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中孙刘集团维持并巩固联盟的公关策略
2017-05-30陈潇崔浩
陈潇 崔浩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一个极为重要的战役,在此役中,诸多历史人物的公关策略对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局面的确立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例如诸葛亮与鲁肃在赤壁之战前就已经不约而同的做到了英雄所见略同。诸葛亮的《隆中对》为刘备集团解答了三个问题:是什么?何处去?怎么办?其中谈到孙权集团在江东的统治已经稳固,“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孙权集团可以用作援手,却不能打他的地盘的主意,而曹操必定会成为恢复汉室的重大障碍,所以刘备集团要联合孙权集团来共同对抗强大的曹操。在孙权即位之初,他也遇到了像诸葛亮这样的人物,这个人就是鲁肃。鲁肃为孙权提出了《榻上策》。《榻上策》是鲁肃在建安五年,与孙权合榻对饮的时候,对孙权提出的与诸葛亮《隆中对》相似的治国策略。孙权问鲁肃:“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擾,孤承父兄余业,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之?”鲁肃对日:“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无论是诸葛亮的《隆中对》还是鲁肃的《榻上策》,都有彼此结盟的预先谋划。既然英雄所见略同,那么接下来结盟以及维持并巩固联盟的事情也就顺理成章了。
本文从公关的角度探讨赤壁之战当中的孙刘联盟,这种公关,“就其性质来讲,它是一种类似于公共关系的‘准公共关系;就其历史归属来讲,它可以是公共关系的前史或‘前公共关系”。写作本文的目的,在于抛砖引玉,不妥之处,请相关专家批评指正。
一、赤壁之战中东吴集团维持并巩固联盟的公关策略
(一)孙权“审时度势,当机立断”
孙权作为东吴的缔造者与领导者和赤壁之战的直接参与者,其间体现的公关策略可圈可点,这一点曹操曾夸赞:“生子当如孙仲谋”。并且陈金凤老师在《孙吴益州战略论析》中这样写道:“当时致力于巩固联盟的是孙权,而不是刘备。在外交上,孙权的谋划要比刘备深远的多”,在这里也体现出了孙权高深严谨的公关思想和公关策略,孙权在赤壁之战的公关策略可用“审时度势,当机立断”来概括。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之后曹操的目的必然就是染指荆州与东吴后统一天下,曹操便书于孙权“与方将军会猎于吴”,这就威胁到了当时东吴领导者孙权的地位。当时年少的孙权莅位不久。先说东吴内部,“天下英豪布在州郡,宾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臣君之固,再加上曹操的势大,敌众我寡,军事力量相差悬殊,东吴的屏障——长江之险,并不足恃。东吴是孙氏集团历代经营的结果,一旦与曹操开战,必然会生灵涂炭,对东吴的百姓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另外在东吴的后方还有一些山越势力伺机而动。张昭等认为与曹军一战必败不可。张昭等提出不战而降必然会对孙权的公关决策造成不小的影响,但是孙权作为一位优秀的公关策略大家并没有为曹操之势所震慑,而是去请教东吴集团的“智多星”鲁肃。鲁肃是坚定的主战派,这时鲁肃说道:“我做臣子的可以投降曹操,就算投降到了曹操那里依旧可以做臣子,而您不行,如若投降便与刘琮后果无二”。鲁肃的一番言论可谓是正合孙权本意,之后孙权又去把在鄱阳的周瑜召回,与之共商。周瑜马上为孙权提出迎战的理由:曹军后方不稳,有马超等势力伺机而动;曹操与我等虽军力相差悬殊,但曹操远征作战必不能长久;而且曹军多为北方人不善于水战,虽收编荆州水军,但是人心不服。周瑜的理由实为孙权打了一针安定剂,坚定了孙权抗曹的信心。