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反刍兽疫研究现状
2017-05-30陈红方英徐春志袁翠霞景书灏
陈红 方英 徐春志 袁翠霞 景书灏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7.10.022
摘要:小反刍兽疫(PPR)俗称羊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本文就对PPR的病理变化、临床症状、发病机理、流行症状、疫苗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小反刍兽疫;流行特征;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3637(2017)10-0026-01
小反刍兽疫(PPR)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美国白尾鹿等小反刍动物,目前并没有出现人类感染的报道,其中山羊的发病最为严重,此病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腹泻、口炎、肺炎、发热等为主要特征[1]。该病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和間接接触传染,其潜伏期为4~5d,发病率为100%,在轻度发生时,死亡率不会超过50%,而在严重暴发时,死亡率则高达100%。
1 全球流行情况
1942年科特迪瓦(西非)首次发现了PPR,该地区爆发了一种虽然类似牛瘟但是却没有感染牛的疫病,这时人们没有太过重视,但是在后来的10年里,这种疫病广泛在赤道以北和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1999年,国际动物卫生组织(OIE)证实了PPR流行于大多数非洲国家,随后在2003~2013年间,我国宁夏、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多个省区都发生了多起PPR疫情。
2 流行特征
2.1 传染源 PPR的传染源包括患病动物及其排泄物、分泌物、被其用的饮水、用具、草料、污染、组织等。
2.2 感染和传播途径 PPR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和间接接触传染,饮水、用具、草料等也会导致感染,病畜急性期自身的呼气、排泄物、分泌物都可以成为感染源。一般不同地区的动物是通过引入感染,同地区的动物主要为咳嗽、接触感染。如果病毒发现于动物的胚胎和精液,该病还可以通过胚移植和人工授精传染,而母羊如果发病,在1~45d内,该病毒还可以通过乳汁传染[2]。
2.3 易感动物 绵羊和山羊为PPR的自然宿主,但绵羊没有山羊易感染,所以山羊的临床症状最严重,另外骆驼、亚洲水牛和盘羊、野山羊、岩羊等野生小反刍动物也会被感染发病。
2.4 流行季节性 PPR春夏秋冬都可以发生,但在干燥寒冷的季节和多于季节会多发。
2.5 潜伏期 PPRV潜伏期长者为10d,潜伏期短者为1~2d,一般为4~6d,而在《陆生动物卫生法典》有规定PPRV最长潜伏期为21d。
3 发病机理
PPRV的致病性和其他麻疹病毒属相似,还具有趋上皮和趋淋巴性,所以PPRV在动物身体的上皮组织和淋巴组织中最容易复制,同时对于这些组织伤害也最严重。如果PPRV是通过呼吸道传播,就会先在咽喉、扁桃体、下颌淋巴结复制,然后在2~3d内会出现临床症状。PPRV是有囊膜的病毒,50℃环境下1h就会灭活,在pH>11.0或pH<4.0条件下失活,在自然环境下抵抗力很低;但是PPRV在冷冻组织和冷藏中可以存活很久。
4 临床症状
绵羊发病后症状一般很轻,而山羊发病后症状比较典型,临床中可以将这些症状分为特急性型、急性型、标准型和温和型,具体分类如下:特急性型:此种类型的症状,一般是发热后就突然死亡,没有其他症状;急性型:此种类型的症状较少,但会在感染后1~2d内死亡;标准型:感染后体温可以高达40~41℃,而且持续时间也很长,临床发现感染动物有口腔溃疡、腹泻严重、口鼻分泌物增加的情况;温和型:此种类型的症状很轻微,有点类似发热、感冒。
5 病理变化
根据尸体解剖发现,PPR病变和感染牛瘟的病牛相似,病畜能见坏死性口炎和结膜炎等肉眼病变,病情严重者病变会蔓延到咽喉部和硬腭部。瓣胃、网胃、瘤胃很少出现病变;皱胃常出现病变;肠可见出血或糜烂,特别是结肠直肠结合处,常出现斑马样条纹或特征性线状出血;脾有坏死性病变,淋巴结肿大,在气管、喉、鼻甲等处有出血斑。
6 实验室诊断方法
一般可通过患畜的临床症状和病例变化做出初步判断,而要确诊需要通过实验来诊断,病料可采集患畜的脾脏、肺脏、肠系膜淋巴结、抗凝全血、血液、回肠、鼻腔浆液性分泌物等。
6.1 病原学检测 抗体检测可以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6.2 血清学检测 病毒检测可以采用普通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实时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抗原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
7 疫苗类型
7.1 灭活疫苗 此类疫苗是采用感染山羊的病理组织制备,然后采用氯仿或甲醛灭活,其中氯仿灭活的疫苗效果比甲醛灭活的疫苗效果更好。
7.2 弱毒疫苗 疫苗株Nigeria 75/1是OIE唯一允许的PPRV病毒疫苗,在2007年7月,西藏阿里地区首次发生小反刍兽疫疫情就是使用的PPR活疫苗Nigeria75/1株。与灭活疫苗相比,此类疫苗的免疫效果更好、持续时间更长。
目前PPR也不在局限于南亚和西非等地区,还有像欧洲蔓延的趋势,因此加大对PPRV的致病、复制、入侵、感染、免疫特性的研究,开发出一种安全高效、免疫持续时间较长、易于运输和保存、热不敏感的新型疫苗是有效控制PPR的关键[3]。另外还需要加强对PPR的免疫预防工作、病原学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
参考文献
[1]吕华.浅析小反刍兽疫病的防控[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32(11):159-159.
[2]张熙艳,王庆山.小反刍兽疫的研究现状与防控[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3):151-152.
[3]程鹏舞.小反刍兽疫的研究现状[J].现代农业,201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