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毛丝绸围巾抗掉毛工艺研究

2017-05-30杨文君

现代纺织技术 2017年2期

杨文君

摘要:针对传统拉毛丝绸围巾因短纤维脱落而粘附于衣物、在穿着过程中令人产生不好视觉观感的缺陷问题,本文重点研究了拉毛丝绸围巾的拉毛织造工艺参数对其抗掉毛性能的影响。通过测试不同条件下的掉毛量,讨论了绢丝纱线单纤维长度、围巾织造组织规格、经纬密度、拉毛次数以及拉毛整理顺序等因素对抗掉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绢纺纱线采用精梳纱且单纤维长度在30 mm以上时,拉毛丝绸围巾掉毛量明显下降;织造最为理想的组织结构为四枚破斜纹,且经纬密度适中;织物下机后,先拉毛再进行后整理,能明显提高拉毛丝绸围巾的抗掉毛性能。

关键词:丝绸围巾;组织规格;拉毛工艺;抗掉毛

中图分类号:TS14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265X(2017)02-0029-04

Abstract:For defects of traditional napped silk scarves, e.g. staple fiber falls off and adheres to clothes which produces bad visual perception in the wearing proces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napping weaving process parameters of napped silk scarves on antihair loss performance and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monofilament length of spun silk yarn, scarf weaving texture specification, thread count, napping times and napping finishing sequence on antihair loss performance by testing hair loss volume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shows that hair loss volume of napped silk scarves obviously decreases when combed yarn is used as spun silk yarn and monofilament length is over 30mm; the ideal texture structure of weaving is fourpiece broken twills and thread count is moderate; first napping and then after finishing after fabrics offline can greatly improve antihair loss performance of napped silk scarves.

Key words:silk scarf; texture specification; napping process; antihair loss

丝绸围巾,即以蚕丝为原料加工制作而成的围巾,具有柔软、艳丽、佩戴舒适等特点,深受人们欢迎[1]。然而,丝绸围巾若在冬天佩戴,刚与皮肤接触时会令人产生不适的冷感。为改善这种感觉,研究人员将丝绸表面进行拉毛或磨毛处理,使其表面产生一层致密的绒毛而具有温暖感。

为产生较好的绒毛效果,多用绢纺纱线作为生产拉毛围巾的原料。绢纺纱线是蚕丝短纤维,经过拉毛处理后,会产生更短的短纤维。部分短纤维在拉毛后的刷毛和吸毛工序中被清除掉,但仍有部分依然附着在围巾表面形成绒毛。这些固定在表面的短纤维,由于纤维长度变短,抱合性并不太好,在佩戴的过程中,与其他服饰不断摩擦,致使纤维继续脱落而粘附在衣物上。如果所佩戴的围巾颜色和所穿的衣物颜色不一致,这些粘附的绒毛就会产生不良的观感。因此,掉毛量的高低,是拉毛丝绸围巾的重要质量指标之一[2]。

本研究通過改变拉毛织造工艺参数,测试相应掉毛量,讨论绢丝纱线单纤维长度、织造组织结构设计、经纬密度、拉毛次数,以及拉毛整理顺序等因素对掉毛量的影响。通过优选以上各项影响因素参数,达到优化工艺目的,从而有效提高拉毛丝绸围巾的抗掉毛性能[3]。

1试验

1.1设备

435钢丝拉毛机(盐城市智达纺织机械有限公司);MB314E高速剪绒机(连云港鹰游纺机有限责任公司)。

1.2拉毛丝绸围巾生产工艺流程

1.2.1绢纺纱线生产工艺流程

开清棉→成卷→梳棉(普梳、精梳)→并条→粗纱→细纱→络筒→烧毛→并纱→加捻→成绞→检验→出厂[4]

1.2.2绢纺纱线染色工艺流程

绞纱→前处理→染色→清洗→固色→烘干→检验→出厂[5]

1.2.3围巾织造和拉毛工艺流程

绞纱成筒→整经→穿综筘→织造→坯检→拉绒→刷毛→吸毛→柔软整理→裁剪→锁边→检验→包装→出厂

1.3测试方法

目前拉毛丝绸围巾产品尚无国标或行业标准,用FZ/T 60029—1999《毛毯脱毛测试方法》替代进行检测。

根据一系列前期试样对比,发现采取经纬向不同等级的16.7 dtex×2(60 N/2)绢纱股线(即经向不变,纬向改用精梳同规格原料),单纤维长度可达30~40 mm左右,在加捻后抱合度高,拉毛(纬向起绒)时,即降低纤维拉出量,掉毛量大大降低。因此,实验选用绢纺16.7 dtex×2(60 N/2)股线,测试在不同组织结构、单纤维长度、经纬密度、拉毛次数和拉毛顺序差异工艺条件下,对拉毛丝绸围巾的掉毛量数值的影响。

