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制辣椒双株宽窄行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2017-05-30杜磊赵水灵桂敏袁恩平钟秋月张雪廷张芮豪龙洪进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33期
关键词:方差分析

杜磊 赵水灵 桂敏 袁恩平 钟秋月 张雪廷 张芮豪 龙洪进

摘要[目的] 研究干制辣椒双株宽窄行丰产栽培技术,探索适合干制辣椒的丰产栽培技术。[方法]试验设3个因素,12个处理水平,对辣椒不同栽培模式的产量进行比较,并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 辣椒每穴栽培双株,株距30 cm,小区净厢面宽1.7 m、长3.0 m,沟宽30 cm,60/40 cm宽窄行交替种植4行辣椒的情况,辣椒长势最好、产量最高。[结论]该研究为干制辣椒的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干制辣椒;双株宽窄行;方差分析

中图分类号S64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33-0034-03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Double Planting in Wide/Narrow Row of Dry Chili

DU Lei1, ZHAO Shuiling2, GUI Min1, LONG Hongjin1* et al

(1.Hort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Kunming, Yunnan 650205; 2.Wensh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Wenshan, Yunnan 663000)

Abstract[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double planting in wide/narrow row of dry chili, and to explore the proper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ology for dry chili.[Method]A total of 3 factors and 12 treatments were desgined.The yields of chili under different cultivation modes were compared, and variance analysis and multiple comparison were carried out.[Result] Two plants of chili were planted in each hole with 30 cm row spacing, 1.7 m plot width and 3.0 plot length, 30 cm rill width and 60/40 cm wide/narrow row of 4 rows of chilli.Under this condition, chili had the highest growth vigor and yield.[Conclusion] This research providestheoretical basis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dry chili.

Key wordsDry chili; Double planting in wide/narrow row; Variance analysis

辣椒作为园艺业的一部分,在世界上已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在我国已有400余年。其中干制辣椒作为辣椒产业化生产的主要原料,在辣椒产业中占据重要位置,目前在云南省的栽培面积已经达到6.67万hm2,在农业增收和农民致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生产模式主要是露地栽培且以春种秋收为主,主产区为云南、贵州、陕西、江西、湖南、四川等16个省。

长期以来在贵州、陕西、云南等主产区,干制辣椒的栽培水平总体偏低,生产上因盲目加大种植密度和肥料用量以提高产量,导致生产成本上升、病虫害严重、产量偏低、质量不稳定,制约了干制辣椒生产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双株宽窄行合理密植技术可较好地提高作物产量,目前该技术已应用于水稻、玉米、小麦等作物的栽培上[1-2],但应用于干制辣椒的研究尚鲜见报道。鉴于此,笔者通过运用双株宽窄行栽培技术对云南省文山州传统特色“丘北辣椒”进行试验研究,以期为干制辣椒生产提高配套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云南省辣椒主產区砚山县蔬菜示范基地内进行,区域海拔1 400~1 630 m,年平均气温16.1 ℃,正常年降雨量1 008 mm,全年无霜期250~320 d。土地为旱地,肥力中等,前茬作物为玉米。

1.2试验材料试验品种为云南本地干制辣椒主栽品种丘北辣椒。

1.3试验设计及统计工具试验设3个主要因子,12个试验处理,2012和2013年连续2年不同地块进行,每年3次重复,数据通过DP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试验设计如下:A因子:单/双株栽培。A1:每穴栽培单株,A2:每穴栽培双株;

B因子:植株株距。B1:株距30 cm,B2:株距35 cm;C因子:植株行距。C1:小区净厢面宽2 m、长3 m,沟宽30 cm,等行距种植5行辣椒;C2:小区净厢面宽1.7 m、长3 m,沟宽30 cm,60 cm/40 cm宽窄行交替种植,4行辣椒;

C3:起垄,垄宽90 cm、沟宽30 cm,70 cm/50 cm宽窄行交替种植,2行辣椒,3个垄为1个试验小区。

1.4田间管理

辣椒分别于2012年3月1日和2013年2月25日播种,撒播苗床育苗移栽,都于5月上旬移栽露地,移栽浇定根水。移栽前整地、开厢、施肥。开厢做高畦,沟施农家肥30 000 kg/hm2和复合肥750 kg/hm2作基肥,畦面覆盖地膜后定植秧苗,麦秆覆盖畦面前先定植辣椒秧苗,麦秆切成长17 cm左右,均匀地铺盖在植株周围和畦面上。生长期间追肥2次,尿素90 kg/hm2,复合肥75 kg/hm2。病虫害防治3次,主要防治地老虎、疫病、炭疽病、蚜虫和茶黄螨。

2结果与分析

2.1丘北辣椒不同栽培模式产量的比较

通过连续2年在辣椒试验基地内进行田间试验,最终产量以采收红熟果计产,干椒折干率按3∶1计算。从表2可以看出,处理①(CK)按照传统农户种植方式,每个重复的产量都较低。当采用双株宽窄行密植技术处理后,整体产量得到提升。试验结果表明,连续2年不同地块相同的试验处理,在采用处理⑧(双株栽培、30 cm株距、60/40 cm宽窄行交替种植)的情况下,折后干椒产量为3 342.0 kg/hm2,位居全部12个处理第一名,比对照处理①产量提升1倍以上。因此,传统的干制辣椒种植模式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市场要求,要提升丘北辣椒的产量和影响力,需通过对其不断的试验研究,得出最适合的栽培种植模式,才能巩固和扩大丘北辣椒的影响力。

