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能力知识共享与大学生创新行为关系研究
2017-05-30曹卓琳
曹卓琳
(西安医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摘 要:文章在已有文献基础上,建立吸收能力、知识共享与大学生创新行为之间的模型,并提出假设。通过设计关于影响大学生创新行为的调查问卷,利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吸收能力的三个维度均与大学生创新行为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吸收能力维度中探索性学习、利用性学习与知识共享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转化性学习与知识共享之间无相关关系;知识共享与大学生创新行为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最后,介绍文章研究局限,进行研究展望,并给出本研究的管理启示。
关键词:知识吸收能力;知识共享;大学生创新行为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5-0037-03
Abstract: Based on the current document, this paper establishes the model of knowledge absorption, knowledge sharing and innovation behavior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nd proposes hypothesis. By designing the questionnaires concerning the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behavior, we can mak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the collected data through the analyzing software SPSS 17.0. It shows that three dimensions of absorptive capacity are all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behavior. Exploitative learning and application learning are all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knowledge sharing. There are no relations between the transfer learning and knowledge sharing. The knowledge sharing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innovation behavior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Finally, we discuss the limitation and prospects of the research, and provide some inspirations according to the study.
Keywords: absorptive capacity; knowledge sharing; innovation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一、概述
近年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创新已成为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从2006年开始,党中央、国务院就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在此战略推动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推动企业创新。企业创新能够给经济带来助力,而企业创新的核心是拥有一支富有创新精神、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高校作为人才资源的发源地,是我国创新人才的培养摇篮,应该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承担一定的责任。以“创新”为核心发展的任务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的使命,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养成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将来对自己、国家的发展都是一笔财富。
目前国内研究创新能力主要集中在企业内,任华亮等学者通过层级回归分析研究能力与成长工作价值观对创新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1],屠兴勇等学者研究批判性思维、创新氛围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2]。对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研究有以下几种观点,其中沈亚平等学者认为对于提高国内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方法包括:加强基础课程、增加交叉课程和改变教育观念等[3];解志韬认为组织创新氛围和知识分享能够影响研究生的创新行为[4],这一点与徐艳等学者的观点相似,他们都认为团队氛围是大学生创新团队建设的中关键因素。而国内目前利用跨学科知识结合实证的研究方法来研究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文献比较少。根据组织学习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高校大学生通过相互学习交流从别处获取大量的知识,并且内化为自己的理论进而进行管理和整合来实现大学生创新行为。知识共享对创新行为有很大影响[5],知识共享程度越高的组织,越能促进创新行为。由此可知,大学生的创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学生个体对知识吸收程度的影响,同时知识共享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创新行为。因此,本文主要讨论知识吸收能力、知识共享对大学生创新行为的影响。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一)知识吸收能力与知识共享
1990年,Cohen&Levinthal首次提出了吸收能力的概念,指出吸收能力是指企业从环境中识别、消化和开发知识的能力[6]。这个概念被提出以后,很快被广泛应用于很多领域,但是用实证的方法运用于学生管理中并不多。从吸收能力的各个维度研究也很少,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章尝试从实证分析角度来研究吸收能力的各个维度、知识共享与大学生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而为提高大学生创新行为提供可行方法。Lane et al[7]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将吸收能力分为3个维度:探索性学习、转化性学习和应用性学习,三个维度过程是指识别理解新的外部知识、内化有价值的新的外部知识并转变为自己的知识。大学生在接受知识的重要阶段,不仅要消化吸收教科书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将所学转化为所用,为社会做贡献;探索性学习是指识别和理解外部知识的过程。个体在充分理解外部知识以后才能更好与他人分享自己所学所知;转化性学习是个体如何将新获取的知识与现行知识进行整合的过程[8]。对于大学生创新行为培养,转化性学习至关重要,将理论知识学习进行转化产生新的观点、想法。利用性学习是指个体在评估现有知识能力的过程中,结合获取的外部知识创造新知识并成功运用的过程。利用性学习过程需要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才能找出最适合的创新方向,知识再造过程中不同观点的共享会产生1+1>2的效果。
