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
2017-05-30褚彪
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1714038
摘要: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肩负着高职思想教育的重任,是培养学生政治觉悟、职业道德、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现状来看,我们在教材、教学方法、教育理念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作为高职思政教育工作者,我们应立足当下,与时俱进,深刻挖掘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推进高职思政教育改革,提高思政教育效果。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素质教育改革深化,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不仅仅是通过思政理论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引导,更要从思政教育的内涵出发,挖掘更高层次的思政教学设计,结合当下大思政的教育理念,以课堂教育为主、课外教育为辅,两方面入手紧抓思想政治教育,将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思政教育紧密相联,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并进一步推动思政课程的改革。
1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教学的重点偏向于对学生专业性和技术性的培养,思政理论课程相对来说分量就轻了很多,从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思政理论教学课程多以大班授课,虽然大班教学能优化课程资源、师资力量,但是学生在大班课堂上所能接受到的教育效果相对弱化,大班授课也会影响学生对于思政理论课程的重视程度,思政课堂的实效性就无法获得保障;思政理论课程的知识相对抽象,理论性强,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将抽象的知识具化吸收,就會觉得课堂枯燥无味,影响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并且思政理论课程教学缺乏针对性,学生很难将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社会的实践联系起来,就无法解读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含义,也就体现不出思政理论课程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引。
2 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存在问题
第一,对于思想政治课的重视度不够。虽然在政策上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但是落实到高校管理工作中,对于思政课的重视度却不是那么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机构应作为独立的二级机构,但是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仍然选择挂靠在公共课部、基础课部,由此可见学校对于思政课的重视度不够高,另外课程设置上也不够合理,大课、晚课的情况很普遍,教学效率可想而知,另外专业课的额外增加,最先让路削减的就是这些理论课程,思政教學得不到保障,从而导致了思政课的呼声很高,表面风光,无法落实,实际低位的现象;一些院校对于思政课程的经费投入很少,限制了思政课程的优化改革,教学水平也就无法提高。比如思政课程的一些实践教学环节,不局限于课堂之中,要把学生带出去,参观一些革命基地,或者组织一些竞赛,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等等,这些都需要学校经费的支持,再者给优秀的学生提供一些物质奖励,激励学生进步,以及教师开展思政课程课题研究,精进教学水平,都离不开经费投入,可是一些高校对于思政课的建设不足,甚至基本投入也欠奉,致使思政课教学很难有大的进步;思政课教师的待遇偏差。一些院校没有对思政课的重要性摆正态度,连带思政课教师的待遇也出现了偏差,与专业课教师的待遇相差甚远,可是教学工作量的要求却并不比别人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思政课的教师积极性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致使教师队伍不稳定,跳槽事件也时有发生,尤其是青年教师力量的流失,对于思政教育来说是很大的损失。
第二,教学内容泛泛,缺乏针对性。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课程主要内容涉及政治教育、德育教育、法制教育、素质教育,教学内容应当涵盖大学生思想各方面的正确导向,理论上来讲课程内容丰富,对学生的学习生涯、社会实践都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但是目前来说高校的思政教育教材本专通用,并没有突出对于高职教育应当注意的思政教学重点,也没有突出高职教育对于技术型人才培育的特色,思政课程普遍化,缺乏针对性与实效性。就学生反馈来看,对于思政课教学很多学生认为课程内容比较死板,缺乏吸引力,课程与专业没有太大关系,实用性也不强,这些都是学生不重视思政课的原因,教材脱离了实际,理论性太强,纸上谈兵,学生也是一知半解。另外教材内容的重复性也是学生对思政课失去兴趣的另外一个影响因素,很多内容学生在大学之前就已经接触过,大学的思政课还是反复讲授,就没有了加深教育的意义,还有就是思政课的理论相对落后,跟不上现在大学生思想的变化速度,以及精神需求,所讲非所需,从而就无法实现其实效性。
第三,教学方式欠妥,缺乏实践教学参与。现在很多高校的思政课多数课程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很少有走出校园去实践的机会,再加上出去实践由相应的带队教师负责全体学生,所担责任不小,教师也会有所顾忌,有校外实践也是寥寥无几,走马观花,流于形式,实践的作用不明显,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亟待优化。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思政课的实践课程还是很期待的,认为实践课程会比课堂授课更具趣味性,更贴近生活,也会积极响应参加。另外当前很多高校的思政课程采用合班授课的方式,学生缺课率也很高,甚至上课的礼堂入座率都不到一半,在座的学生上课听讲的效率也无法保证,开小差,睡觉的比比皆是,教师也是站在讲台上,再配合多媒体,在课上能直接跟学生交流的时间就更少了。如此大面积的思政教育何谈教育效果,更不要说实现一对一的,根据学生个人特点进行思政培育。
2.2 原因分析
第一,社会风向、舆论对价值观的影响。高校开展思政课程的目的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做一个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储备人才。当今社会科技发展迅速,信息网络化、全球化给大学生带来更多思潮,西方发达国家通过网络向我国大学生输出价值观念、文化、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思想渗透也在不断加深,由于东西方历史、文化、经济等各方面存在根本差异,西方所推行的思想渗透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大学生的国家、主权、民族的信念,对我国社会稳定十分不利;改革开放使我国登上了一个发展的新高度,带来进步的同时也加剧了经济的两极分化,国内也充斥着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贪污腐败等毒瘤,这些社会不良风气也严重腐蚀着大学生的精神,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产生思想偏差,认为学而无用,信仰、信心的失落,对社会评价的偏激,降低了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肯定,产生消极心理。
第二,高校对思想政治课程定位不准。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不仅仅是要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合格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心理素质,紧紧围绕培养第一线技能型人才开展课程,将公民意识、职业精神、人生价值等思政教育融入其中,有序、系统地开展实施,才是高职思政教育的最优途径。但是在实践中,很多高校往往会偏重其中一面,而忽略了另一面的教育,就会造成思政教育重德轻技,过于表面化、理论化;或者重技轻德,教育偏于功利性,这都不是理想的高职思政教育状态。
