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因素分析
2017-05-30张惠宇
张惠宇
摘 要:本文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对“一带一路”“中线”沿线国家进口、出口贸易额的实证分析,揭示了在“中线”上国家的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并分析了“中线”上有关不同影响因素给不同国家所带来的影响,最后对得出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关的政策与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 贸易引力模型 进口 出口
中图分类号:F7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1(c)-068-03
1 提出问题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得到了沿线国家的大力支持,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复苏、推进国内供给侧改革的发动机。
我国对于有关“一带一路”的研究很多,但是基本是对于北线以及南线的相关研究,而对于“中线”国家的研究少之又少,而“中线”的沿线国家基本上是发展中或者转型中国家,长期面临着许多政治问题,对“一带一路”沿线投资带来了很多问题,因此本文对于“一带一路”“中线”国家的研究是一个比较新颖的方向,也对我国制定相关经济政策,开展“丝绸之路”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 文献综述
国内已有关于应用引力模型开发或者运用引力模型研究两国或地区之间的双边贸易的研究文献,谷克鉴(2001)对引力模型理论基础和构造方法加以经济学解析和应用,对模型加以理论验证,推进国际经济学致力于为引力模型奠定长期的理论基础。谢继文(2009)选取世界上13个主要国家2007年的截面数据,建立国际双边贸易流量引力模型,结果表明贸易伙伴国的经济规模(GDP),地理、制度是贸易流量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建议。本文建立改进的引力模型,对“一带一路”中线的沿线国家和地区(中国—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匈牙利)双边贸易额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
3 模型的设定与数据的选取
3.1 模型设定
引力模型(Gravity Model)基本思想起源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将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分别与各自的质量以及物体间的距离联系起来,认为双边贸易流量与双方国家经济规模(GDP)成正比,与两国或两地区间的地理距离成反比,其基本形式如下:
关于解释变量的含义参见表1。
3.2 样本选择
本文选取“一带一路”“中线”国家2000年~2014年的贸易时间序列进行分析,即中国、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匈牙利这3个国家(其中i为代表中国,j为2、3、4分别代表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匈牙利),旨在通过分析找出贸易缺点并给出建议。
3.3 数据来源及说明
X、M、Y、P(单位:千美元):来源于“一带一路”大数据综合服务门户,2000年~2014年统计数据。
Dis(单位:千米):取两国首都之间直线距离,来源于网站(www.indo.com/distance)。
4 模型的回归结果以及分析
数据用EVIEWS7.2对中国与沿线中线三国的贸易引力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拟合效果和检验统计量不理想,则采用“后向法”对解释变量进行筛选,每次减少一个解释变量,标准是其t统计值不显著且最小,直到新模型的方程中所有变量的回归系数的t统计值都在至少10%的水平上显著为止。
4.1 回归结果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额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具体数值如表2所示。
4.2 计量分析
4.2.1 基于出口贸易引力模型的分析
通过“后向法”分别对“一带一路”“中线”国家建立贸易引力模型,用以检验中国对沿线三国的贸易的出口效应。对回归方程进行广义的最小二乘法,根据表2、3、4分别得到中国对“一带一路”“中线”三国的回归方程式: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
(1)从表2~表4可以看出中国与沿线三国的GDP乘积对数的线性回归可以看出,GDP因素对中国出口沿线三国的贸易流量均比较显著为正,这与上述对于GDP符号预期相一致,从侧面表现了中亚国家贸易结构以及经济的发展依然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而作为发达国家的匈牙利对于GDP的依赖程度并不高,其拥有强大的经济基础。
(2)对于人口乘数的系数可以看出对中国出口沿线三国的贸易流量中阿富汗这个国家不显著,而对于哈萨克斯坦和匈牙利显著为负,而对于经济结构一般的国家比如哈萨克斯坦以及匈牙利,人口增加,则出口会减少。
(3)中国对于“三国”出口的引力模型的距离系数则显著为负,这与人们的预期相一致,作为阻抗系数,距离会阻碍贸易流量的增加,运输成本高。对于沿线三 国是否与中国同为WTO成员國统计分析来看,阿富汗与哈萨克斯坦统计结果均不显著,而对于与中国同为WTO成员国的匈牙利来说,影响却不相同,对于匈牙利来说加入WTO在面对中国的出口,中国对于匈牙利出口减少了2.616433%。
4.2.2 基于进口的贸易引力模型分析
根据中国对于“一带一路”沿线“三国”进口的贸易引力模型的回归分析,分别得到如下三个回归方程式: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
(1)根据表2~表4可以看出,中国与沿线“三国”GDP乘积的对数系数显著为正,与开始人们的预期一致,有正向促进作用。
(2)距离对数的系数从表2~表4可以看出系数显著为负,与人们开始的预期相一致,从统计结果来看距离对数每增加1%,中国分别从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匈牙利的进口额分别减少5.30739%、0.451575%、1.0106%。
(3)对于人口乘积对数的系数来说,中国对阿富汗进口贸易引力不显著,而对于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进口贸易引力来说,人口乘积系数显著为负,中国与匈牙利的贸易引力的人口乘积系数为正,可见人口对于国家间进口的影响可能会增加需求但是同样也会深化国际分工,减少贸易流量。
