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老好人”的陷阱

2017-05-30郑秋强

心理与健康 2017年1期
关键词:高中同学老好人小王

郑秋强

小王第一次到心理咨询中心的时候,比预约的时间早了约半个小时。尽管如此,我还是让他在等候区休息,在预约时间与他一起走进咨询室。坐在我对面的小王是一位大三的男生,清秀、斯文、干净、整洁,说话的时候,面带微笑,声音温和。

在我的询问下,小王说起了自己的困惑。小王是大家公认的“老好人”,待人非常友好。然而,小王渐渐发现,因为他的“好”,同學们似乎都在占他便宜。室友熬夜打游戏,让他上课代点名,下课让他打包外卖,快递都是让他去取;在寝室里,大家都不打扫卫生,清洁工作都是他一个人完成……

在小王看来,这些都还不算什么,但是最近发生的两件事情,让他整个人都崩溃了。说到这里,小王嘴角下弯,眼泪夺眶而出。

第一件事情,在一门功课的结课考试中,室友让小王“照顾”一下自己,尽管小王不太乐意,但还是把答题卡放在室友看得见的地方,室友抄到答案后,又通过寝室的微信群把答案传给其他室友,结果在使用手机时,被监考老师发现了,监考老师把他们寝室四个人一起作为考场违纪上报。小王因此而触犯校规,被严重记过,“留校察看”,并在全校的通告栏里进行公示。

第二件事情,小王的一个高中同学找他借5000块钱,说是创业资金周转急需,隔周即还钱。小王身上只有2000多块钱,为了帮助同学,他向其他人借钱,凑足了5000,借给高中同学。结果差不多一个月了,高中同学还一直没有还钱,这期间,小王找他要钱,对方总是抱歉,赔笑,让小王再缓一缓,承诺尽快还钱。小王不仅自己生活费拮据,借他钱的人也催他还钱。

小王说,这两件事情让他每天情绪低落,焦躁不安,连续多天失眠,怀疑自己都得了抑郁症。讲着讲着,小王的情绪又激动起来:“为什么他们总是这么对我,我到底做错了什么,我好恨自己……”“你很想帮助周围的人,当他们对你提出请求时,有时候尽管你不乐意,但还是答应了,最后却常因此而‘背黑锅,你感到很委屈、愤怒、自责,还有些不知所措。”我对小王说。“是的”,小王点着头,擦干了眼泪。

我问小王:你来做心理咨询,期望达到的咨询效果是什么?小王说:“现实中自己找不到可倾诉的人,希望通过心理咨询得以倾诉,让自己尽快调整过来;血的教训告诉我,不能再这样‘好下去了,可是不知道怎么去改变,希望通过心理咨询,能够找到方向。”

在与小王确认了咨询目标、建立了咨询同盟后,咨询历程也正式开启,按照心理咨询的三阶段理论,历程如下。

1探索阶段

在这个阶段里,我和小王就他的情绪、情感状态进行了探索。

小王提到,别人找他帮忙的时候,他会觉得“没什么”,能帮则帮。我引导着小王觉察“没什么”的背后,是什么样的情绪状态。经过反复澄清后,小王承认,面对别人的请求,他首先会程序化地答应,但有时候内心会闪过一丝愤怒,但这种情绪很快被理性的想法所替代。

我让小王体验这个愤怒的情绪,小王提到,这种愤怒情绪好像一方面是指向别人的,认为别人侵犯到自己的利益,而又有一部分是朝向自身的,觉得自己很无能。小王说:“我太在乎别人的看法了,总是担心别人认为自己不好,理性上知道这种想法有问题,但是不知道如何去调整。”

2领悟阶段

在领悟阶段,我们主要就小王不合理认知的来源及如何调整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提及“不好”时,小王说起了鲜为人知的过往。小王3岁时,父亲就因病去世,是母亲一手将他带大的。小时候,同村小伙伴说他是“没有爹的孩子”,小王气得把对方打了一顿。母亲知道后,打了小王,并要求小王向对方道歉。从小,母亲就告诫小王要待人友善,凡事学会忍让。看到辛劳的母亲,他从小就立志要做一个懂事的孩子,尽量不让母亲生气。在家是“好孩子”,在校是“好学生”,尽可能地讨大家的喜欢。

谈及这段经历时,我问小王过往的经历对现在有什么影响。小王思索了一会说:“在成长过程中,我总是处于一种讨好的模式,经常迎合别人,而没能去做真实的自己。”

我问小王,什么是“真实的自己”?小王若有所思地说:“真实的自己就是想到什么能够去做什么,而不是总压抑自己。”于是,我们顺着“如何才能做真实的自己”继续前行。

随着咨询的推进,小王带着问题,在生活中感受与觉察。在后续的咨询中,小王告诉我,做真实的自己,要能够区分什么是自己真实的需求,哪些是为了讨好别人的不切实际的行为。小王还提到,做真实的自己,要有边界,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值得自己对他那么好的。

我欣喜地发现,小王有着很好的自我觉察和反思的能力,我鼓励他把领悟带到生活中,从行动上探索改变。

3行动阶段

在行动阶段,小王起初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

小王找到高中同学,要求对方马上还钱,态度坚决,义愤填膺。小王说,对方当时好像被嚇到了,第二天就将欠的2000块余款还清了。同时,小王开始拒绝帮室友点名、绕路取快递,并告诉室友,他们熬夜玩游戏影响了自己的休息。一开始,他还担心会跟室友闹翻,事实却是,他的种种行为后,室友对他反而变得客气起来。小王觉得捍卫了自己该有的边界,人际关系反而真实了很多。

不过,在后续的咨询中,小王又表现得有些沮丧。因为,尽管他意识到了问题的所在,但是要彻底改变固有模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时候拒绝他人的不合理要求时,“不”字到了嘴边,又收回去了,而过后又后悔不已。我告诉小王,知易行难,事后意识到了问题,其实也是一种自我修正。我肯定小王的努力探索,并建议他可以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积累经验的同时,提醒自己可以改进的方向。

在最后一次咨询时,小王告诉我,要改变自己的人际模式,需要再给自己一些时间。这期间,他也阅读了我给他推荐的书籍《少有人走的路》,内心很震撼,受到很大鼓舞,面对未来,充满信心。“觉察自己的需求,捍卫自己的边界,走出讨好的陷阱”,小王总结道。小王觉得自己在咨询中获益良多,“开启了新的人生阶段”。得知我有写作的习惯,小王还建议我把他的故事写下来,让更多人一起获益。我从内心祝福这位有悟性的男孩走出“老好人”的陷阱,开启新的人生阶段。

猜你喜欢

高中同学老好人小王
不做没原则的好人
Helping get kidney from parents?? former high school classmate 孩子患奇病,父母的前高中同学献爱心
减肥
笑一个吧(2则)1
麻辣烫
借钱
老好人
老好人
快慢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