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经济环境下大学生生活深度共享模式的创新研究

2017-05-30曹春益

中国商论 2017年35期
关键词:共享共享经济

曹春益

摘 要:共享经济的兴起,为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模式提供了新的思维。本文针对目前大学生在技能学习、生活资讯共享中遇到的相关痛点,提出以“技能交换”为核心的“共享+”平台,平台基于共享经济和UGC模式,面向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互联网应用密集群体,构建线上推广、线上线下混合的学习模式,为大学生生活深度共享模式提供了创新的思路。

关键词:共享经济 技能交换 “共享+”

中图分类号:F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12(b)-005-02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共享经济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与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联合发布《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345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3%,未来几年仍将保持年均40%左右的高速增长。大学生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更是共享经济的直接受益者。但是对于大学生而言,诸多像“小黄车”等共享经济平台的出现虽然使生活更加便利,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最核心的对于知识技能学习等需求问题。传统的线下技能培训单一化、时间自由度差、价格高、交互性差,作为对于价格敏感的大学生群体无法承受;现有的在线移动学习平台学科性重、自由度不高,学生很难找到课程以外的实用技能,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因此,如何在共享经济的大环境下让大学生能够更加便利地实现知识技能的共享显得尤为迫切。

1 “共享+”平台市场分析

1.1 项目概念

平台基于共享经济及UGC模式,面向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互联网应用密集群体,构建线上推广、线上线下混合的学习模式,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为其提供生活技能、日常话题、兴趣爱好、周边资讯等诸多的信息服务,创建生活深度共享平台,实现用户和平台的双赢。

平台最大的特色就是“我的课程”的模块,只要在“共享+”平台注册成功的用户,就可以推送自己擅长或者自己感兴趣的技能内容,通过平台推送信息点击吸引用户的参与交互。当用户推送的好评率达到一定的指标,并通过平台技能审核,就可成为分享师,分享师可以通过平台开设私人课程,通过开课的形式吸引更多用户的关注及参与,赚取利润,同时也可以与其他分享师进行技能交换以及通过共享市集兑换物品。

1.2 目标市场分析

现阶段全国各地通常采用大学城的模式对各个高校进行集中化管理,使得各个大学城发展成相对于城市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社会圈。在大学城中,目标人群相对单一,与市区的许多商业模式具有一定差异,属于具有鲜明特点的社区化细分市场。以杭州为例,就有多个高校园区,每个园区都有大量高校入驻,其中最大的某高校园区已入驻15所高等院校,约20万大学生,是浙江省最大规模的高教园区。这一巨大的年轻化市场,在移动电商的热潮下,给了我们一个巨大的发展空间。为此我们筛选了某个大学城进行具体调研,分析大学生消费水平及消费方向。据调查统计,除了日常的生活娱乐,男生中有38%的月支出用于技能消費,比如兴趣爱好以及课程的学习,女生中的技能消费支出就高达62%。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自己的技能和本领重视起来,乐意将相应的资金投入到兴趣爱好的培养以及各种基本技能的课程中去。

1.3 客户需求分析

在下沙高校大学城范围内进行调研,大部分学生希望得到相应的知识技能的培训,但是面对高昂的培训费用,因为无法承受导致大多数大学生无法参与培训。同时,在大学生群体中,也有少部分人有一定的技能专长,也希望通过自己的技能专长来赚取相应的酬劳,并同时也希望自己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技能。结合用户痛点,推出大学生生活深度分享平台“共享+”,用户痛点包括以下几点。

1.3.1 渴望学习技能的用户

第一,学生生活开支与技能培训机构价格不匹配,高昂的培训费学生无法承担;第二,大学生用户群体思想较为超前,喜欢体验时尚以及新鲜事物,单一的教学培训机构的教学模式较为枯燥,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1.3.2 存在一定技能的用户

第一,拥有一定技能的学生,希望通过自己的技能来赚取一定的报酬,却因缺乏时间,无法实现;第二,少部分大学生拥有一定技能,出于希望学习更多技能,缺乏一定资金。

1.3.3 大学生共同存在痛点

第一,对于刚刚迈入大学的大学生群体,对周边环境不适应以及不熟悉,无法尽快适应,希望得到较为有针对性的信息及资源;第二,现如今大学生用户群体大多为90后的独生子女,内心往往渴望独立,可在独立生活技能等方面就有较大的不足,而且缺乏较为具有针对性的内容来参考;第三,大学生对各类资讯以及生活分享内容的储备明显不足,学生渴望去了解,却没有真正完美对接的平台。

2 大学生生活深度共享模式的创新研究

2.1 共享模式的创新

“共享+”是一个以面向高教园区大学生,辐射周边人群为主的基于UGC模式的共享服务平台。平台最大的特色就是“我的课程”功能,我的课程分为预约课程、我要开课、技能交换三部分。

