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配比基质对猴樟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2017-05-30于志民涂淑萍邓光华邓志平刘玮

南方农业学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生长

于志民 涂淑萍 邓光华 邓志平 刘玮

摘要:【目的】筛选适宜培养猴樟容器苗的基质及配比,为培育优质猴樟容器苗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蛭石、珍珠岩、生红壤、火烧土、河沙、泥炭和木屑配制成6种配比的栽培基质(处理1~处理6)进行猴樟一年生容器苗培育试验,幼苗生长停止后测定分析各处理猴樟一年生容器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及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指标。【结果】不同配比基质对猴樟一年生容器苗苗高、地径、生物量、苗木质量指数及叶片叶绿度(SPAD值)、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有明显影响。处理5(生红壤:火烧土:泥炭:河沙:有棚巴=3:3:1:3:1)的苗高和苗木质量指数分别为41.72 cm和5.03,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0.01,下同)高于除处理4(生红壤:火烧土:泥炭:河沙:有机肥=5:2:1:2:1)外的其他处理,地径(8.36 mm)和总干重(29.46 g)显著或极显著大于其他处理;处理4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2.97 g/100 g)极显著高于除处理2外的其他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1.26 mg/g)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余处理;处理4的SPAD值(36.12)明显低于除处理2外的其他处理。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处理4和处理5猴樟容器苗的综合品质较佳。【结论】适宜猴樟一年生容器苗生长的栽培基质及配比为生红壤:火烧土:泥炭:河沙:有机肥=3~5:2~3:1:2~3:1。培养基质容重过小其保肥性能越差,且不利于猴樟发达根系的固定,因此在培育猴樟容器苗木时宜选择重型基質。

关键词:猴樟;容器苗;栽培基质;生长

中图分类号:S79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1191(2017)12-2218-05

0引言

【研究意义】猴樟(Cinnamomum bodinieri Levl.)俗称银樟,为樟科樟属乔木,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的重要组成树种,具有速生、观赏性好、移栽容易、抗病虫害、抗污染及适应性强等特点,已在园林绿化中广泛应用(韦小丽和熊忠华,2005)。其木材坚韧、耐腐,为优良的家具、纱绽及器具用材;种子含油率25%,可榨油;根、干、枝和叶均含芳香油,可作工业原料(张怡等,2014)。目前,猴樟育苗和种植在江西发展很快,且猴樟芽苗移栽、整形修剪技术均处于较高水平,但针对猴樟高效栽培及育苗等方面的研究较少,尤其是猴樟容器育苗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容器育苗可有效提高苗木繁殖速度,缩短育苗周期,同时在起苗过程中可较好地保护苗木根系不受损伤,提高移栽存活率,且造林季节不受限制,造林施工方便(秦国峰等,2000;张鹏远,2005)。筛选育苗基质是培育容器苗的重要环节,许多研究表明不同基质对苗木生长影响明显,且树种与基质间的互作效应显著(Edward et al.,2007;贾斌英等,2009;周志春等,2011)。因此,筛选适合猴樟容器苗生长的栽培基质,对江西省调整造林和园林绿化树种及丰富珍贵阔叶树资源意义重大。【前人研究进展】谢双喜(2002)研究发现,微酸至微碱性且保水、保肥性能良好的通透性砂质壤土及壤土适宜猴樟生长。韦小丽(2003)研究认为,80%光照最有利于猴樟苗高、侧枝生长和叶片发育,地径生长量随光照强度的减弱逐渐降低。韦小丽和熊忠华(2005)用有序样本聚类分析猴樟一年生播种苗的生长时期,总结出猴樟出苗期、幼苗期和速生期及苗木硬化期时间。何佩云和张樊(2011)研究发现,油茶在一定程度上能与猴樟共生,猴樟还可作为马尾松的伴生树种。程许娜(2012)采用人工模拟低温方法,分析猴樟在不同形式低温下的抗寒性,发现-7℃处理的猴樟在低温持续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耐寒能力。彭玉华等(2014)筛选出较适合南方培育江南油杉容器苗的基质配方体积比为黄心土66.7%+椰糠33.3%。刘翠兰等(2017)研究发现,采用蛭石为育苗基质可早防早治立枯病,能大幅度提高黑松出苗率及成苗率。周新华等(2017)研究发现,在育苗基质中泥炭比例过高会导致杉木生长变差。【本研究切入点】至今,有关利用不同配比栽培基质培育猴樟容器苗的研究鲜见报道。【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以蛭石、珍珠岩、生红壤、火烧土、河沙、泥炭和木屑等基质按不同体积比配制6种育苗基质,探讨不同配比基质对猴樟一年生容器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旨在筛选既经济又有效的猴樟育苗基质,为培育优质猴樟容器苗提供技术支持。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江西农业大学花卉盆景基地,该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日照充足,1月平均气温5.7℃、最低气温-3.9℃,7月平均气温28.6℃、最高气温38.7℃,年降水量1600~1700 mm,年平均相对湿度78.5%。

