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公共服务,加快农业对外合作的对策建议
2017-05-30安全
安全
农业对外合作是中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提升中国农业全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随着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中国农业对外合作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先后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农业双边合作机制,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出,我国更应该大力拓展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农业合作,助力中国农业对外合作开创新的发展局面。
一、健全农业对外合作公共服务的必要性
经过几天的学习,我认为健全公共服务是开展农业对外合作的重要基点,只有以国家为主体,健全农业“走出去”在政策、管理、金融保险、数据信息、农业科技支撑及应急保障服务等各方面做好准备,才能为中国农业企业走出去解除后顾之忧,并进一步开创农业走出去的良好发展局面。
二、农业对外合作公共服务主要内容
公共服务是指由政府或公共组织或经过公共授权的组织提供的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公共物品和服务。具体到农业对外合作公共服务,我认为应该包括以下几项基本内容:
一是国家层面宏观政策的制定。制定有关农业走出去法律法规,为农业走出去提供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深入思考,就政策落地进行调研,多方协力做好顶层设计和具体操作执行工作。
二是构建信息数据系统。从驻外使领馆、经商参赞处、驻外中国企业、中国留学及考察人员等多方面收集合作目标国有关农业数据和目标国对于农业合作具体需求等信息,为国家决策和农业企业开展对外合作提供数据参考。
三是搭建政府服务平台和机制。建立开展农业对外合作的合作机制和标准化流程,创建“政府前期谈判,企业后续跟进”的合作模式,政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同时搭建农业科技合作和贸易平台,使中国与目标国双方有意愿的企业都可以参与到合作项目中来。
四是培养农业走出去各类人才。农业走出去,需要大量的政治觉悟高、懂专业、语言好、视野广的后备人才队伍,队伍整齐才更有利于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和效果的实现。
五是落实好走出去的金融保险类服务。金融贷款和风险防控无疑是农业企业走出去的重要考量,只有解决了金融贷款渠道,对农业企业走出去给予一定的优惠和补贴,并对其提供一定的保险优惠政策和保障,才能解决企业走出去的资金和后顾之忧。
六是做好农业风险应急服务。国外的政治政策环境和合作愿望始终对我国开展农业对外合作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如遇目标国政治环境和投资环境突变的状况,如何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好问题,需要国家谋划出具操作性的应急预案,能够及时介入,避免事态失去控制,同时要对事件后续影响进行评估和采取一定补偿措施。
七是政府要做好宏观管理和服务工作。国家应该做好农业走出去的前期调研分析工作,对投资风险的防控和目标国需求等主动出击,加强调研考察的牵头力度和支持力度,给予农业企业一定的前期调研考察补贴,将对外合作投资风险降到最低,为农业走出去提供必要支持。
三、健全公共服務有效途径
参考有关发达国家农业走出去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所处的阶段和特点,我认为我国农业走出去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是完善国家在政策、金融、保险及税收等方面宏观政策的出台和贯彻执行。特别是新时期针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金融和税收鼓励政策,促进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的融合、标准的融合及文化的融合,实现共赢局面。
二是政府要在综合管理和鼓励引导企业走出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以政府为主搭建交流平台和谈判机制,做好农业企业在走出去之前、之中及之后各方面引导工作,搭建可为政府和企业共用的信息网络服务平台。
三是创新农业走出去人才培养机制。人才是工作开展中最活跃积极的因素,因此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机制,打破一些不利于农业国际人才培养的旧观念和老方法。充分利用国家资金、企业资金、个人资金等多渠道进行人才培养,最终达到能为农业企业走出去服务的目的,开拓新局面。
四是输出中国农业农耕文化文明和先进发展理念。中国传统文化倡导“应时、取宜、守则、和谐”,以期在天、地、人之间建立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保障了中国几千年来的粮食自给和社会稳定。习近平同志在2015年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更为中国农业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在农业对外合作中,我们仍然要坚守中国由来已久的农耕文明文化,并将这些好的文明和理念带到目标国家去,并贯彻执行到自己的生产活动中去,这样才能实现双赢局面和可持续合作发展。
健全农业走出去公共服务,是决定中国农业走出去兴衰成败的关键环节,也是决定走出去成效和质量的有力保障。大力加强国家、社会及个人层面投入到农业走出去战略中来,不仅协助中国企业拓展了国际市场空间,更为国内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动力,使得我国的农业走出去工作实实在在落实到每一个细节,成为撬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大杠杆,发挥更加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