2影响拉毛丝绸围巾掉毛因素分析

从上述拉毛丝绸围巾生产的整个工艺流程看,影响拉毛丝绸围巾掉毛量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a)织造组织设计、经纬密度对掉毛量的影响;b)普梳和精梳引起的单纤维长度变化对掉毛量的影响;c)拉毛次数和拉毛顺序对掉毛量的影响[6]。

2.1组织结构对掉毛量的影响

围巾的组织结构设计和普通织物组织结构设计相类似,可用平纹组织、斜纹组织、缎纹组织来织造。本研究对3种不同组织结构的拉毛真丝围巾进行了掉毛量的测试试验,见表1。

由表1可知,织造组织结构越是紧密的掉毛量越低,掉毛量顺序依次为:缎纹组织>斜纹组织>平纹组织。比较分析如下:

a)平纹组织经纬线交叉点多,织后的效果手感硬挺,但缺少柔顺感;

b)缎纹组织经纬交叉点少,织造后比较松而软,但其成品正面是缎纹,反面是平纹,在进行拉毛时,会使正反面起毛不一致,影响了围巾双面手感和质地同品质的要求;

c)斜纹组织既有平纹的牢固感又有缎纹的松软感,能很好地满足围巾产品风格要求,一般拉毛围巾都会选择斜纹组织。但斜纹组织分为左斜、右斜以及破斜结构,如果选择左斜或右斜,在拉毛围巾中会暴露出斜路太明显的缺陷,破坏了拉毛围巾的平和感,成品柔软度和舒适度达不到要求。而斜纹组织的四枚破斜组织,可以使拉毛围巾的手感更柔软、外观纹路更有层次、佩戴更舒适,且斜纹组织的掉毛量正好在缎纹组织和平纹组织之间[7]。

因此虽然斜纹组织的掉毛量大于平纹组织,但考虑到围巾的整体风格,还是选用四枚破斜纹组织结构设计织造最为理想。

2.2不同经纬密度对掉毛量的影响

选用16.7 dtex×2的四枚破斜纹组织结构设计织造,对掉毛量进行了测定。由于选用同等级原料单纤维长度相差不多,因此影响忽略不计。实验结果见表2。

表2的结果表明,随着经纬密度的增加,掉毛量越来越低。正面效果是:经纬紧密后,纤维之间的抱合度增加,因此拉毛后掉毛就相对少一些;负面效果是经纬密度高后,用相同的拉毛工艺,起毛的效果会差一些。

综合观察围巾的厚薄、纰裂、绒感等整体效果,采用16.7 detx×2绢纺纱、260×380根/10 cm经纬密度为优选工艺参数。虽然此时掉毛量比采用16.7 detx×2绢纺纱、300×420根/10 cm经纬密度的稍高一些,但综合掉毛状况和起毛柔软丰满效果都尚在消费者可接受范围内[8]。

2.3单纤维长度对掉毛量的影响

以四枚破斜纹为织造组织,在纱支均为16.7 detx×2的条件下,测试不同单纤维长度的试样的掉毛量,结果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单纤维的长度对掉毛量影响很大。随着单纤维长度的增加掉毛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如单纤维长度在30 mm左右及以上时,掉毛量一般都在3~4 mg/100 cm2之间;而单纤维长度在20 mm以下的,掉毛量高达8~9 mg/100 cm2,比单纤维长度在30 mm左右及以上的高出一倍多。

目前市场上多使用A186普梳机,受设备技术性能局限纺出的绢纱单纤维长度为18~20 mm,虽经后道加捻,但因捻度小,抱合力不够,难以将所有纤维裹紧,仍有相当数量的浮毛依附在纱线表面(若纱线捻度过高则不易拉毛且手感硬)。经织造后的围巾坯,再经过拉毛,将部分抱合住的短纤拉出,形成新的浮毛,再经过刷毛、吸毛等工序,大部分浮毛被打扫清除,但在后面裁剪、锁边的过程中,又有不少更细微的毛屑会落在成品围巾上,这些毛屑与残存的浮毛藏掖在大面积的绒毛中,当人们围戴在脖子上时会随机掉落,加之与人体及其他服饰摩擦产生的静电也将吸附出少许毛屑。因此,为了降低掉毛量,应该选用精梳绢纺纱线进行织造,并保证纱线单纤维长度达到30 mm以上。