只要是在平台注册成功,就可以在平台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生活体验,还可以预约课程,在预约课程界面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通过缴纳一定的课程费用,就可以根据用户不同的需求进行线上或者线下学习。

为用户授课的均为“共享+”平台的分享师,当一名用户分享的推文持续超过100个点赞数或评论;并且上传相应的技能证书,通过“共享+”后台技能审核认证后,即可成为“共享+”平台的分享师,分享师只要在“我要开课”界面填写课程资料,即可发布开课信息,成功通过后台审核后实现成功开课。

同时,平台还为分享师提供了技能交换服务,比如擅长吉他的分享师想学跳舞,可以在平台上传吉他教学视频,通过平台的审核后就可以获取平台的积分即“零花钱”,然后可以通过零花钱在技能交换界面中搜索跳舞的相关教学视频来学习以及和相应的分享师实现在线互动。

用户和分享师在平台上参与体验式分享推文、预约上课和技能交换,都可以获得相应的平台积分即“零花钱”。当体验式分享推文得到其他用户的认可程度提升时,获得的“零花钱”也更多;平台鼓励那些有着特长的分享师们为用户开设课程服务,为此,“共享+”平台的所有开课的分享师也会形成良性竞争的等级制度,所有开设课程分享师的排名通过其他用户的认可点赞或评论来进行排名划分,每月对用户帮助排名前十的分享师会获得一定的“零花钱”奖励。用户和分享师获得的“零花钱”可以进入我们的共享市集兑换实物,也可以用“零花钱”来兑换一次或者更多的课程服务,从而形成一种深度体验式的分享平台服务。

2.2 “共享+”功能的构成

“共享+”平台主要由“我的乐土、我的课程、用户中心”三大部分组成,其中“我的乐土”包括用户的生活体验式推文、技能交互推文和线下活动;“我的课程”又包括预约课程、我要开课、技能交换等内容组成;“用户中心”由共享市集和我的世界两部分组成。

2.2.1 我的乐土

我的乐土分为生活、技能、线下活动三大类别。技能部分为用户的技能分享推文,有吉他、舞蹈、瑜伽等。生活部分主要为用户的推荐推文,分别有美食推荐、周边游推荐、时尚购物等。

2.2.2 我的课程

我的课程针对所有用户开设,用户可以进行课程预约学习;而分享师不仅可以预约课程学习,还可以申请开课,并且可以通过平台其他用户的分享和首页推荐等方式,吸引另外的用户来完成分享师发起的任务需求。分享师与分享师之间还可以进行技能交换,开设私课。

2.2.3 用户中心

用户中心分为“共享市集”和“我的世界”两部分。

(1)共享市集是指基于“共享+”平台基础上开设的商城,为大学生群体提供一些时下流行的小物件、零食以及生活用品;在共享市集还可以开设二手商城,大学生可以通过二手商城将自己闲置的东西转卖给别人;另外,用户还可以通过上课和点评所获得的“零花钱”到共享市集兑换自己喜欢的物品。(2)我的世界即用户私人页面。用户可以在此页面上发表体验式推文;而且可以查询自己的消息、“零花钱”、关注、粉丝和在共享商城购买物品的订单;同时,用户也可以在此页面查询自己已经预约的课程和自己开设的课程,系统会通过发消息的形式及时提醒用户进行课程参与。

3 结语

通过共享模式的创新,大学生可以通过平台获取日常的生活和技能资讯,可以通过技能交换以知识换知识的方式学习到更多的技能储备,可以通过共享市集将自己的技能教学所得购买生活所需物品以及置换闲置物品,通过这样的闭环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大学生的生活深度共享,实现虚拟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平台发展后期, 将转型从最初的线上为主,线下为辅转型成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预约,线下实现的一站式服务,并且开设大学生自主活动专区,给予大学生充分的个人空间,基于大数据,我们将线上会员和分享师根据数据进行分类,实现不同客服对应不同用户的机制,用户可以自主策划活动,有专项客服服务,最终实现私人定制的大学生服務平台。

参考文献

[1] 王喜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共享经济[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5(11).

[2] 黄建锋.基于“互联网+”的碎片化学习策略研究——从“碎片”到“整体”的嬗变[J].电化教育研究,2017(08).

[3] 李怀勇,张贵鹏.基于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创新[J].商业经济研究,2017(01).

猜你喜欢

共享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的税务问题研究
探析网络预约车类共享经济平台的法律保护
共享经济的冷思考
“共享经济”在中国变味儿了吗
褪色的“共享”
中国网约车的规制范式研究
挂羊头卖狗肉的“共享”营销
沙发客的共享经济特征及启示
图书馆与出版企业数字资源共享的环境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