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楫泛舟 静水深流

2017-05-30唐楷之

歌海 2017年2期
关键词:广西书法艺术

唐楷之

“双楫”一词源自清代著名学者、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包世臣《艺舟双楫》,指称论文学和论书法两大范畴,注重文与书的菁华与品学,评析笔法、倡导碑学,为后世书风变革开山鼻祖。郑军健先生,现为广西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国际交流委员会副主任、广西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是20世纪80年代“书法热”浪潮中,代表广西在全国书坛颇有影响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因为郑军健先生的身份特殊,在不同场合有厅长、局长、秘书长、主席、教授等多个称谓。笔者与他是高校书法教育干线的同事,得到长期的悉心指导和关怀,深深体会到他平和睿智的作风、待人坦诚宽厚的气质,从心里敬佩!为行文方便,以文艺界约定俗成的方式,在下作揖称兄——书道学兄。军健兄的书斋名为“双楫斋”,蕴藏着文学与书法涵养的旨意。与其时全国书法名家的共同点是,他在大学长期担任中文教习的同时,与书法理论和创作结下了不解之缘,钻研不怠,进而迈向高等书法教育的专业高度和书法协会的领导地位。如此可见,“双楫泛舟”正是他艺术生涯的真实写照,既有书法创新的高度,又有理论研究的深度。创作与理论像两只有力的船桨,伴随他徜徉在书法文化和艺术的海洋中,时而稳健、时而新奇,备受关注。拜观军健兄的书作,深感其中蕴含的不仅是对书法本体的感悟,赋彩“书为心画”的性情,而且更多的是凝聚了他对中华传统文化深深地思考与探究,凝聚了人生与审美相融的思想修为和艺术境界,成就了文化和艺术积学的不凡造诣。不仅如此,在书法教育事业和中国书法向国际传播领域上,悉将对书学的理解与领悟传授于学生,为广西书法学科建设和艺术教育事业奉献卓有成效的力量,并积极开拓中国书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篇章,为传承和传播中华文化树立风范。唯此,军健兄赋予传统意义上的“双楫”更多具有时代性的意涵,确立了当代学者型书法艺术家的儒雅而独特品格特例!

为什么说军健兄是一个特例呢?在广西乃至全国,他的行政事务和谦谨品德往往掩盖了其在书法学术和事业上的建树。笔者从20世纪90年代初闻其令名,至与他相识同事书法教学工作多年以来,极少听到他长篇阔论既往荣誉,只有在梳理广西现当代书法发展事件中才突显出其不可忽视的作用和价值。今天概括起来有文艺理论与书法创作“双楫”和教学传承与文化传播“二传”,谨就所知略述之,于军健兄或谓不足道耶,一笑了之。

一、广西现代书法理论的开拓者

军健兄在书法理论研究上颇有建树。我们发现,他的研究并不是同时期对书法基础理论的普及式写作,而是明显受到当时先进美学思潮和古典文论的熏陶研习,故而在当时较早的具有一种可贵的远识和胆略。早在读大学时,他的文章就已被创刊不久的《新华文摘》轉载,在当时已在同辈间引起不小的轰动和影响。之后他的论文多次发表在《书法研究》上,其观点新颖,论点明确,在学术圈中引起不小的争鸣,并引起了专家们的关注。1986年,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首届中国书学研讨会,军健兄的论文作为广西唯一入选者,在省内乃至全国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军健兄的理论研究不仅引领广西书法理论方面的方向,还使广西书法理论研究在全国大环境面前不失时机的呈现光彩。他还多次作为广西唯一入选者参加中国书协举办的书学研讨会和国际书法理论研讨会,被学界戏称为“单刀赴会”,成为代表广西这片热土上屈指可数的书法理论家。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其书法文艺专著《双楫泛舟艺文丛谈》,在这数十万字的书法理论著作中,高水平的融文史汇古今,跨美学、跨文化、跨学科地将他对书法文化、学术批评的系统研究与敏锐感悟都凝聚其中。

