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退出TPP后中国的RCEP政策研究
2017-05-30周丽
周丽
摘 要:特朗普在2017年1月退出TPP,TPP曾被奥巴马政府视为“重返亚洲”战略计划的重要一环,美国试图通过TPP谈判,解决边境线后的贸易问题以及打掉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一架马车——出口。为了应对美国对中国经济的多方打压,2012年以来,中国一直致力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谈判。RCEP的达成有望在美国掌控东亚经济合作主导权方面起到制约和平衡的作用。本文以美国退出TPP为背景,通过对RCEP的内因及特点的分析,提出了中国应对RCEP的策略。试图通过对RCEP的分析研究,为中国争取更大的亚太合作空间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TPP RCEP 亚太合作 挑战 中国对策
中图分类号:F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6(b)-064-03
TPP是一个包含了美国、日本等12个亚太国家的多边贸易协定,其宗旨在于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美国前任总统奥巴马在任期间极力推动该协定的生成,然而特朗普上台后的首批举措之一就是废除拟议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并就自己认为可以为美国工人争取更好条款的协定重新展开谈判。但在美国着手直到决意退出TPP的同时,也在为中国主导亚太贸易提供了可能。如今,美国主动退出TPP,使得中国在RCEP中的地位进一步得到了提升,也同时坚定了东亚各国加速整合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决心。
1 TPP介绍
TPP起初由4个成员国发起,于2005年7月签署次年5月起实施。据统计,2009年新加坡、智利、文莱和新西兰四国的人口总和约2400万,但国内生产总值GDP总和只占全球0.8%,而对外贸易额仅占全球2.5%。从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来看,四国经济的辐射范围都很小,但从整体来看却具有以下显著特点。其一,跨度大。新西兰位于大洋洲,地处太平洋西南部;智利位于南美洲,地处太平洋东岸;新加坡、文莱地处亚洲东部,毗邻西太平洋。四国辐射三大洲,形成横跨太平洋两岸的自由贸易区。其二,开放性。TPP为新成员的加入敞开着大门。一方面,TPP的初衷是作为APEC成员国自由化的一个模板提出的,为的是未能加入TPP的APEC成员可以随时加入;另一方面,TPP仍在不断吸收接纳新成员来扩大内部市场。其三,质量高。TPP被誉为“高质量的FTA”。其四,网络化。四国的市场开放度都较高,外贸发达。其五,时代性。TPP不仅包含传统的关税减让内容,还涵盖了当前国际贸易与经济一体化中的新议题。TPP将借此突破传统的自由贸易协定(FTA)模式,因此被誉为“21世纪的FTA”(见表1)。
在美国主导下TPP谈判终于在2015的10月5日,成功结束。至此,一个囊括太平洋沿岸12个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占据全世界50%的GDP和40%贸易份额的自贸区成立。
2 美国加入TPP的动因
美国之所以加入TPP,不难看出,其动机大致有以下几点:
(1)创立美国区域多边贸易协定的新模式,借此为美国谋得更多的利益。美国至今已同20个国家签署了FTA,其中已成立生效的仅11個(见表2)。然而所有FTA仅涉及美国与全球其他国家之间双边货物贸易总额的40%。由此可以看出,美国试图通过TPP,打造21世纪全新改进型的FTA新模式,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更新或增加现有的贸易协定,突出环保、透明度和保护工人的权利的义务;二是使FTA内容不仅局限在自贸区的贸易水平,更能够为中小企业创造更多的机会,优先考虑劳工和环境保护。
(2)借助TPP协议,美国可以如愿介入东亚地区一体化进程,力挽美国被排除在外的不利局面。通过TPP协议,可以使美国企业以低成本、无障碍地进入亚太地区,达到提高国内就业率、提高出口额、拉动经济持续平稳增长,在国际竞争中稳居主导地位的目的。但至今美国参加的区域贸易协定并不多,基于美国对亚太贸易的重视,从其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见表2)。因此TPP对于美国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3)制衡中国FTA,遏制中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为成立更大的“美式FTAAP”铺平道路。美国之所以在经济危机后急于构建TPP,正是吸取了其过度工业化而导致经济体系不稳定的经验。美国意识到过度依靠中国这一“世界工厂”间接导致了中国的“崛起”。因此试图通过构建既涵盖发达国家盟友,又包含越南、智利等发展中国家的自贸区,同时利用越南、文莱等低廉的劳动力和智利等国丰富的矿产资源,打造自己的“工厂”,摆脱对中国制造的依赖。此举将削弱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保证其经济利益和地缘政治的稳定,重塑主导在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
