015年福建省人均GDP达70400元,较2010年增长759%,“十二五”人均GDP年均增长率达119%(表1)。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有力带动了福建现代农业增长,2015年福建省农林牧渔总产值达371787亿元,农业总产值为16766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793元,三者的“十二五”年均增长率分别是10%、114%和132%。
112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福建省素有“南方水果之乡”和“茶树品种王国”的美誉,茶、菜、果、菌等园艺作物均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十二五”期间,福建省根据其资源禀赋条件,通过农业结构调整,规划建设沿海蓝色产业、闽西北绿色产业和闽东南高优农业3条特色农业产业带,努力打造14个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有力推动了茶叶、食用菌、蔬菜、烟叶、园林水果等福建特色农产品的快速发展(表3)。茶叶、食用菌等产业在全国的地位日益凸显(表4),2015年福建省茶叶产量402万t,位居全国第1位,其中,乌龙茶产量202500 t,白茶产量20400 t,均居于全国首位;2015年食用菌产量11319万t,位居全国榜首,出口量和出口额均居全国第1;2015年全省水产品产量7339万t,出口数量8538 t,出口值5494亿美元,两者也都位居全国第1。
113农业产业化水平有效提升福建省通过构建产业化示范基地,集聚农业经营主体延伸产业链提高发展水平。目前,全省示范基地已集聚各级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7245家;并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至今全省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771家,年销售收入总额达3586亿元,带动农户数达403万户,其中上市龙头企业达到40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达51家。规范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2015年福建省共创建了10个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和26个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淘宝、京东商城、苏宁云商等知名电商也在全省20多个县开设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点。依托丰富独特的资源,不断提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品牌,目前全省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到2600多家。
114农业生产方式明显改善“十二五”期间,福建省因地制宜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2015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1390万kW,农机拥有量达到3532万台(套),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3%,其中,水稻机耕面积达107万hm2,机插面积达14万hm2,机收面积388万hm2,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55%以上。同时,2015年全省机耕地面积、机播种面积和机收获面积分别增加到107179万hm2、13550万hm2、39873万hm2,分别是2010年的118倍、526倍和153倍,农业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
115对台合作成效持续显著截至2015年底,福建省台资农业项目达到2546个,实际到资202亿美元(表6);6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累计引进533家台资农业企业,引进台资95亿美元,台湾农民创业园数量规模、发展水平和建设成效均居全国前列。与此同时,闽台农业科技合作不断深入,2015年福建省引进推广台湾果树、食用菌、蔬菜、中药材等新品种110多个、新技术60多项,建设新品种及配套技术推广示范基地46662 hm2,辐射带动全省推广面积8万hm2以上,另有300多个乡镇与台湾200多个乡镇实现对接,乡村建设、休闲农业、智慧农业为主题的对台特色交流活跃,促进闽台农业深度融合与发展。
12劣势分析
121粮食生产能力弱,安全保障压力大目前,福建省耕地面积13385万hm2,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035 hm2,且耕地大部分以水田为主。2015年福建粮食播种面积119万hm2,总产量66110万t,粮食单产5535 kg/hm2,虽然高于全国粮食单产5385 kg/hm2,但由于人口增加,人均粮食拥有量持续下降,2015年为17370 kg/人,远低于全国人均粮食产量43379 kg/人,粮食自给率仅为37%,成为我国继广东、浙江之后第三大缺粮省。同时,福建省进口量逐年增加,至2015年底全省粮食进口额达到158218万美元,比2010年增加了1445倍。粮食生产能力不足,这对保障福建省粮食安全威胁较大,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福建现代农业的发展。
122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脆弱“十二五”期间,福建省加大对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治理,但福建农业生态环境破坏、农业面源污染加剧的态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全省耕地平均化肥施用量为8663 kg/hm2,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3倍;农药平均用量高达399 kg/hm2[10],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及“三废”的排放,致使部分区域的农业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现有中低产田面积约占全省耕地的83%,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122%[8];拥有水库数3358座,总库容量为1894亿m3,蓄水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水资源短缺,地下水位下降。
123设施农业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设施农业是提高农业生产资源利用率、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有力手段。目前福建省的设施农业虽有长足发展,但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福建省设施农业面积仅118万hm2,占总耕种面积的10%,而且福建大多数设施仍以简易大棚为主,建设不规范、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足,且冬季抗低温的温室大棚设施少,高技术含量、适应性和成套性的设施缺乏[9]。
13面临的机遇