从已出版的文丛中可见,军健兄的学识渊博,学术研究非常之广,延伸至与书法相关的诸多领域,对书法进行更加全面的解读,深化对书法的体认。他确立和娴熟的运用犹如鸟瞰一般的研究理念,范围广、研究深、前瞻性强,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研究特型。大致有二,其一是与书法相关的研究理路,主要涉及书法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分析比较、相互联系与影响等方面。在其最近撰写的《书法魅力的哲学美学思考》一文中,以哲学和美学为切入点来论述与书法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中和中庸”则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理想,这也正是书法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书法是哲学化、抽象化了的中国艺术。此外,他还引入西方美学的概念去解释中国书法艺术,认为书法兼有中西方传统艺术,把握世界的方法各具特色,即“再现艺术”与“表现艺术”的问题,而中国美学思想侧重表现,所以中国文化艺术也注重表现。中国书法更是以抽象的线条追求朦胧、空灵、宽泛、古雅的美。这也正是中国文化与书法的魅力之所在,是中国艺术区别于西方传统艺术的根本之所在,而又有西方现代艺术的特点。除此之外,他还研究了有关文学与书法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如《论文学与书法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影响》一文中,亦有对书法与文学、绘画等艺术门类横向的分析与比较,探讨不同艺术门类间的相互影响的研究。他认为:“文学与书法都是统一文化传统影响下成长的艺术。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二者互通互补,桴鼓相应,从而推动中国文化向前发展。因此,在学习研究文学与书法时,就不能只局限在本门类做单向、局部、封闭式的研究,还要考察其他艺术的影响以及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等方面,这样才能做出新的开拓和高层次的研究。”

其二是对书法本体的研究形态,主要包括书法批评、文字学、当代书法艺术、地域书风研究、书法的国际交流等,其研究涵盖面之广,研究之深入,为学术界的同仁们所赞叹。在批评方面,他对书法批评的产生、发展与变化有着深入的剖析与研究,并强调艺术批评的重要性在于它在艺术生产流通过程中有信息反馈和正向调节作用。它与中国的社会思想、美学思想、思维方式紧密关联。中国书法批评史上至秦汉,下至当代,它的形成与发展代表了书法由功用性走向艺术性的漫长过程。书法批评是各个时期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与书家艺术思维间相互碰撞的产物,充满了复杂性。他认为,研究书法批评是书学研究的必经之路,是研究与考证书法史的有力材料,是书法鉴赏的指向标。此外,只有深入了解古代书家对书法的见解、言论与研究,才能体味书法线条中所蕴含的更为深刻的内涵,才能真正深入书法艺术的核心。数年前,他就提议深入研究汇编中国书法批评理论文献,为当代书法批评提供有利的“中国话语”,建树科学、健康、专业、学术的当代书学批评风气。

除此之外,军健兄还对当代书法艺术的现状及发展意义进行了精辟的论述。在《从和谐到冲突是当代书坛审美意识的新变化》一文中,他认为由于时代变迁、社会思潮及审美意识的转变影响了书法审美创作趋势的转变。由中庸、和谐、肃穆的艺术特征转变为跌宕、野性、离奇的艺术特征。这种艺术表现中的不和谐是书法艺术中另一种美的表现形式。它扩宽了书法的审美范围,为书法艺术的创作方向开阔了另一条道路。这是他对当代艺术创作的审美意识的深入理解和对当代艺术创作前景的开放展望与求新探索。

早在1992年,军健兄就获得广西最高文艺创作奖——铜鼓奖,其在理论研究上的建树不止于此。2016年,他主编重大而有意义的学术工程《广西书法史》,致力填补广西书法史研究方面的空白,并且被列为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献礼项目。这项学术研究必将成为军健兄书法理论探索新的高度,必将成为广西书法理论研究的一座时代丰碑。由此可见,在军健兄博大精深、高屋建瓴的书法学养的积淀和引领下,广西书学研究必将进入一片更广阔、更丰盈的新天地!

