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发展研究

2017-05-30颜廷锴张妍

体育风尚 2017年12期
关键词:江苏省居民问卷

颜廷锴?张妍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江苏省四个不同的城市的10分钟体育健身圈发展和建设情况进行研究,得出相关结论。结合分析江苏省10分钟体育健身圈的建设现状、居民的参与情况以及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改善建议。

关键词:江苏省;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

近年来,在经济跨越式发展且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逐步加快,更多的人从独立走向集体,从农村走进城市,居民们的生活、工作和休闲的场所主要集中在城市社区,城市社区也将是附近居民进行体育锻炼和健身的理想场所。由于当前体育生活已经成为城市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居民获得优质生活,健康生活的重要途径和保障。建设和完善好居民的体育健身圈更是当前的重中之重。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围绕江苏省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和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将江苏省的10分钟体育健身圈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通过前期的文献资料法、问卷设计与检验,在省内选择了苏州、常州、扬州和连云港这四个城市发放问卷,涉及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地域。共发放问卷 320份,每个城市80份,最终回收问卷312份,有效问卷308份,回收率达 97.5%,有效率为 98.7%。

二、结果与分析

(一)江苏省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的主要类型

本文将10分钟体育健身圈的类型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立足于广场的体育健身圈、立足于公园的体育健身圈、立足于体育场馆的体育健身圈、立足于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体育健身圈、立足于健身路径的体育健身圈、立足于健身步道的体育健身圈。

(二)江苏省“10分钟体育健身圈”居民参与情况分析

1.居民参与体育健身圈出行选择情况分析

居民在前往不同类型的体育健身圈的方式上主要有步行、骑自行车或电瓶车、自驾车、公交车等方式。其中,步行是居民在选择前往健身地点最多的方式。

2.不同年龄阶段的锻炼人群主要选择的体育项目类型比较分析

通过调查可知,在各类10分钟体育健身圈中,不同年龄阶段的锻炼人群选择的体育项目也有明显区别。在50-69岁之间的中老年人群身体素质逐渐下降,不适合参加激烈或对抗的体育活动,更偏好一些健身休闲,轻松娱乐类的体育活动。而一些大运动量、力量类、对抗类的体育活动往往是18-29岁年龄阶段锻炼人群喜爱的。

3.居民对10分钟体育健身圈满意度分析

在居民对以公园为平台的体育健身圈的满意度调查结果中,对其中的体育设施与相关器材表示满意的占42.8%,一般的占17.4%,不满意的占39.8%,其中不满意的居民近四成,大部分是因为收费问题产生的不满。也有很多居民觉得公园里的环境适合他们进行锻炼,环境优美、调节身心还能够锻炼身体,因此比较满意。

以健身步道为平台的体育健身圈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58.8%的居民表示满意,25.6%的居民认为一般,15.6%的居民认为不满意。从其中几位锻炼者的调查中了解到,他们不满意主要是觉得缺少趣味性,周边环境也有待改善。

据对社区附近健身路径满意度调查显示,不满意的超过半数,仅有18.9%的居民满意,认为一般有29.4%。健身器材种类单一且数量有限,活动空间较为狭小是引起居民不满的主要原因。

4.居民选择参与健身圈类型分析

江苏省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的体育场地、场馆及配套设施主要有田径场、篮球场、足球场、健身广场、排球场、乒乓球台、羽毛球场、健身路径等。通过调查中得知,居民对以广场为平台的10分钟体育健身圈的满意度最高,居民选择它的也最多。锻炼人群在选择在不同的10分钟体育健身圈时主要受体育健身圈周围的环境、体育场地设施数量、种类情况、设施陈旧损坏情况等影响。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江苏省的10分钟体育健身圈整体构建较为完整,内容多样。其服务功能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更贴心、便捷和多样化的体验。

2.江苏省的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根据不同的主要体育健身聚集场划分可歸纳为5种,分别是以公园、广场、体育场馆、学校、健身步道、社区健身路径为主要平台的10分钟体育健身圈。

3.通过对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调查可知,苏南地区城市的发展建设模式更为多元,建设标准和规格更高,建设及完善情况也较为领先。

4.居民出行锻炼选择的交通方式有步行、自行车、汽车、电动车、公交车等,但绝大多数都会选择步行。选择步行方式前往各类10分钟体育健身圈的居民均占大部分。

(二)建议

1.政府提供更大的支持和鼓励。可以根据苏南、苏中、苏北区域差异,制定不同的补贴标准,均衡不同地区的经济和发展差异,更加协调的发展全省体育健身圈。

2.健全部门合作方式,切实提升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和健身步道建设的质量与内涵。选址方面可以与公园绿地相结合以提高美观度,步道加入一定的曲线和坡度以增强趣味性,两旁可增加健身知识宣传牌以强化居民对健身知识的学习。

3.完善体育组织的管理体系。作为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平台,体育组织为群众体育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管理体系的完善也是实现组织相关体育事业走向现代化和科技化的需求。

4.在建设的同时要将城乡规划的内容与其结合,互相协调,充分利用好城市空间,科学合理的选址、配置体育器材,逐步提高全民健身事业经费,力争打造出功能健全、合理有效、资源配置合理且群众喜爱的健身圈。

参考文献:

[1]王国琴.10分钟体育健身圈发展模式研究——以常州市为例[D].常州: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14.

[2]扬州加快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J].运动,2013(4).

(作者单位:颜廷锴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张妍 北京体育大学科技处)

猜你喜欢

江苏省居民问卷
石器时代的居民
江苏省交通图
江苏省政区图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江苏省纪委
江苏省人大
1/4居民睡眠“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