孙权便派鲁肃过江探刘备集团的实力虚实,之后的诸葛亮过江也同样为孙权提出了类似周瑜的迎战理由,大敌当前,孙权主动采取了联盟抗曹的策略。其实在东吴集团内部真正能够下决定的还是当时的领导者孙权,他的公关方向关系着整个东吴集团的存亡,而孙权也真正做到了一个公关大家应有的公关策略:“审时度势,当机立断”。面对曹操的强大势力和集团内部的投降势力,孙权并没有慌乱,而是去倾听当时文武之最的鲁肃和周瑜,然后认真分析当时的局势,决定与曹操一战。而且孙权也同样认识到集团外部的对抗必须有内部的团结。《三国志·张昭传》说,当孙策平定江东时,北方士大夫的信札,还是专归功于张昭的。由此可见张昭在东吴集团还有很有威望的,孙权决定抗曹之后,并没有与张昭等产生隔阂,而是采取内求团结的公关策略,认真听取了鲁肃的建议,为外部对抗赢得了稳定的后方基础。最后孙权总结和概括出了孙吴公关策略的雏形——这就是“结好刘备、共抗曹操”,运用外交智慧,在多个权力实体共存的状态下,通过弱势联盟来实现多边环境中的均势与制衡。以求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二)鲁肃“内外协调,顾全大局”
鲁肃,字子敬,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具有长远的思想和精明睿智的外交谋略。鲁肃可谓是三国时期吴国至关重要的人物,他一生服务于东吴,是东吴的建立者和巩固者,也正是他帮助东吴在赤壁之战后成为三鼎之一,为东吴的生存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鲁肃和诸葛亮既是联盟的倡导、策划者,又是制订、缔造者,更是身体力行,竭力维护者。鲁肃在赤壁之战孙刘联盟中体现的公关策略可用“内外协调,顾全大局”来高度概括。当曹操大军压境,敌我力量悬殊的时候,东吴集团内部出现了靡靡之音,张昭等投降派认为的“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言论使孙权难以下决定的时候,鲁肃率先站了起来,奋力安稳东吴集团的内部不安情绪,他竭力劝言孙权:如若一战东吴尚有一线生机,况且东吴拼尽全力一战胜败还不确定,胜则成就一番伟业,败则无悔,后世留名。倘若应张昭般投降,像我等做臣子的无非就是易主而侍,您这般君主,许昌便是一个巨大的囚笼,结局毕定是遭到曹操的毒杀。而孙权也是一个睿智的君主,通过鲁肃的一番剖析,也是幡然醒悟。之后鲁肃又为孙权认真剖析了当时的天下局势与曹操迎战需要一个具有一定实力的友军,在这一点上,鲁肃早就在《榻上策》中为孙权提到过,“加刘备天下枭雄,与曹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扶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刘备在逐鹿中原时期就表现出优秀的军事思想和公关策略,而且曹操也曾与刘备“煮酒论英雄”。这就从侧面表明刘备是有能力与东吴联合来抗曹的。虽说刘备现在寄人篱下,但是刘备是有大志向的,他不会甘心寄人篱下,早晚会成就一番事业。并且刘备有优质的军事力量,如关羽、张飞、赵子龙等,都有万夫不当之勇。最重要的是刘备集团中有一位和自己公关策略不谋而合的公关大家——诸葛亮。诸葛亮有着深远的公关策略,他也曾为刘备提出“外结孙权,共拒曹操”的主张,而且鲁肃也认识到刘备集团与曹操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刘备曾参与董承谋杀曹操的密谋,虽失败,但是曹操与刘备已是势不两立。再者就是东吴集团自身无力与曹操抗衡,为形势所迫,必须联合刘备来共同对抗曹操。之后鲁肃又马上与被孙权从鄱阳召回的周瑜协商,奋力求得了周瑜的支持。同时鲁肃也深刻的认识到,东吴是一个整体,虽然内部有张昭等投降派,但是毕竟张昭是东吴的老臣,在东吴集团内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张昭也是有着突出的工作能力,是东吴集团内部的有生力量,所以鲁肃在得到孙权决意抗曹之后。又积极劝言孙权去赢得张昭等老臣的同意与认可,非但对张昭等既往不咎,而且委任他作为东吴集团后方供给的负责人。这样的不罚而赏的公关策略,真真切切得到了投降派的支持,从而东吴集团内部也就如铁桶一般,坚不可破,而这得益于鲁肃的内部协调。之后孙权派遣鲁肃以吊表二子之名“并慰劳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邀得诸葛亮过江,孙刘双方最终达成共识,建立孙刘联盟来共治曹操,鲁肃也为东吴集团赢得了良好外部发展的环境。
