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王羲之对苏轼尚意书风形成的影响

2017-05-30李永敬

工业设计 2017年2期
关键词:王羲之苏轼

李永敬

摘要:苏轼的书法早年师法王羲之,他对苏轼产生了深远影响,得到了苏轼毕生的推崇。苏轼对王羲之的继承,从书法技法层面上升到书法的审美和精神层面,这直接影响到苏轼尚意书风的开创。苏轼是在继承王羲之的基础上,师法古今优秀名家,而成为宋人尚意书风的开创者,名列“宋四家”之首。

关键词:王羲之;苏轼;尚意;书法精神

苏轼的书法自成一体,名列“宋四家”之首,其書师法王羲之,直追魏晋,同时师法古今名家,开创宋代的尚意书风,王羲之对苏轼尚意书风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苏轼对王羲之书艺笔法的继承

苏轼在书法学习中,早年师法王羲之,并对学习王羲之的书法深有体会,他曾言:“《兰亭》、《乐毅》、《东方先生》三帖,皆绝妙,虽摩写屡传,犹有昔人用笔意思,比之《遗教经》则有间矣”,从他的作品《寒切帖》、《乞超然台诗帖》、《问养生帖》看出他的书风侧重“姿媚”,并得王氏遗韵。苏轼的学生黄庭坚说“东坡道人少日学《兰亭》”,可知他早年对《兰亭序》临习上是下过功夫的,他的《赤壁赋》被认为是学《兰亭序》出新意的佳作,在整体气象上得“兰亭”的风神意韵,达到无迹可寻的境界。《兰亭序》的灵动多姿和俊逸到了《赤壁赋》已变得平实、凝重而超然。晚明的董其昌从中看出了苏轼书风的历史性转折意义,并对《赤壁赋》激赏道:“此书,《兰亭》之一变也。宋人文字俱此为极则”。苏轼在《西楼帖》中临王羲之草书题跋时写道:“点画未必相似,然颇有逸力风气”,从中可以窥见他师法王羲之不从外在刻意求似,而致力于内在的古意探求。苏轼也一向强调学习古人,不可为古人之法所囿,贵在得意,领悟其中的意,就是要求在气韵和精神上达到与古人心神相通。这也是由法到意,由技到道,进而达到技道两进的境界。法被苏轼看作意的前提和条件,意是书法中强调的抒情达意,也是真性情自然的抒写。由此可见苏轼在早年师法王羲之的学习中已具有尚意的先声,王羲之对苏轼尚意书风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王羲之的书风美学影响苏轼尚意的审美取向

苏轼在《书黄子思诗集后》一文中提道:“予尝论书,以谓钟、王之迹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外。至唐颜、柳,始集古今笔法而尽发之,极书之变,天下翕然以为宗师,而钟、王之法益微”。苏轼认为自从颜柳“极书之变”,钟王的书风开始式微,他开始从新的视界,重新认识王羲之,他赞誉王羲之书法如。谢家夫人淡丰容,萧然自有林下风”。可见他师法王羲之,更多是王书中所体现的“萧散简远”的魏晋之风。

苏轼主张“诗不求工字不奇,天真浪漫是吾师”,这一观点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得到充分的印证,苏轼书法具有“清新自然,天真平淡”的审美品格,与王羲之的“萧散简远”都可归结“得之象外”的最高审美境界。苏轼似乎在探究王羲之书风背后的成因、精神,还有创作观念、心理、态度等因素。王羲之对苏轼影响主要由技术性层面转向了创作主体的精神层面,“向意”是苏轼书法艺术创作理念的体现,他认为书法创作中的个,性觉醒来自于内在的精神诉求,其思想感情和精神境界是书法艺术的终极追求,并与审美意象相表里,王书所表现出的审美品质和情感精神深深影响到苏轼“尚意”的审美取向。

苏轼在《孙莘老求墨妙亭诗》中说:“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显然苏轼质疑杜甫书以瘦为贵的说法,在书法美学上有进步意义。苏轼也曾指摘张旭、怀素:“何曾梦见王与钟,妄自粉饰欺盲聋”,在他看来,二人的书法具有弃意尚法,远道炫技之嫌,在心神上与王羲之发生了偏离,似乎背离了古人的书法精神。这也是苏轼从王羲之的尽善尽美格法中对“萧散简远”审美意韵的深层领会而发。从而看出,苏轼的“向意”书法理论的提出,也是出于平淡、天真、自然的审美诉求。

3苏轼对王羲之书法精神的继承和尚意书风的开拓

苏轼对王羲之的继承不只是书艺的本身,更是对王羲之在书法上革新精神的继承。王羲之是把书法作为一生事业来做,而苏轼则是全面文学修养,书法只是作为自我修养的一部分,这是二人的不同之处。由于北宋理学和文人艺术运动的兴起,“格物致知”的理学探究,加强了人们对各艺术门类相通共性的认知。由此,以苏轼为代表的文人士大夫阶层参与各门艺术创作时,表现出非凡的心智和自信。在苏轼人生的中后期,又深受到老庄、禅宗思想的影响,这与王羲之接受玄学清谈哲学思想是相吻合的,但二人都没有游离于儒家思想之外,从二人相似的出世入世态度可以看到士人传统精神从王羲之到苏轼的传承和升华。这种士人的精神在二人的书法艺术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苏轼将人性自觉、人格力量作为书法的最高精神境界。

从王羲之的《兰亭序》到苏轼的《寒食诗帖》比较来看,王羲之抒写时的自然从容,“随心所欲不越矩”,与苏轼强调“书无意于佳乃佳”心性自然的创作理念相一致,王书是历代书法的楷模,苏轼把王羲之楷模的角色转化为心神相通的知音,苏轼的向意也是致力于突破王书的影响形成的规范体制,两大行书虽然有着随机缘触发创作的共性,而苏轼抒写《寒食诗帖》时已是遭受贬谪的人生低谷期,其思想倾向于佛老,抒写时虽自然达观,但个性情感较为炽烈,用笔的意趣新意,结字章法的跌宕起伏,皆因情而生,随意而安,其气势张力,意在突破规范,是有着不可重复的天才创造。这昭示了二人在书法艺术中革新精神,并具有历史性之变和影响。

4结语

苏轼继承王羲之且深受影响,他对王羲之的继承从技法层面上升到审美和革新精神层面,使自己的继承和创新具有高度的自觉性。苏轼以意为宗,突破法度,强调艺术创作中人性的觉醒,注重主体情感和精神,所开创的尚意书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苏轼的继承和革新精神在我们当今同样有可以借鉴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王羲之苏轼
“苏说苏轼”苏轼与圆照
王羲之送字
从善如流
大书法家王羲之
苏轼错改菊花诗
苏轼“吞并六菜”
苏轼吟诗赴宴
《王羲之 兰亭序》
王羲之书兰亭序
《王羲之 丧乱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