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僵化思维 弘扬理性精神
2017-05-30李玉圆
李玉圆
前不久,一篇名为《黄晓明PK屠呦呦:一生努力不敌一场作秀》的文章走红网络,获得大量转发和称赞。对于各大媒体争相报道黄晓明的婚礼,而对屠呦呦的获奖新闻却无人问津一事,作者万分感慨,并发出了一系列“深度”追问:“难道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不是屠呦呦,而是黄晓明吗?”“难道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是靠演艺圈推动的吗?”“难道中国梦要落到‘戏子身上吗?”……
可以看出,作者不愿看到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偏差,但他的质疑方式还有待商榷。我们无需对文章内容吹毛求疵。但是,作者應该知道,一篇文章在网络上传播的速度有多快,这篇文章一味褒屠贬黄,同样会对他人产生极大影响,演员也是一种职业,对明星进行人身攻击,可能会煽动他人走向职业歧视的极端。作为新时代公民,这样一味褒贬的言论实在不可取。
可以肯定的是,作者的出发点是好的。娱乐明星和科学家受关注度的巨大反差,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媒体在引导社会舆论时发生了偏差。面对此情此景,呼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体现了一定的社会责任感。提倡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但是,演员也是职业,科学家也是职业,两种职业为社会创造了不同的价值。作者有失偏颇的言论未必是拯救社会价值取向的良方。也许是为了刻意提高曝光度,也许是语言驾驭能力不足,总之,作者流露出的批判倾向令人难以苟同。科学家为全人类做的贡献有目共睹,但这难道是将黄晓明作为演员对文化事业的贡献一笔抹杀的理由吗?同样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社会分工的不同难道就因贡献大小在地位上就不平等吗?何谓“戏子”?难道梅兰芳先生等艺术大师就不值得我们敬重?京剧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不就是在艺术界为文化的传承不懈努力吗?再说,与演艺圈中的黄晓明相比,埋头研究的科学家屠呦呦的曝光度较低本是常理,何必强加对比褒贬?
作者以旁观者的角度,居道德高地进行批判,企图以一味褒贬来纠正错位的价值观。此举可能迎合了一部分受众的口味,然其思维之狭隘与偏激,难免使自己沦为”愤青”之流。再说,过犹不及,一味褒贬可能引导社会重科学而轻艺术,使社会价值评判走向另一个极端。
其实,弘扬正确价值观需要恰当的尺度。既要防止人们被物质化观念迷惑,又要注意道德绑架的界限,要让人们以适当的道德标准,在观念的冲突中做出理性的解释、判断,在比较鉴别中做出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