2.4不同拉毛次数对掉毛量的影响

丝绸拉毛围巾的拉毛次数,根据不同规格、不同品种,一般都采用2~4次进行拉毛,本研究以此试验比较来判定其综合效果,最后确定优选拉毛次数。

用相同的四枚破斜纹组织两块丝绸围巾,分别测试2次拉毛和4次拉毛工艺丝绸围巾掉毛量,试验结果见表3。

从表3数据可以看出,经过4次拉毛围巾的掉毛量远大于2次拉毛的围巾。主要原因是拉毛的过程是不断把表面的毛纱拉成毛绒状,拉毛次数越多,表面的毛纱被拉断就越多,绒毛感就越强。由于毛纱被拉断多,出现的短纤维就多,这些短纤的抱合力就明显下降,因此掉毛量就显著上升。在手感、丰满度等综合效果能满足消费者要求的情况下,拉毛次数应该越少越好。

2.5拉毛顺序对掉毛量的影响

拉毛顺序主要是指围巾织造后先拉毛再整理与先整理再拉毛两种工艺。

用相同的四枚破斜纹组织丝绸围巾,进行不同顺序的拉毛处理。发现先拉毛再整理的围巾,绒毛顺滑平整,色泽艳丽、手感柔软、尺寸宽窄均匀。反之,先整理再拉毛的围巾,起绒不蓬松、绒面方向不一致、手感柔软度较差、外观有露底现象、尺寸宽窄也不均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序号纱支织造组织拉毛顺序掉毛量/(mg/100 cm2)

1#16.7 dtex×2四枚破斜纹先拉毛再整理4.1

2#16.7 dtex×2四枚破斜纹先整理再拉毛6.7

拉毛顺序對掉毛量的影响如表4所示。先拉毛再整理工艺是在拉毛后,有一次下水洗涤过程,因此在围巾上的残余绒毛很少;而先整理再拉毛的工艺,虽然在拉毛后也有吸毛过程,但残毛的去除没有下水洗涤好,因此掉毛量就比较高。从综合外观效果和掉毛量看,拉毛丝绸围巾应该按织造后先拉毛再整理工艺进行。

3结论

围巾织造组织结构设计、绢丝纱线单纤维长度、经纬密度、拉毛次数以及拉毛整理顺序等因素对拉毛丝绸围巾掉毛量有着重要影响。综合考虑拉毛丝绸围巾掉毛量试验结果及其整体效果,绢纺纱线选用16.7 dtex×2的拉毛丝绸围巾时,其拉毛工艺宜遵循以下条件:

a)为减少拉毛丝绸围巾的掉毛量,绢纺纱线最好采用精梳纱,单纤维长度至少保证在30 mm以上。

b)为保证掉毛量偏低,同时综合外观,宜采用四枚破斜纹组织,且经纬密度要适中。

c)拉毛次数在满足功能的情况下,次数越少越好,结合掉毛量和拉毛丝绸围巾的综合效果,可考虑拉毛次数为4次以内为宜。

d)织造后,宜先拉毛再进行整理。

参考文献:

[1] 郑喆.杭州丝绸产品及其市场分析[J].丝绸,2012(2):65-68.

[2] 葛庆兰.机织围巾产品研究与创新设计[D].苏州:苏州大学,2013.

[3] 林竟路.论时尚消费者的围巾设计[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2(5):98-100.

[4] 钱飞.真丝绸织造工艺的改进[D].苏州:苏州大学,2005.

[5] 王济强,陈胜捷,钱灏,等.真丝绸织造与印染技术发展对比研(四)[J].上海丝绸,2013(4):6-35.

[6] 陈水林.用于起绒、剪绒和磨绒的织物[J].国际纺织导报,1999(3):78-83.

[7] 浙江丝绸工学院,苏州丝绸工学院.织物组织与纹织学:上册[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87:9-79.

[8] 俞丹.2008/2009秋冬流行面料——丝缎拉毛提花产品的开发[J].丝绸,2008(7):19-20.

(责任编辑:周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