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茶提香工艺参数的优化

2017-05-30吴丽莉聂占一屈阳敏龙维明周继荣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35期
关键词:品质红茶

吴丽莉 聂占一 屈阳敏 龙维明 周继荣

摘要[目的]确定红茶提香工艺的主要技术参数,改善红茶品质。[方法]采用2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和正交试验研究了提香工艺对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完全随机试验结果显示,温度在105 ℃时,时间在10~30 min各茶样香气、滋味和感官审评总分明显高于其他处理;随着温度升高、时间延长, L*和H a* b*值变小,色泽向红、暗方向变化;随着温度升高,茶多酚、茶黄素等成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含水量增加,香气、滋味和感官审评总分呈下降趋势;随着温度升高和时间的延长,香气、滋味和总分先增后减,在95 ℃、30 min时,得分较高。[结论]综合来看,红茶提香工艺参数为红茶含水量控制在6%左右,提香机温度控制在95 ~105 ℃ ,提香时间20 min左右。

关键词红茶;提香;品质

中图分类号TS272.5+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35-0078-04

Abstract[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main technical parameters of black tea aroma improving process,and make the quality of black tea better.[Method]Using two factors complete random design and orthogonal experiment to study the effect of aroma extracting on black tea quality.[Result]The complete random test showed:The tea samples with temperature at 105 ℃,time at 10-30 min,the tea aroma,taste and sensory evaluation total scores apparently higher were than those of other treatments;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and time,the values of L* and H a* b* lessening,and the color changes in red and dark directions;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the contents of tea polyphenols and theaflavin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The results of orthogonal test showed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tea moistures,aroma,taste and sensory evaluation total scores showed a downward trend;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and time,the aroma,taste and total scores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at 95 ℃ and 30 min,the scores were higher.[Conclusion]Overall,parameters of black tea aroma extracting:black tea moistures controlled around 6%,aroma extracting machine temperature controlled between 95 ℃ and 105 ℃,Aroma extracting time was about 20 min.

Key wordsBlack tea;Aroma extracting;Quality

茶葉企业在加工红茶时,一般在工艺流程的后期采用提高温度的方法改善香气品质,这道工序称为“提香”。选用的机械有热风式茗茶烘焙机、滚筒复干机等,这些机械多为敞开式,直接与空气接触,温度和时间不易控制,难以保证茶叶品质的稳定性。近些年,箱式茶叶烘焙机因温度和时间控制精确,操作方便,而受到企业青睐。目前,国内对红茶箱式提香技术缺乏较系统的研究。笔者采用随机和正交试验,研究茶叶含水量、提香温度和时间对红茶品质的影响,确定箱式提香工艺参数,以期为茶叶加工企业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随机试验原料为鄂茶1号一芽二、三叶,采自湖北宣恩维民实业有限公司茶园;正交试验原料为福鼎大白一芽二叶,采自华中农业大学校内茶园。

1.2茶样制备

随机试验各处理见表1。将原料按照功夫红茶传统工艺流程加工成红茶,选用JY-6CHZ-8B提香机,按表1设置的12个温度和时间处理制备茶样,每个处理重复3次。正交试验选用L9(33)正交表,因素和水平见表2,在红茶加工末期,通过控制干燥时间,得到含水量分别在6%、10%和14%左右的茶叶,然后按照正交试验设计,在JY-6CHZ-8B提香机中制备茶样,每个处理3次重复。

1.3检验方法红茶感官品质、干茶色泽、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水浸出物、叶绿素、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和水分的检测方法分别参考相关文献[1-6]。试验数据采用SPSS 19.0和EXCEL 2007软件进行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提香温度和时间对红茶品质的影响