第三,学生素质参差,学习积极性不高。高职院校的生源层次不一,水平各异,并且现代高校的大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背景、文化教育、经济条件、性格等各方面都不相同,这也造就了学生在自制能力、学习积极性、学习目的、成才意识、心理素质上的巨大差异,如果思政课程的内容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则很难将学生拉入到课程中来,教育效果也就无法实现。再者现代的学生考虑的最大问题是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因此在专业课上下的功夫要远远多于思政课,觉得招聘重能力,思政课跟就业没有太大关系,又无法引起自己的兴趣,从而轻忽了思政课对于个人职业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3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措施建议
3.1 与时俱进转变思想,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提高思政教育的重视度
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首先要提高对思政课程的重视度,无论是从教育主管部门到一线教师再到學生,都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思政教育对于学生学业以及职业生涯的影响作用,认识到思政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让高职思政理论教学发挥真正的教育主阵地的功用。我们处于社会大环境高速发展变化的时代,高职教育主要采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生活不再囿于校园之内,他们更早的接触了企业,接触社会,使得现代的大学生的大学生活更具开放性和多样性,基于此,我们的思政教育就不能再像以往的灌输式、理论式教学,要探索出适合现代社会环境和学生变化的新的教学方式;学生提前进入社会,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给学生的思想带来了更大的冲击,作为高职思政教育的主体,学校与教师不能因为学生已走入社会就放松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相反的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为学生解答学习、生活、工作、情感上遇到的难题,才能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知交好友,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思想进行引导,传递正能量;思政教育还要重视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高校扩招也带来了就业的难题,当今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良好的职业素养不仅是学生适应市场发展的必备条件,也能够为学生赢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加大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思政教育中一项重要的工作。
3.2 善用资源,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3.2.1 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度,增加吸引力
许多大学生认为在大学期间开设的思政课程没有必要,觉得这些知识以前都已学习过,就这一点来说,在高校的思政课堂上,教师应当挖掘思政教育的深度与广度,结合课本但是不局限于课本,要讲授匹配大学生思想的新知识,不仅有理论,还要知道理论何来,又该如何做,在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堂中要结合本校的办学特色,对于理想、职业、道德、就业等结合探讨,突出职业道德教育与创业意识培养,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以及党政方针导向,用优秀的理论培养学生,用高尚的思想武装学生。
3.2.2 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提高学习积极性
新时代需要全新的教学方法来满足社会需求,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弊端益重,教育改革的中心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走下讲坛,作为引线贯穿课堂始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思政理论知识探索、解答、创新,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让学生认识到思政理论课程不是空洞的理论宣讲,而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的实用课程,让学生通过学习思政理论,进而转化成自身技能,去改造世界,创新世界,体现思政教育的指导性作用。
3.2.3 借助新媒体,丰富思政教学
我们处在信息时代,多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思政课堂也要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的优势,丰富课堂氛围,具化理论知识,让学生听的到,看的见,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课堂教育效果;学校应完善本校网页建设,设立思政教育专栏,并及时更新当前社会动态,让学生随时都能了解社会的最近发展,国内外时政变化,让学生与社会不脱节,还可以设置专栏评价解读,学生既能看到问题,也能获得解答,另外教师也要充分利用微信、qq等实时联系方式,跟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及时发現学生的思想变化,以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
3.2.4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除了在课堂上改进教学以外,我们也要鼓励学生扩大学习范围,不把自己局限于课堂,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生活,到企业、农村、社区等不同的氛围中去感受,去体验,以最直观的方式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展示出来,让思政理论课程真正融入社会生活因素,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实效作用。
4 结语
高职思政教育是我们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方法,随着时代的进步,思政教育也赋予了我们新的责任和要求,在思潮变化、信息纷杂的现代社会,大学生更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思政教育的工作难度更大,我们要积极面对挑战,创新思政教学方式,改善思政教育效果,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高职思政教育会越来越好,为我们祖国的建设输送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罗南石,熊申英.高校“大思政”教学运行机制探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0,05.
[2]吴兴富.高职思政课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05.
基金来源:2017年交通运输职业教育科研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专项课题“团结稳疆视阈下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以《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为例”(课题编号:2017SZ43)
作者简介:褚彪(1983),男,辽宁人,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