1.2试验材料

试验用猴樟苗由江西邓志平园林绿化有限公司提供。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大小一致的一年生猴樟实生苗种植于装有6种配比基质的容器中,平均苗高为7.45 cm,平均地径为1.88 mm。试验用基质为当地容易获得、价格较低廉的蛭石、珍珠岩、生红壤、火烧土、河沙、草炭土及木屑等。育苗容器采用装土后口径×高度为15 cm×18 cm的白色无纺布袋。

1.3试验方法

1.3.1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3个区组,每个区组设6个小区,每小区随机安排1个处理,每处理30盆,每盆栽猴樟苗1株,各处理栽培基质配比见表1,各配比基质的理化性质见表2和表3,试验容器苗放置在棚顶覆盖30%遮阳网的大棚内。

1.3.2生长指标测定 于幼苗生长停止后(约6个月),每小区选取3株苗木,用钢卷尺测定苗高,用电子数显游标卡尺测定地径,将苗木挖出按叶、茎和根分别称鲜重,于105℃干燥箱中杀青15 min,然后在65℃下烘干,测定叶、茎和根的单株干重,计算苗木质量指数。

苗木质量指数=苗木总干重/[(苗高/地径)+(茎干重/根干重)]

1.3.3生理指标测定 种植4个月后每小区选取3株长势良好的幼苗,在每个单株上选取4个不同方向,从顶芽向下数第4张叶片用SPAD-520型叶绿素仪测定叶绿度(SPAD值),每株幼苗测定40个值,取平均值。幼苗生长停止后进行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其中,可溶性糖含量采用蒽酮法测定,可溶性蛋白含量采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测定。

1.4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07和DPS 2006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配比基质的理化性质分析结果

按照容重大小可将育苗基質分为轻型基质(容重小于0.25 g/cm3)、中型基质(容重在0.25~0.75 g/cm3)和重型基质(容重大于0.75 g/cm3)。由表2可知,不同配比基质的物理性状存在明显差异,其中,1和2号基质为轻型基质,容重在0.10~0.20 g/cm3,3号基质为中型基质,容重为0.73 g/cm3,4、5和6号基质为重型基质,容重在1.00~1.30 g/cm3;1和2号基质的饱和持水率、总孔隙度及大孔隙度均明显高于3、4、5和6号基质。由表3可知,不同配比基质的化学性状也存在明显差异,但所有基质均呈酸性,pH在5.23~6.12;5号基质的有机质含量最高,为68.5 g/kg,6号基质的有机质含量最低,仅12.5 g/kg;各基质的营养元素含量也有所不同,1号基质的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均最高,分别为237.32和806.07 mg/kg,3号基质的碱解氮含量最高,为135.45 mg/kg。说明重型基质的保水性稍差,营养元素含量也相对较低。

2.2不同配比基质对猴樟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2.2.1对苗高和地径的影响 由表4可知,处理5的苗高(41.72 cm)和地径(8.36mm)生长量均最高,苗高除与处理4差异不显著外(P>0.05,下同),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1,下同);地径与处理4差异显著(P<0.05,下同),与其他处理差异极显著。说明以生红壤:火烧土:泥炭:河沙:有机肥=3:3:1:3:1(处理5)培育猴樟幼苗的地上部生长量最大。

2.2.2对苗木生物量的影响 由表4可知,处理4的根干重(10.36 g)最重,显著或极显著重于除处理5外的其他处理;处理5的茎干重(9.99 g)、叶干重(9.30 g)和总干重(29.46 g)均最重,其中茎干重和总干重均极显著重于其他处理,叶干重显著或极显著重于除处理6外的其他处理,说明以生红壤:火烧土:泥炭:河沙:有机肥=3:3:1:3:1(处理5)培育猴樟幼苗的生物量最大。

2.2.3对苗木质量指数的影响 由表4可知,处理5的苗木质量指数(5.03)最高,与处理4差异不显著,与其他处理差异极显著。说明生红壤:火烧土:泥炭:河沙:有机肥=3:3:1:3:1(处理5)最有利于提高猴樟幼苗质量指数。

