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首饰产品设计的象征价值研究
2017-05-30康婉君孙薇张文静
康婉君 孙薇 张文静
摘 要:目的 引导消费者正确认识智能首饰产品,并探究智能首饰产品的象征性价值及其设计思维方式。 方法 分析典型智能首饰产品的设计并对其象征性价值进行研究,总结智能首饰产品象征性价值设计思维方法,并进行实践验证。 结论 厘清智能首饰中“智能”与“首饰”的从属关系是第一步,智能首饰要满足消费者对于其属性的需求,就要具有体现消费者的个性、个人形象、社会阶层、个人价值取向等信息的象征意义。
关键词:智能首饰;象征性;消费行为;价值取向
1引言
2014年02月,美国Cuff公司推出了一系列基于安全为诉求的首饰产品,见图(1),智能首饰的概念由此萌发。在这些首饰中都植入了一款无线设备,名为“CuffLinc”,它可以使用蓝牙功能发送通知及警报到智能手机上。CuffLinc还能在佩戴者遭危险时自动报警,心脏病用户在紧急情境下可向其家庭成员们发出警报,也可以使用Cufflinc系统与爱人保持简单地的联系。
“珠宝首饰是一个古老奢华的行业,微电子科技是一个前沿的现代产业,现在,这两条平行线竟然交融在一起,成就了一个新的品类——这就是智能首饰。”2012年,Google眼镜横空出世,灿然一新,智能可穿戴产业由此爆发,在其“明星效应”引导之下,智能可穿戴设备这一词汇开始广泛普及。从国外的英特尔公司到国内知名企业华为和小米,各大科技公司相继加入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而智能首饰行业才开始崭露头角,未知的商业模式、模糊的发展路径让智能首饰市场充满未知。
提到智能首饰,大众的印象还处于以智能可穿戴产品,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为模型的阶段,而珠宝首饰界和可穿戴界已然掀起了一场新的革命。正确认识智能首饰产品是对其进行设计的第一步,研究智能首饰产品所具有的象征性价值是智能首饰产品设计能否满足消费者情感需求的关键。
2“智能”与“首饰”的从属关系
智能首饰重点在于“首饰”,其次才是“智能”。生产记步手环类产品的科技公司,在2014年开始面临严峻的价格战,一款记步手环的零售价不到100元,而小米公司推出售价为79元的一款智能手环后更促使了一些科技公司倒闭。当这些智能可穿戴设备公司发现,技术上很难形成独特的优势的情况下,便尝试从外观、材质上进行突破。多数存活下来的记步手环产品公司,开始尝试时尚化,他们寻找珠宝首饰公司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2014年8月,MS TECH智能首饰的A1系列问世,见图(2),MS TECH将珠宝首饰的设计理念和加工工艺引入智能首饰产品中,除了PCB以外,其产品的剩余部分全由首饰供应链完成。品牌创始人常昭伟说:“我相信不出五年,智能首饰会成为现代首饰里的一个重要品类”,他更表示:“我们不是给电子芯片加上珠宝的外观,而是为珠宝增加適合的功能,之所以作出这样的选择,是从消费者追求美感、时尚感的需求出发的”。
饰品是人类社会非常原始阶段就存在的文化,饰品不会不见,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模块会逐渐变小趋近无形化,智能融于饰品之中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珠宝首饰百年文化,人们还是希望将它作为一件艺术品或收藏品。” 智能首饰产品的设计不应以牺牲首饰本身的美感和文化为代价,去追求其功能齐全,这样是本末倒置,智能首饰若打破珠宝首饰本身文化,可能会流行,但不会长久。
3智能首饰产品的象征性价值
“产品是一种社会语言,消费具有符号象征性。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就是如何用产品来表达人的身份、地位、所属阶层、品味、情趣、人与人关系的程度、友情深度等。消费过程不仅满足人的基本需要,而且也是社会表现和社会交流的过程:人们不但消费商品本身,而且通过消费这些商品来向其他人传达一种个人符号信息。”消费心理学专家M.J.Sirgy提出了“自我形象—产品形象一致”理论。这一理论阐明,“包含形象意义的产品通常会激发包含同样形象的自我概念,产品因为各种原因成为自我的一部分,会因为长期使用而滋生某种意义和价值,而且人们往往选择那些符合自己价值的产品。”笔者通过对珠宝首饰产品的市场调研发现不同社会阶层的消费者在品味上有着明显的区别。上层社会的人追求珠宝首饰的设计,设计者是否知名,品牌辨识度是不是高,中产阶级人群多在意珠宝首饰的材质是否保值,贫民阶层多购买大批量生产的廉价材质的饰品。
2015年10月,中意混血智能珠宝Totwoo率先在米兰世博会时尚信息中心的时尚图书馆发布,并得到了媒体圈及欧洲时尚人士的高度赞赏,Totwoo是一款“高颜值+高科技”的珠宝首饰,见图(3), Totwoo被专业人士认为是“珠宝领域和智能可穿戴领域的一场革命”。其中We Bloom“绽放”系列的手镯是一款时尚的开口手镯,整体设计以意大利经典巴洛克风格为基础,造型为一朵绽放的花朵。如果你和闺蜜都拥有这一款智能首饰,你们就可以通过APP连接彼此,当你想到心爱的她时,可以按下手镯上的黄金按钮,闺蜜的手镯便会接收到信号并产生震动来提醒她。We Bloom“绽放”系列手镯和项链都是925银镀18k金再镶施华洛世奇水晶,使用意大利钻石切面技术制作而成。心有灵犀科技的创始人兼CEO王洁明和Totwoo设计师、来自意大利的珠宝诗人Marco Dal Maso是这个智能首饰品牌幕后的推手。
