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善处置两起非正常死亡事件的体会
2017-05-30姜言勇
姜言勇
非正常死亡事件处理起来难度大、要求高,处理不好很可能引起死者家属异议。前段时间,在半个月内,我带领本所民警连续妥善处置了两起非正常死亡事件,一起是一名中年男子为追求刺激导致的意外死亡事件,另一起是一名老年妇女因心理问题导致的自杀死亡事件,这两起事件都很快处置完毕,并且得到死者家属的认可。下面,将自己的体会与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非正常死亡事件的特点
一是数量增多。以笔者所在的山东省威海市公安局环翠分局鲸园派出所为例,以前一年一两起,现在一年五六起。
二是原因多样。由案件、事故引起的减少,其他原因引起的增多。主要包括意外事件、自杀事件、猝死事件。
三是身份不定。死者身份没有明显特征,与社会地位等没有关系。年龄跨度很大,老中青少都有,如有的小学生因厌学而自杀。
四是处置困难。有的死者家属不配合处置工作,或者不接受调查结论,有的甚至无理取闹制造事端。
二、处置工作的成功经验
一是思想重视。要充分认识处置非正常死亡事件的敏感性。民警在到现场查看、初步认定系非正常死亡事件后,马上封锁现场,向所领导汇报相关情况,并建议启动预案,没有丝毫的疏忽、懈怠和拖延。
二是程序规范。在处置的整个流程中,各参与部门紧密配合,先期处置、专业勘查、情况汇报、通报家属、善后处理等各个环节的工作都井然有序、有条不紊地开展。
三是措施得当。以我所为例,经常就如何处置包括非正常死亡在内的敏感案(事)件进行事前培训、事中讲评、事后总结,民警掌握了相关的原则、规范、要求,处置时程序严谨、措施得当。
四是效果良好。处置不能只讲法律效果,还要讲社会效果,我们从职责、情感等角度出发,做好规范化处置、专业化答复、人性化服务等工作,得到死者家属的认可和赞扬。
三、处置中应注意的问题
细节决定成败。虽然我们处置非正常死亡事件的措施相对成熟,但是仍有一些需要完善的细节性问题。有时就是因为一些小事不注意,让人家挑了毛病、抓了把柄,增加了处置难度,影响了最终效果。所以,小节不可脱节,小事不可小视。
一是要保护好现场。在接到报警或日常工作中,发现有人员死亡的情况后,要立即退出现场,在保护好现场的同时,联系技术、法医等专业民警前来勘查。不能因自信而自行勘查,不能因好奇而过多逗留,更不能擅自翻动现场物品,因为此时尚不能确定死亡原因,一些非专业的做法可能破坏现场。
二是要开展好调查。要及时组织警力开展外围走访,掌握死者的身份、职业、家人、交际等情况,早动手、抓主动,为后续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是要维持好秩序。在现场勘查尚未完成时,死者家属可能冲闯现场,这时要耐心做好隔离、劝导工作,并争取头脑冷静的家属支持,协助控制场面。好事群众可能靠近围观,要在关键点位布置警力,拉起警戒带,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有一些现场还可能在公路附近,引起交通堵塞,这时要联系交警赶到现场,并協助其疏导围观群众和车辆。在疏散围观者、劝阻其不当行为(如拍照)时,要注意方式方法,让其将心比心,体谅死者家属的痛苦心情,配合我们的工作。
四是要答复好结论。死因结论要由法医或技术人员统一做出答复,其他人不得越权。对家属的疑问,要耐心做出解释,使其接受。原因不明前,任何人不要做猜测性、个人性答复,以免造成死者家属异议、产生谣言等后果。
五是要把握好分寸。对围观群众的询问打听,可以“不清楚”为由回答,或者不作回答。本着尊重死者的原则,对其个人隐私,如家庭内部矛盾、个人不良取向等,可以向少数至亲说明,而不要向全体亲友公布。在现场不要对案(事)件本身或处置进行讨论分析,无论对错好坏,有话回来说,关起门来说。另外,在现场不要说笑,这既是道德层面的要求,也是防止家属反感的需要。
六是要提供好服务。要从帮助家属、有利于处置的角度,提供必要的服务。以处置一起自杀死亡事件为例,我们提供了以下帮助:1.自杀位置旁边是一个玻璃天井顶,棱角尖锐,死者家属前去哭拜时,无心顾及,很容易受伤,我们安排了专人守在旁边拦阻。2.死者亲属中有老人,看到其悲痛欲绝,为防止发生意外,我们联系了120救护车到现场备用,后来一位老人心脏病发作,120立即实施了抢救,避免了严重后果。3.在勘查结束、确认自杀、家属认可后,家属说要从单位找一辆车将死者遗体拉走。后来,我们得知,家属是从较远的殡仪馆找的车。当时正值傍晚下班高峰期,殡仪馆的车至少要等两个小时左右才能赶到,既不利于家属,也不利于处置。为此,我们建议家属从市区的医院联系殡仪车。家属采纳,最后市区医院的殡仪车10分钟就赶到现场,将遗体送走。4.死者家属开来的车辆停放在现场附近,交警要开罚单。我们说明情况,并帮忙把车开到适当位置,没有影响交通。另外,对家属因悲伤引起的一些过激言行给予包容,做好引导,避免了不必要的顶撞或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