131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实施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3次聚焦“三农”内容,其中2014—2016年连续3年将“农业现代化”写入文件标题,从落实新理念、破解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难题、提升农业竞争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等方面进行了规划部署。为更好地配套支撑福建省现代农业,福建省委省政府近年来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可操作性强的支农惠农政策及措施。尤其是2013年以来,先后出台实施了《关于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建设特色现代农业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实施意见》。与此同时,福建省发改委、省农业厅、省财政厅等相关部门也配套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福建农民创业园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闽台农业合作的若干意见》、《关于金融业支持设施农业发展的八条措施》、《关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132“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9月和10月先后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戰略构想,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战略根本转变,必将为产业转型升级、区域经济发展、农产品出口、金融创新带来无限的机遇。作为中国4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之一的福建省,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州、漳州、泉州乃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福建华侨遍布于东南亚地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后,福州、漳州、泉州的各个港口与东盟和东亚的贸易联通将更加顺畅,这不仅直接为福建农产品的出口创造广阔市场,而且将持续为福建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更加积极和重要的功能作用。2015年,福建省借助地域优势,在保持台湾市场优势基础上大力拓展东盟市场,2013—2015年连续3年水产品出口位居我国首位[1]。
133现代农业建设平台支撑功能强劲农业示范区和农业科技园区是培育特色现代农业的“土壤”,是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有效载体,也是集聚规模产业的示范基地。“十二五”期间,福建9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6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73个福建农民创业园及示范基地,国家级和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加快发展,有效带动一批规模大、水平高、辐射面广的现代农业项目落户园区兴业,引导了工商资本和龙头企业集聚园区投资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农产品加工、设施蔬果、休闲农业等产业发展,成为吸引农业投资、推广农业科技、探索发展模式、展示农业成就、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平台。同时,福建各市也参照省里做法,相应建立了现代农业园区、高优农业示范区等园区平台,以承接现代农业重大项目建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已建设各类园区(片区)200多个。
14挑战与威胁
141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竞争压力加剧一方面,国内农产品市场需求呈现个性化、多样化、差异化趋势,且随着中等收入群体数量增加,消费者对农产品和食品的需求由传统的初级产品向优质、安全的产品转变。由于国内农业和食品加工业的供给与需求不匹配,进口食品的需求效应逐步扩大。据统计,近10年来,我国进口食品年均增长176%。另一方面,随着国际市场的扩大放开,福建农业尤其是农产品出口将受到巨大的挑战和威胁,原有资源要素成本低的优势正逐渐消失。例如,福建省原有的生产热带水果的气候条件和劳动力优势正逐步被泰国、印度、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所取代;加上自贸协议实施及通关的便捷快速,国外许多进口水果实行零关税,价格低廉、品质好,对福建本土的水果将是巨大的冲击和威胁。
142农产品食品安全问题依然严峻食品安全仍是世界各国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更是广大消费者最关注和迫切要求解决的热点。据福建省食品安全网络调查资料,目前福建省食品安全问题高发于粮油行业,其次为果蔬行业和休闲食品行业。2013年各级政府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点中,共排查发现质量安全风险1900余个;查处食品违法经营案件1968件,查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593万kg。另外,当前福建农产品“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认证率偏低,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对农产品质量控制能力有限,农产品质量的监管难度较大。
2供给侧改革下福建特色现代农业的内涵与重点
21农业供给侧改革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关系
农业供给侧改革,就是围绕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对农业要素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增强农业有效供给能力,使供给更加契合市场需求,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形成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供给体系,从而有效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农业供给侧改革,是经济新常态下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机遇与挑战,是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农村改革的重要方向,是有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有效破解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困境、农产品阶段性与结构性短缺、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实现农业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当前福建省现代农业的突出问题主要在供给侧结构方面,以现代农业的标准来衡量,福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效率低、科技含量低的现状均未根本性改变,农业仍然是“四化同步”的短板,成为影响现代农业发展速度与水平、质量与效益的制约性因素。因此,加快福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必须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点,系统思考战略定位,构建新型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并有效推进农业农村体制与机制的改革创新。