2.1.1对感官品质的影响。

红茶提香

温度和时间完全随机试验感官审评结果见表3,多重比较见表4。从表3、4中可以看出,温度达到125 ℃时,干茶色泽、汤色变暗,香气和滋味出现高火、烟焦等香味,各项因子得分显著下降(P<0.05);在65、85、105 ℃温度处理下,外形、汤形、叶底的得分和总分差异不显著(P<0.05),但总分呈上升趋势;在85、105 ℃条件下,香气得分差异不显著(P<0.05),但明显高于65 ℃(P<0.05);在65、85 ℃之间以及85、105 ℃之间滋味得分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105 ℃时,滋味得分明显高于65 ℃(P<0.05)。多重比较结果显示,提香时间对各处理感官品质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随着时间延长,各因子得分及总分呈下降趋势。总体看,提香温度不宜超过125 ℃,提香时间控制在30 min以内为宜。

2.1.2对干茶色泽的影响。

干茶色泽检测和分析结果见表5和表6。随着温度增加,各色泽指标值显著下降(P<0.05),105 ℃时,亮度L*、a*、 b*等值下降明显;85~105 ℃,色相角H a* b*差异不明显。亮度下降会影响红茶润度,色相角变小,说明茶叶颜色向红蓝方向转变,在实际生产中,一方面要通过低温保持红茶油润度;一方面又希望通过高温促使茶叶向红色转变,因此提香温度不宜过低,也不宜太高。色泽分析结果表明,提香温度控制在105 ℃左右较好。从表6可以看出,提香时间对色泽的影响不显著,随着时间的延长,各色泽指标值呈下降趋势。

2.1.3对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

各茶样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检测和分析结果见表7和表8。随着提香温度的升高,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叶绿素、茶黄素、茶红素含量明显减少(P<0.05),125 ℃条件下明显低于其他温度处理;咖啡碱、水浸出物、茶褐素含量变化不明显。提香时间对各成分的含量影响不显著,但总体呈下降趋势。

2.2正交试验各茶样感官审评分析

正交试验感官审评结果见表9。经过方差分析,含水量、温度和时间对感官因子得分及总分影响不显著,但从图1、2、3可以看出,随着茶叶含水量增加,香气、滋味得分和总分呈下降趋势,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各类茶叶提香的含水量一般控制在6%左右,如果含水量过高,则不利于香气释放;随着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香气、滋味得分和总分先升后降,温度和时間转折点分别是95 ℃和30 min。3结论

该试验采用2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和正交试验研究了提香工艺对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温度在105 ℃时,时间在10~30 min时各茶样的香气、滋味和感官审评总分明显高于其他处理;随着温度升高,时间延长, L*和H a* b*值变小,色泽向红、暗方向变化;随着温度增加,茶多酚、茶黄素等成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含水量增加,香气、滋味和感官审评总分呈下降趋势;随着温度升高和时间的延长,香气、滋味和总分先增后减,在95 ℃、30 min时,得分较高。综合完全随机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红茶箱式提香的工艺参数应控制在含水量6%左右,提香机温度控制在95~105 ℃ ,提香时间20 min左右。

参考文献

[1]

龚淑英,鲁成银,刘栩,等.茶叶感官审评方法:GB/T 23776—2009[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2] 张正竹.茶叶生物化学实验教程[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3] 周卫龙,孙安华,钟萝.茶水浸出物测定:GB/T 8305—2002[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4] 严峻,林刚.测色技术在茶叶色泽及品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一)表色系的选择[J].茶业通报,1995,17(1):7-9.

[5] 严峻,林刚.测色技术在茶叶色泽及品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二)茶叶色泽的测定[J].茶业通报,1995,17(2):1-3.

[6] 严俊,林刚,赖国亮,等.测色技术在炒青绿茶品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食品科学,1996,17(7):21-24.

猜你喜欢

品质红茶
蜜香红茶
氯化钙处理对鲜切萝卜生理与品质的影响
“鄞红”、“巨峰”、“红富士”葡萄及其杂交后代品质分析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工商联副主席潘刚:让中国企业成为“品质”代名词
冬喝红茶最适宜
红茶与绿茶有什么区别?
国际茶叶产量少量增加
立顿红茶等50多种产品保健效果未通过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