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德报怨

2017-05-30啾啾先生

小猕猴学习画刊·下半月 2017年4期
关键词:赎金子贡鲁国

小猕猴:有位小朋友来信说,他有个同学仗着自己人高马大老喜欢跟他恶作剧,搞得他们好几次发生冲突,其他同学看不过,差点打了群架。他问应不应该以牙还牙。我想告诉这位同学以德报怨比较好,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对不对,啾啾先生?

啾啾先生:孔子可不这么看哦!

小猕猴:是吗?孔子怎么说?请啾啾先生讲讲。

原文重现: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大家都知道孔子总是说要做仁人君子,不少人就以为孔子主张“以德报怨”,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孔子讲的“仁”也不是“心上一把刀”的“忍”。

这不,孔子在世的时候,就有人替我们提了到底要不要“以德报怨”这个问题。《论语》也没说这是不是孔子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后来人们在孔子的老师的著作《老子》里看到了“大小多少,报怨以德”的句子。啾啾先生猜,有可能是孔子的学生了解了道家学说后想问一下老师怎么看,也可能是道家的弟子找上门来跟孔子辩论。这个人问:“以德报怨,怎么样啊?”他可能还以为孔子会给他点个赞,结果孔子疾言厉色,说:“以德报怨?那拿什么回报恩呢?人家对你的恩你放哪里?”平复了一下情绪,孔子做了一番解释:“应该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别人对你有恩,就要报恩。别人做得不对,就应该以正直、公正去对他,告诉他不对,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这就是儒家,它是很现实的!有一个传说,啾啾先生也不知道是真是假:话说三国的时候,有一个顽皮的小男孩,站在树上撒尿,不小心尿到了正从树下经过的周瑜身上,周瑜的下属都很愤怒。周瑜虽然也觉得很糗,但为了收买人心,就“以德报怨”,不但没责罚小男孩,反而斥责手下,并且给了小男孩几铢钱压压惊。小男孩很开心。过了几天,又有一队人马经过,小男孩以为又能得到奖赏,故技重演,尿到为首的将领身上。这个将领正是大名鼎鼎的张飞,他没有以德报怨,而是让人用箭射下顽皮的小男孩,这还不解恨,还补了一刀!小男孩就这样悲惨地死了!如果这是真的,如果周瑜向孔子请教,孔子肯定会告诉周瑜,应该明确地告诉小男孩那样是不对的,应该赔礼道歉。当然,如果张飞向孔子请教,孔子也会告诉他,要有爱人之心,没有必要以暴力解决问题。

啾啾先生只能说,“以德报怨”是一种高尚的情怀,但有时不能解决问题。

啾啾先生提问:

春秋时期鲁国有一条法律规定:如果有人把在国外沦为奴隶的鲁国人赎出来,可以去国库报销赎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赎回了一个鲁国人,子贡有钱,不需要赎金。孔子说:“你做错了,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再愿意为在外的同胞赎身了。你如果接收了国家的补偿金,并不会损害你的行为;而你不肯拿回你抵付的錢,别人就不肯再赎人了。”孔子不但不主张以德报怨,还“以怨报德”,可以这么说吗?你怎么看?

猜你喜欢

赎金子贡鲁国
子贡文化心理释义
不知不识
Being Humble Enough to Consult One’s Inferiors不耻下问
柳季与岑鼎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谁取走了赎金
失踪的赎金
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罪恶赎金
《罪恶赎金》