综上所述,最适宜猴樟一年生容器苗生长的基质及其配比为生红壤:火烧土:泥炭:河沙:有机肥=3:3:1:3:1。

2.3不同配比基质对猴樟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由表5可知,处理5的SPAD值(38.10)最高,与处理3和处理6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处理1,极显著高于处理2和处理4;处理4的可溶性糖含量(2.97 g/100 g)最高,与处理2差异不显著,与其他处理差异极显著,说明生红壤:火烧土:泥炭:河沙:有机肥=3:3:1:3:1(处理5)有利于提高猴樟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处理4的可溶性蛋白含量(1.26 mg/g)最高,与处理6差异显著,与其他处理差异极显著。一般认为抗逆性强树种的叶绿素含量均较低,因此,生红壤:火烧土:泥炭:河沙:有机肥=5:2:1:2:1(处理4)处理猴樟幼苗的生理活性最强。

2.4猴樟容器苗各性状主成分分析结果

对猴樟一年生容器苗的9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发现前两个因子累计贡献率达94.820%(表6),因此这两个主成分可较好地代替上述9个性状评价猴樟一年生容器苗的生长情况。其中,第一主成分(PCI)为生长因子,主要包括苗高、地径、根干重、茎干重和叶干重等生长指标,其方差贡献率为76.600%,第二主成分(PC2)为生理因子,包括SPAD值和可溶性糖含量两个生理指标,其方差贡献率为18.220%。

2.5猴樟一年生容器苗的综合评价

猴樟一年生容器苗的综合质量加权值计算公式为E=6.89FAC1+1.64FAC2。

由表7可知,处理5猴樟一年生容器苗的PCI得分最高,处理1、2、3猴樟一年生容器苗的PCI得分均较低;处理4猴樟一年生容器苗的PC2得分最高,处理1、3、6猴樟一年生容器苗的PC2得分均较低;处N5猴樟一年生容器苗的综合主成分得分最高,处N4次之。说明生红壤:火烧土:泥炭:河沙:有机肥=5:2:1:2:1(处理4)和生红壤:火烧土:泥炭:河沙:有机肥=3:3:1:3:1(处理5)猴樟一年生容器苗的综合品质较佳。

3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配比基质对猴樟一年生容器苗苗高、地径、生物量、苗木质量指数及叶片SPAD值、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有明显影响,说明不同成分及配比基质的理化性状对猴樟一年生容器苗的质量起关键作用,其物理结构决定了基质水分和养分吸附性能及空气含量,从而影响水分和养分的供应、吸收及运输(张世超等,2006)。已有研究表明,育苗基质的容重一般以0.2~0.8 g/cm3为宜,容重过大不利于植物根系发育(崔秀敏和王秀峰,2001),但本研究发现,重型基质培育的猴樟一年生容器苗生长状况优于轻型基质,与胡伟(2013)的研究结果相似,即适宜的土壤紧实度(土壤容重在1.0~1.3 g/cm3)有利于改善土壤水、热和微生物状况,土壤容重过小会导致土壤中微生物活性增强、有机质分解速度加快,土壤保肥性变差。此外,由于猴樟根系发达,幼苗生长较快,基质容重过小不利于根系固定,导致容重较小的3个处理(处理1、处理2、处理3)幼苗地下部分的生物量均较低。

本研究通过主成分分析将猴樟一年生容器苗的9个性状指标转化为两个主成分,代表了主要生长性状94.820%的信息量,两个主成分主要包含生长因子和生理因子,可较好地代替9个生长性状特性评价猴樟一年生容器苗的品质。将各因子的得分进行加权,最终发现处理5、处理4的综合得分居前两名,综合品质较佳。

此外,本研究发现轻基质(处理1、处理2和处理3)处理的猴樟幼苗生长情况普遍较差,除由于轻基质容重较小不利于根系固定外,可能还与日常水分管理有关,但具体原因需进一步探究。本研究仅探讨猴樟一年生容器苗的生长性状,后续研究还需探讨不同配比基质对猴樟容器大苗生长状况的影响,以期得到更完整的猴樟容器苗育苗数据。

4结论

最适宜猴樟一年生容器苗生长的栽培基质及配比为生红壤:火烧土:泥炭:河沙:有机肥=3~5:2~3:1:2~3:1。培养基质容重过小其保肥性能越差,且不利于猴樟发达根系的固定,因此在培育猴樟容器苗木时宜选择重型基质。

猜你喜欢

生长
碗莲生长记
生长的树
自由生长的家
美是不断生长的
快速生长剂
共享出行不再“野蛮生长”
生长在哪里的启示
野蛮生长
生长
快递业野蛮生长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