二、儒雅与新奇的书法艺术真趣

儒雅与新奇是笔者对军健兄书法艺术创作或艺术观念的一个全新认识。这两对词组各有旨意而并列来总括其人书之境,是近来反复观摩作品得到的一种强烈的感悟,所以,在既有的相关评述中还没有发现这样的定义。“真趣”是军健兄创作的一幅别致小品的文字内容,借以来替代“风格”或“境地”一类的评论套路更是绝配。古人论书有“书因人贵”、“人书俱老”之说,以此来观照军健兄的书艺既体现了其书品与人品、机杼与创新之间自觉、自然的紧密关系,又反映了与其艺术理想高度之间修为与锤炼的造诣。

古代书论中有提到唯“古雅”不可学,我们穷尽累牍似的摹古、临古、复古,终究伶人衣冠不复古雅精魂,非不精进勤敬,时空文化隔绝使然,可遇而不可求。“儒雅”或许也是一种血缘的基因素养,然而更需要后天的禀悟与塑造,方可呈现于气质、抒发于书艺。军健兄学书起步是在“文革”时期,在父亲郑金农、母亲郑祖国,这对国学底蕴深厚的知识分子教导下学习书法绘画和文学。初学书法,从赵孟頫的《寿春堂记》入手。在研习赵孟頫多年之后,又上溯魏晋,学习二王笔法。待军健兄考入大学中文系,那时,幸逢全国文化教育走向改革复兴的好时机,才见到了王羲之、颜真卿、米芾、苏东坡诸名家更多的碑帖。他深知此中坎坷不易,所以更加勤奋地学习,正所谓“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及献之”。由此,军健兄的书法走向了新的阶段。他认为王羲之书法自有魏晋风度的潇洒,不激不厉的“中和”审美意趣,赵孟頫书法委婉含蓄,米芾与颜真卿则有豪放不羁、天真浪漫的意趣。而想在书法上走向更高的境界必须博采众长、自出新意。因此随着理解的深入,使他在学习古人的基础上达到了更高的层次,逐渐走出自家面貌。

除了家风陶染教育之外,主体文化的孜孜以求更是成功的内因。在“文革”后百废待兴的岁月,恢复高考后,已经工作7年的他考入中文系学习,之后便留校任教,担任古典文学和书法艺术教学,平日除了教学与学生交流沟通以外,軍健兄更多的时候则是与诗文、书法为伴。由此在看军健兄的书作时,除了能看到他在用笔结字上的用心,更多的感受到的是浓郁雅致的书卷气。书法中的书卷气是自古以来的书家们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就如军健兄常常说的:“书法除了要有墨池笔冢的勤奋外,还要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内涵和更强的审美能力。”这只有饱含深厚文化底蕴的学者才能在书法创作中自然而然的表现出来,才能让欣赏者在揣摩书家书艺之外感受到书家的文化与精神内涵,感受到书卷气中如见其人的、超群的儒雅气质。作家东西《在书法与文学的两岸——郑军健印象记》中这样写到:“我们必须承认,有一类艺术家是被文化慢慢熏出来的,当他的每一个细胞都是文化的时候,你反而看不出来。因为他谦虚了,收敛了,也许还包括看透了,素持不急于功利的心态。”我们可以在军健兄众多作品中感受这种积淀着丰厚学养文化的书卷气所涵养生成的儒雅,真正体会到了成熟历练后如静水深流般的人格魅力和艺术天趣。例如作品《坐忘》的空灵超逸,《得意忘形》的洒脱飘逸,《醉》中天子呼来不上船的狂放不羁,《我自横刀冲天笑》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悲怆,《上善若水》的清丽无争,《大江东去》的豪放雄浑……