We Bloom“绽放”系列的手镯之所以能够得到各界的肯定,是因为它基于珠宝首饰的设计理念,而不是在给电子芯片套上珠宝首饰的外观,并且由贵金属及高端工艺制作,不仅具有智能功能,更重要的是其除了功能之外带给消费者的艺术价值。当你佩戴着一款We Bloom“绽放”系列的手镯时,会给别人带来时尚、文艺、有品味的印象。如果一件智能首饰丧失了其最重要的装饰属性,就会像玩具一般很快被用户抛弃,那么所谓的“掘金大数据”也将成为空中楼阁。科技邂逅珠宝,智能首饰想要在这条浪漫之路上继续前行就需要满足消费者对它的价值取向,其最重要的功能不是它直接的用途,而是它所代表的象征意义。
4智能首饰象征价值的设计思维方式
智能首饰产品与传统首饰产品有所区别,但这并不意味着空想设计,智能首饰产品要满足消费者对其象征价值的需求关键在于产品传递出的文化气质。在对其进行设计时,需要结合首饰产品及智能可穿戴产品的现实背景,参考市场中主流消费款式、品牌的代表性风格元素等,引导性地通过对经典元素的合理选择与运用及文化寓意的合理导入,使智能首饰产品具有表达佩戴者的个性、社会阶层、个人形象、文化品味等信息的象征性价值。
4.1经典元素的合理选择与运用
经典元素是在现有的首饰产品设计中应用较多,并在市场上形成一定认知度的饰品造型元素,包括纹饰、图案、款式等。在设计中,根据不同的设计主题,可以选择性借鉴经典元素,提高市场认可度。
首饰市场的发展往往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且在不同饰品门类中也存在大众化的设计元素。因此,在对智能首饰产品的设计中,对诸多经典的饰品元素、造型并不能直接抛弃,而应该选择性保留并不断完善,例如常用的首饰题材、基本自然元素、认知度较广的寓言故事等。
经典元素中,无论是代表性图案的简化,还是复杂元素的组合,都以基础的图案元素为单位,如植物、动物、日常用具等。除此之外,对经典元素的借鉴不局限于物态形式的造型,也包括诗文、经典思想、神化等。对神化的运用,在各历史时期的饰品中已有诸多实例,并在现代首饰市场中依旧占据很大的份额。其中对经典思想的借鉴,在国产首饰品牌中很容易见到,如 “上善若水”、“方圆”等,而在西方思想的借鉴中,有我们较为常见的“Love”、及圣经诗句等。
4.2文化寓意的合理导入
当智能首饰产品具有了文化寓意,就能够宣示出佩戴者的思想层次。设计师在对智能首饰产品设计时应准确把握当前的文化发展背景,合理导入与借鉴文化元素,如当前恶劣气候条件下,以环保为主题智能首饰产品无疑能够凸显出佩戴者的社会情怀。
不同的企业和设计师,通常具有其特有的文化定位,体现在元素、材料等多个方面,决定了企业的目标消费群体、产品的销售模式与销售途径等差异。在对诸多首饰产品品牌进行对比后可以发现,无论是Cartier的奢美华贵,还是Tiffany&Co的现代简约,老凤祥的传统华贵,都以其特有的文化定位拥有了现在客户群。在对智能首饰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对文化元素选择性借鉴,或用讲故事的方式对产品进行串联,能够使产品拥有自身特定的文化语言。
5结语
通过社会活动能表现的个人品味和趣味偏好等,也能通过拥有的产品及其使用来表现,后者一样可以显示个人的社会阶层。缺少文化资源的群体,其品味趋向于按欣赏产品功能的层面,看重的是产品、服务的功能利益。而拥有文化资源较多的群体,侧重于产品、服务中感受到的抽象利益及自我表达价值,注重形式多于功能,着重强调表征模式多于表征对象。厘清智能首饰中“智能”与“首饰”的从属关系只是第一步,智能首饰产品设计要满足消费者对于其属性的需求,就要具有向他人宣示消费者的个性、社会阶层、个人形象、文化品味等信息的象征意义。
参考文献:
[1] 田金刚.智能首饰未来之战[N].中国黄金报,2015-12-25.
[2] 田金刚.智能首饰:当艺术邂逅科技[J].中国黄金报,2015(11):23.
[3] 邵敏.新艺术运动镜象下的现当代首饰设计[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9(1):158-160.
[4] Engel, JamesF, Blackwell, Consumer Behavior,7th,, Orlando Florida, Dryden Press , 1993:81-85.
[5]Schinffian, Leon G&Kanuk, Leslie LaZar, Consumer Behavior, 2nd ,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1991:122-134.
[6] 符国群.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機械工业出版社,2003.
[7]吴雪松,赵江洪.设计行为的社会目的性研究[J].包装工程,2015,36(22):80-83.
[8]钟声标.产品设计中的价值分析探索与应用研究[D].江苏:江南大学,2007 .
[9] 金元浦.互联网思维:科技革命时代的范式变革[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0):42-48.
[10] Amala, M.C., Anjaly, M., Githin, T.S., Jomin, J., Arun, P..An Intelligent Wearable E-Belt for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Sinus Rhythm[J].ICACC,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