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间·表演

2017-05-30秦迪

歌海 2017年2期
关键词:场景表演空间

秦迪

[摘 要]彩调剧是广西流行范围最广、最深受人们喜爱的剧种之一,《五子图》是彩调剧的经典剧目,此剧的舞台空间运用既有传统戏曲的写意之法又有当下的写实之技。此剧在道具、灯光的运用上着重呈现场景氛围的营造,以达到对人物情感的勾勒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对其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舞台空间艺术的建构与表演的关联。

[关键词]彩调剧;场景;空间;表演

2016年第四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系列活动在南宁市正式拉开帷幕。此次戏剧周聚集了越南、泰国、缅甸、柬埔寨、新加坡等东盟国家以及国内知名戏剧表演团体共同参与,有昆曲、滇剧、彩调剧、话剧、芭蕾舞剧、越剧、儿童剧等,多场精彩大戏在南宁各专业剧场上演,为广大市民带来一场戏剧盛宴。

戏剧周中彩调剧《五子图》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笔者了解到传统彩调剧绝大多数的内容直接来自民间故事、传说,或反映当时社会的现象。该剧也不例外,主要宣扬尊老爱幼,惩恶扬善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并以辛辣的手法,鞭挞了大蛮、二刁夫妇不赡养老人及见利忘义的可耻行径,同时又宣扬了钟家兄弟、徐怀冰等敬老尊贤、仗义轻利的民族美德,这部作品是当时社会的生活写照。但从内容上来看,这种家庭伦理道德层面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也延续下来,具有很突出的现实意义。

彩调剧《五子图》作为传统的剧目,具有鲜明的地域风格,在舞台空间运用上较有新意,这种空间布局运用旨在呈现戏剧意境、展现主题内容、突出人物形象、升华戏剧的思想内涵。因此本文从舞台艺术入手,在道具、灯光、布景、演员等方面展开,尝试分析其如何运用戏剧舞台空间场景来展现其艺术之美。

一、“舞美”的艺术价值在场景空间的呈现

“舞美”是戏剧舞台设计的统称,有布景、道具、灯光等,舞台空间的划分、转换、氛围营造等都离不开它。比如说舞台道具,它是戏剧舞台上不可或缺之物,然而道具被置于舞台中间,不单单是一种摆设,而是利用道具在空间范围内所呈现的舞台艺术效果来展现富有意境的舞台空间,它真正的意义是将舞台道具的造型真正的投射到故事场景中去,进而表达更有深层次的剧情内容,塑造人物形象、烘托人物情感,发挥出道具的使用价值。

彩调剧《五子图》对空间场景运用就体现在“舞美”这一价值。首先,从舞台道具方面来说,该剧每一场都有明确的道具为特定的背景故事所呈现。舞台被置于一个较大的空间范围内,当这些道具在这种空间范围中呈现,能够丰富演员的表演,渲染戏剧思想内涵。因此,道具在戏剧情节发展中蕴含着丰富的含义。

其次,在灯光方面。灯光的投射是为戏剧的发展营造氛围,主要冲击的是观众的视觉效果。如彩调剧《五子图》第二场中,老爹爹被大儿媳赶出家门,并要求上山砍柴,衣衫单薄的老爹爹在大雪中饥寒交迫。当这一场景切换时,舞台灯光转换成青蓝之光,一束追光只打在舞台中间这一人物上,同时加上冷色调的灯光,展现了冬季寒风刺骨的氛围。老爹爹露宿在外凄凉的场景,笔者作为观众看到此景如同身临其境,心情也会沉重起来。这时舞台所呈现的整个空间背景显得较为空旷,舞台四周的黑暗结合冷色调的灯光,同时背景LED屏直接展示的是一幅布满雪景的山景图,这种舞台格局的划分使得剧中人物的身份形象展现的更具体、形象,又贴合故事情节。

