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越西县秋荞麦气候适应性分析

2017-05-30蒋志聪辜义萍蒋莹谢东志罗绍艳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16期
关键词:相关关系防御对策气象灾害

蒋志聪 辜义萍 蒋莹 谢东志 罗绍艳

摘要对越西秋荞麦分期播种田间试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秋荞麦生长发育规律、产量与气候的关系、气候资源,并总结了秋荞麦的主要气象灾害和防御对策。结果表明,越西秋荞麦一般在7月下旬—8月上旬播种,10月中旬—下旬成熟收获,生育期较短(70~80 d)。该区秋荞麦气候资源优势:热量丰富,无霜期长,无高温热害,温度适宜秋荞麦生长;结实期昼夜温差大,有利营养物质积累和产量、品质提高;日照充足,提高了积温、太阳辐射的有效性;降水丰沛,夜雨多,空气湿润度适宜,有利灌浆结实。

关键词秋荞麦;生长发育规律;相关关系;气象灾害;防御对策;越西县

中图分类号S16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16-0179-03

Analysis of Climatic Adaptability of Autumn Buckwheat in Yuexi County

JIANG Zhicong1,GU Yiping1,JIANG Ying2 et al

(1.Yuexi County Meteorological Bureau,Yuexi,Sichuan 616650;2.Ganluo County Meteorological Bureau, Ganluo,Sichuan 616850)

Abstract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autumn buckwhe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yield and climate, climate resources and the main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and defense measures of autumn buckwheat were studied by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field experiment data of phased planting autumn buckwheat in Yuexi Count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utumn buckwheat was generally sown in late Julyearly August, mature and harvest in midOctober-late October, and had shorter growth period (70 - 80 days).The advantages of climate resources of autumn backwheat in this area:Rich in heat, long frostfree period, no high temperature damage, the temperature suitable for autumn buckwheat growth.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day and night was strong in filling stage, which was beneficial to nutrient accumulation and yield, and the quality was improved.Sunshine sufficient to improve th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solar radiation.Abundant rainfall, more rain at night and air moistness appropriate were favorable for filling.

Key wordsAutumn buckwheat;Growth and development; Correlation;Meteorological disaster; Defense strategy;Yuexi County

作者簡介蒋志聪(1964—),男,彝族,四川越西人,工程师,从事气象服务工作。

收稿日期2017-04-07

荞麦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研究表明,荞麦特别是苦荞麦,其营养价值居所有粮食作物之首[1]。越西是秋荞麥的主产区,具有发展秋荞麦产业的独特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总体上,气候条件适宜秋荞麦种植,但由于地形、地貌复杂,立体气候突出,不同区域荞麦的气候适应性不同,使荞麦产量低而不稳,制约了荞麦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对荞麦的研究重点主要在栽培技术、品种选育、营养保健价值等方面[2-5],针对其他作物的气候生态适应性研究及区划也较多[6-8],但在秋荞麦气候适应性方面的研究很少,尤其作为

我国最大秋荞麦产区的凉山更少[1,4]。为充分、合理地利用

气候资源,把秋荞麦种植在最佳的气候区域,实现优质高效,笔者从荞麦气候适应性出发,通过2014年对川荞1号分期播种的田间试验[9],总结越西气候条件对秋荞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为越西秋荞麦最佳播种期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1越西秋荞麦生长发育规律

越西秋荞麦一般在7月下旬—8月上旬播种,10月中旬—下旬成熟收获(表1)。秋荞麦生育期较短,从播种到收获一

1.1苗期

从播种出苗到分枝为苗期。秋荞麦一般在7月下旬—8月中旬播种,从播种出苗到分枝约需≥10 ℃积温500~570 ℃·d[4],播种后一般经过29~30 d进入分枝期。苗期一般在8月上旬—9月上旬。

苗期以根、茎、叶生长为中心,是决定株高、主茎节数和分枝多少的关键期,同时伴随着花芽的分化。苗期植株的壮弱与秋荞麦产量的高低密切相关。

1.2蕾花期

秋荞麦现蕾到盛花期为蕾花期。适播的秋荞麦分枝到盛花需≥10 ℃积温200~300 ℃·d[4],分枝后一般经过15 d左右进入盛花期,蕾花期一般在9月上旬—下旬。该时期是决定荞麦粒数的关键期及产量形成期。

1.3灌浆结实期

秋荞麦盛花到成熟为灌浆结实期。适播秋荞麦盛花到成熟需≥10 ℃积温550~650 ℃·d[4],盛花后一般经过37 d左右成熟,灌浆结实期一般在10月上旬—11月上旬。该时期是决定荞麦粒重的关键期及产量提高期。

2越西秋荞麦产量与气候的关系

2.1气象要素对秋荞麦产量影响的关键期

利用2006—2013年越西秋荞麦产量与当地逐旬气象资料进行相关分析,找出不同的气象要素对秋荞麦产量影响的关键时期。结果发现,8月中旬的平均气温、降水量对苗期的影响较大;9月下旬的降水量、日照时数对蕾花期影响较大;10月上旬、中旬的平均气温及10月下旬的日照时数对结实期有较大影响。