鲁肃是东吴集团促成联盟的缔造者,在联盟成立之后,鲁肃也是自觉地服从于孙刘联盟这个这个大局。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表现出优秀的公关策略和远见卓识,这就招致了周瑜的不安,“此人不除,日后必成江东之患,不如杀之”,于是周瑜便设计杀害诸葛亮,而这当中,鲁肃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如若诸葛孔明被害东吴,孙刘联盟便会土崩瓦解,之后便是曹操的进攻与刘备的报复,东吴将是岌岌可危,于是鲁肃积极维护孙刘联盟,不单是为了诸葛亮的安全,更是为了东吴的生存与发展。鲁肃之所以竭力保护孔明,正是着眼于东吴的大局利益,维护孙刘联盟。
(三)周瑜“知己知彼,力主抗曹”
周瑜,字公瑾,东汉末年东吴著名军事将领。在赤壁之战中周瑜表现出的优秀公关策略,使得东吴集团不仅避免了灭国之祸。而且为东吴集团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长足的贡献。历史上存在着周瑜空有一身的政治才能,但是心胸狭小的说法,认为周瑜如何如何不如诸葛亮,由于嫉贤妒能而在联盟过程中陷害孔明。我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说法,正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可见历史上的周瑜并不是大家所说的是一位嫉贤妒能之人,如果说周瑜在联盟过程中有算计孔明的行为,如果我们站在一个国家军事将领的位置换位思考的话,你就会发现,周瑜所做的一切都是合乎情理的,诸葛孔明的存在确实是东吴集团以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因为东吴集团在赤壁之战三分天下之后必然要得荆州,进川蜀,而这就与孔明向刘备提出的《隆中对》相一致,所以孙刘集团日后必有冲突,此时除掉孔明也是有道理的,这也是周瑜为东吴集团长久发展的深远考虑。其实放眼整个赤壁之战孙刘联盟表现出来的公关策略,周瑜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的,加以概括就是:“知己知彼,力主抗曹”。
周瑜年少的时候就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来孙策遇刺身亡,周瑜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可以说,周瑜是孙氏集团的建设者和中流砥柱,是他帮助孙权一步步地缔造起了东吴集团。在面对曹操的“与方将军会猎于吴”时,周瑜没有像张昭一般选择降曹,而是选择分析当时的局势,做到知己知彼。首先自身集团内部不团结,有张昭一部分投降派,使得东吴集团内部人心惶惶,还有鲁肃等主战派,集团内部派别各抒己见,是战是降造成了内部的涣散。在集团外部,曹操有一统天下的大志,而且曹操拥有雄厚的军事力量,东吴集团本身根本不能与之抗衡,但是投降之后自己苦心经营的东吴集团将不复存在,自己的君主也会成为别人的阶下之囚。所以要想让东吴集团存活下去,一定要奋力求得内部的团结,出路也只有抗曹一条。于是周瑜便决定要“力主抗曹”,劝言孙权一定要抗曹,必不能如张昭般委屈投降。在鲁肃劝言孙权“如肃等降累官不失州郡。如将军降操,位不过诸侯,车不过一乘,骑不过一匹,从不过数人,岂得南面称孤哉!”之后,孙权急忙把还在鄱阳的周瑜召回,周瑜回来之后马上对东吴现状、曹军实力、天气情况、周边环境进行认真分析,果断向孙权提出:“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为操之后患,一也。操舍鞍马,仗舟船,与吴越争衡,二也。又遇隆冬盛寒,马无粮草,三也。驱中国之士卒,远涉江湖,不服水土,多生疾病,四也。”