22福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重点
福建省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重点,就是要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战略任务,提高农业竞争力与农产品有效供给,构建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有效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三大体系相互联系、互为依托、彼此促进,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影响现代农业的供给总量、结构、质量和效率,成为现代农业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7]。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就是要瞄准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生产哪些产品”和“表现哪些功能”的关键问题,通过纵向上延伸农业产业链,横向拓展农业多功能,形成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产业格局和总体框架,有力推动农业各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就是要关注于农产品品种及生产经营能力,解决“生产什么产品”和“怎样生产”关键问题,通过优化农产品布局与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产业、设施农业和休闲农业,科技创新生态发展,有效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主要任务包括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5];就是要以开放发展的理念,积极培育并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功能作用,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从根本上突破及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难题,增强农业实力和发展活力。
3加快福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对策
31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化的农业产业体系
311积极拓展农业多功能要充分发挥福建省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加快农业的多功能化,通过结构调整创造新产业、新产品,新需求,将过去的只卖产品,拓展到卖风景、绿色、生态、观赏、养生等“产品”,形成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农耕体验、创意农业、养生养老等新产业,让农耕文化、美丽乡村、生态文明、现代农业和农民创业创新融为一体,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要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主导作用,规范商业运作模式和组织化方式,制定实施产业融合的多元利益机制,有效促进新型經营主体和农户紧密联合共同发展。
312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覆盖面宽、产业关联度高、中小微企业多、带动农民增收作用强,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要提升福建农产品初加工和产后商品化处理水平,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及装备改造升级,努力培育特色农产品加工品牌,增强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要重点支持培育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两大主体”,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和农产品市场体系“三大载体”建设,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发展。要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合作制、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等机制,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方式,让农民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增值收益[6]。
313扶持发展休闲农业发展休闲农业要坚持农耕文化为魂、美丽田园为韵、生态农业为基、传统村落为形、创新创造为径[2],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有效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要加强休闲农业的规划引导,形成“多规合一”有效衔接,依托福建优良生态资源,丰富休闲产品,促进休闲农业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要继续改善休闲农业的设施条件和基础服务建设,要提升休闲农业发展水平,培育一批拥有自主品牌、示范带动作用大的休闲农业企业与休闲农业合作社,带动全省休闲农业向集约型、规模化方向发展。要发挥休闲农业在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发展农(林、牧、渔)家乐,带动“一村一品”产业发展,促进贫困地区优质农副土特产品的加工和销售。
314加快农产品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当今,以大数据为基本特征的互联网技术应用,为农产品营销以及新业态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市场契机[3]。要加快推进农产品大数据营销,优化农产品品种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农产品供给,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要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提高农产品流通渠道效率,发展订单农业,拓展农产品供给侧的市场空间。要积极探索“互联网+现代农业”的业态形式,将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应用于现代农业,加快构建依托互联网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促进智能化农业、精准农业的发展。
32优化农产品布局与结构,构建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体系
