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2017-05-30苏艺文

科技风 2017年23期
关键词:网络游戏解析犯罪

摘 要:网络游戏情节有趣,画面丰富,内容多样,再加上其虚拟性、互动性等特征,能够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增加生活乐趣,放松紧张心情,因此受到无数青少年玩家的青睐。然而,网络游戏引发的社会问题也不容忽视,尤其对于青少年来说,在网络游戏的负面影响下,很容易产生犯罪行为。本文立足于网络游戏的现状,结合现实案例,分析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游戏;青少年;犯罪;解析

一、网络游戏的现状

(一)青少年玩家比重高

我国网络游戏的主要参与者是青少年。据笔者收集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网络游戏用户高达5亿人,青少年占据其中的五成。大部分网络游戏画面丰富多彩,游戏环节设计有趣,很容易吸引青少年参与,甚至是沉迷其中。例如近几年推出的大型网游《王者荣耀》,游戏用户已达2亿人,其中五千万是常用的活跃用户,青少年占比极高。为了防止青少年过度沉迷,此款游戏的开发方推出限制年龄、限制时间、限制消费额度的措施,但仍然无法戒掉青少年的“游戏瘾”。

(二)游戏内容血腥暴力

网络游戏类型多样,其中以武侠型和魔幻型为主,占据网络游戏总数的近六成。因此,网络游戏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打斗、拼杀等内容。经笔者调查并结合身边事例发现,很多青少年用户,尤其是男生,更倾向于即时战斗游戏。这类游戏是网络游戏的“主力军”,以消灭“敌人”为目的,几乎全部带有暴力和血腥甚至色情色彩。在这种网络游戏的影响下,青少年很容易产生暴力念头,甚至养成暴力习惯。

(三)法律监管不力

首先是法律对网络游戏的监管不力。很多网络游戏没有限制年龄和等级,但是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什么样的游戏适合青少年玩,应加以推广;什么样的不适合,应限制时间;什么样的对青少年有害,应被禁止。其次,有些家长为了防止孩子沉迷游戏,控制上网时间,甚至断开网络连接,这样一来,有些青少年只能去网吧。但是网吧经营者并不能严格遵守法律,禁止青少年入内,有关部门对于网吧的查处力度也不够,不足以引起社会重视。

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一)犯罪目的荒诞

如上文所述,网络游戏大多以枪战、砍杀、爆破等内容为主,战争与竞争是网络游戏的主题。经常接触这种游戏的青少年,很容易扭曲价值观,认为在现实世界里,通过“消灭”他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想法和行为是合理的。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青少年很容易做出违法犯罪的行为。有这样一个典型的案例,重庆市一名13岁的初一学生以残忍手段杀害他人,当被问起为什么这样做的时候,他回答杀人很有意思,也没有什么困难的,就好像在玩游戏一样。在游戏的影响下,青少年的犯罪目的与理由已经变得非常荒诞。

(二)暴力犯罪频发

生活中,由于法律和道德的约束,暴力行为是被禁止的。然而在虚拟的网络游戏世界中,一个人可以毫无克制地去“杀死”别人,并且这种行为被视为“英雄之举”,杀的人越多,代表此人能力越强。例如在王者荣耀游戏中,一个人、一个团队的生存方式就是战斗,结果只有两种,要么杀死别人,要么被别人杀死。青少年受到暴力游戏的影响,很容易在实际生活中产生凶杀、抢劫、强奸等刑事犯罪。2011年,汉阳市发生的一起高中生因受网络游戏影响而砍杀亲生父母的案件引起社会关注,高中生徐某因不满父母限制其玩游戏,拿菜刀将父母砍成重伤。

(三)侵财犯罪上升

目前,由于受商业利益的影响,多数游戏开发商在游戏升级环节中设定收费制度,玩家如果不交费,游戏则无法继续。游戏收费金额看似不高,但是长期“买装备”或者升级的话,也是一笔很大的开支。一些青少年从父母那里断了游戏“经费”后,铤而走险,以偷盗和抢劫的方式筹钱,因此,青少年侵犯财产的犯罪案件不断上升。2015年,东莞市8名青少年,最小的只有14岁,最大的18岁,因没钱升级游戏而进行团伙抢劫,两个月内作案13起,情节最严重的学生被判刑10年。

三、防治游戏对青少年犯罪的法律对策

(一)完善相应法律法规

现阶段,我国针对未成年网络行为保护的法律还不健全,虽然制定了《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划分了网络游戏等级,将游戏分为适合全年龄段、初中生年龄段、高中生年龄段、18 岁以上年龄段和危险级共 5 个等级,也对未成年人玩網络游戏的时间加以限制。但是这套标准制定时并没有规定强制施行,笔者认为,如今,随着网络游戏对青少年产生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此套标准应当被强制施行。此外,我国有权利监管网络游戏的部门有两个,一是新闻出版总署,一个是文化部,但是在实际监管过程中,两个部门权责不明确,监管效率不高。因此,笔者认为,除完善法律法规外,还应该进一步明确两个监管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对网络游戏进行有效监管。

(二)加强对青少年法制教育

笔者认为,学校应积极安排学生的业余时间,把学生的课外时间进行有计划的设计与安排,丰富课余生活的同时,加强法制教育。一般来说,大部分学校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与活动做好了安排,但是对于学生课余生活没有多加管理,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导致很多学生被网络游戏吸引,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严重的走上犯罪道路。如果学校能够充分设计与安排学生的课余生活,开展兴趣活动或者法制教育,会有效预防网络游戏引起的犯罪。此外,笔者认为,中学生身心发展已经较为成熟,自己也应当提高法律意识,对网络游戏进行节制,对法律准绳有明确的判断。

四、结论

网络游戏引发青少年暴力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也许在短时间内还不能找出根本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能完全改变青少年对待网络游戏的看法,但笔者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结合大家的智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现象必能得到遏止。

参考文献:

[1]高英彤,宫倩,蔡冬.青少年参与网络游戏的特点、趋势及成因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1).

[2]李立丰,高娜.独立青少年司法模式的应然废止:以美国实践为摹本的前提批判与经验分析[J].当代法学,2012(02).

作者简介:苏艺文(2000),汉族,河北隆尧县人。

猜你喜欢

网络游戏解析犯罪
三角函数解析式中ω的几种求法
Televisions
睡梦解析仪
电竞初解析
冰川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综合案列分析
青少年网络模仿性暴力犯罪特点、成因及预防对策
网络游戏对当代大学生造成的危害研究
相机解析
什么是犯罪?
重新检视犯罪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