周瑜这一番合情合理的敌我分析使孙权彻底下定决心抗曹,孙权说道:“今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遂拔剑砍面前奏案一角说道:“如将军官吏再言降操者,与此案同!”并授剑瑜,“先军三万,卿与子敬、程普先发。”还言:“卿前军稍不如意,孤当亲与操贼共决胜负。”孙权如此的坚定抗曹,是与周瑜合理的知己知彼的分析不可分的。在赤壁之战中周瑜为抗曹大业也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孙刘取胜的关键是火烧曹操的战船营垒,此计系周瑜所定并实施,并与黄盖合演的苦肉计与诈降计,都表现了周瑜“力主抗曹”的决心。也正是周瑜这样“知己知彼,力主抗曹”的公关策略对赤壁之战的以少胜多,乃至赤壁之战后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都起到了深远的影响。所以周瑜可谓是中国历史长河中一位响当当的公关大家。
二、赤壁之战中刘备集团维持并巩固联盟的公关策略
(一)诸葛亮“高瞻远瞩,随机而动”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刘备集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诸葛亮在赤壁一战中优秀的公关表现,为刘备集团赢得了喘息和长远发展的机会,确定了赤壁之战后的三足鼎立之势。
早在赤壁之战前,刘备在三请诸葛亮的时候,孔明就为刘备分析了当时的天下形势,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隆中对》。诸葛亮一开头就精辟透彻地分析了当时的天下局势,更可贵的是,诸葛亮预测到了曹、刘、孙三大集团鼎立天下的未来局势。从《隆中对》中我们其实不难看出诸葛亮的高瞻远瞩,为刘备集团的未来做出了每一步的打算,而且其预测之准,可谓天人。放眼赤壁之战,诸葛亮“高瞻远瞩,随机而动,见机行事”的公关策略的运用可谓是炉火纯青。面对曹军的军事压迫,刘备集团孤军反抗只有死路一条,要想存活下去,只有求救于当时同为曹操“眼中钉”的东吴集团,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朋友,所以诸葛亮需要求救于孙权。求救孙权有很多种办法,要么寄人篱下,要么做孙权的部属。但是诸葛亮知道自己的主公都不会同意。刘备此人虽然半生流离,辗转而无着落,但是刘备本为王室后裔,若投孙门下,更加没有出头之日。而孙权也并不是什么古之君子,他考虑问题也是从他自己出发。正是基于这种情况,诸葛亮知道机会来了,于是诸葛亮提出了建立孙刘联盟的的策略。面对共同的敌人,孙刘两家联合起来,在军事上形成同盟关系,不分大小彼此,平等互利。这样高瞻远瞩的策略保证了双方地位的平等,又保证了利益的均衡。孔明提出孙刘联盟的策略正好与东吴集团鲁肃的策略相一致,两人英雄所见略同,大事一拍即合。鲁肃以给刘表奔丧的名义前往荆州,还在路上的时候,刘琮就投降了,刘备又在长坂坡全军覆没,鲁肃马上到当阳长坂,邀孔明到柴桑共商大事,游说被巨大军事压力和内部投降派包围下正在犹豫观望的孙权。孔明用激将法,对孙权说:“孙将军您如果能以吴越之众与曹操抗衡,不如早点与曹操断绝外交;如果不能抵抗就向曹操称臣吧,现在您犹豫不决,当断不断,灾祸马上就要到了。”血氣方刚的孙权反问诸葛亮:“如果像你说的那样,刘豫州为什么不投降呢?”诸葛亮说:“我主为王室贵胄,英才盖世。大家对他的敬仰就像那滔滔的江水般绵延不绝。我主坚决抗曹,如若失败,则为天意,怎么甘居曹操之下!”孙权果被激怒:“我不能将全吴之地受制于人,我决定了。不是只有刘豫州才能抵抗曹操!”双方遂达成了合作的意向。
为了坚定孙权抗曹的决心,诸葛亮向孙权详细分析了曹操的劣势: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孙刘两家只要同心协力,必定能够击败曹军。曹军一旦北撤,天下鼎足之势可成。诸葛亮的高瞻远瞩由此可见一斑。而且诸葛亮还擅长见机行事和权变。在诸葛亮到达柴桑之后,就存在诸多的困难,张昭投降派的畏敌如虎,孙权的犹豫不定,如果不排除这些困难,就算孙权有心抗曹,联盟本身也是前景未卜。于是诸葛亮采取激孙权的办法,智激孙权也是见机行事,如若掌握不好便会适得其反。要想获得东吴集团的全部同意。还要征得周瑜的意见。周瑜,世之名将,加之自身高傲,看不起弱小、仓惶的刘备,更加看不起诸葛亮。于是诸葛亮见机行事采取气周瑜的策略,运用机变术为刘备集团赢得了盟友。其实,了解公关对象的个性、心理、情绪,来总结推测公关对象的心态,是身为一个优秀公关人物必不可少的条件。对形势的高度把握,从而做出现阶段的行动和将来的预计步骤,遇到突发情况,要及时调整好自身的公关心态,认证揣摩、把握公关对象的内心活动,真正做到高瞻远瞩,见机行事。诸葛亮正是运用这样的公关策略,得到了现阶段曹军北撤的安宁和赤壁之后占荆州的长久利益。