道具、灯光对舞台场景空间的合理划分会使戏剧故事的呈现更具像,更富有立体感和层次感,戏剧的表演也会由此得到映衬、升华,与观众的视觉感受直接产生共鸣。

二、空间“写实”的戏剧表现

通過明确的道具来衬托故事情节发展以及塑造人物形象,进而辅助演员更好的表演被称为空间“写实”。彩调剧《五子图》这部作品能够明显看出与传统彩调剧空间场景运用上的出“新”。本文针对舞台场景空间设置较突出的场次进行分析,进一步掌握戏剧空间写实的具体体现。

第三场“在许大家”,这一场景的戏剧表现比较具体。房屋的布景装置区分舞台,屋内占据了舞台的大部分空间,舞台的左侧小部分则为屋外,屋内为实,屋外为虚,表演在屋内这个场景中展开。除夕之夜,老爹爹被大儿媳妇赶出家门去砍柴并交砍柴钱,衣衫单薄的他为了砍柴已经离家在外好几天。老爹爹蜷缩着身子瑟瑟发抖,半弯着腰,孙女细哥慢慢搀扶着受了风寒的爷爷进屋坐在大椅子上,为了让爷爷坐得离火盆更近,孙女细哥拿着一个小板凳让爷爷坐(板凳放在房间左前方位置),又转身走到桌子下面端过火盆给爷爷烤火,老爹爹一边烤火一边跟孙女细哥聊天,老爹爹蜷缩在小板凳坐着。孙女看到爷爷发抖的身体,刚要端热饭给爷爷吃,这时竟然遭到大儿媳“不怀好心”的劝阻说,“又吃热饭、又烤火,冷热不合,容易生病,吃热饭会生病”。紧接着递了一碗冷饭甩到老爹爹眼前,老爹爹无奈的看着这碗冷饭不敢说一句反驳的话。由于饭又冷又干,再加上老爹爹已经冻僵的身体,饥寒交迫的他强忍着难以下咽的冷饭,吃的过程中还被噎到,孙女轻轻给爷爷拍打着并安抚着爷爷。这时,站在一边的大儿媳妇叉着腰,半扭着身子看着眼前的这一幕,面部显示出一副嫌弃的表情,顺手又将火盆端到大桌子旁边,大摇大摆的转身坐在大椅子上自在的烤火。这一场景在视觉上是一个写实的空间,大板凳、大桌子、火盆、小板凳、碗这些道具以实物来呈现,在舞台空间内都是真实存在的,其搁置的方位把空间的实质性表露无遗,这时在舞台同一空间范围内产生两个表演区:第一个表演区,舞台上“房间”所处的空间范围内,中间后方场景是大儿媳穿着鲜艳的衣服,坐在大椅子上盘腿自在的烤火;第二个表演区,“房间”左前方的场景是老爹爹穿着单薄的衣服,蜷缩着身子坐在小板凳上,端着难以下咽的冷饭。这时在观众视觉上,“大儿媳”和“老爹爹”的人物形象在前后两个空间内形成鲜明对比。

其次,从“大椅子”和“小板凳”,“火盆”和“冷饭”这两种写实道具的对比来看,大儿媳妇坐在大椅子上烤着火,在舞台的中后方这一空间场景有大桌子、大椅子、火盆,人物身边实在的物体较多,围绕在大儿媳妇周围,又配合着温和的舞台灯光,能够明显感觉到温暖的感觉。而老爹爹端着冷饭蜷缩的坐在小板凳上,在舞台左前方这一空间范围内有老爷爷、小板凳、冷饭,人物身边实在的物体较少,再加上暗黑的冷色调灯光,空间的空旷产生冷清的色彩,映衬出老爹爹的可怜,同时也迎合了该剧的故事情节。因此,在舞台空间视觉上来看,前后两个表演区呈现出一“强”一“弱”、一“热”一“冷”的情境对比,使观众在视觉上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这种空间的对比使用构成了行为与实景互相映衬的场面,突出了人物的情感交错,人物形象的刻画更具体,形象地烘托出气氛。从内容上看,“大椅子”和“小板凳”、“火盆”和“冷饭”在同一空间范围内形成了视觉反差,体现在两个人物在道具使用的“舒适度”上形成鲜明对比。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上,可以看出大儿媳对待老爹爹嫌弃的态度和不孝、不尊敬的心理活动。作为观众看到这些场景更多是对大儿媳的谴责,而这样的故事情节和场景让人看到心里发堵发酸。