2.2气象要素与秋荞麦产量的关系

从表2可以看出,8月中旬降雨量与产量呈正相关,8月中旬平均气温与产量呈负相关。秋荞麦的播种出苗和幼苗生长期多处于8月中旬—9月上旬,这一时期充足的降水量有利秋荞麦苗期生长及丰产群体结构的形成,对产量的提高有利[7]。适度偏高的气温对产量的提高不利,说明8月气温偏高,出现的伏旱天气不利苗期生长及丰产群体结构的形成,对产量的提高不利。

秋荞产量与9月下旬降水量呈负相关,与9月下旬日照时数呈正相关。9月份是越西适播秋荞麦现蕾开花期,这一时期秋绵雨天气明显,日照少,气温下降快,幅度大,尤其9月中、下旬常出现5 d以上的低温寡照连阴雨天气,光、热条件不佳,不利产量的形成。

秋荞麦产量与10月上旬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呈正相关,与10月上旬降水量、10月中旬和下旬的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呈负相关。10月份是越西适播秋荞麦的灌浆结实期,这一时期阴雨天气多,日照少,不利灌漿结实,而适度偏高的气温、偏多的日照、偏少的降雨,对秋荞麦产量的提高有利。

3秋荞麦气候资源优势

3.1热量丰富,无霜期长,无高温热害,温度适宜秋荞麦生长

秋荞麦是喜温作物,一生中要求10 ℃以上的积温1 100~2 100 ℃·d[1]。适宜秋荞麦生长的温度为14~30 ℃,苗期最适温度为15~20 ℃,开花至籽粒形成期则以18~25 ℃为宜[1]。

秋荞麦生长季≥10 ℃积温为1 829 ℃·d,完全满足生长期所需积温;秋荞生长期8—10月平均气温均在14~21 ℃(表3),均处于其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范围;无霜期为246 d左右,远远大于其生长期。开花授粉和灌浆结实期高温日数不足5 d。可见,越西荞麦产区热量适宜,无霜期长,无高温热害。

3.2结实期昼夜温差大,有利营养物质积累和产量、品质提高

昼夜温差对秋荞麦产量的形成和品质的优劣影响较大,尤其是在开花结实期处于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环境中,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和产量、品质的提高。

秋荞麦开花结实期的9—10月,气温日较差平均为7.4~8.3 ℃(表3),昼溫夜凉,昼夜温差大,白天温度处于秋荞麦生长发育适宜的温度范围,光合作用强,夜晚温度低,极大地减少了呼吸作用对碳水化合物的消耗,对秋荞麦营养物质积累及产量和品质提高极为有利。

3.3日照充足,提高了积温、太阳辐射的有效性

秋荞麦是喜光作物,生长期间日照充足,光照强度大,有利光合作用,形成健全的同化系统,制造较多的有机物质,供其生长发育和灌浆结实。

秋荞麦生长期的8—10月,累计日照时数337 h,平均每天在3.6 h以上(表3)。生长季内光照充足,极大地提高了积温、太阳辐射的有效性,对提高秋荞麦光合生产率、加快有机物质积累具有促进作用。

3.4降水丰沛,夜雨多,空气湿润度适宜,有利灌浆结实

秋荞麦种植地多为旱作区,其生长所需水分多靠自然降水。生育期内降水量多少、时空分布等对秋荞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均有重要影响。秋荞麦根系不发达,喜湿润的环境条件,抗旱力较弱。秋荞麦现蕾后植株群体增大,耗水量剧增,从开始结实到成熟耗水量约占整个生育阶段耗水量的89%,此期是秋荞麦植株生长的关键时期,如遇干旱缺水,严重影响秋荞麦植株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造成大幅度的减产。秋荞麦开花结实期(8—10月)各月降水量为67~211 mm,累计降水量为434 mm(表3),雨水充沛,降水的时间分布较为合理。尽管该期雨水集中,雨量大,但因昼晴夜雨多,因此空气湿度多在70%~80%,空气湿润度适宜,水、热匹配合理,有利秋荞麦正常生长及产量形成提高。

4越西秋荞麦的主要气象灾害

越西县具有生产优质秋荞麦的独特地理生态气候环境,但也存在一些不利的气候因素,其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和暴雨洪涝等。由于地形复杂,每年都有部分地区会不同程度地发生这些气象灾害,或因气象条件诱发病虫害,给秋荞麦的产量、品质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导致部分田块绝收。因而对气象灾害的防御是秋荞麦生产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4.1伏旱

出现在7—8月的干旱天气叫伏旱,其天气标准为:任意连续10 d降水量≤10.0 mm为一般性伏旱,≥20 d降水量≤10.0 mm为重伏旱[10]。按此标准统计,近30年越西县出现伏旱9次,频率为30%,开始日期出现在7月的5次、8月的4次,无重伏旱;最长伏旱天数可达17 d,出现在1992年7月17日—8月2日。

4.2暴雨洪涝

越西的暴雨洪涝主要出现在主汛期的6—9月,而8—9月是秋荞麦苗期和产量形成期。该期的暴雨洪涝对荞麦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影响最大。