2.2丘北辣椒栽培模式试验方差分析结果

2.2.13个主要因素方差分析。

对田间数据进行方差分析显示,由于FA=103.775 3>F1-α(r-1,rst(m-1))=F0.95(1,60)=4.001 2,FC=21.775 6>F1-α(t-1,rst(m-1))=F0.95(2,60)=3.150 4,所以在α=0.05显著性水平下,主要因子A和C都对结果有非常显著影响。因此,单/双株栽培模式、植株间行距大小的不同水平都对辣椒的产量有非常显著影响。

由于FAC=12.753>F1-α((r-1)(t-1),rst(m-1))=F0.95(2,60)=3.150 4,FBC=5.735 4>F1-α((s-1)(t-1),rst(m-1))=F0.95(2,60)=3.150 4,所以在α=0.05显著性水平下,主要因子A与C互作和主要因子B与C互作都对结果有非常显著影响。因此,单/双株栽培模式与植株间行距、植株间株距与植株间行距的交互作用都对辣椒产量有非常显著影响。

由于FABC=23.54>F1-α((r-1) (s-1) (t-1),rst(m-1))F0.95(2,60)=3.150 4,所以在α=0.05显著性水平下,主要因子A、B、C共同互作对结果产生非常显著影响。因此,单/双株栽培、植株间株距及植株间行距的交互作用共同对辣椒的产量有非常显著影响。

但由于FB=0.01562.2.2主要因子C各水平间差异显著性检验。

Tukey法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主要因子C的3个水平下C2对辣椒产量的影响最大,通过对主要因子C差异显著性检验,在α=005显著性水平下,C2、C3与C1差异显著。在α=0.01显著性水平下,C2、C3与C1差异达极显著。但在α=0.05显著性水平下,C2与C3差异不显著。因此,干制辣椒栽培过程中适当采用宽窄行处理,会对辣椒产量的影响显著。C2水平的产量均值在3个水平中最高,为470.125 kg。因此,C2水平较其余2个水平均对干制辣椒的产量有非常显著影响。

3结论与讨论

云南是我国辣椒的主要产区之一,种植历史悠久,由于严格的地域性和优越的自然条件,造就了丘北辣椒的独特性,其产品具有个体均匀、色泽鲜艳、质厚肉多、辣香味适中等特点,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在云南省干制辣椒产业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在该省辣椒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品种混杂退化严重,农户种植水平参次不齐,导致整体产量偏低。近年来由于丘北辣椒产量偏低,单位面积效益较低,农户种植热情不高,导致丘北辣椒影响力逐渐减弱。

丘北辣椒是云南特有的干制线椒,单果质量对整体产量的影响较小,产量构成主要是依靠单株结果数和单位面积株数,传统丘北辣椒采用每穴单株栽培或多株栽培(3、4株),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户的种植经验,过稀或过密都直接影响丘北辣椒的产量,因此在干制辣椒种植过程中需适当、合理地增加种植密度,由单株改为双株栽培,利用宽窄行栽培技术提高辣椒生产过程中的光能利用率、透光性。合理密植可有效提高干制辣椒的产量和品质。

通过连续2年在云南辣椒主产区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植株间株距对辣椒产量的影响不显著;单/双株栽培与植株间株距互作对辣椒产量影响不显著。但单/双株栽培与植株间行距,植株间株距与植株间行距的交互作用对辣椒的产量有非常显著影响;每穴栽培单株或双株、植株间株距大小及植株间行距大小3个因子的交互作用对辣椒产量有非常显著影响。通过对田间试验数据采集分析,并对主要因子植株间行距大小3個水平进行显著性检验,总结得出在辣椒每穴栽培双株,株距30 cm,小区净厢面宽1.7 m、长3 m,沟宽30 cm,60/40 cm宽窄行交替种植4行辣椒的情况,辣椒长势最好、产量最高。因此,要提高云南干制辣椒的产量,每穴栽培密度、植株间株距和植株间行距3个因子都需要进行合理的选择,同时要兼顾每穴栽培密度与植株间行距、植株间株距与植株间行距互相作用的影响。该试验通过对云南丘北辣椒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总结得出,只有把双株宽窄行合理密植技术推广应用于生产实践上,才可显著影响干制辣椒的产量。该试验可为今后干制辣椒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依据。

参考文献

[1]

刘朝巍,张恩和,谢瑞芝,等.玉米宽窄行交替休闲保护性耕作的根系和光分布特征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 20(2):203-209.

[2] 孙良,祝建彬,张国凤,等.水稻插秧机异形非圆锥齿轮宽窄行分插机构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 2015,46(9):54-61.

[3] 李石开,龙洪进,陶婧,等.吸湿-回干处理对干制辣椒幼苗抗旱性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 2013,29(31):184-187.

[4] 吴跃勇,吴康云,王天文.辣椒不同覆盖栽培方式效果研究[J].耕作与栽培,2015(4):29-30.

[5] 梁桂夏,刘建军,史佳音,等.“福顺红”干制辣椒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2011(3):151.

[6] 郭萍.有交互影响的三因素方差分析原理及应用[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2015,41(4):15-18.

[7] 李云,赵水灵,王绍祥,等.干制丘北辣椒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辣椒杂志,2010(3):44-47.

猜你喜欢

方差分析
Excel在生物统计学双因素无重复方差分析中的应用
Excel在生物统计学双因素无重复方差分析中的应用
Excel在生物统计学单因素方差分析中的应用
Excel在动物科学试验中的应用
Excel在《生物统计学》双因素有重复方差分析中的应用与探讨
高校二手书市场细分研究
应用统计学课堂教学组织实践与探索
农机单因素试验设计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