(二)刘备“联昊抗曹,知人善任”
刘备,字玄德,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著名的政治家,公关大家。众所周知,刘备懂得如何收买人心,所以在他身边聚集着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英雄人物,哪怕在刘备最困难的时期,这群人非但没有选择背离,反而义无反顾的辅佐刘备结成孙刘联盟,占得荆州与川蜀,缔造了伟业。作为孙刘联盟主要的推进者,刘备的“联吴抗曹,知人善任”的公关策略在联盟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刘备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他不会甘心坐第二把交椅,在他帮助曹操灭掉吕布之后,本可以做得曹操一员大将,但他与董承勾结,谋害曹操,这就招致了曹操的追杀。与曹操的势不两立迫使刘备投奔刘表,至此曹操与刘备可谓是水火不相容,所以刘备对于曹操,无论自己兵势如何,都是要与曹操抗争到底的。而曹操曾与刘备“煮酒論英雄”,他识得刘备是位英杰,不能为我所用,势必催之。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军南下,刘琮不战而降,在曹操的打击下,刘备受挫于当阳长坂坡,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时候的他可谓是穷途末路,倘若没人与之联合,又会如丧家之犬般逃亡。但是天无绝人之路,这时候江东的孙权集团抛来了橄榄枝,于是刘备马上派遣诸葛亮过江到柴桑与孙权商议联盟之事。刘备提出建立孙刘联盟来共同抗曹,使军事力量相对弱小的势力得以联合,面对共同的敌人,双方互帮互助,实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所以不难看出刘备这一条“联吴抗曹”的策略不仅仅使刘备集团获得了军事上的盟友,渡过了军事、政治生涯的危险期,而且在赤壁之战后获得了染指荆州的机会。赤壁之战前,刘备是没有根据地的,而正是通过联吴抗曹获得了荆州这块根据地,也实现了诸葛亮为刘备提出《隆中对》的重要一步,为以后进川蜀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刘备作为集团的最高统帅和精神领袖,他的所作所为关系到这个集团的生死存亡。刘备在这一方面做得极为出色。在派遣使者到柴桑劝谏孙权达成孙刘联盟时,刘备作为集团的统帅,不可能身体力行,所以刘备在这时选中了诸葛亮。因为早在请诸葛亮出山之时,诸葛亮为刘备规划了联吴抗曹的蓝图,而且诸葛亮的《隆中对》与东吴集团抗曹的关键人物鲁肃的《榻上策》如出一辙,诸葛亮拥有良好的公关策略、公关形象并且善于随机而动和权变,在公关语言方面能够揣摩公关对象的内心,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刘备选定诸葛亮。而诸葛亮也没有辜负刘备的期望,不仅解决了联盟问题,还进一步坚定了孙权的必胜信心。由此可见刘备能够识得下属的才能。从而最大限度能让其发挥运用。而且刘备的“知人善任”还体现在武将的选择上,刘备对这场关乎自己生死存亡的战斗看的尤为重要,在武将的分配上,选择办事稳妥、心思细腻的赵云保护军师诸葛亮,选择关羽、张飞这样的猛将去配合东吴的正面战场,武将军事的分配得当也为这场战斗的胜利提供了最大程度上的保障。
孙刘的联盟是双方共同需要的产物,而刘备是其重要的建设者与推动者。刘备前半生颠沛流离的生活虽然使他无立锥之地,但也同样练就了刘备出人的才能。也正是赤壁之战这个平台给了他展现的机会,最终成就了一番伟业。