新奇真趣又是如何通过笔墨来表现呢?笔者注意到一个大家往往忽视的现象,在20世纪90年代初,伴随和亲历“广西现象”的军健兄以敏锐和才情、理性与思辨足以参透“形式训练法”的要素和特征。但他并没有简单的效仿,而是依据自身扎实的基本功和美学理念,把握规律、认准方向、不随流俗、默默耕耘。他认为“美是人的个性自由发展的表现”,在一篇文章中写到:“从审美意识的变化到炉火纯青的艺术作品诞生,不能一蹴而就,其间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对于书法来说尤其如此,与其他艺术相比,它更需要在一个传统观念很深的国民中而不是沙龙中完成,这是一个艰难的涅槃。”军健兄的书法创作正是在实践高度自觉的艺术理念,赏析他近年创作的一些作品中可以获得同感。从他日常习书和创作表现的类型来看,基于幼功楷法,于行或草皆有独到创意,又缘于好古金石志气兼善篆隶,以拓其面貌意趣。如行书“形态书画”对联、小品草书“醉”、篆书“和”、隶书“童心”、融汇多体的“相反成字”等等,无不见其于文字、书体的功底。给人印象最深,也是军健兄创作的新奇之处,就是他对作品别致的运笔敷墨、字形章法造险寓奇和构成意趣的匠心经营,那富于韵律的大胆留白,加以巧妙运用印章,文采斐然的题跋等等,令人驻足赏会。形象、意象或抽象的美,源自他对传统和现代的领悟,或者是如诗如画般的独特情趣,又或是他对家园山水的感怀……脱俗清新、明朗秀润、朴厚灵妙的儒雅与新奇,都真实的融汇到军健兄的书法艺术中,焕发出和美的气象!

三、高等书法教育和书法国际传播的创新实践者

军健兄除了在理论创作上所取得的成就外,本于他特殊的职务,还精心组织开展各层面的多项展览、理论研究活动。尤其是多次组织举办与东盟国家交流的国际书法交流活动,如“中国书法的跨文化交流与合作暨第九届汉字书法教育国际研讨会”和“国际书法作品邀请展”、“中国——东盟11国画家共绘国花同心赋彩活动”等等,通过展览、研讨会等多元有效的方式进行书风创作、美学思潮、跨文化交流的互动研讨,力避怪、狂、乱等不符合美学基本规律的现象,大力弘扬中华汉字之美,倡导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美学情趣,持续推进“八桂书风”建设和发展,尊重传统同时鼓励大胆创新,在国内外形成影响力,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他还身体力行,策划实施了多项以书法篆刻为载体的文化项目,如南宁的城市景观,反映与东盟合作的巨型石刻印林、碑刻,书法展馆建设以及一大批具有文化内涵的书法篆刻、瓷器陶艺等国礼创作和各类纪念品。这些艺术活动都大幅度的弘扬宣传了中国文化、中国书法,极大的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对中国书法艺术走出国门、走向东南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17年1月9日,中国书法家协会公布了第七届委员会机构组成和人员名单,军健兄实至名归荣选中国书协国际交流委员会副主任,这也充分肯定了他成功开展书法交流,通过书法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互相理解,积极展开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周边国家的交流的影响力和重大贡献!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军健兄不仅在书法创作与书法理论中成就斐然,在书法文化国际传播和书法艺术交流活动中突出作为,在书法教育方面亦可谓贡献显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震动全国的“广西现象”,他也是这个文艺现象的主要参与者。当时,军健兄受张羽翔、陈国斌之邀为一批青年书学者教授书法理论,其内容包括书法批评史、书法美学、哲学等。在那个年代社会培训中开这样的课程实属罕见。果不其然,这批学生后来成了“广西现象”的新锐,如今有的成为知名书法家或高校书法专业教师。他们在全国书展上崭露头角,轰动一时,取得丰硕成果。这不仅增强了广西书法在全国书坛的影响力,并且为其他各省市书法创作与书法教育提供了有利的参考。军健兄主张的“书以学养”、“艺文双修”教学理念也成为广西高等书法教育教学的重要思想。

