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法律角度谈校园欺凌现象

2017-05-30吴楮

科技风 2017年23期
关键词:法律教育

摘 要:校园本是少年儿童学习和游戏的成长净土,而近年来频繁被爆出的校园霸凌事件则是一直生长在这片土地的阴暗角落里不曾被人重视的毒花。当前我国民法中《治安管理处罚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尚未对校园霸凌做出明确的法律定性,校园霸凌事件的处理只能由学校和家长出力。然而,在处理校园霸凌事件的过程中,本应起到最大作用的校方和家长却往往表现出无作为的姿态,将责任相互推诿,造成了法律、学校、家庭三不管的地带。本文以网络热议的集气校园霸凌案为引,以现状原因措施的思路论述了校园霸凌的产生和解决,并指出只有通过立法、学校和家庭的联合,才能彻底根除霸凌的毒苗。

关键词:校园霸凌;法律;教育

1 当前校园欺凌现象及其危害性

近年来,校园霸凌事件频频发生,而让这些事件进入大众视野的,则是一系列在社交媒体上传播的校园霸凌视频。如2017年的北京中关村第二小学事件,学生小明在进入厕所后遭到同学小亮和小鹏的“殴打”,由于卫生间没有监控,在随后的校方调查中,小明、小亮、小鹏三人对当时欺凌行为的说法不相一致,校方也无法定性这究竟是不是一起恶意殴打案件。又如2015年上海虹桥技术中学的“弄堂霸凌事件”,霸凌者将欺辱一名女同学的过程拍摄并发布在网上,引起网民热议。视频里打人者对受害人进行辱骂和殴打,还逼迫被害人脱掉衣服,在视频流传后不久,被害人由于受到身体和心灵的双重伤害,选择了辍学回家休养。

从这些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校园霸凌行为已经成为了威胁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一大隐患,从霸凌方式上看,除了殴打、人身攻击和言语辱骂,孤立、排挤和冷暴力也是校园霸凌者常采用的方法。然而,从法律定性上讲,除了对被害人造成身体严重伤害的殴打行为,其他霸凌的方式都暂时无法计入法律管辖的范畴。另一方面,霸凌者对被害人肖像权的蔑视,在網络视频中暴露被害人的面部和隐私部位,对被害人造成的心灵创伤,也没有相关法律去治罪。综合以上两点,校园霸凌的危害是潜在而险恶的,治理校园霸凌,法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 校园欺凌现象的成因

2.1 相关法律不完善,霸凌得不到合法管制

目前,我国并未设立专门调整校园霸凌的法律,处理校园霸凌只能援引《治安管理处罚法》《民法通则》《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处理,但这些法律条例对校园霸凌事件中的具体暴力程度无法做出合理的定性,因此也不能对霸凌者做出合理的惩治措施。另外,校园暴力中的暴力更多是对心灵造成伤害的冷暴力,我国法律目前尚未对伤害他人心灵健康的语言暴力做出相关定性,想要依靠法律申诉维权,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2.2 学校管理有漏洞,放学后的欺凌无人管

在处理校园霸凌事件的过程中,本应起到最大作用的校方却往往表现出无作为的姿态。对于发生在非上课时间的霸凌事件,学校教务部门将责任推给家长,家长又将责任推给校方,如此法律、学校、家庭三不管的地带,对于亟待申诉的被欺凌者来说,是何等绝望的境地。

2.3 家庭教育有缺陷,反欺凌教育缺乏理性

家庭是少年儿童永远的港湾,可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后,家长的态度往往两极分化:一种是觉得“小孩子打打闹闹没什么”的漠视态度,一种是“挨欺负就要讨回来”的非理性反应。这种不科学的家庭反欺凌教育对校园其欺凌事件的解决非但没有促进作用,反而增长了“以暴制暴”的气焰。

3 防治校园欺凌现象的措施

3.1 以法制暴,用法律维护权益

针对当前形势严峻的校园欺凌现状和欺凌者利用网络媒体侵害被欺凌者权益的行为,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出台了《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指导意见》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这两项条例为校园欺凌防治教育提供了法规上的管制指导,也呼吁着立法部门加快反校园欺凌事件的立法脚步。立法部门不仅要将校园暴力的违法程度进一步定性,还要将“行为暴力”和潜在的“冷暴力”进行定性,依法定罪,合法处置。要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管力度,杜绝网络暴力在校园的滋生,对在网络平台上传、转发、下载侵害他人安全权益与身心健康权益的图像、音视频的青少年,要依法追究责任,从而遏制网络暴力与校园霸凌的滋长。

3.2 家校联合,以教育呵护成长

在教育、引导孩子远离校园暴力的路途上,学校、家庭要联合一致,,消除学校、家长的管控盲区,实现反霸凌保护的无缝衔接。学校可以借鉴西方一些中小学反欺凌教育的经验,在校园内外普及反欺凌教育,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有潜在暴力倾向和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对已经受过或正在受欺凌的学生进行反欺凌辅导,让阳光洒进孩子们的心房,从心理根源上杜绝欺凌。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动态,发现孩子对上学有抵触情绪、行为一反常态、躲起来不愿意与人交流时,要采取温和的方式进行询问,发现孩子遇到了欺凌,要积极进行疏导,不可置之不理,也不可蛮横“讨说法”,要联合校方,在孩子身后默默保护。

3.3 学会申诉,合理自我保护

从学生角度来说,防治校园欺凌还要学会自我保护和申诉。首先,要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做人要正直善良,树立平等意识,不欺负弱小,也不向恶势力屈膝。如果遭遇了校园欺凌事件,要第一时间告诉老师和家长,对待欺凌者,要刚正不阿,不可一味退让,也不可以暴制暴,要从合法的申诉渠道为自己维权。

4 结论

欺凌行为归根到底是人性中的因子在不加管制的环境下肆意滋长的结果,要彻底根除校园欺凌和毒苗,必须通过国家立法、家校教育、学生自我教育的联合措施,三管齐下,彻底清除。在立法方面,要着重加强网络暴力犯罪和隐私侵权的立法,让录制和传播施暴视频的人得到严惩;教育方面,要实现家校联合管制,消除教育的盲区,重视青少年思想品德和心理教育,从心灵上根除恶果;作为学生,一旦遭遇欺凌,要冷静应对,合理申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愿阳光洒进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愿校园欺凌不再发生。

参考文献:

[1]邓贤丽.论我国校园霸凌的立法保护[J].商,2016,(34):261.

[2]杨军,王学栋.英国反校园霸凌之经验与启示[J/OL].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6,32(08):1315+19.

[3]刘向宁.校园霸凌未成年行为人的法律责任浅析[J].青年学报,2015,(04):6772.

作者简介:吴楮(2000),男,汉族,河北保定人。

猜你喜欢

法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法律推理与法律一体化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什么是“好的教育”?
法律适用中的逻辑思维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让人死亡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