321提升種粮效益,提高粮农收入要大力推行“绿色增长”模式,通过节水、节药、节肥,发展水稻农机合作社,有效实现选种、育秧、耕种到收割等各个环节的机械化,实现降低成本和精耕细作,通过推广种植绿肥、应用商品有机肥、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以逐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要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加强粮食主产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培养耕地质量,改造中低产田,促进农业生产向优势产区集聚。要充分利用福建优越的生态条件,种植生态米、绿色米,提升米的品质,并在稻米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打生态牌、做精品米,促进福建优质米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322绿色发展,提升特色产业要充分发挥福建省资源优势,放大特色,积极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规模,以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格局。要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着力发展名优茶生产,提升茶叶品质,促进茶叶优良品种的开发利用;要建设高标准设施蔬菜基地,发展生态果园、设施果业,调整优化果类品种和熟期结构;要扶持畜禽养殖场标准化改造,推进设施化、智能化、绿色化养殖,打造一批规模适度、生产水平高、综合竞争力强的标准化草食畜禽养殖基地;要实施竹材(笋)精深加工,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生物能源、森林旅游等林业新兴产业;要加大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品种自主创新和产业化应用能力建设,推动水产加工转型升级。
323积极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要深入挖掘整合区域农业资源,打造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并加强推广与宣传力度,提升品牌影响力[4];要通过政策支持,发挥龙头企业的资本、技术、管理优势,努力创建一批企业品牌,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顾客忠诚度;要以农民合作社为载体,培育一批有文化底蕴、地域特征的特色农产品品牌。要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建设,重点抓好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农业标准推广体系的建设;同时要加快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建设与认证,为塑造品牌奠定坚实基础。
324加快设施农业发展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标志与手段,具有技术密集、集约化和商品化程度高的特征,能有效节省农地和劳动投入。要进一步落实中央及福建省有关扶持设施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设施农业财政、税费、信贷和保险政策的支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重点支持设施农业共性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发,探索设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要重点推进标准化水产养殖、封闭式循环水工厂化养殖、环保型塑胶养殖渔排、深水抗风浪养殖网箱等现代工业化养殖基地建设,推动花卉苗木专业化、标准化、设施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
325提升种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福建省种业研发能力和种苗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4]。要深化种业体制改革,加强农业种源创新繁育,构建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深入实施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加强新优品种研发、繁育与推广,鼓励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加强种子生产基地建设,推进福建省10类种业25个项目的落实,筛选、繁育和推广一批适合设施栽培的蔬菜、食用菌、畜禽、水产等品种,重点建设福州、厦门闽台合作种子产业园,加快推进三明市“中国稻种基地”和“闽台合作种子产业园”建设。
33创新现代农业经营机制,构建现代化的农业经营体系
331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关键是效率问题,而要提高农产品品质和效益,必须发挥规模经营的效应。为此,要加快农地产权市场的发育,诱导资本、科技、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集中投入,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土地托管、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合作社统一经营等多种形式,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要通过新型农业服务主体的培育,加快农业服务市场的发育,诱导代耕、代种、代管、代营的纵向分工与服务外包,扩展服务经营的规模;要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会员制农业,制定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统一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实现组织的规模化。
332培育多元化农业经营主体要充分认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规模经营、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加工与流通增值、社会化服务、电商销售,以及“互联网+现代农业”中的示范、组织、引领和服务功能,加快培育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新农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同时扶持鼓励返乡农民工、大学生、城镇居民、工商企业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合理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农业,明确不同经营主体的功能定位和优势领域,大力发展合作经营和产业化经营。推广采用合同制、合作制、股份制、产业联合体等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和有效组织化方式,鼓励和支持新型经营主体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以及工商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产业融合利益共享。
333构建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按照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为补充,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引导农民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为农民提供及时方便、收费合理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探索发展财政奖励补助、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社会服务组织发展种苗繁育、统防统治、农技服务、技能培训、农资配送、机耕机插机收、仓储物流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要發挥乡镇“三农”服务中心的平台作用,重点加强乡村两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形成集服务与管理为一体的基层社会化服务联动网络。