中国现代高等书法教育肇始于1963年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迄今已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全国的书法教育工作者都在为书法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军健兄尤是如此。2010年他受广西艺术学院之邀担任书法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书法创作、书法理论及论文的指导,成为广西高校第一个书法专业方向的硕士生导师。在对研究生的理论指导方面,军健兄着实下了一番功夫。常年在教学一线的丰富经验,形成了一套成熟优秀的教学法。每年他都会在广艺校园举办公开的书法文化专题讲座,这也成为广西高等书法教育响亮的品牌。他与专业或非专业的学子们互动答疑,无私的奉献自己的学术成果和心得体会,广大受众获益匪浅、感惠风范。他给研究生开列一些有关书法理论和艺术美学方面的书目,且要求每年都写出阅读要点,为学生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注重学生的发展潜力和培育优势。除此之外,军健兄还对学生的毕业论文给予点评和指导,从选题、写作到最后的答辩,他都参与其中亲力亲为,为三年的研究生学习之路指点迷津、提携引导。军健兄不但培养了中国学生,还培养了新西兰等外国留学生,传播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积累了丰富的对外汉字书法教学的经验。此外,在书法专业的本科教学中,他也做了多方面的努力。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邕举办高校汉字书法教育研修班,来自全区60多所高校的120名教师参加了研修。军健兄为学员们上了第一堂课《高校书法教育的功能与意义》,他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人文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促进国家统一”,“积累智慧、传承文化”,“促进教育、传递知识”和“体现丰富中国哲学美学思想”等方面向教师们细致深刻地讲解了高等书法教育的现状与前景,让教师们对高等书法教育的發展和对自身的教学之路给予更多的期望。像这样的教学,他每年都会到各地多次开展各个层次的讲座,给予大家鼓励指导,获得广大听众和书法学者的喜爱和肯定。

当代书法教育格局已经走向了高等与普及全面发展的大好形势,不仅是高等书法教育体系建构提升,中小学书法教育也在全国得到了由上至下的重视和“进课堂”的历史性地位。近年来,军健兄领头主持了多项“中小学书法进课堂”的调研活动,对中小学书法的普及起到极大地推动作用。此外,按国家教育部要求,由军健兄主编的《中小学书法教材》也已汇编出版并在广西各主要城市开展了中小学书法教师和教材培训工作。在他的带领下,仅一年时间,广西已完成2600余名书法教师培训课程,相关工作任重道远。从中小学书法教育再到本科研究生的书法教育,可谓“一体化”教学系统,为广西乃至全国书法教育的发展和书法艺术人才的培养做出了不懈努力与重要贡献。在教育界、书法界和文化交流领域,军健兄无不高屋建瓴、高瞻远瞩、高风亮节。笔者亲身体会到他的耐心、细致、敬职、负责,顾全大局、科学领导、关怀勤勉、精益求精的工作风范和胸怀魄力,诚其为书法教育和国际交流领域一面旗帜!

纵观军健兄在书法理论与创作,书法教育与国际交流方面的诸多成就与贡献,深觉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为而不争,能够潜心在书法的海洋中不断地探索与发掘实属不易,这种艰辛与快乐都沉淀在岁月无声的气韵中,只有有心人能会心拾得,珍惜感恩。军健兄拟出专辑,嘱作文助兴,正好激起散映怀抱的点点滴滴,凑成一篇,命名“双楫泛舟 静水深流”,颇有宋元诗情画意之美。以古贤曰“君子之交淡如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来观照,作文祝福军健兄艺道常青、康宁和美、万事如意!

2017年1月22日于普通堂

猜你喜欢

广西书法艺术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纸的艺术
书法欣赏
广西尼的呀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