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散论室内设计的中国特色

2017-05-30史春珊

工业设计 2017年1期
关键词:室内设计特色评价

史春珊

摘 要:在室内设计理论界存在着“创造中国特色”广泛述求与探讨,本文从我国的行业现状出发:认真求实的态度,提出了,如何正确对待“中国特色”观点,并从理论上回答了其中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个性与共性;中国特色。

这是个具有广泛共识的话题,也是个具有理想化色彩的目标。因此当前也就成了室内设计界的热点,许多设计者几乎都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地寻找各种通向理想境遇的切入点。诸如,后现代主义的符号论,中国画的“传神写意”论或“重点装饰”论,现代与传统“同构”论等,当今最时尚的当属“简约”论了。总之大家都在按照各自认知的模式孜孜不倦地探索着……

各种观点也不时在探索中相互争辩,虽无激烈地唇枪舌战,但总是对不同观点的耿骨之情。同时也有探索过程中的变异者或信念的动摇者,甚至还有叛逆者,总之“中国特色”室内设计大合唱是南腔北调不十分和谐。然而他既是个大题目又是个必做的文章,同时也是个难做的文章。出于使命感也好,或者是斗胆试笔也好,笔者决心抛砖引玉了,希望有助于这个理论议题的深入研究,哪怕是一孔之见。

1个性与共性

创造中国特色的室内设计体系“无疑是个当代伟大民族气魄的宏伟工程,但笔者认为他同时也是历史的必然结果。而且这个议题是永远不会完结和终止的。”

所谓特色是相对共性或者一般而言,所谓特色不能离开共性而孤立产生和存在,更不要说发展了。我们在探索个性的时候,和讨论“中国特色”的时候就有一个前提,即室内设计的一般归规律和普遍原理必须弄懂。诸如它的概念和特征,它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它的原则和禁忌,它的历史和发展现状,它的流派和技巧等等。这是我们探索特色的前提和条件。很难设想对于这些普世性的一般规律和方法都不甚了解和掌握的话,或者说游戏规则都不甚熟悉和知晓称得上“创造特色”,呢?那样你的“特色”很可能是违规行为,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笔者以为,就目前我国室内的设计界的现状而言,对于室内设计的理论研究和建设还是比较滞后的。目前国内尚无专门的环境艺术科研机构,没有权威而经典的世界和中国的室内设计史专著;社会上分类的专业设计机构尚未形成体系;专业与设计及行業管理机制尚不规范;整体设计专业队伍层次不齐,质量不高;室内设计专业教育科班人员少有些基本功尚不到位;甚至一些获奖的方案都存在基本知识不足的问题。现在的主要矛盾,应该是全力以赴首先补上基础建设这一环节,要先走好,而不是急于跑路,欲速则不达。

2评价与追求

所谓“特色”是一种评价。一个设计师的“特色”是对他个人在相对长的设计阶段,所形成完整的设计作风或者风格的客观评价。对一个团体,如一个事务所,就是一个单位的总体,设计特色和风格的客观评价,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亦然。所谓中国特色就是对中国室内设计综合的民族特色的评价。他并非是人为的主观追求的产物,而是成熟了的科学的系统的自然结果,是客体对主体的综合评价。因此说他是一个自然的发展过程和客观结果,而不是主观和人为的追求和“发明”的东西。当然如果出于爱国主义和民族良知,反对崇洋媚外,维护民族尊严,走民族自强之路的动机,这种愿望是十分可佳的。但无论如何,特色不是刻意制造的,而是对结果的评价。

3崇外与崇内

提出“特色”论的背景恐怕主要是针对崇洋媚外和照搬国外的东西而来的。关于这个问题也要深入分析,如果外国好的东西,确实需要我们学习的,崇拜他有何不好呢?!同样国内好的东西我们也要学习,崇内也未尝不可。我们需要的是科学的态度,求实的作风。就目前我国室内设计的现状而言,虽然已开始走自己的路,但同起步很早的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是较大的。“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是亘古的至理名言”现在的主要的问题并非崇外而是如何加强国际交流,更好地吸收国外先进的东西,加速我国设计人员,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和与国际接轨的进程。当前崇洋媚外不是主要矛盾遍相反地,我们引进的力度还不够大,走出去的记号机会还太少。

4探索与求实

有流派好还是不好?好。他是人们不满足现状追求创新的表现,应当加以提倡。然而,设计的真谛,或者正道还是实事求是,简单说就是求实。流派的目的往往是创新,而忽略整合。但它会激发正道的思路,使之增加“营养”。求实的设计之道是激情与辩证思维综合的方法论;是感性与理性认识整合的有机方法论。它的创造性和个性是在局限性里求自由,而不是偏离或摆脱局限性。从室内设计来讲,就是要在特定的机能要求。空间条件,装修造价,环境氛围业主个性等综合要素基础上,实事求是是地进行辩证设计。有取有舍得反复推敲,经过巧妙地构想,经过优选最后做出理想的方案来。应当说他是有客观性的,因为,它是科学的物化环境审美形态。所谓“穿靴戴帽个好一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实际上是一种误导。因为最佳设计的客观规律是个科学的系统,否则设计中的大奖就无法评定了。具有求实的设计观和方法论,才会缩短形成中国特色的距离。

5形式与形态

一说中国特色人们往往会想到审美形式,什么“写意”呀,“符号”呀,“简约”等等不一而足。其实这是一种浅层次的理解,从辩证的有机整合设计观出发,它不是形式而应当是形态。因为形态是一种包容机能,造价、技术、意象及审美等整合的形式和形态。而不是单一的外观审美特质,要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形态,不是靠掌握一些形式技巧的途径而能实现的,这需要设计主体的深厚专业修养底蕴的厚积薄发。所以u,设计师增强自身的修养比“手头功夫”重要的多了。不怕眼高手低,就怕手高眼底。修养高,技巧低不可怕,他可以自己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很快会提高起来,而技巧再高,修养不行,则永远也做不出好设计来。只有中国的东西多,中国的修养高,才会在设计中渗透出来,中国特色便油然而生。相反地没有中国的东西,中国的修养,再多的形式技巧也无济于事。常言说,“磨刀不误砍柴功”,这是朴素而真实的至理名言。

6开放与模式

提出中国特色理论,不由地使我联想起极左时代的“社会主义内容民族形式”的口号来。那时总想制造出一个模式来,让大家“步调一致”,结果“百花齐放”成为一个空头口号,做出来的设计千人一面。当时的文艺作品就是“高、大、全”,样板戏。北京市的城市建设曾提出过“古都新貌”的口号,结果又出现了新的模式,在现代建筑上放几个大屋顶。笔者以为,中国特色的口号不提,广大设计师也不会走向斜路上去,让谁去抄袭洋东西过日子,谁都不会干。(当然,个别人为了投机取巧也会有)它不会成为主流。设计理论应当是个开放的体系,而不是封闭的,马克思主义也还要发展。不要给设计人员肩上压上什么包袱,加上什么模式,而要让他放开思路,海阔天空,自由驰骋,广征博采,经过自己的创造才能产生具有个性色彩的东西来,其结果肯定会千人千面,不断出新。近些年口号少了,设计的流派就多了,室内设计以开始出现有一定质量的东西了。好的设计多了,大师多了,中国的设计特色就水到渠成了。那时从中提炼出来的中国室内设计师的共性,就是中国特色。我要再重复一次,特色是一种对结果的评价,而不是刻意不追求的模式。

猜你喜欢

室内设计特色评价
陈奕含室内设计作品
室内设计作品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DOE深业上城店室内设计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低碳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