目前TPP规模毕竟有限,美国所获的经济利益与FTAAP相比仍然不显著。反之,如果TPP成员逐渐扩大,情况就会有所改变。如图1所示,2009年美国和TPP中12个其他成员国的进出口比例占到了TPP总量的近46%。
3 美国退出TPP
对区域外的国家设置贸易壁垒是TPP的实质,而中国恰是这壁垒外的国家。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是完全针对中国而提出的,是美国阻止中国书写全球贸易新规则的试水之路。美国方面,既想为未来打造一个更能巩固自己霸主地位的贸易体系,同时牵制中国,那么,一方面不得不付出代价,吸引他国参与其中;另一方面,又想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所以这个体系是矛盾的,在建设伊始,就是扭曲的。因为这个协议,在为美国内部的利益考量上,是不对等的也是不可能对等的。以美国的医药体系为例,如果TPP规定缩短专利保护期,那就意味着美国的医药行业利润受损,而受惠的可能是美国的农业,尽管在整体利益上是平衡的,但实质是失衡的。所以,美国民众大多认为TPP对美国而言是潜在的灾难,将会给制造业带来沉重的打击。因此,崇尚贸易保护主义的特朗普上台后,退出TPP势在必行。
4 中国的应对与挑战
中国较早开展多边自由贸易框架的谈判,从日本、韩国到整个亚太地区、东盟、中欧地区,现在中国又提出了一揽子的亚太交规解决碎片化自贸协定。其次上海自贸区的建立,以及福建、广东其他自贸区的开放。不难看出,在与美国的这场竞争中,中国早已开始着手准备。2010年启动的中国—东盟自贸区使得中国得以在东亚构建自己的经济区体系,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则不仅能部分消化中国的过剩产能,更使中国将经济影响力扩大到中亚、非洲甚至整个世界,而亚投行的成立则可以通过投资的方式控制亚洲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其他经济领域。如今,由东盟主导的RCEP,更被誉为中国的TPP。我们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抓住机遇直面挑战。
4.1 RCEP的提出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中国从2012年至今就一直在谈判的一个与TPP相竞争的贸易协定,该协定包含东盟全部成员国,以及另外6个与东盟签暑了自由贸易协定的相邻国家。据统计,该协定的准成员国GDP总量约占全球的30%。与TPP有所不同的是,RCEP没有涉及劳动力或环境保护条款,这不仅让它对一些东盟国家更具吸引力,而且还降低了谈判的复杂性。此外,RCEP为有意加入该协定的其他较小成员国带来了不可错失的机会,这会让它们能够更为轻松地进入大国的消费市场。
4.2 RCEP的特点
4.2.1 主導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体制
东盟积极推进内部一体化,强调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在“10+6”模式的帮助下,东盟初步实现了与大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目标,在亚洲以及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主导地位日益显现。由东盟主导建立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是时代的选择,也符合区域经济甚至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发展的潮流。
4.2.2 兼具开放包容性
比较来看,TPP是让渡了一定的政治权利而换取的贸易协定,RCEP则是在成员国平等互利的基础之上开展贸易,利用各国的比较优势,降低贸易门槛,它允许东盟FTA伙伴国或其他外来经济伙伴加盟。这表明东盟尊重不同国家国情不同的特点,与以往FTA所采用的封闭条款有很大的不同。东盟作出承诺,为了达成RCEP协议可采用单一或连续承诺,或者与其他与会各国统一的方式。这一特点再次反映了东盟强调弹性需求的特性,与此同时与RCEP的目标相适应。
4.3 中国的应对策略
4.3.1 积极参与推动RCEP谈判
RCEP内因及特点决定了谈判进程必然面临来自其成员内部的挑战。对中国来说,尽管推进RCEP并非易事,但其积极效应有绝对的理由促使中国以大国的姿态参与到RCEP谈判中去。美国退出TPP,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RCEP进程将大大加快。我们应抓住机会继续与各方推动谈判进程。
RCEP深度体现了东亚经济合作的强化,与中国加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谋求更好的发展,惠及周边国家,与外交方针相符合,也是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对所有有助于亚太经济一体化、促进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促进亚太地区发展与繁荣的自贸安排原则上均持开放态度。自由贸易区对象的选择目标一般集中在两个区域:一是资源和能源供应地区,二是周边地区,这两个目标与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对外开放水平密切相关。因此,在东盟核心的主导下中国为追求实质性发展应该做出突破性贡献。在谈判过程中,中国应加强与东盟的协调与沟通,关于谈判的主要问题争取达成共识,以减少由于东盟的分歧而造成的负面影响;有关部门应率先建立研究机制,组建专业化分工和协调小组,就谈判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敏感问题进行专项研究和事前评估。