因此提出了如下假设:
H1a:探索性学习与知识共享正相关;
H2a:转化性学习与知识共享正相关;
H3a:利用性学习与知识共享正相关。
(二)知识吸收与大学生创新行为
吸收能力能够促进知识在大学生之间的内部流动,能够取得良好绩效。在进行探索性学习中,成功获取外部知识对学生创新行为有一定的基础,获取的外部知识能够减少个体内部知识稀缺性的限制,通过这种方式来帮助学生获得更高的创新行为。转化性学习是将知识经过转化成为自己的知识,利用性学习是在探索性学习的基础上与自己原有知识储备结合来进行创新改革。转化性学习是大学生创新行为内化知识的桥梁,当个体汲取外部知识以后,融入自我知识储备的吸收进而转为利用性学习。利用性学习是大学生创新行为的关键,有效的利用性学习是学生有意识将与自我知识储备相关的知识举一反三、转化成自我的有效资源加以利用,在后期学习工作中有意识将自己所学、所思转化为创新行为。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H1b:探索性学习与大学生创新行为正相关;
H2b:转化性学习与大学生创新行为正相关;
H3b:利用性学习与大学生创新行为正相关。
(三)知识共享与大学生创新行为
知识共享是创新的关键[9]。大学生通过团队之间的知识共享,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而且能够使自身知识系统化、社会化,同时创造出新知识,进而不断提高创新能力。通过个体之间的知识共享,他们能够分享各自看待问题的看法和意见,不同视角下的知识共享能够产生更多创意和想法,进而形成创新行为。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4:知识共享与大学生创新行为正相关。
(四)研究模型构建
基于以上研究假设和文献回顾,本文提出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
三、研究设计
(一)问卷设计和数据收集
根据文章的理论模型,设计出调查问卷,问卷采用了李克特5级量表形式,来表示被调查者对调查问卷的认同程度。本文所使用的样本全部来源于高校在校大学生。在2016-2017年间,共发放问卷530份,回收520份,其中有效问卷513份。
(二)数据分析
1. 信效度分析
信效度是衡量问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信度作为样本被反映的真实程度的指标,效度是用来测量数据的有效性。当信效度的值越高,就更能反映问卷测量的准确性[10]。本研究的信效度分析如表1所示。
从信效度分析表可以看出,各变量的信度系数和效度都符合文章研究要求,说明问卷的内部一致性较好,数据适合进行下一步分析。
2. 相关回归分析。
根据提出的理论模型,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通过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知识吸收能力对大学生创新行为的影响显著,从而验证H1a、H3a成立,对知识的探索、利用,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创新行为;转化性学习对大学生创新行为影响不显著(β值分别为.332且显著性为0.171大于0.01)说明转化性学习个体强调知识在自身的消化、吸收,并没有跟其他成员进行知识共享;吸收能力对知识共享影响显著(β值分别为 .724**、.657**、.613**且显著性为0.000小于0.01)H1b、H2b、H3b成立,学生通过探索性学习能够有效挖据知识并将其有效进行转化性学习和利用性学习,进行良好知识共享;知识共享对创新行为的影响显著(β值为.644**)从而验证H4成立。学生之间通过共享知识、理念等,促进创新行为。
四、讨论与启发
研究结果表明:(1)知识吸收的各个维度对大学生创新行为有正向影响。这在后续工作中可以指导我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学习,原有的想法会加深或者结合别人的观点,个体自身会产生新的想法,促进大学生创新行为的产生。(2)知识吸收的各个维度对知识共享有不同的影响。探索性学习是对外部知识的获取,通过知识共享,每个学生都在此过程中发掘对自己有用的知识;转化性学习对知识共享影响不显著,主要是因为转化性学习是将外部知识内化为自己知识的过程,注重于内化的过程,因此,影响不显著;利用性学习是将自己的知识通过知识共享活动创造出对自己有益的创意想法,进而产生创新行为。(3)知识共享对创新行为有显著影响。
对于从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应该着力提高吸收能力的各个学习过程,探索性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去获得新技术和机会,管理人员应该寻求一些合作项目等来提升探索性学习的能力,转化性学习是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过程,对知识的糅合、管理能够促进学生转化性学习的过程。利用性学习帮助学生利用外部知识来丰富自己原有的知识,将探索性学习得到的新知识进行开发,以此来促进大学生创新行为的发生。
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抽样方式的限制。由于条件所限制,文章所选取的样本均来自于西部高校的本科院校,可能导致研究有一定局限性,将来的研究应广泛地选择不同省市不同层次院校作为研究对象,使研究结论更具有应用价值。(2)本文所采用的截面数据具有一定局限性。随着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广泛开展,影响其因素更具多样性,在将来的研究中,以期能够进行更深入研究,分析知识吸收能力、知识共享对大学生创新行为的关系,不断修正理论模型,使其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任华亮,杨东涛,彭征安.创新氛围和工作自主性的调节作用下能力与成长工作价值观对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J].管理学报,2015,12(10):1450-1456.
[2]屠兴勇,批判性思维、创新氛围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J].社会科学,2015,8:40-50.
[3]沈亚平,张子怡.美国一流大学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举措探析[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17):454-458.
[4]解志韬,组织创新气氛、知识分享对研究生创新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5):47-52.
[5]王士红,徐彪,彭纪生.组织氛围感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基于知识共享意愿的中介效应[J].科研管理,2013,34(5):130-135.
[6]Cohen W D, A Levinthal. Absorptive Capacity: A New Perspective on Learning and Innovation[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0,35:128-152.
[7]Lane,P.J,KokaB.R. and Pathak. The Reification of Absorptive Capacity:ACritical Review and Rejuvenation of the Construct[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6,3(4):833-863.
[8]Lenox, M.&King. A. Prospects for Developing Absorptive Capacity Through in Ternalin for Mation Provision[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4,25(4):331-345.
[9]許庆瑞,徐静.嵌入知识共享平台、提升组织创新能力[J].科学管理研究,2004,22(1):13-19.
[10]吴明隆.SPSS统计应用实务(问卷分析与应用统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