从第三场可以看出这一段选取的材料能够更具体地展现空间写实的戏剧表现,在道具、灯光、布景、人物角色的对比下,展现了同一空间中两个场景所形成的鲜明对比,能够更明显的表现戏剧主题,进而烘托人物形象。从而可以看出该作品在舞台设置方面的空间划分较合理,能够充分利用舞台的空间位置合理地安排贴合实际的写实景象。因此每切换场景时,观众的思绪能够很明确进行空间定位,这种形象的刻画正是由于舞台场景空间的合理运用。

以上写实场景在空间范围内的运用,都是为了衬托角色的塑造,衬托故事情节情感表现的,所有这些舞台装置在场景空间内都是起辅助作用的,而舞台空间的写实,其实更多是将表现的重点转移到戏剧的表现内容上来。

三、空间“写意”的戏剧表现

演员在舞台上通过肢体表演,在虚拟的环境中展现故事情节的内容,这种抽象的舞台艺术被称为空间“写意”。传统戏剧舞台上,运用簡单景片的场景被称为“砌末”,最常见的就是“一桌二椅”的摆设,以它为依据划分内外,上场门或下场门。这“一桌二椅”的不同安排,产生了不同的空间和背景,也就是说传统戏剧舞台的时空变幻基本上是依靠演员的身段来呈现,故事情节、人物的行为情绪情感都在此空间得以展开。其中最明显的空间“写意”的舞台技巧如开门、关门,演员不借助任何道具,结合着鼓点,仅凭“手眼身法步”来表演,观众就能很清楚地想象出门框的样子。再如,表现“抬轿子”的场景,由三个人前后排位站,前后两人架着胳膊代表在抬轿,中间的人两手扯着衣角代表坐在轿子中,小步子轻轻移动。

由此看来,传统的戏剧基本全靠演员的肢体动作来表现,主要是以空间写意为主,更多的是展现演员舞台技巧的表演,通过肢体表演,结合台词的内容来创造情景,再加上观众的想象力。这种写意的舞台技巧给观众以纯粹的想象空间,《五子图》继承了这一优秀传统。

比如,第一场“古代,除夕夜”。舞台中间摆放着“一桌二椅”,除此之外背景还有“墙壁”,并贴有财神画像,剧中的人物在祭拜财神,并配合着台词,能够很形象的看出“屋内”的空间范围是主要的表演场地。而舞台的左侧相当于房屋的“门”,同时也是演员上场要到达的位置。因此整场表演的焦点就固定在舞台中间位置,方位定在“屋内”。这一场有一段写意场景,二儿子、二儿媳强行带着老爹爹来到大儿子门前,他们都不想让老爹爹在自己家过年,两个家庭“屋里屋外”互相争辩,最后争辩无用,老爹爹被二儿子、二儿媳强行推进大儿子家,演员的表演遵循了传统戏剧身段的展示。由于“推”的动作力度大,老爹爹年老的肢体不能快速的反应,推进门的一瞬间被“门槛”绊了一下,老爹爹一个趔趄跌倒在地,同时配合着戏曲音乐和唱词,老爹爹身体颤颤巍巍的爬起来,身体晃悠悠的,又突然收住脚步。因此,当老爹爹被虚拟的“门槛”绊倒这一系列的行为动作将“屋内”、“屋外”的空间格局明显地划分开来。“门槛”为虚拟之物,而演员通过肢体的表演能够让观众明显看到“门”的位置,“门槛”的高低,演员这一程式性的表演动作非常贴合生活中真实的场景,展现出的也是生活中的自然动作,与故事情节非常贴切。这虚的门、虚的门槛却由这一推一绊实实在在地表达出门和门槛的存在,表达出人物的情绪情感。