尽管在过去的两年里关于批准RCEP的谈判停滞了两次,但预计谈判将会在2017年底完成。达到消除内部贸易壁垒、创造和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服务贸易的目的,最终建立一个辐射30亿人口、区域经济总量近20万亿美元、世界规模最大、贸易自由度比较高的自由贸易区。
4.3.2 加强与RCEP成员国的合作
2007年中国提出自由贸易区战略,此后发展迅速。目前,中国已建立19个自由贸易区,辐射范围达到32个国家和地区。在14个已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中,涉及国家和地区达22个,除了韩国、澳大利亚,其他自贸协定现阶段已经实施。RCEP不仅使我国现有的自贸区进一步提高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程度,并且也为中国、澳大利亚、日本以及韩国正处于谈判阶段的 FTA提供更广阔的沟通交流平台和更有效的解决途径。因此,在RCEP的帮助下中国与其他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将进一步加强。产业合作不仅是RCEP的核心,也是各国开放经济、实现互利共赢的基石。换句话说,实现了更为广泛的自由贸易协定的保障。
4.3.3 促进RCEP与中韩FTA、中日韩FTA的相互融合
作为一种全新的亚太区域合作机制,RCEP不能被视为中国与其他自贸区谈判的替代品,而是应该共同对待,协同发力。中韩、中日韩国自由贸易协定FTA先后启动了,中国应重视中韩FTA和RCEP谈判的进展,在中日韩FTA谈判和协商的进程中把握好节奏和深度。在某些情况下,若无法与日本达成一致意见,可以通过中韩FTA谈判与韩国率先达成阶段性成果,与日本的分歧问题也可以通过RCEP谈判协商平台解决。因此,除在三个国家范围内推进,中国可以充分利用RCEP提高中国、日本和韩国的FTA谈判的效率,而不仅仅局限在三国范围内推进。若中日韩FTA成功,那么RCEP谈判中的棘手问题可能就会不攻自破。
4.3.4 发展自身经济,开拓国际市场
中国需要完善自身的发展来迎接变化的挑战,致力于提高自身竞争力,进一步深化改革,努力改善市场环境,尽可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在新能源和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通过制定各种贸易壁垒的预期计划,抓住潜在机会,在一个迅速变化的环境中摆正自己的位置,审时度势,寻找好的合作伙伴,迅速沉淀大量的资金以及高技术人才。近年来中国自贸区(FTA)范围不断扩大,这不仅扩大了中国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以开放促改革的作法也有力推动了国内经济的转型升级。作为后起的工业资本主义国家,凭借着强大的工业制造实力和积累起来的庞大的资本,现在中国在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不仅不能放弃国际市场,而更需要不断开拓更大的市场,才能获得更多的投资利润、消耗过剩的产品,而这必将要与寻求再工业化的美国争夺全球市场。
RCEP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起点。全球化归根结底是效率的竞争,因此,资本将流向生产效率最高的经济体,进而转化成产业资本,最终通过输出商品的形式获利。中国方面参与全球治理,以期获得更低的生产资源;全球化,细致化分工,可以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竞争力和生产效率。总之,如果能够推动中国参与的全球化,世贸组织、各种多边自贸区、双边自贸区、亚太自贸区、RCEP和TPP统统都是手段,我们要做的就是趋利避害,择善而从。
参考文献
[1] 柴非.双边FTA谈判中的贸易政策选择——基于谈判标的联合指数方法的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9(11).
[2] 贺平.RCEP与中国的亚太FTA战略[J].国际问题研究, 2015(1).
[3] 林永亮.主权观念与地区合作[J].南洋问题研究,2013(49).
[4] 漆莉.RCEP:中国推进东亚经济合作的机遇与对策[J].时代经贸,2014(22).
[5] 吴正龙.RCEP:东亚经济合作新机遇[N].解放日报,2011-11-22(007).
[6] 袁波.东盟对外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比较研究[J].金融研究, 2014(12).
[7] 张苒.东盟要努力成为区域合作核心推动者[J].商,2013,21(1).
[8] 庄芮.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下的中国FTA战略[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