(4)对于哈萨克斯坦与中国同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即SCO13来说,同为一个区域组织对于中国的进口起到了显著作用,虚拟变量SCO13系数为正,且显著。而对于上合组织观察国的阿富汗来说则没有显著作用。
5 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中国为起点的“一带一路”“中线”沿线国家,即中国、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匈牙利,以中国为主视角分别对其他三国的进口、出口构建贸易引力模型,利用收集到的数据分别对中国与阿富汗、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中国与匈牙利进出口贸易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以下给出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基于本文的回归结果,对出口引力模型、进口引力模型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对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三国的双边贸易中,中国与其他三国的GDP(不论是进口,还是出口)均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并且,对于出口(中国对“三国”的出口)中,GDP对于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阿富汗、哈萨克斯坦来说影响比发达国家匈牙利影响更显著,因为经济发展处于较低水平的原因出口对于GDP更加依赖,而对于进口(“三国”出口中国)来说,进口贸易额对于GDP依赖程度均为显著。GDP反映了一国的经济水平,对于进出口供给、需求能力,所以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2)距离作为“阻抗因子”无论是对于国家间的进口还是出口均有显著的阻碍作用,因为距离越大对于国家间物流运输难度越大,运输成本也就越高,而对于国际间贸易来说物流的运输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有很大比例,所以会阻碍国际间的贸易发展。
(3)人口因素作为一个不确定变量在本文中进行了分析,从分析结果来看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人口因素对于中国与阿富汗间的贸易均无显著影响,可能是因为阿富汗遭遇战争,国内环境不稳定这一因素,国内劳动力对于经济并无显著作用,对于其他国家来说符号不相同,因为人口一方面增加消费,扩大需求但同时也会深化国际分工阻碍贸易的进行。
(4)对于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作为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SCO)来说,加入SCO之后,对于进口(哈萨克斯坦对中国的出口)来说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对于出口(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出口)来说则不存在显著的作用,因此加入上海合作组织这一区域性合作组织进口作用大于出口作用。
5.2 对于提高中国双邊贸易额的政策建议
(1)提高经济水平,扩大经济规模。首先,中国应同沿线各国共同加速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提高中国以及沿线国家的宏观经济水平,吸引更多的国家加入这个积极的战略当中,吸引外商的直接与间接投资,并不断促进产业内与产业间贸易规模的不断提高,在“一带一路”战略中,首先以发展我国较为优势的农业、工业即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为主,然后以发展第三产业为辅。其次,加大对我国优势产业的扶植力度。再次对我国经济结构较低的民族产业不断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使中国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最后,进一步建立我国与“一带一路”“中线三国”的经济协调机制,为中国与沿线“三国”的双边贸易的增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从而推动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格局越来越完善。
(2)降低物流运输成本。中国应当充分依靠与利用“一带一路”“中线”国家地理位置的优势。第一应当选择合适的运力即适当的运输工具火车及大型船舶起运及到达目的地的准备、装卸时间长,且机动灵活性不足。第二,我国企业应当提高运输决策的科学性,运输方式的选择,运输服务商的选择,运输路线的选择,运输计划编制及运输能力配备等问题。第三,尽量进行最短路径的运输,如果在技术可行的范围,尽量实行最短路径运输,如果途中无险峻的地理环境则运用运筹学的方法进行规划,加快与沿线国家包括铁路、港口、航空、公路在内的“设施联通”。
(3)减少贸易的限制条件。充分发挥区域经济组织的作用比如上海合作组织,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开放度,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减少对区域经济组织成员国的贸易限制条件。密切关注成员国的贸易开放政策,把握机遇,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蒋琼琼.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引力模型[J].产业经济,2016(09).
[2] 谢继文.基于引力模型的国际双边贸易流量影响因素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08).
[3] 蒋国洲,余升国,张雪佳.欧债危机视角下中欧贸易流量不平衡影响因素研究分析—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计量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3(03).
[4] 谷克鉴.国际经济学对贸易引力的开发与应用[J].世界经济,2001(2).
[5] 史朝兴,顾海英,秦向东.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中应用的理论基础研究综述[J].南开经济研究,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