三、赤壁之战中孙刘公关联盟体现的现实意义
孙刘公关联盟的实践者是孙权、鲁肃、周瑜、刘备、诸葛亮等历史人物,他们的公关智慧和思维对当今的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公关主要核心便是:内求团结,外求发展。历史的公关策略拿到现代社会中依旧有着十分广阔的空间。现代组织的发展讲求的是组织与公众的关系和谐,而公关思想无疑在提高社会组织的和谐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今的社会是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是人才主导组织发展的社会,这就要求对信息的高度掌握和对人才的高度要求。站在时代制高点审时度势,准确掌握时代信息,遇到突发情况能够随机而动,调整好公关策略与心态,这对当今社会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帮助企业谋求更多的利益也为个人谋求长足的发展。当今社会个人和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对内外部环境的协调,对内要团结一致,只有集团内部固若金汤,在面对强大竞争对手的时候才能尽最大的努力去克服,不会让对手有隙可乘。对外要运用公关策略营造对集团有利的外部环境,为集团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外部环境。同时集团也要有大局观念,懂得舍去,不能因小失大。服务于大局,照顾大局,这是当今社会集团和个人都应该具备的优秀公关策略。孙子兵法上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自身集团或个人的充分理解,对公关对象情况的高度掌握,当遇到突发情况时,能根据公关对象的情况调整或改变自身的公关策略,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也可使集团和个人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市场领导者或成功者。韩愈曾说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作为集团的领导者就要做到善于发现人才,还要对人才进行专业性的分析,要充分发挥人才的专业性能力,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把一个人的能力发挥到最大,这是对人才的认可,也是对集团的负责,是全员公关的基本要求。
赤壁之战中掌控孙刘集团的历史人物体现的公关策略对当时的历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让我们更好地去借鉴与利用,更好地去适应与服务当今的社会。
结语
通过对赤壁之战中典型历史人物之公关策略的论述,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理解与研究三国史。诸葛亮和鲁肃公关策略的英雄所见略同,直接推动了孙刘联盟的建立;孙刘联盟中东吴集团各公关人物的公关策略——孙权的“审时度势”与鲁肃的“内外协调”再加上周瑜的“知己知彼”最终奠定了赤壁之战的胜利结局;刘备集团的公关策略——诸葛亮的“高瞻远瞩”和刘备的“知人善任”帮助刘备集团赢得喘息和长远的发展。孙刘联盟虽然是在双方利益需要的基础上建立的,期间孙刘联盟有分有合,但是在联盟建立之初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与他们的公关策略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应该从中发掘宝贵精神财富,吸收智慧光芒,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对外公关活动,这也是我们研究传统公关策略的真正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