34深化农村改革,推动现代农业体制机制创新
341健全完善有利于农业资源要素流动配置的体制机制一是完善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为核心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贯彻执行中央及省委有关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的重要政策,扎实地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与颁证工作。二是要加快农村集体资源性产权制度改革,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促进农村资源要素更高效率、更高效益地流动配置。三是加大财政对农业投入机制,确保财政投入农业资金力度不减和总量增加,同时,要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鼓励和引导金融资本、工商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发挥资金引导资源配置于现代农业发展的功能作用。四是不断创新农村金融制度,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要扶持创建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采用基金、贴息、担保等途径,引导金融资源更多地向优化农业供给领域流动;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完善信用和保证担保机制,切实解决农业发展中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五是进一步完善农业政策性保险,扩大蔬菜、生猪目标价格保险和设施花卉、茶叶种植保险等试点,增加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范围。
342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要发挥财政补贴对优化农业供给结构的促进作用,逐步把与产量挂钩的补贴项目转向综合性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推动农业补贴由补流通、补价格转向补生产、补收入、补生态,改“黄箱”补贴为“绿箱”补贴。要将功能相近的农业生产补贴合并同类项,把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以绿色生态为导向,加强耕地地力、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等保护,强化农村水利建设,加大对大中型水库及烟区水源工程、“五江一溪”防洪工程、引调水工程的支持力度。
343健全农产品安全质量保障体系由于农产品质量属于公共物品性质,且市场上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性与外部性的问题,所以农产品质量安全很难由市场机制解决。而作为公共性和非营利性的政府,具有克服市场失灵的优势,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也最直接有力,理应承担其质量监管职能。因此,政府必须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测与管理力度,借鉴发达国家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先进经验,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系统,加大贴条形码、二维码等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推广力度;同时,健全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体系,实施科学规范的质量检验标准,完善内部巡查监督与召回制度,明确质量责任主体,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监测、预警与发布,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保护消费者权益。
344加快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制当前,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制造技术等为代表的科技革命正全面向农业渗透,这些先进科学技术对建立覆盖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的农产品供给系统具有重要推动作用[3]。要完善有利于农业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政企合作等产学研模式,重点研发提高农产品深加工、保鲜与物流技术,开发多样化农产品组合,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多样性与优质性。要围绕主导产业、特色产品,加快“五新”技术推广,完善“五新”进村入户长效机制,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
345深化闽台农业合作交流机制要充分发挥福建对台独特优势,深化闽台农业产业合作,在继续保持福建省农业利用台资的数量和规模全国第一的同时,大力推广台湾农业良种及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培育具有福建特点、台湾特色的新兴农业产业。要创新合作机制,对台湾在福建省落地生产的农业机械允许享受大陆农机同样补贴政策,并重点推动沙县、漳浦闽台农机合作产业园建设。继续在福建自贸区开展闽台种业合作机制创新,先行先试,加快闽台合作福州、厦门种子产业园的建设,培育壮大闽台合作种子企业。深入开展闽台特色乡镇、现代农业的交流对接活动,以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与交流格局。
参考文献:
[1]佚名 我国水产品进出口2015年首现量额双降[N] 中国食品报,2016-04-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EB/OL] (2016-09-01) http://wwwmoagovcn/govpublic/XZQYJ/201609/t20160902_5262939htm
[3]张蓓 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国际镜鉴[J] 改革,2016(5):123-130
[4]翁伯琦,马宏敏,苏汉芳,等 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路径与提升策略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 农学学报,2015(12):127-132
[5]孔祥智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内涵与政策建议[J] 改革,2016(2):104-115
[6]许经勇 农业供给侧改革与提高要素生产率[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0-25
[7]张红宇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导作用[N] 农民日报,2016-02-29
[8]何钦,孔令军,吴开荣 福建省水土流失治理情况与建议[J] 农村财政与财务,2014(5):41-43
[9]张雯婧 福建省温室大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福建农业科技,2016(2):71-73
[10]翁伯琦 推动福建农业绿色发展与转型升级[N] 福建日报,2013-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