据1981—2010年气象资料统计显示,越西主汛期(6—9月)暴雨出现频率最高,其中8月出现频率为全年最高。降雨强度越大,易造成秋荞麦倒伏严重,对秋荞麦生长发育造成的危害就越大。

近30年越西县有22年出现暴雨天气,频率为73%。共出现暴雨38次,平均每年1.3次。其中,6—9月出现暴雨的频率分别为23%、30%、63%、10%。最早的暴雨出现在1983年6月14日,最晚出现在2004年8月20日。按24 h雨量≥100.0 mm为大暴雨的标准进行统计,30年中越西县仅出现过2次大暴雨,频率为7%,分别出现在1983年6月24日、1990年6月29日,日降水量分别达123.1、160.1 mm。

越西各地进入雨季后由于雨日雨水骤增,致使土壤含水量急剧攀升,土壤过湿或饱和,在遇强降雨天气,极易发生洪涝危害。据1981—2010年气象资料统计,近30年越西县共出现洪涝17次,频率为57%;6—9月各月出现洪涝的频率分别为17%、10%、30%、0。可见,越西主汛期(6—9月)洪涝出现频率较高,而8月出现洪涝频率最高,其次是6月。洪涝最早出现在1983年的6月24日,最晚出现在2008年的8月25日。最强的一次洪涝为1990年6月29日,日雨量达160.1 mm。

4.3霜冻

越西秋荞麦主产区平均初霜期在11月27日,最早初霜期在10月29日,该期正是秋荞麦灌浆成熟期,初霜来得早的年份秋荞麦不能正常灌浆成熟。

5对策建议

越西秋荞麦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等自然优势,但也存在不利的气候因素和制约秋荞麦稳产高产的灾害天气,因此在秋荞麦生产中应趋利避害,尽可能将秋荞麦关键发育期安排在最佳的气候条件下,以获得优质高产。

5.1普及災害知识

开展秋荞麦气象灾害研究、建立灾害性天气预警机制必须大力普及灾害知识,有针对性地研究越西秋荞麦气象灾害指标、发生规律、对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以及避灾、防灾、抗灾和救灾措施,加强灾害性天气预测预报研究,建立灾害性天气预警机制。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长期服务,在秋荞麦主产区建立多要素的气象自动观测站,利用观测到的气象要素资料分析,了解秋荞麦生产各个发育期的有利与不利气象条件,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加强天气预报,特别是秋荞麦生产的关键时期的预报,及时指导生产,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5.2洪涝防御

适时管理,疏通排水沟,搞好防水坝。越西局地暴雨发生较频繁的地方,秋荞麦地宜选择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加强排水设施建设。发生洪涝后,须及时在田间挖沟排水,排涝后要进行追肥、中耕培土,促进其健壮生长。

5.3发挥区域优势,优化产业布局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布局、连片发展、规模经营”的原则,推进秋荞麦产业向最适宜区集中[8]。秋荞麦重点在二半山及以下区域发展。提升秋荞麦产业规模化经营水平和产业的集聚效应。

5.4实施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荞麦单产和品质

秋荞麦适应性强、增产潜力大,但由于越西耕地面积所占比重小,因此在种植面积受条件限制的情况下,提高秋荞麦单产水平和品质,是增加经济效益、促进秋荞麦产业发展的最佳途径。因此,应在秋荞麦种植区进一步推广实施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秋荞麦单产和品质。

45卷16期蒋志聪等越西县秋荞麦气候适应性分析

参考文献

[1] 曹艳秋,邢开瑜,马联敏,等.基于GIS的凉山秋荞气候适应性区划[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5,35(2):65-70.

[2] 秦培友.我国主要荞麦品种资源品质评价及加工处理对荞麦成分和活性的影响[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3] 向达兵,彭镰心,赵钢,等.荞麦栽培研究进展[J].作物杂志,2013(3):1-6.

[4] 彭国照,曹艳秋,阮俊.凉山州春苦荞产量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及模型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6(9):147-153.

[5] 张莉,李志西.传统荞麦制品保健功能特性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09,24(3):53-57.

[6] 彭国照,卿清涛,熊自强.四川盆区金银花气候生态适应性及区划研究[J].中国农业气象,2007,28(1):67-70.

[7] 马雅丽,王志伟,栾青,等.玉米产量与生态气候因子的关系[J].中国农业气象,2009,30(4):565-568.

[8] 张良勇,杜向波.余庆县烤烟生产的气候资源分析及防灾减灾对策[J].贵州气象,2010,34(3):21-22.

[9] 李文利,李发良.苦荞分期播种试验简结[J].西昌农业科技,1990(6):8-10.

[10] 中国气象局.农业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氣象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相关关系防御对策气象灾害
计算机软件安全问题的分析与防御策略
地区公路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探究
霜冻的类型及防御对策
喀什地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气象灾害对农业方面的影响
广东省气象灾害对冬种辣椒生产的影响
以数据新闻获奖作品探析数据新闻特征
如何有效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