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离心式冷水机组系统节能因素分析

2017-05-30张允涛

科技风 2017年23期
关键词:冷水机组因素分析

张允涛

摘 要:离心式冷水机组已被广泛应用在工业和民用领域,机组的冷却水循环为开放式系统,环境会对机组内部产生影响。冷水机组通常按照满负荷制冷量来选定,低负荷运行时,机组空载率增加。对机组及相关水循环组成部分采取节能调控措施,达到节能降耗效果。

关键词:冷水机组;系统节能;因素;分析

冷水机组作为核心部件,通过压缩机带动,将气态制冷剂加压,升温后送入冷凝器,经冷却水循环系统吸收热量,使之降温冷凝。制冷剂液体通过流量控制室节流装置控制,进入蒸发器气化吸热,将流经的载冷剂热量带走,完成对载冷剂制冷交换过程。

一、热交换过程中的节能因素

机组所需要的冷却水系统为开放式水循环系统,水质暴露于空气中,易产生污垢、菌藻、锈蚀物等杂质,当水体经换热铜管时,杂质附着在铜管内壁形成污垢,降低制冷效率,引起主机能耗上升。

离心冷水机组正常设定的小温差为1℃(即冷凝器饱和温度与冷却水出口温度间差值为1℃,小温差值增加,则热交换的效能下降),温度每升高1℃,主机能耗将增加3%~4%,小温差越大,能耗增加百分比幅度越快。

在系统各运行参数和工况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对冷凝器侧小温差数值动态分析,可以客观反映出冷却水与制冷剂热交换情况,通常在小温差值1.5℃~2℃区间内认为是临界温差值,超过2℃时,冷凝器热交换能耗增加,应考虑管的内部清洗[1]。

二、机组运行状况和冷冻水循环系统的节能因素

(一)机组运行状况的节能因素涵盖低负荷运行与低温冷却水运行两方面

1.低负荷运行(部分负荷运行)

冷水机组是按照制冷剂完全蒸发的情况来设计,然而在实际使用中,系统很少在满负荷下运行。部分负荷下,机组为保证用户需要的出口温度,自身调节压缩机导流叶片开闭程度来改变进入冷凝器的制冷量,流量变化而机组系统仍在全负荷运转,耗能量与制冷量比值增加明显。

2.低温冷却水运行

冷却水温度降低,会导致冷凝压力相应降低,为保持冷冻出口温度恒定,压缩机要调节工作点来适应更低冷凝压力,工作点发生变化,改变机组运行经济性,在制冷的过程中,造成能量损耗[2]。

根据流体学理论,离心机所带设施的流量与转速成正比,功率则与转速的三次方成正比。

即: G1/G2=n1/n2 p1/p2=(n1/n2)3

其中:G为流量,n为离心机转速,p为离心机输入功率

由公式可知,转速发生变化对输入功率变化是有影响的,通过改变压缩机的工况频率,来改变负荷变化时机组做功不变的状况。

通过数值监测,压缩机变速方式运行,机组输入功率值(即耗电量),均小于恒速状态。

恒速与变速情况下的单位功率消耗比较

由图得出,相同负荷下,单位功率消耗值受转速变化影响明显,负荷降低,两者能耗差值加大,由此可知,机组变速调节时,负荷越低节能效果越好。

(二)冷冻水循环系统节能因素

冷冻水系统与蒸发器构成循环回路,蒸发器入口与出口水温差为5℃,当两者差值降到3.5℃时,表明机组供应冷水量过大,应减少制冷。冷冻水循环是热交换过程中的独立系统,循环流量与携带冷量无关,负荷变化时仍处在满载循环状态,经济性能有待改善。

负荷变化载冷剂参与的循环量应随之改变,在满足换热需求情况下,实现节能降耗。对冷冻水循环量调节时,要考虑因流量变化给冷水机组稳定性及出水温度带来的影响 [3]。

针对上述情况,采取冷冻水泵变频与主干管路旁通阀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增强系统稳定性,实现有效节能。

1.水泵变频中的温差与压差控制

冷冻水循环水泵主电机变频控制,改变单位流量值,达到随负荷变化而变流量的目的。实际应用中,采集循环系统主供、主回水温差值来控制泵输送给蒸发器的变化量,确保出口温度及温差值在设定要求。由于系统分支管路的阻力不同,降低流量会影响末端点位压力值,影响局部制冷效果。压差控制是对变流量后系统各点位压力反馈值进行比较。通常情况下,压差传感器可设置在冷冻水供水、回水主管上,此采集方式对蒸发器内部流量与水压变化较为精确,但对循环系统整体情况以及末端变化的灵敏度较差,尤其对较为复杂的末端用户,不能准确反映实时状况。另一种采集方式是将压差传感器放置在最薄弱的循环末端,这样采集的数据,是最真实的运行工况,能够确保变频后系统内所有用户需求。

2.旁通阀控制

变频措施能及时调节冷冻水供应量,降低流量循环带来的能耗。为弥补蒸发器内流量变化对机组稳定性影响,在频率改变时对蒸发器内的流量进行补给,即:在蒸发器供回水主管安装旁通阀。冷冻水流经蒸发器达到设定最小限值时,蒸发器侧的流量传感器动作,控制旁通阀开启,将供出冷冻水的部分流量引到回水,在蒸发器近端形成小循环系统,进行水量补充,解决因变频减流量带来的供水不足。

综上所述,冷水机组节能降耗,要针对设施特点,制定相应方案。对系统各个组成环节综合考虑,兼顾整体性和完整性,实现运行过程有效节能。

参考文献:

[1]张学发.中央空调清洗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J].2008:1.2.5.

[2]王如竹.制冷原理與技术.科学出版社[J].2015:1.1.

[3]余晓平.暖通空调节能运行.北京大学出版社[J].2013:1.3.1.

猜你喜欢

冷水机组因素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水冷磁悬浮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
解石三大因素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克莱门特冷水机组系统节能应用会议顺利召开
河南精蜡厂新增冷水机组降耗效果好
基于性能曲线的冷水机组配置和运行优化
怎样理解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