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理性对待技术批判热潮的思考

2017-05-30董意辰

科技风 2017年11期
关键词:伦理

摘要:上世纪中叶,以马尔库塞为代表一批哲学家掀起了批判现代性的热潮。他们针对发达工业社会存在的诸如丰富的物质条件和匮乏的精神条件的不匹配、人生存受到压抑等现象提出了,科学技术使人发生了异化的观点。我国的技术批判理论出现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技术批判理论的影响力也日益凸显。近年对高新科技的批判成为一股止不住的熱潮,存在着倒向技术悲观主义的倾向,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技术的发展。为此科学而理性的对待高新科技,少批判声讨、多重视引导规范才是利于解决问题的良方。

关键词:技术批判;微信技术;伦理

近几年,微信依托腾讯这个掌握着数亿用户资源的平台,凭借自身便捷的、实用的优点,从QQ、飞信等即时通讯软件中脱颖而出。2015年第一季度末,微信官方统计公布微信用户超过5亿人,已覆盖90%以上的智能手机,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使用工具。[1]技术哲学、伦理学等学科开始将微信技术视作重要的研究对象,就其引发的 “社会交往符号化”的问题进行批判。

1 微信技术并未使社会交往的“符号化”

批判者们认为,“符号”表面看上去形式丰富内容多彩实际上是单一而空洞的。人们难以在虚拟交往中分别信息的真假,不利于交往质量的提高。这种符号化不利于的社会良性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这种观点存在一些认知错误。

首先,微信的交流主要是以语音和文字的方式,这更多是对手机短信的一种替代。之前也有许多学者提出便捷的手机短信反而致使了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淡漠。其实这只是很机械的将两种现象做了联系,草率得出的结论。早期的手机短信和信件除了到达时效的长短差别外,完全一致,都是用文字来联络情感、传递信息,可以说微信具备的交流方式是对早期手机短信和信件的丰富和发展。如果说不如现实交往,那我们是否也要对沿用数千年的信件进行批判?

再者,他们忽视了极为重要客观情况。当我们需要借助这些外在的交流方式往往都是处于因客观原因造成的无法或者短时间无法进行现实交往的状况。比如,你想约住在城市另一边的人吃顿饭、聊聊天,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微信、打电话的方式约定见面的时间地点。如果没有以微信为代表的通讯技术,我们也许不得不把几个小时甚至更久的时间花费在去朋友家的路上。显然,外在的交流方式非但没有取代现实交往(毕竟你不可能和朋友在微信虚拟的空间里吃饭,也不可能拿这些符号作为“精神食粮”),反而起到了促进作用。

2 技术本无罪

在技术批判理论盛行的当下,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很好对相关伦理问题进行区分,就肆意地將之归罪于微信技术,存在倒向了技术悲观主义的倾向。

技术无罪论虽几无市场,但仍有少数支持者。南大哲学系的张一兵教授就指出:马克思的技术哲学观体现为一种生产力和技术的“无罪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焦点更多集中在生产关系上,即人们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与市场的商品交换中结成的生产关系和经济关系。而对于生产力和技术本身,马克思不但没有持明确的批判态度,反而假设生产力发展对财富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因此,在马克思那里,技术是无罪的;技术可能被资本利用用于剥削和压迫,但技术本身是无罪的。马克思只是到了《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才会开始讨论资本如何利用科学技术把工人扔到街上,使工人变成机器体系的附庸。但总体而言,在马克思哲学的最核心部分,技术的本质是中性和无罪的。

快播公司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中,被告快播总经理王欣等高管和公司高技术人员辩称技术无罪也引起了社会一定范围的争论。从北京海淀区法院的判决来看,法院虽未支持被告人提出的技术无罪事由,但仅是认定被告人王欣等高管不具备技术中立原则适用的主体资格,对于WTO贸易规则中的技术无罪原则持肯定态度。而被告人王欣等最终被定罪的重要事由是其未尽监管义务,存在故意放任淫秽色情传播借以牟利的客观情况。

技术所引起的伦理问题更多是由于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社会规范滞后之间的矛盾关系,这样的矛盾关系激化了问题或者说是放任了从技术风险到伦理问题的实质性转变。

3 如何应对技术问题

3.1 保障技术批判标准的合理性

合理性分为形式合理和实质合理两个类型。形式合理更多的是表现人对技术的使用,即技术的工具理性方面。技术是否满足精确的计算要求,能否发挥实效,为人创造利益是评判工具理性的重要参数。而实质理性指的是技术对社会、伦理以及人的影响,即技术的人文价值理性。合理的技术批判标准,应当是验证技术能否满足工具理性与人文价值理性的统一。

合理而又统一的批判标准保证了对技术判断的客观公正的同时,也推动了人类技术价值观点的逐步统一。

3.2 建立及时的反馈机制

技术所引发的绝大多数问题都可以归因为技术要素和社会现有的规范要素的不匹配。以互联网的诈骗为例,中国关于保护互联网财产安全的法律较互联网技术进入中国晚了20多年。社会规范的滞后某种意义来看成了纵容部分人的为非作歹的保护伞。建立及时的反馈机制,对于遏制技术自身带来的灾难,以及新技术诱发的新领域内产生的新破坏都具有重大作用。

3.3 建立有效的预防机制

相较于反馈机制的事后性,预防机制的更显尤为重要。当今的技术发展方向一定程度上由公众的投资决定,这就为预防技术隐患带来了可能。这就要求:国家在制定发展计划时,应当做好相应的技术隐患预防机制的建立。这种预防机制可以从近源处缓解或消除可能发生的灾难和危险。

具体来讲,首先要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对于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要明确责任主体,加强责任人的责任意识。再次,建立专家咨询和评估制度,涉及重大,疑难,或存在其他不确定因素的项目的建设和审批都必须经过专家严格论证。最后建立切实有效的责任监督体系,做到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2015微信用户数据报告.

[2]张一兵,贝尔纳·斯蒂格勒,杨乔喻.技术、知识与批判——张一兵与斯蒂格勒的对话[J].江苏社会科学,2016(4):5.

[3]海淀法院就被告单位快播公司、被告人王欣等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作出一审判决.

[4]贝尔纳·斯蒂格.技术与时间[M].斐程,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100.

[5]陈昌曙.技术哲学引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董意辰,男,汉族,硕士,就读于成都理工大学,研究方向:科技与社会方向。

猜你喜欢

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科技伦理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伦理传播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四 婚姻伦理演变的当代启示
二 家庭伦理剧视野下婚姻伦理的演变
一 婚姻伦理与家庭伦理剧概述
论《觉醒》中的伦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