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包豪斯的中国实践之路

2017-05-30高扬

工业设计 2017年1期
关键词:包豪斯德国设计

高扬

摘 要:很多中国人对包豪斯的认识是书本中“被朝圣”的现代设计教育的源头符号,而谈起德国,大家可能首先联想到的是:足球和啤酒、抑或是奔驰和宝马、厨房中的米勒电器、工作间里的博世工具等。德国是现代工业的发源地,深受德国现代设计教育的影响,特别是1919年成立的包豪斯学院是现代设计产生的最重要的基石,关于包豪斯现代教育的书籍很多,特别是浙江政府引进了一批包豪斯的设计作品,在中国美院成立了包豪斯设计馆,使人们对包豪斯的认识越来越清晰。然而如果尝试以一个不同的视角了解包豪斯,则会让我们更加领会到包豪斯的背后理念和设计灵魂。

关键词:包豪斯;中国实践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的战败而告终,德国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自由萨克森州-魏玛归入到社会主义阵营,具有影响力的SPD政党委任格罗皮乌斯作为艺术学院的院长寻找新的政治方向。1917年魏玛学校的一份教师纪要中宣称:学校不是只为了高级艺术服务,也要给实用艺术提供生存空间,在工艺美术学校短缺的背景下,给作为建筑师的新院长格罗皮乌斯一个很大的限制性平台,根据国家工作委员会对艺术的规定,格罗皮乌斯要引领工人和战士在艺术方面的发展。由于这种政治原因,包豪斯一开始就作为针对国家保守派和反动派领域的革命左派被划分出来。在1919年的学生展览上,格罗皮乌斯自己提出了不妥协的未来方向宣言,但是艺术学院的老教授们并不喜欢,这就埋下了与包豪斯对立的种子,同时包豪斯的成立也受到传统的手工艺协会的反对。

1924年2月,图林根州议会正式决定在1925年3月解除包豪斯师傅的合同,并让他们迁址包豪斯至德绍。这种态势的发展,很快让包豪斯成为国家社会主义的面具。为了去除马克思主义政治倾向,汉斯-迈耶在1930年成为包豪斯校长, 1932年春季,纳粹党在德绍议会商议,将在1932年9月30日把包豪斯关闭,由于德国共产党的投票反对,并接受共产党的建议,曾经的反对派和画廊老板LUDWIG GROTE建议,任命密斯为新的院长(这明显是一个错误的建议)。密斯找到赞助后,成功地把包豪斯变为私立学校,他在1932年10月在柏林租了一个电话工厂作为校舍开始新的办学,在1933年1月才开始恢复上课,4月11日警察和纳粹的冲锋队占领了包豪斯,封锁了学校,拘禁了32名学生。在这种状况下,密斯求助于文化部长ALFRED ROSENBURG ,7月21日盖世太保回复写到包豪斯可以重新开张,必须以新的国家精神制定教学计划,由LUDWIG HILBERSHEIMER代替康定斯基,密斯在最后一次的教师全体会议上,开了一瓶法国北部的红酒并宣布包豪斯被取缔。

诞生于德国魏玛、历经于德绍、终结于柏林,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造就了包豪斯“神奇”的历史地位,揭开了二十世纪工业时代现代设计的新篇章。在一百五十多年的现代设计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包豪斯并不是以一个口号,一种形式孤立存在,它已经融汇到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了德国当代设计与当代制造的强大基因,使德国成为全球设计的领跑者。

中国的工业文明是“舶来品”。我国建国初期的工业主要聚焦在重工业基础的建立和发展,在改革开放后轻工业和制造业体系才得到快速发展,短短的二、三十年,以低廉的原材料和劳动力作为极大优势,迅速吸引了国际贸易投资商的眼光,成为世界代加工的“工厂”,这种跳跃和奔跑的发展模式迅速形成,缺少很多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以商业利益为主要目的的加工生产忽略了生产的标准和社会平衡发展,忽略了人与环境、自然的关系,缺少工业社会整体环境的塑造和工业文化的建设,国内社会工业系统迅速变成手工艺、产业化、信息化交错发展的复杂时代。

包豪斯产生于一战之后。第一次的“现代化战争”,使人们意识到了现代工业的力量和改变世界的能力,介于批量生产和手工艺生产混合的时代,人们接受并开始宣扬新时代的到来,尽管各种教科书上对包豪斯的教学内容等都有具体的、详尽的介绍,通过调研和资料收集,我对包豪斯有几个新的认识:

(1)理想和情怀是少数人具有的、是大师级别的,是时代的开创者,包豪斯的大师们的理想和情怀造就了一个新的时代。

(2)包豪斯的大师们来源于很多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这种结合也为包豪斯后期迅速国际化传播埋下了深深的种子,教育与文化的多元性,决定它发展的潜力和未来。

(3)包豪斯从产生至今,影响和确立了现代设计的发展模式,明确了现代设计的方向,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的大部分设计院校都采用以教授治学为前提下的双轨制教学,教授是教学的主宰者,围绕教授为核心的组织教学构成,车间或工坊成為学生实践和操作的场地,技师与教授处于平等地位,学生从教授那里获得设计的思维和设计方法,在工作室或车间进行手作设计,验证成果,互相之间配合顺畅。

(4)德国的设计教育体系漫长、系统,相对来讲脱离于商业,具有前瞻性。教授的项目设置和考虑是以培养学生设计思维为主体的一种实用的设计方法的形成,它是超越于现状的,为学生做好迎接未来市场的准备。

(5)德国设计市场相对饱和,建筑专业和设计专业毕业学生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德国很多院校提供了创新的解决办法,例如,萨尔造型艺术学院的毕业生可以获得继续留在校园内的一年的实习机会。

“少即是多,形式追随功能……”这些理念是设计的真理也是设计的制约,德国历经一百多年形式与功能的纠结,当进入工业4.0时代,一个智能设计与制造的全新时期,设计师的力量不再是单一存在的,在新型商业模式全球化的背景下,鼓励设计师与工程师、市场、品牌,成为跨界合作中的一员。德国艺术设计类院校主要目的是教学与研究,学校是开放的,学生、学校、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国内的教育体系与德国截然不同,学生在大学学习,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学习与生活同真实的社会比较脱节,缺少真正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学习知识和毕业后融入社会都存在一些“症结”。

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设计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OEM促进了中国制造的飞跃发展,让中国制造品质快速提升,具备了一个完善的加工体系,具备了形成中国加工产业和独立品牌文化的基础,对设计和创新的迫切需求有着必要性,新的社会发展阶段的必然到来。包豪斯的双轨制教学,艺术与技术并行,车间成为设计授课的主要场所,这给了我们最明确和最直接的提示,而在中国,艺术与技术也是争论的焦点,也是中国艺术设计教育最大的弱点之一,即实践型教学:

(1)造型艺术学院是创造性的自我表达为主体的艺术教学体制和课程结构,缺少数学和科学的理性知识和架构教学组织部分。

(2)传统重艺轻技,不愿意动手,缺少国外学生手脑结合的思考方式和动手的技术标准,纸上谈兵。

(3)车间和工坊软硬件配合不到位,没有良好的运营机制,也缺乏和行业的互动。教学与社会相对孤立。

艺术的思考和创造,是我们认清现实和高于现实的重要途径,技术会使我们天马行空的想法有落地的可能性。包豪斯的设计决定了德国产品的本质,引领了世界风格,对于我们今天粗制滥造的产品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和改善空间,充分利用包豪斯的影响力提升人们改变生活的热情。包豪斯的理念需要落实到中国当代国情下的教育之中,在传统工艺、批量化生产和智能制造混杂的时代,对设计教育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对包豪斯的运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利用一个工业教育的时代背景,打造全新的實践性教学模式,传统和现代文化有效的技术手段结合,形成独自风格设计特征。中国地域广大,地理和人文环境都不相同,不要一刀切搞标准化的设计体制。

(2)设定现代设计的标准准则及成型方式,引进包豪斯等经典的案例,和当代的前沿案例,国际风格,和自身成长都要平行发展。

(3)教育体制的某些管理痕迹过重,学生需要一个开放的、活泼的、自由的学习环境,提升教学质量。

(4)加强国际深入交流,引进德国工匠和技术,做好高端案例,带动一般院校的成长。

包豪斯不是解决中国问题的良药,却是打开解决问题大门的一把钥匙和一面镜子。学习包豪斯也要走出误区,不是全盘的妥协和抄袭,包豪斯也不是一把万能的钥匙,我们也要摆正心态,找到自身的教育规律,把bauhaus变成c-haus或者e-haus,让中国真正达到从“制造”到“智造”的改变。

猜你喜欢

包豪斯德国设计
The Wolf and the Seven Little Goats
德国豹2号
包豪斯理性主义设计思想刍议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百年包豪斯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德国弃煤的烦恼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包豪斯与高职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