四、空间“写实”与“写意”的戏剧表现

传统戏曲的舞台空间主要是以“写意”为主,“写实”为辅的戏剧表现形式。如今,戏剧随着时代的变迁在潜移默化的改变,形成“写实”和“写意”两种方式中交替运用。但是这种舞台空间需要注意特定的空间环境,也就是说每一场景置于一个特定的空间范围内,在舞台装置的衬托下,能够明确空间定位,这在戏剧中是很实在的空间划分。现在戏曲舞台上的装置越来越写实,这其中更多的是吸纳了话剧表演的成分,话剧表演更多的是利用布景、道具来展示,话剧表演的布景、道具更复杂,它需要具体的空间,借助具体的布景、道具去设置具体、真实的场景。而戏曲更多的是通过演员的身段表演,对角色进行扮演,掌握该角色的性格特点,借助一些较简单的道具辅助表演,是以演员自身的表演为主要的,道具是次要的。因此,戏曲更注重的是空间“写实”与“写意”的完美结合。

如第二场“半月后,元宵节,野外山神庙”这一场景,首先舞台背景不是传统的幕布,而是用LED屏来展示一幅山间雪景图,整个舞台画面呈现出一片凄凉,只有一束追光映射老爹爹的位置,老爹爹蜷缩着瑟瑟发抖的身体,晃悠悠的挪动步子,又配合着冷色调的灯光。在舞台的右侧,摆着香炉的山神庙,在舞台其他位置还摆有几处枯树枝,灯光呈现为冷色调的青蓝色,在舞台上空运用科技手段,飘着雪花来营造凄冷的情景。故事中大雪飘山,老爹爹衣衫轻薄地抱着一捆柴草在雪地上缓缓地走向山神庙的位置,这时更形象衬托出老爹爹的饥寒交迫,这一场景的空间焦点集中在舞台右侧山神庙的位置。在现实生活中,山神庙的位置都会建在偏远的村落间,而戏剧中也遵循了这种规律,因此山神庙的场景就划分在舞台右侧,代表着偏僻的位置。这一场景中,LED显现的雪景图、香炉、枯树枝、白雪是写实的,山神庙及舞台灯光呈现在空间凄冷的场景是写意的,因此可以看出该作品在舞台设置方面的空间划分较合理,能够充分利用舞台的空间位置合理地安排贴合实际的“写实”和“写意”的景象。因此每切换场景时,观众的思绪能够很明确的跟随定位,这种形象的刻画正是由于对舞台空间合理的运用所起的作用。

戏剧本身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运用夸张的手段来表现故事内容,因此舞台场景中道具、布景、灯光、演员等都是舞台空间场景的帮衬,真实意义是为了突出剧中人物形象和主题内容,因此“虚”、“实”空间划分对戏剧内容的烘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戏曲始终遵循以写意为主,现如今写实的艺术表现在戏曲舞台上越来越丰富多样,改变了传统的舞台空间一桌二椅的格局。因此,戏曲舞台元素的创新应当在保留传统的舞台艺术形式下,不违背真实的舞台艺术原则来进行。总之,无论是空间上的“写实”还是“写意”,都是为作品服务,道具、灯光、布景营造的舞台场景空间,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勾勒人物情感,发挥舞台空间艺术的真实感,进而达到更有诗性的舞台艺术美。

猜你喜欢

场景表演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场景传播视阈下的网络直播探析
汉语语篇英译中词汇场理论和框架理论的应用研究
以二维动画短片《回家》为例,谈其创作步骤
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理解与探析
歌剧《原野》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分析及表演技巧研究
场景:大数据挖掘的新标准
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意义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